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慈禧为了避开洋人,打算迁都到洛阳,为何最后放弃了?

为何最后放弃了?

洛阳市的国都史,主要集中在东周至唐代这一千多年,古语中京洛也是京城的别称。东周500年历史时间,东汉定都于洛阳市,曹魏、西晋随之,之后北魏,隋唐两朝,洛阳市也是东都(神都),影响力仅低于长安。五代十国,后唐灭后梁,迁都于洛阳市。北宋年间,也有过迁都洛阳市动议,因赵光义势力抵制未果。但是,北宋西京河南府十分热闹,司马光、范仲淹、富弼、吕蒙正等名人荟萃。

清末年代动荡不安,1899年曾经有一次在洛阳市修建新都城的设想。近年排查清代档案资料时,看到了那时候的奏章等参考文献。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慈禧太后考虑到北京靠海,非常容易遭受外国人侵略,把眼光投向了天下之中的洛阳市。迁都不是一件小事,河南知府(洛阳市知府)文悌接到密旨,为修建新都开展地理情况勘测。

文悌极其关心这件事情,组织了多位替补知县,举人等洛阳市本地士绅分头开展调研,随后上折子给朝廷。奏章中叙述了洛阳市周边山川地形地貌,河流分布范围等,明清洛阳城城里狭小,觉得修建行宫必须另找城址。该参考文献等同于文悌勘验测评后写的“可行性方案”,按朝廷的规定逐一给予禀报虽然做了勘测工作,文悌还明确提出了抵制原因,他觉得迁都花销很大,人民群众也难以承受。

文悌的意见进了宫后,慈禧太后都还没拿出确定的看法。大半年后,八国联军进了京师,慈禧太后和光绪仓皇西逃,一直逃到西安市。但是,慈禧太后返京时,经过洛阳市,在洛阳市呆了一周,随后返回京师,再次作威作福了。此后清政府国力衰败,再也没有提迁都的事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9-28
迁都是一件耗时耗力的大事,另外洛阳的发展和地理位置也限制着这件事。更何况,慈禧也看不上洛阳那并不豪华的设施,若要再建宫殿,更是一件很艰难的事情。
第2个回答  2019-09-26
迁都是一个十分浩大的工程,京城的官员都是大清朝最中枢的官员,如果要迁都,官员也要搬走,而官员的家人也要搬走,而在当时那个混乱的年代,政权本就不稳定,是经不起这样子的动乱的。
第3个回答  2019-09-27
因为慈禧贪图享受,当时的洛阳经济实力还不是很强,再加上如果迁都的话,一定花费很大,老百姓也承受不了,慈禧的生活质量肯定也会大大下降,所以最终放弃了迁都的想法。
第4个回答  2019-09-26
迁都并非容易之事。要在洛阳找到居住的城池,千里迢迢带着大量宫人,财物和物资迁都过去也耗费巨大,当时清政府国库空虚,支撑不起这个消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