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寂寞凭谁诉:柳永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7
他的词章风流俊逸,将一笔一笔的幽怨往事依依浸染在自己放荡无涯的一生之中。他是白衣卿相,自命不凡,却常常醉酒于舞榭歌台,终身潦倒。倚红偎翠流连市井的都市生活成了他科场失意的寄托,本就是风雨天涯的断肠之人,怎奈一首《鹤冲天》触怒龙颜,宋仁宗朱笔一批:“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于是,咽下两行伤心之泪,他只能从此自嘲一声:奉旨填词柳三变。

柳永的一生郁郁不得志,作为一个士人,空有满心的抱负和理想,却始终无法走进政治权力的中心。接连两次的应试落榜,使他在沮丧悲愤之下率性拟就一首《鹤冲天》: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

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

自是白衣卿相。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

堪寻访。且恁偎红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可是柳永没想到,正是这首被传诵一时的《鹤冲天》坏了大事, 没多久这首诗便到了宋仁宗的手里,坐在金殿之上的仁宗见了此诗眉头一紧,沉吟许久而不得滋味。柳永的真实率性触到了仁宗的痛处,于是,皇帝的御笔一封:你且填词去吧!哪怕等到三年之后,柳永再次进京赴试,过了重重之关,直到最后皇帝朱笔一圈即可放榜时,仁宗一见是柳永的名字,便毫不留情恶狠狠地抹去了。

有心入仕而报国无门, 满腹才华已断送三千功名。区区布衣的柳永走投无路,只能流连并宿醉在烟柳繁华之乡。正是国家不幸诗家幸,科场失意情场得意。仕途上惨烈的失败却无心地成就了他另一番出路,他词中喷薄而出的情绪,他以心换心的真情流露,他对广大舞女歌姬深切的同情使他在烟花巷陌街头市井的名声大噪。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柳永为词。于是,他的词声传一时,不久便在百姓之中受欢迎到“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的地步。

熏熏酒,恋恋意,醒来还醉。江南的富庶和温柔给了柳永一枕安慰,于是他不惜笔墨,豪爽地为她们谱下一首又一首绮丽潋滟之词。虽也饱受着轻视和排斥,可较之于同时代风雨飘摇之下纸醉金迷,醉生梦死的那些权贵来说,他却用最俚俗的语言写遍了市井之处的真实生活,他为那些所有与他倾心的歌姬写词,他的词里没有滥觞,有的只是对那些迫切渴望从良的歌妓们的同情;他的词里没有淫靡,有的只是对那些红尘之中伤痕累累,辛酸觅生活的歌妓们的怜爱和尊重。而那些生活在底层的不幸之人,又何尝不是他的知音呢?彩线慵拈伴伊坐,她们最能懂他浅笑低唱之后的孤独,迷惘,彷徨和凄凉。

残羹冷炙,倾杯热酒。那些寂寥的时刻对于柳永来说未尝不是一种苦痛的折磨,此番境遇,又拿什么来宽慰一个失意之人心头的萧条离索?人生苦短,不如及时行乐吧。于是,积攒了半生的愁绪化作一个词人满腔的柔情, 在六朝古都中和着幽婉哀怨的笙箫尽情地释放。

秦淮河上,烟波画舫。

能让柳永写出《雨霖铃》这样句句是情中之情,肺腑之情的词者,必定是烟雨楼中有着雪肤玉骨,不可多得的佳人。

是的,她叫谢玉英。柳永众多红颜知己中堪称最为痴情者。愁是离人心上秋,当年离开汴京之时, 往日的情深意重尽化作了此时的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于是《雨霖铃》来了: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谢玉英紧握着柳永的手,难舍难分,看着柳永举杯而尽时的凄惨一笑,再读到此词,谢玉英的心更碎了。他的心事,只有她们懂,万种风情,除了当事人能够痛心体会,谁还能够与之分忧呢?这种上穷碧落下黄泉的真情,确确实实只属于柳永和他的红尘知己们。

柳永的一生是矛盾的,矛盾在读书人和填词人的深沉和浮浅,执着和懒散,恶俗与绚烂之中。蜗角名利,身在江湖却心有不甘。漂泊无依,跌宕起伏,最终狼狈离去。

令人心痛的是这样一个满身才华的词人晚年潦倒之时的一贫如洗,连死后的安葬钱都是谢玉英和陈师师等人为他凑的。柳永出殡时半城缟素,一片哀声,谁都不会想到这样的阵势中有一大半竟都是东京的名妓。历史上从没提及过柳永的正配妻子,可是谁都无法忘记与柳永一生紧紧交缠在一起的红颜:谢玉英。当柳永入葬,谢玉英为他树好墓碑之后深深叩拜了一下,紧随一声凄切的:“哥哥,小妹随你来了!”便触碑而亡。

一场寂寞凭谁诉,算前言,总轻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