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后,80后,90后,00后的教师节,教师是如何走下神坛的?

如题所述

要不要送礼?

送什么合适?

送多少合适?

送和不送会有差别吗?

……

教师这一群体再一次被推上风口浪尖,接受着灵魂的拷问,现实的诱惑。

1985年,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9次会议通过了国务院关于建立教师节的议案,旨在肯定教师为教育事业所做的贡献。

自1985年9月10日第一个教师节至今已有34个年头,教师节在时代的浪潮中慢慢变了味儿。

70后的教师节:那时候的老师如父如母。

邢先生,1973年生。

第一次给老师过教师节的时候,我大约十三四岁,也正是调皮的时候。

当时经济条件差,物质匮乏,教育权并不能得到保证。

往往是一个家庭中的六七个孩子里,只可供养一两个孩子上学,往往是家里最受宠、最调皮的那个,我是幸运的。

当时从村里唯一的电视里第一次听说教师节,记好了日子,在交作业时给老师说了一声:“老师今天是教师节。”连快乐都没有跟老师说。

记得当时已读初中,住校,班主任听到后先是一愣,继而爽朗地笑起来。

当天晚上老师去最近的菜市场买了卖活禽小贩丢弃不要的鸡内脏与鱼内脏,给我们熬了一锅肉汤解馋。

那时候的男教师教我知识、带我种地;那时候的女教师帮我缝过衣服、给我开过小灶,言传身教。

你穷吧,他可能比你还穷。

当时的谚语有:家有三斗粮,不当孩子王。

可见教师职业的清贫和卑微。

当时的教师,人人有教鞭,班班有家规,可70后的记忆里绝少有恨,更多的是与教师同甘共苦,攻坚克难的黄金时光,一生难忘。

那个时候的教师之于学生,真可谓是如父如母。

80后的教师节:那时的教师严而有爱。

贾女士,1985年出生。

我的求学生涯中,中小学都是在农村和县城完成的,教师思想传统,家长对孩子读书并不寄予太大希望。

所以,无论是家长、教师还是学生,都对彼此绝少苛责与期望。也能基本实现老师爱学生,学生尊重老师。

那时家长与教师并无太多交集,记忆里,高中以前绝少有同学被叫家长,也没有开过一次家长会。

到高中时,明显感觉到老师严厉许多。

人人头上有任务,高考的分数不仅与学生命运挂钩,更与老师的奖金、荣誉、职称挂钩。

记得当时高中全校有铃声,年级内铃声会提前20分钟,班级内则又会提前20分钟。

有一次因为宿舍检查卫生,大门不开,我和几位同学迟到了班级规定时间的一分钟,被班主任罚站。

有一男生想申明理由,班主任当即扯住了他的上衣领子。

事后,我斗胆向老师申诉,老师在全班向我们几个道了歉。最后请我们理解他。

之后,我们得知上有老、下有小,身为家中经济支柱的班主任,需要通过我们的成绩获得奖金,荣誉乃至更多。

我们是幸运的,老师严而有爱。

至今我从未恨过任何批评过我、责骂过我、甚至将板擦轻轻擦过我的头皮的任何一位老师,为什么?因为有爱。

90后的教师节:老师素质高了,却没有爱了

小韩,1995年生。

相比于父辈那时认个字就可以当老师,现今的教师很多都拥有研究生学历,更多的教师技不多不压身。心理咨询师、演讲师、培训师……真是一专多能。课堂模式也花样繁多,可就是缺少了和学生的亲和力。

