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山岩复式油气成藏系统的特点

如题所述

火山岩体与常规的碎屑岩油气成藏有大量的相似之处,都要有主力烃源岩、良好的油气运移供给条件、有利的封盖层系、有利的圈闭条件等。火山岩体油气成藏过程中,与常规碎屑岩的作用密不可分,如通过常规碎屑岩输送油气,与常规碎屑岩岩性体构成复合圈闭等。而火山岩与常规碎屑岩油气成藏系统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火山机构对油气成藏单元的分割与复合叠加对成油气单元的影响

单个火山岩机构规模小,一期火山喷发一般也就是几平方千米至几十平方千米,火山机构走向相互分割,所以单个汇油气单元可能比较小,从而形成分割性较强的含油气单元,各个单元之间含油气性、规模差异极大。

松辽盆地长岭断陷单个火山活动旋回面积10~50km2,火山岩体直径l~10km,厚度10~100m。多个火山活动旋回叠加后,面积达到50~150km2,厚度达到300~1000km。由于每个火山岩体的边缘相带以非储层为主,因此,大部分火山岩体之间的流体交换或相互隔绝,或交换很不充分。每个火山岩体捕获油气的条件差别甚大,从而导致含油气性差异极大。

由于火山活动多期次迁移与横向叠加,加上多火山口的特征,使得部分层位火山岩分布又具有广泛性,如营城组和火石岭组。各分割性较强的含油气单元又存在较强的相互作用,尤其是同一火山机构与相邻的火山机构之间,各个不同火山岩相单元之间的含油气性存在较强的关联度。

2.火山机构内部复杂多变造成含油气性变化大

火山机构内部复杂多变,多期叠加,横向变化大,厚度及储集性变化,使得含水量、含油气性、无机气含量等横向变化极大,当涉及多种流体充注时,经常出现流体性质横向极大的变化。主要控制含油气性变化的因素有:①火山机构内部分相,各相带物性变化大,造成含油气性变化很大;②火山机构成岩后生作用变化,形成成岩后生相带,不同成岩后生相带或发生化学溶蚀,或发生再搬运充填,都对内部有利储集相带分布产生重要影响,造成含油气性变化很大;③不同性质、不同来源、不同期次流体充注,以及流体充注时必然存在的流体分异作用,造成含油气性的横向极不均一性。

3.火山岩体的成油气条件存在巨大差异

火山岩自身不生油气,油气主要来源于其他的烃源岩系,因此,火山岩成藏是典型的次生油气成藏。在断陷盆地中,能否形成次生油气成藏的关键要素是:①是否有油气运移进入火山岩体的通道;②深层是否有原生油气藏。每个火山岩体的成油气条件存在巨大差异,决定其含油气性存在显著差别。

4.火山岩自身相变构成复合圈闭体

火山机构内部分相,各相带物性变化大,造成有利火山岩储集体与周边非渗透的或致密的火山岩紧紧靠在一起,从而形成岩性封堵,形成大量发育火山岩岩性-构造、火山岩岩性-砂砾岩复合圈闭体。

5.火山岩自身构成油气垂向运移汇聚的通道

顺深大断裂的锥柱状火山岩体作为油气垂向通道,使得油气一旦能够进入火山岩体之中,就会在锥柱状火山岩体中裂缝网络系统的沟通下,向锥柱状火山岩体顶汇聚,形成块状油气藏。

火山岩体与常规碎屑岩油气成藏系统的区别,决定了在勘探火山岩体时,要加强火山岩体油气成藏系统特殊性研究,形成各区块的火山岩体油气成藏系统评价体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