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曾用过13个丞相,为什么风评不太好的公孙弘能得善终?

公孙弘是个有处世智慧的大臣吗?

在公孙弘年轻的时候,当过秦朝一个看管犯人的小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狱吏。但是在他四十多岁的时候丢掉了狱史这个官职,丢官回家后他不得不开始去放猪贴补家用,但是他不甘心就此罢休,于是开始刻苦读书,光是《春秋》这本书公孙弘整整读了有二十多年。

在公孙弘六十岁的时候,汉武帝登上了皇位,公孙弘被推荐去朝廷做官,负责匈奴的事宜,但是这份工作他也没有做好,怕被问责,于是自己先行辞官归家。一直到七十岁的时候,他又再次为官,这种精神也使汉武帝印象深刻。此次做官他便圆滑许多,每当汉武帝问公孙弘问题的时候,他都准备了好多种不同的应对之策交给汉武帝选择,这种认真的精神也打动了汉武帝并且得到了汉武帝的认可。

在这种背景下,公孙弘明白了一个道理,不管做事说话,都得按照帝王的心意来,必须得顺着汉武帝的想法。于是每次朝廷议事时,他都不会率先发言,而是听取各位大臣的意见,同时先看汉武帝的反应。当汉武帝面露喜色表是赞同时,他便默默记下这种观点,然后跟着顺从地说上几句,当汉武帝面露不喜之色,他就开始反驳这种观点,在这种为官之道的作用下,他越来越被汉武帝看重,但是这样的做法也使得其他的大臣不满,即使如此,公孙弘凭借自己的这种本事成功当上了丞相,并且是唯一善始善终的丞相。

换丞相频繁,原因其实在于丞相之位不重要,作为名义上百官之长。由于武帝设内外朝,决策权收归内朝,那么外朝之长又能有多大的作用?武帝的枪杆子卫青霍去病死在任上,钱袋子桑弘羊受命托孤,这才是对武帝最重要的大臣。虽然是丞相,但没有派系,深受汉武帝信任。私德修养极好,严于律己心思缜密,挑不出毛病,政敌只能用些生活太节俭之事来攻击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0-28
公孙弘当然是有智慧的大臣了,他明白皇上的心思,能够讨皇上开心,自然也会被重用。
第2个回答  2019-10-22

公孙弘为人圆滑世故。但就是因为他的狡猾,让他在皇帝面前过的顺风顺水。尽管别人对他的评价不太好,但谁又拦得住皇帝喜欢呢?

第3个回答  2019-10-24
因为公孙弘为人低调,不直面树敌,知进退,拿捏意见从来不直接忤逆皇帝,只做利弊之词,让皇帝做选择。
第4个回答  2019-10-21
都说公孙弘是一个奸臣,其实就是会察言观色,什么事情都顺着汉武帝的心意来。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