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错误的思维方式,大学生千万不能碰?

如题所述

初入大学校园,许多同学都有可能还带着初高中的思维去过大学的生活,那么在这里就用我的大学经验和大家说说大学里的一些错误的思维方式。

一、一味追求全面发展

大学是一个需要培养特点的时段,有非常多的诱惑,非常多的信息和抉择,其实你只需要做好一个社团、一个活动或者说学好一种专业知识。你当然有非常多的兴趣去体验人生,但是应该要有一个特长。一般有这样一个特质的同学,更容易被人记住,被人想到。但是全面发展和发展特长也并不冲突,有的人也可以把很多事情做得很尖,无疑也很难。我们可以在发展一门特长的基础上再去把蛋糕做大。

二、习惯性去问答案

      不要再习惯性去问答案,而是要学会对答案,更要会抄答案。因为大学不再像中学时代一样,很多问题它都有一个非常标准化的可参考的答案。我们的发展是多样性的,每个人对这个问题的回答都会不同。再者你很难再碰到一模一样相同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学会别人怎么去得到这个答案的过程中的逻辑。大学中的老师他是没有义务帮你去严密的规划你的大学生涯的。我大一参加第一次参加省级比赛的时候,是没有经验的。我等待着老师主动来给我指导,但是没有。你要做好功课,要给一个这样的方案行不行,在这个基础上再去问老师,避免做伸手党,去问蠢问题,才有老师愿意指点你。而且你对这个答案的消化效果也会更好。

三、沉溺熟人社交

      要学会处理软信息,学会适应陌生人社交。和中学时代每天面临的是相同的同学、老师这样的熟人社交是非常不一样的。大学的时候,你会遇到非常多擦肩而过的泛泛之交。当你还在为你的情绪买单、被情绪所奴役的时候,也许你的同龄人已经慢慢成长起来,学会用情绪价值变现了。我觉得高情商并不是让在场的每个人都感到非常舒适,而是学会适当的表达自己的情绪,达成自己的目的。比如一些初入大学的学弟学妹在进入学生会的时候可能会被所谓的前辈要求拿外卖、打扫卫生,这样的工作并不满足我们第一点所说的去培养自己的特质。这样的学长学姐我们是要敢于去拒绝的。如果你自己都不捍卫自己的利益,那么谁会尊重你的诉求。所以在陌生人社交中,要学会保护好自己的底线,不要那些并不多么相干的人毁掉你的情绪。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4-28

作为一个大学生,我想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避免掉这些错误的思维方式能让你在未来的道路走的更加平坦顺利。

一· 浪费自己的学习时间去做人情

相信这一点是很多大学生都会做的错事,特别是刚刚走进大学校园的新生。初入校园,加入了各种各样的社团,这些社团活动内部有着严格的等级之分,这种文化,荼毒在大学生身上,让他们醉心于这些无用社交上,浪费了时间和青春。

二· 认为刻苦努力、争分夺秒就会取得好成绩

在校学习我们都曾为了能名列前茅而自我打气、暗下决心,以为只要有超过常人的刻苦,就一定能成为老师心中的骄傲,成为同学眼中的榜样,于是拿出“头悬梁、锥刺股”的精神,哪怕精疲力竭也要强打精神再逼自己多学一点。但很多情况下,英雄式的开头却没有带来英雄式的结尾,只是让自己失了信心又带来一身疲惫。

三· 做的最多的选择是“不选择”

人生最让人后悔的事,莫过于你本可以不用这样活着,但是你没有做选择。很多时候我们都会疲于去选择,但这恰恰是极不可取的。其实选择的是对是错都没关系,最重要的是需要你先迈出选择的这一步。但我们一直在期待一个完美选择,想要从一开始就在一条绝对正确的道路上。殊不知完美的选择很少存在,最后的结果就是“不选择”。


那么,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可以怎么来纠正自己的思维误区呢?

