秋天到了,天气凉了,树叶黄了,该读诗了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8-17

“如迷忽觉,如梦忽醒,如仆者之起,如病者之苏。”

——马一浮

什么是诗?

诗就是人心的苏醒,是离我们心灵本身最近的事情;是从平庸、浮华与困顿中,醒过来见到自己的真身。

秋天是适合写诗的季节。宋玉悲秋,杜甫登台,醉翁聆声。

秋天也是适合读诗的季节。读到那会心的一瞬间,恍然间好像古人是我们的梦中人,我们是古人的前世今生。

诗是风华雪月、是文学遗产、是语言艺术,但又不仅仅是这些。

如果只从风花雪月去看,或许表明我们的人生可能太功利了;如果仅从语言艺术和文学遗产的角度去看,可能又把诗看得太专业。诗,是可以指向一些更远更大的东西的。

诗是关于心灵的事情。依照中国文化的古老观念,人心与人心不是隔绝不通的。诗中的世界正是心心相通的世界。读诗的时候,我们也借由这诗,回到古人的梦,回到可以通而不隔的心。

比如我们读初唐诗人李峤的名句:“ 他乡有明月,千里照相思 ”。

他写千里之外的异地他乡共有一轮明月,因此离别无需太过感伤。每一个夜归时分,抬头看那朗月,我们与诗人共赏一轮明月,感受古今同一的离愁别绪。

但又不止。宇宙感的觉醒让诗带有一种更乐观、更温暖的调子。这是唐人内心生活里的一种很大的生命格局,他们的“看”,他们的“感”,或是远游,或是送别,都会自然而然地将这一切置于一个很大的宇宙背景中来发问、怀想和感动。

于是,再远的地方,在他们看来,也能像邻居一样,像家乡一样,亲切、温暖。这样的诗歌也只有在唐代才写得出来。

所以有“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有“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读诗的时候,我们仿佛也可以感受到唐人这种宇宙的胸襟,就是青山,就是明月,就是青山、明月共同构筑起的宇宙背景。

今天是读诗的一天,希望你喜欢。

01 人间要好诗

胡晓明

白居易诗云:“天意君须会,人间要好诗”。什么是好诗?千种人读来自有千种滋味,不论甘苦,总是余味悠长。

摘句品诗是中国古代诗论独具特色的方法。名篇中多有广为流传的名句。秀句的品评,也不局限于知人论世的传统诗论,而是更推崇言外有意的诗境。本书继承了中国传统摘句批评的传统,以唐宋诗歌名句来透视中国文化精神,诗中句、句中辞,言有尽而意无穷,读来通透而有韵味。

02 诗词散论(增订本)

缪钺

著名文史学家缪钺教授首版于1948年的一本经典小书。叶嘉莹将此书与《人间词话》并举,盛赞其不止诉之于人之头脑,而且也是诉之于人之心灵的作品,既充满了熟读深思的体会,也充满了灵心锐感的兴发。

缪钺先生以诗人禀赋、学者修养,书中不止见学识,亦见才情。如评唐宋诗:“唐诗之美在情辞,故丰腴;宋诗之美在气骨,故瘦劲。唐诗如芍药海棠,秾华繁采;宋诗如寒梅秋菊,幽韵冷香。”文笔凝练灵动,解读深析透辟。对于喜欢摘抄的读者来说,这本书可能带来一点困扰:每一句话都让人有抄诵的冲动。

03 诗映大唐春:唐诗与唐人生活

尚永亮

唐代是一个诗的国度,唐人生活与诗自然结下了不解的缘分。得意时写诗,失意时更写诗;分别时有诗,相聚时也有诗,有时甚至把诗作为书信、请柬、通行证。举凡读书山林、漫游干谒、寄情山水、跃马边塞、科举行卷、宦海浮沉、贬谪流放、林下优游、宴集歌舞、饮酒品酩、婚恋节庆,都少不了诗。

诗深深嵌入唐人的生活,唐人生活也因为诗而具有了浓郁的艺术情调。如果你渴盼一种诗意的生活,请翻开这本书,穿越漫长时光,去尝那夜光杯中的葡萄美酒,看那胡姬酒肆里翻飞的裙裾,听那大漠的朗月下不知何处传来的芦管乐声。

04 唐诗的多维世界

欧丽娟

读唐诗的人很多,有人别有幽怀,借他人酒杯舒胸中块垒,也有人寻幽探胜,深入诗人具体而微的心灵世界。后者更能沉淀为知识,让更多人借由这把梯子,进入唐诗的胜境。

台湾大学名师欧丽娟教授一部写了二十六年的 “冷眼深情”之作,多维度解读王维、李白、杜甫、李贺、李商隐、王勃等诗人以及唐诗中的关键意象,见证唐诗艺术发展变化的内在消息与外在轨迹。在古典文学的学统脉络中,补充以西方文学理论,由是唐诗是中国的唐诗,亦是世界的唐诗。

