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硅酸盐中氧化钙的测定

如题所述

实训准备

岩石矿物分析

任务分析

一、硅酸盐中氧化钙含量的测定简述

钙和镁在硅酸盐试样中常常一起出现,常需同时测定。在经典分析系统中是将它们分开后,再分别以重量法或滴定法测定;而在快速分析系统中,则常常在一份溶液中控制不同的条件分别测定。钙和镁的光度分析方法也很多,并有不少高灵敏度的分析方法,例如,Ca2+与偶氮胂M及各种偶氮羧试剂的显色反应,在表面活性剂的存在下,生成多元配合物,ε>1×105L/(mol·cm);Mg2+与铬天青S、苯基荧光酮类试剂的显色反应,在表面活性剂的存在下,生成多元配合物,ε>1×105L/(mol·cm)。由于硅酸盐试样中的Ca、Mg含量不低,普遍采用配位滴定法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二、配位滴定法

在一定条件下,Ca2+、Mg2+能与EDTA形成稳定的1∶1型配合物(Mg-EDTA的K=108.89,Ca-EDTA的K=1010.59)。选择适宜的酸度条件和适当的指示剂,可用EDTA标准滴定溶液滴定钙、镁。

1.酸度控制

EDTA滴定Ca2+时的最高允许酸度为pH>7.5,滴定Mg2+时的最高允许酸度pH>9.5。在实际操作中,常控制在pH=10时滴定Ca2+和Mg2+的合量,再于pH>12.5时滴定Ca2+。单独测定Ca2+时,控制pH>12.5,使Mg2+生成难离解的Mg(OH)2,可消除Mg2+对测定Ca2+的影响。

2.滴定方式

(1)分别滴定法。在一份试液中,以氨-氯化铵缓冲溶液控制溶液的pH =10,用EDTA标准滴定溶液滴定钙和镁的合量;然后,在另一份试液中,以氢氧化钾溶液调节pH为12.5~13,在氢氧化镁沉淀的情况下,用EDTA标准滴定溶液滴定钙,再以差减法确定镁的含量。

(2)连续滴定法。在一份试液中,用氢氧化钾溶液先调至pH为12.5~13,用EDTA标准滴定溶液滴定钙;然后将溶液酸化,调节 pH =10,继续用 EDTA 标准滴定溶液滴定镁。

3.指示剂的选择

配位滴定法测定钙、镁的指示剂很多,而且不断研究出新的指示剂。配位滴定钙时,指示剂有紫脲酸铵、钙试剂、钙黄绿素、酸性格蓝K、偶氮胂Ⅲ、双偶氮钯等。其中,紫脲酸铵的应用较早,但是它的变化不够敏锐,试剂溶液不稳定,现已很少使用,而钙黄绿素和酸性铬黑蓝K的应用较多。配位滴定镁时,指示剂有铬黑T、酸性铬蓝K、铝试剂、钙镁指示剂、偶氮胂Ⅲ等。其中,铬黑T和酸性铬蓝K的使用较多。

钙黄绿素是一种常用的荧光指示剂,在 pH >12 时,其本身无荧光,但与 Ca2+、Mg2+、Sr2+、Ba2+、Al3+等形成配合物时呈现黄绿色荧光,对Ca2+特别灵敏。但是,钙黄绿素在合成或贮存过程中有时会分解而产生荧光黄,使滴定终点仍有残余荧光。因此,常对该指示剂进行提纯处理,或以酚酞、百里酚酞溶液加以掩蔽。另外,钙黄绿素也能与钾、钠离子产生微弱的荧光,但钾的作用比钠弱,故尽量避免使用钠盐。

酸性铬蓝K是一种酸碱指示剂,在酸性溶液中呈玫瑰红色。它在碱性溶液中呈蓝色,能与Ca2+、Mg2+形成玫瑰色的配合物,故可用作滴定钙、镁的指示剂。为使终点敏锐,常加入萘酚绿B作为衬色剂。采用酸性铬蓝K-萘酚绿B作指示剂,二者配比要合适。若萘酚绿B的比例过大,绿色背景加深,是终点提前到达;反之,终点拖后且不明显。一般二者配比为1:2左右,但需根据试剂质量,通过试验确定合适的比例。

4.干扰情况及其消除方法

EDTA滴定钙、镁时的干扰有两类,一类是其他元素对钙镁测定的影响,另一类是钙和镁的相互干扰。现分述如下。

(1)其他元素对钙镁测定的影响

EDTA滴定法测定Ca、Mg时,Fe、Al、Ti、Mn、Cu、Pb、Zn、Ni、Cr、Sr、Ba、U、Th、Zr、REE等金属元素及大量Si、P等均有干扰。它们的含量低时可用掩蔽法消除,量大时必须分离。

