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教春秋战国时期的人名问题

请问,为什么孔子的弟子都叫“子X",比如子夏,子路,子产,子张之类的。我查了都是他们的字,为什么都要叫子什么,莫非和爵位什么的有关(纯猜测)?还有,那个很多人的名字中间加一个”之“字又是何故?比如介之推,佚之狐,烛之武之类的

1、子是尊称,孔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尊称为孔子,同样的还有老子庄子孟子等等。
2、子夏之类的人名是名字里带子字的,他姓卜,名商,字子夏。
3、春秋战国时期的人名的称呼方法如下:

A、直接姓+名的:孔丘、嬴政、姜小白(齐桓公)、姬光(吴王阖闾)、嬴荡(秦武王)
B、姓+字:孔仲尼、卜子夏、庄子休(庄子)
C、字+名:叔梁纥(孔子的爸爸)、孟明视(百里奚的儿子)
D、封地+谥号:柳下惠(原名展禽,封地在柳下这个地方,谥号为惠)
E、周天子的儿子:王子+名,如王子带,王子颓
F、周天子的孙子:王孙+名,如王孙满(就是楚庄王问鼎中原,被王孙满驳回的)
G、诸侯的儿子:公子+名,如:公子光(吴王阖闾)、公子小白(齐桓公)、公子重耳(晋文公)
H、诸侯的孙子:公孙+名,如公孙无知,公孙臼,公孙侨(著名的郑国国相子产)
I、国君有谥号的也称他的谥号,如楚国的若敖、霄敖等等
J、周天子丧失威信,一般贵族僭越,自称为公,如随伍子胥逃跑的太子建(姓芈,名建)的儿子芈胜,自称白公,所以人们称之为白公胜,后代以白为姓,如著名的“人屠”白起。

3、姓氏之别。
一个族群聚居有一个族号,就是姓,这个族群被分出去了,就有了氏。比如陈国的国君原本是妫姓,被封于陈,所以是妫姓陈氏。
赵国是秦国分离出来的,赢姓到赵国有了两个氏,李氏和赵氏,比如赵国的赵襄子,赢姓,赵氏,名赵无恤。

姓氏到战国末期合二为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8-18
春秋战国时,及以前,并没有明确的姓氏划分,而是大多以字相称,比如说孟明视,他是百里奚的儿子,名视,字孟明,但是他叫做孟明视,古代男子是不称姓的。有些以地名来表字,比如屈原。,他就生在屈地
大约从春秋时代起,人名除了正式的姓名外,大士大夫和文人中还盛行表字。例如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到了东晋,自陶渊明写《五柳先生传》:“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自称号为“五柳先生”开始,文人学士便纷纷相继模仿,除名、字外,又有了号的自称。
  有些文人沿用古代“公、侯、伯、子、男”爵位的等级给自己表字时,既不愿以末得的“男”做为自己的表字,也不用头等的“公”为自己表字,往往采用偏下的第四等“子”来表字。
这并不是说他确实是子爵,而是一种取字的习惯 ,至于之,则是虚词,无意义,但是加上了就比较押韵,比如申不害,不就是虚词
第2个回答  2019-06-08
以春秋之姓名制度套用到近代的著名人物身上,也许非常有趣。 蔡元培:姬姓,蔡氏,名元培,字孑民或鹤卿 蒋介石:姬姓,蒋氏,名中正,字介石 毛泽东:姬姓,毛氏,名泽东,字润之 周恩来:姬姓,周氏,名恩来,字翔宇
第3个回答  2012-08-18
子X",比如子夏,子路,子产,子张之类----都是字。
子是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子爵。公侯伯子男。以子为字或许有代表士族身份的含义追问

呵呵,我也这么想的,无从考证啊!

追答

再找找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2-08-18
也许是一种时尚吧,比如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生的,名字中带“军”相当多。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