1、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在大学时,因为考察能力的标准相对比较单一,所以当时大家的很多能力和特质都无法显现。把现在的自己看成一颗种子,未来我们要长成参天大树。所以我们要用大树的目标去要求自己,朝着大树努力,这样我们才会有变得更好的可能。

2、多问为什么,多抓事物的本质

遇到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慢慢接近事物本质,才能提出具体而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如果一开始定位是错的,那之后的努力,往往都白费。所以多开口提问并不是一件羞耻的事,自省的时候问问自己为什么,遇到不懂的问题是多问问老师为什么。

3、做事前梳理,做事后整理

做事之前先定计划,做事之后一定要整理,其实就是现在常说的复盘。计划可以让你做事更条理,而经常复盘并反思,可以总结优缺点,之后做到更好,实现能力的升级。这样的做法能让你在遇到事情的时候很快就在大脑里构造出一个知识体系,面对突发事件也能从容应对。


希望每位大学生都能在最好的年华里做最好的自己,做一个高效而积极的人,从改变思维习惯开始。

第2个回答  2022-04-26

作为大学生,我认为这四种思维是不该有的:

一、过度重视所谓的“人际关系”,而忽视了自身价值的提升。

在工作上,会因为你为社团部长多跑了几趟腿,毕业就能找到工作吗?在学习上,会因为你你帮老师搬作业跑腿,期末就让你不挂科吗?在生活中,会因为你为寝室所谓的“好姐妹”买饭拿快递,你就是所谓的“合群”吗?答案明显是:No。

我们为了去维持所谓的“人际关系”,耗费自己宝贵的时间,却忽视了自我价值的提升,这是不可取的。“你若盛开,蝴蝶自来”,我们更应该关注自己的成长和发展呀。

二、盲目的竞争思维。

说到竞争,我们应该深有体会。刚刚经历“万马千军过独木桥”的高考,大一的宝子们感慨“我真幸运!”但我想说“越努力,才能越幸运。”

到了大学,盲目的竞争不可取。竟然大家能进入同一所大学,就说明大家的能力等都差不多,难免会出现盲目竞争。当你看到谁谁被评为“优秀班干部”,谁谁拿到了奖学金,谁谁哪哪比你优秀,你就羡慕,嫉妒,不满,这种盲目竞争不但会损害精力,还会使得我们分散注意力。

我认为我们要做的就是转变这种思维,由羡慕,到欣赏,从而为提升自己增添动力。

三、“读书无用”思维。

有些人用小概率来推出人生真理。比如:某人没有读书,却当了大老板;某人名校毕业,却回家养猪。用这些例子来推出“读书无用”,这样的思维明显是错误的,而且很可怕。上了大学,我们有更好的学习资源,更好的学习条件,不能够拥有这样的思维。所以,思考问题要理性大于感性,读书是肯定会有用的。

四、完美主义思维。

比如:等我有了时间,再去锻炼身体;等我有了电脑,再去学Pr;等我买了车,再去考驾照。这都是为自己“懒”找借口,所谓的“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所谓的“拖延症”,在大学里都是最不该有的“毛病”,大学的时光是为了更好的提升自己,而不是“摆烂”。

第3个回答  2022-04-25
1、沉迷结交朋友,而不知建立自身的价值。

朋友圈非常喜欢推广“人脉”文化,这种文化告诉你:只要你学会察言观色,知道怎么做人,就能结识到达官贵人,从此走向人生巅峰。

这种文化让很多年轻人醉心于所谓的社会交际,却忘了最重要还是要让自己有交换价值。这些大学生参加各种各样的社团,然后到毕业还是个“跑腿的”;经常跟同学聚餐吃饭,其实毕业以后各奔东西大多没了联系。
为什么你就不能承认,要想别人对你好,就是努力提高自己的利用价值呢?
其实,维系所谓的“人情社会”,所谓的“人脉资源”,就是价值的互相输送,你能给我什么,我就考虑给你什么,这么简单的道理,很多人就是死都不敢承认。
2、用小概率来推出人生至理

比如知乎有一个学农学的研究生女生讲了自己和老公两个人的工资加起来并不高,在南京买房养个孩子压力比较大。下面立马就有人讽刺:“这就是所谓的读书有用”。
以前兼职的某个老板最喜欢说,自己初中文化,还不是做老板开店,比多少大学生收入高。
这样相似的言语,我听过实在太多太多。这些言语,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用小概率的样本,来推测出看似无可否认的真理。
在统计上,高学历的平均收入是要远远高于低学历的。虽然每年也有不少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存在一些低学历的收入高于学历高的,但不能用一两个个例来推导出整体。更何况如今各个行业金字塔顶端的人大多数是毕业于名校、受过高等教育的。

下次当有人想你灌输这样的思想,记得要提高自己的警惕,因为他们试图掩盖大样本的真实性,仅仅是为了满足他们愚蠢的推导方法。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