掩蔽剂可选用三乙醇胺、氰化钾、二巯基丙醇、硫代乙醇酸、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铜试剂)、L-半胱氨酸、酒石酸、柠檬酸、苦杏仁酸、硫酸钾等。三乙醇胺可以掩蔽Fe(Ⅲ)、Al、Cr、Be、Ti、Zr、Sn、Nb、U(Ⅳ)和少量Mn(Ⅲ)等;氰化钾可掩蔽Ag、Cd、Cu、Co、Fe(Ⅱ)、Hg、Zn、Ni、Au、Pt族金属、少量Fe(Ⅲ)和Mn等;二巯基丙醇可掩蔽As、Cd、Hg、Pb、Sb、Sn(Ⅳ)、Zn及少量Co和Ni等;硫代乙醇酸可掩蔽Bi、Cd、Hg、In、Sn(Ⅱ)、Tl(Ⅰ)、Pb、Zn及少量Fe(Ⅲ)等;铜试剂可掩蔽Ag、Cu、Co、Hg、Sb(Ⅲ)、Al、Ni、Zn;L-半胱氨酸可掩蔽少量的 Cu、Co、Ni 等;酒石酸可掩蔽 Fe(Ⅲ)、Al、As(Ⅲ)、Sn(Ⅳ)等;苦杏仁酸可有效掩蔽Ti;硫酸钾可掩蔽Sr和Ba。实际工作中,常用混合掩蔽剂,如三乙醇胺-氰化钾、酒石酸-三乙醇胺-铜试剂、三乙醇胺-氰化钾-L-半胱氨酸等。

Ca、Mg与其他元素的分离,常用六亚甲基四胺-铜试剂小体积沉淀法。在小体积的pH为6~6.5的六亚甲基四胺溶液中,Al、Ti、Sn、Cr(Ⅲ)、Th、Zr、U(Ⅳ)呈氢氧化物沉淀;铜试剂能和Cu、Pb、Co、Ni、Cd、Hg、Ag、Sb(Ⅲ)等形成配合物沉淀。Fe(Ⅲ)先形成氢氧化物沉淀,然后转变为Fe(Ⅲ)-Cu试剂沉淀。Mn在pH>8时才能沉淀完全(这里需用氨水代替六亚甲基四胺)。当试液中含量大量Fe、Al时,P、Mo、V亦可沉淀完全。沉淀时溶液的温度应控制在40~60℃时加入铜试剂,温度太低时,沉淀颗粒小,体积大,容易吸附Ca、Mg;温度太高,铜试剂易分解。另外,酸度太小,铜试剂也容易分解,因此,一般控制在pH 6左右沉淀为宜。

(2)钙和镁的相互干扰

EDTA滴定法测定钙和镁时,它们的相互影响,主要是由于镁含量高及钙与镁含量相差悬殊时的相互影响。例如,在pH≥12.5时滴定钙,若镁含量高,则生成的氢氧化镁的量大,它吸附Ca2+,将使结果偏低;它吸附指示剂,使终点不明显,滴定过量,又将是结果偏高。

为了解决钙镁在配位滴定中的相互干扰,除用各种化学分离方法将钙、镁分离后分别测定以外,还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1)加入胶体保护剂,以防止氢氧化镁沉淀凝聚。在大量镁存在下滴定钙时,可在滴定前加入糊精、蔗糖、甘油或聚乙烯醇等作为氢氧化镁的胶体保护剂,使调节酸度时所生成的氢氧化镁保持胶体状态而不致凝聚析出沉淀,以降低氢氧化镁沉淀吸附钙的影响。这些保护剂中,糊精效果良好,应用较为普遍。

2)在氢氧化镁沉淀前用EDTA降低Ca2+浓度。为了减少氢氧化镁沉淀吸附Ca2+所造成的误差,可以在酸性条件下加入一定量的标准EDTA溶液。这样,在调节酸度至氢氧化镁沉淀时,试样中的Ca2+就已经部分或全部的与EDTA生成了配合物,被氢氧化镁吸附而造成的误差就大大减少。具体操作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加入过量EDTA后,调节pH=12.5~13,用钙标准溶液滴定过剩的EDTA;另一种是加入一定量(按化学计量约相当于钙量的95%)的EDTA,在调至pH为12.5~13,加入适当的指示剂,再用EDTA滴定至终点。

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钙和镁,是一种较理想的分析方法,操作简便,选择性、灵敏度高。

1.钙的测定

在盐酸或高氯酸介质中,加入氯化锶消除干扰,用空气-乙炔火焰,于422.7 nm波长下测定钙,其CaO灵敏度为0.084μg/mL。

2.镁的测定

介质的选择与钙的测定相同,只是盐酸的最大允许浓度为10%。在实际工作中可以控制与钙的测定完全相同的化学条件。在 285 nm 波长下测定镁,其mgO 灵敏度为0.017μg/mL。

采用该方法应注意以下问题:

(1)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钙和镁时,铁、锆、钒、铝、铬、铀以及硅酸盐、磷酸盐、硫酸盐和其他一些阴离子,都可能与钙镁生成难挥发的化合物,妨碍钙镁的原子化,故需在溶液中加入氯化锶、氯化镧等释放剂和EDTA、8-羟基喹啉等保护剂。