高一时我遭遇了父母离异,在日记中向老师倾诉,老师回复了我几本必读的心理学书籍,另派两名同学“陪”我,以防止轻生,造成重大教学事故。

完不成作业叫家长、跟同学有矛盾叫家长、心理出现问题叫家长……一路走来,家长写了一摞的《知情书》《保证书》《悔过书》来保证我的受教育权以及教师的免责权。

这时的老师相比于教学成绩,教育安全大于天。大力提倡家校联合的背后是爱的推诿与缺失。

00后的教师节:教师节又名腐败节。

小刘,2003年生。

我们这个年代出生的人,父母都对教育和知识形成了高度统一的认识。

父母要么吃了没文化的苦,要么因为有知识而更优越,连土豪都知道,没有知识富不过三代。

可是父母对于教育又缺乏能力,于是将所有希望寄托在教师身上,一路上学一路礼是很多00后的求学纪实。

爸妈上班挣钱,我们上“班”费钱,师生关系也统统下海,经历着市场经济的考量。

给老师送过礼,上过老师办的班,可就是没有和老师亲密起来,是很多孩子的缺憾。

我的老师太忙了,上班时间起早贪黑备课讲课,课外还有许多“班”要加,没有时间去触碰我们青春期的叛逆,更多时是不敢和不愿。

所以,对于很多00后而言,是有师生关系而无师生情义的一代。

从70后到00后,从小学时的懵懂无知到博士的最高学位,时间跨越40年,中国的教育经历了许多大的改革。

由自费教育到义务教育,由应试教育趋向素质教育,可其中万变不离其宗的是知识与人格的并行,情与理的交汇,真、善、美的并重。

这其中的许多环节有赖于教师来完成,而师生亲密无间的情感是完成高质量教育的保证。

从教师节诞生之初的感恩之情到至今被诟病为腐败节,34年间,节日的形式多样,多方重视,却仍然丢失了教育中最珍贵的师生情。

原因何在?

针对教师的暴力事件屡次发生。

前有事过20年,掌掴教师的河南男子常仁尧;近有安徽教师周安员因管教学生被判赔医疗费、被打脸、被威胁,直至这名有19年教龄的教师纵身一跃,舍弃了自己的生命。

而未被曝光的教师,多有被质疑、被威胁、乃至被学生殴打的经历。

不知从何时起,教师俨然成了高危职业。

学生打不得,骂不得,训不得,稍有不当就被举报、威胁,端在手里的饭碗都难保。

在这种大环境下,很多教师选择了明哲保身,做好本职,情感的付出随之减少。

社会风评一边倒。

由于极个别教师的腐败行为,社会对教师这一行业也没有了最基本的尊重。

家长送个礼就指点教师给孩子调座位,叮嘱多提问,乃至拒绝交流。

没出事都好商量,随你打、随你骂,出事了,教师的任何语言和动作都是双刃剑,要承担责任。

所以,面对教师的明哲保身,社会的评价就是只收礼不办事,只挣钱不教育。

高估了教师的作用,低估了教师的人品。

很多家长意识不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才是教育成功的保证。

通过送礼讨好、恭维老师;通过监督、举报、苛责老师,都是误入歧途。

再高级的教师也不能替学生自主学习,再恶劣的教师也阻挡不了学生的前进。

所以,那些对教师报以厚望的家长和学生必将产生失望,继而滋生不满和怨恨。

高质量的教育需要各就各位。

让我们再回到师生如亲子的美好时代。

父母攻坚克难、省吃俭用,供养孩子;孩子珍惜机会,努力学习,有责任担当;教师安分守己、忠于职守,耐得住清贫寂寞。这就是教育的各就各位。

也只有这样的教育才是简单的教育,成功的教育,充满情感的教育。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2-05
我觉得,教师一直都被认为是教书育人的一个伟大的职业,可是现实生活中,老师们却有好多德不配位,教师节也成了他们赚外快的节日,因此他们才会走下神坛。
第2个回答  2021-02-05
我认为是越来越多的教师不负责任,对孩子的教育不尽心,导致孩子们不喜欢老师,家长对老师也有意见。
第3个回答  2021-02-04
目前提倡“素质教育”,不允许老师打孩子、骂孩子,这对教师这一行业是有一定打击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