05 杜诗艺术与辨体

葛晓音

“世上有但丁,有莎士比亚,还有杜甫。”BBC在上半年推出的一部介绍“中国最伟大的诗人”的纪录片,让杜甫第一次成了外语媒体的关切对象。

“圣”是中文里最高的评价,“诗圣”是中国人对诗人最高的评价。被后人尊为“诗圣”的杜甫,为中国的人文精神树立了忧国忧民的百世楷模,为中国的诗歌艺术建立了沉雄博大的最高典范。他一生将自己与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深切地同情人民的苦难,执着地关怀现实政治,写下了大量抨击时弊的优秀篇章,深刻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的急剧转变,尤其是安史之乱以后广阔的 社会 现实,因而被称为“诗史”。读杜诗,只觉得好,看了这本书,你会明白究竟好在何处。

06 美玉生烟——叶嘉莹细讲李商隐

叶嘉莹

元好问诗云,“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人人都爱李义山的诗,即使它文采斐然的同时又晦涩难读。李商隐的诗好,不止因为形式之美,更凭内涵意境取胜。所谓诗穷而后工,李商隐诗中的悲凉忧郁,与他坎坷的一生不无联系。

叶嘉莹先生与李商隐一样有着坎坷多艰的一生。从十几岁的青春年华到耄耋之年,叶嘉莹先生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对李诗有不同的体悟。这是叶嘉莹先生一生对李商隐看法的汇集,更是一场以诗结缘、跨越千年的对话。李商隐诗歌中深微幽窈的心灵境界以及无处不在的浓郁的悲哀,叶嘉莹先生从自己不同年龄读来的感受出发,结合李商隐的人生故事,为你娓娓道来。

07 李商隐诗歌

欧丽娟

还是李商隐,对李商隐的偏爱好像总是毫无理由,却又理所当然。如果说陈子昂是勇者,王维是智者,李白是仙者,杜甫是仁者,李贺是患者,那么李商隐,他可以说是一位弱者。他总是以最细腻的心弦来接受外界事物的抚触和撞击,因此时时发出最灵敏的震颤之音;而每一次的震颤无论是轻微还是剧烈的,都牵引出最纯粹不染的深心挚情。

这一次,欧丽娟教授将带你系统解读三十余首李商隐诗作,从相关意蕴、诗歌类型到诗史发展之流变的全面解读,穿越晦涩典故的迷雾,走进诗人以情为骨、以泪为心的内心世界。

08 石涛诗文集

朱良志

你只知道石涛是明末清初的绘画大家,在画史上可与苏东坡、董其昌相媲美,却未必知道他同时也是出色的诗人,甚至在艺术理论上也卓有贡献。

北京大学教授朱良志研究石涛近二十载,完成“石涛三书“,这本《石涛诗文集》即其一。这是第一本石涛诗文总集汇览,取前人成果之长,补其不足,乃集大成之纂辑作品,对石涛研究和收藏意义重大。石涛是在明清鼎革之际遁入空门的旧王孙,也是在新朝穿梭于权门富家、诗文酬酢的出家人。他在出世与入世间游走之际的心灵世界,从其诗文中也可窥一斑。

09 诗论红楼梦

欧丽娟

读罢《红楼梦》,大多数人印象最深刻的恐怕要数黛玉所吟诵的那首《葬花吟》了。《红楼梦》处处点染诗笔而吟咏不辍,前八十回原作,共有诗、词、曲、赋、联句、谜语一百九十首,穿插在世情变换、离合悲欢的复杂情节中。

木心说:“《红楼梦》中的诗,如水草。取出水,即不好。放在水中,好看。”欧丽娟老师的这本《诗论红楼梦》便要探骊得珠,全面系统探讨《红楼梦》之诗论与诗艺,在论述时置诸于整个诗歌 历史 发展的框架中来展开,从中亦可探测到中国抒情传统的纵横面。

10 阳光打在地上——北大当代诗选1978-2018

洪子诚 主编

近四十年北大诗人作品的集中呈现,收录45位诗人超过380首诗作。事实上并不存在“北大诗人”或“北大诗派”的说法。但是,北京大学被称为诗歌的摇篮,从这所学校走出的诗人,如骆一禾、西川、海子等,他们在精神和艺术上有一些共同之处,他们的创作也与中国当代诗歌建立了某种特别的关联。

许多与诗歌的相遇开始于校园,那些青春、赤诚、自由的灵魂,为诗歌 探索 出更多可能性。阳光打在地上,诗歌点亮生命。至少,这个封面就足以点亮你的书架。

11 如何读诗

【英】特里·伊格尔顿

“大多数人之所以不理睬大多数诗,是因为大多数诗不理睬大多数人。” 伊格尔顿这本书,证明了文学理论如何是诗的理解的基础,也证明了他这样一位理论家是唯一可以真正揭示诗意欲何为的人。

《如何读诗》从批评的功能、诗的形式、如何读诗等几个方面切入,通过对叶芝、弗洛斯特、奥登、狄金森等人的诗精妙而细致的阅读,清晰有力地勾勒出了诗歌批评的功能。这是一本质地优良的诗歌阅读指南,无论中外,无论东西。

“我真希望,这首诗是写给我的,或者很多年后,我是写这首诗的人。”今天为你精心的准备的书单,从诗集到诗论,从古诗到新诗,你总能找到属于你的那片叶子。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