(2)钙的测定宜在盐酸或高氯酸介质中进行,不宜使用硝酸、硫酸、磷酸,因为它们将与钙镁生成难溶盐类,影响其原子化,使结果偏低。盐酸浓度2%、高氯酸浓度6%、氯化锶浓度10% 对测定结果无影响。

(3)在实际工作中,常控制在1% 盐酸介质中,有氯化锶存在下进行测定。此时,大量的钠、钾、铁、铝、硅、磷、钛等均不影响测定,钙镁之间即使含量相差悬殊也互不影响。另外,溶液中含有1% 的动物胶溶液1mL及1 g氯化钠也不影响测定。所以在硅酸盐分析中,可直接分取测定二氧化硅的滤液来进行钙镁的原子吸收法测定,还可以用氢氟酸、高氯酸分解试样后进行钙镁的测定。

技能训练

EDTA滴定法检测氧化钙

(一)检测流程

岩石矿物分析

(二)试剂配制

(1)EDTA标准溶液(0.02mol/L):称取4g EDTA溶于少许水中,待溶解后,稀释至500mL。

(2)盐酸(1+1)。

(3)酸性铬兰K-萘酚绿B指示剂:称取0.2g酸性铬蓝K,0.4g萘酚绿B于烧杯中,先滴数滴水用玻璃棒研磨,加100mL水使其完全溶解(试剂质量常有变化,可视具体情况选取最适宜的比例)。

(4)NH3-NH4Cl缓冲溶液(pH=10):称取氯化铵27g,溶于少许水中,加浓氨水175mL,移入5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备用(可用pH试纸检查一下pH是否为10 )。

(5)三乙醇胺:15%。

(6)钙黄绿素-甲基百里香酚蓝-酚酞混合指示剂(简称CMP混合指示剂):称取1.000 g钙黄绿素、1.000 g甲基百里香酚蓝、0.200 g酚酞与50 g已在105℃烘干过的硝酸钾混合研细,保存在磨口瓶中。

(7)KOH溶液(200g/L)。

(三)操作步骤

1.EDTA标准溶液标定

标定方法见配位滴定法检测三氧化二铁:TEDTA/CaO=CEDTA×56.08(mg/mL)。

2.硅酸盐中钙的测定

吸取滤液25mL,置于250mL锥形瓶中,加水稀释至约100mL,加5mL三乙醇胺及少许的钙黄绿素-甲基百里香酚蓝混合指示剂,在搅拌下加入氢氧化钾溶液至出现绿色荧光后再过量5~8mL,此时溶液pH>12.5。用EDTA标准溶液滴定至绿色荧光消失并呈现红色。

3.结果计算

CaO质量分数按下式计算:

岩石矿物分析

式中:w(CaO)为CaO的质量分数,%;T为EDTA标准滴定溶液对CaO的滴定度,mg/mL;V为分取试样溶液消耗EDTA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mL;m为称取试料的质量,g。

实验指南与安全提示

酸度控制。EDTA滴定Ca2+时的最高允许酸度为pH>7.5,滴定Mg2+时的最高允许酸度pH>9.5。在实际操作中,常控制在pH=10 时滴定Ca2+和Mg2+的合量,再于pH>12.5时滴定Ca2+。单独测定Ca2+时,控制pH >12.5,使Mg2+生成难离解的Mg(OH)2,可消除Mg2+对测定Ca2+的影响。

在不分离硅的试液中测定钙时,在强碱性溶液中生成硅酸钙,使钙的测定结果偏低。可将试液调为酸性后,加入一定量的氟化钾溶液,并搅拌与放置2min以上,生成氟硅酸:H2SiO3+6H+6F-=H2SiF6+3H2O。再用氢氧化钾将上述溶液碱化,发生反应:H2SiF6+6OH-=H2SiO3+6F-+3H2O。该反应速率较慢,新释出的硅酸为非聚合状态的硅酸,在30min内不会生成硅酸钙沉淀。因此,当碱化后应立即滴定,即可避免硅酸的干扰。

加入氟化钾的量应根据不同试样中二氧化硅的大致含量而定。例如,含SiO2为2~15mg的水泥、矾土、生料、熟料等试样,应加入氟化钾溶液(20g/L KF·2H2O)5~7mL;而含SiO2为25mg以上的黏土、煤灰等试样,则加入15mL。若加入氟化钾的量太多,则生成氟化钙沉淀,影响测定结果及终点的判断;若加入量不足,则不能完全消除硅的干扰,两者都使测定结果偏低。

铁、铝、钛的干扰可用三乙醇胺掩蔽。少量锰与三乙醇胺也能生成绿色配合物而被掩蔽,锰量太高则生成的绿色背景太深,影响终点的观察。加入三乙醇胺的量一般为5mL,但当测定高铁或高锰类试样时应增加至10mL,并经过充分搅拌,加入后溶液应呈酸性,如变浑浊应立即以盐酸调至酸性并放置几分钟。

滴定至近终点时应充分搅拌,使被氢氧化镁沉淀吸附的钙离子能与EDTA充分反应。

如试样中含有磷,由于有磷酸钙生成,滴定近终点时应放慢速度并加强搅拌,当磷含量较高时,应采用返滴定法测Ca2+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