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有几个节气?

如题所述

夏季的节气有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以及大暑。
立夏时节,排为一年24节气的第7个节气,时间点在每年的公历5月5日至7日之间。夏季的第一个节气,表示盛夏时节的正式开始。温度明显升高,雷雨增多,春天播下的种子,已经开始长大。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点。
小满时节,是24节气之第8个节气,夏季的第2个节气。时间点在每年公历5月20日到22日之间。小满反映了降雨多,雨量大的气候特征,有小满河满之说法。北方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5-19
六个节气。
1、立夏——太阳位于黄经45度,5月5-7日交节:立夏是指夏季开始。但是,各地冷暖不同,入夏时间实际上并不一致。按气候学上以五天平均气温高于22℃为夏季的标准。
2、小满——太阳位于黄经60度,5月20-22日交节:小满是指麦类等夏熟作物灌浆乳熟,籽粒开始饱满。四川盆地的农谚赋予小满以新的寓意:“小满不满,干断思坎”;“小满不满,芒种不管”。
3、芒种——太阳位于黄经75度,6月5-7日交节:芒种是表征麦类等有芒作物的成熟,是一个反映农业物候现象的节气。时至芒种,四川盆地麦收季节已经过去,中稻、红苕移栽接近尾声。
4、夏至——太阳位于黄经90度,6月21-22日交节: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四川各地从日出到日没大多为十四小时左右。夏至这虽然白昼最长,太阳高度角最高,但并不是一年中最热的的时候。
5、小暑——太阳位于黄经105度,7月6-8日交节:小暑前后,盆地西部进入暴雨最多季节,常年7、8两月的暴雨日数可占全年的75%以上,一般为3天左右。在地势起伏较大的地方,常有山洪暴发,甚至引起泥石流。
6、大暑——太阳位于黄经120度,7月22-24日交节:大暑节气是盆地一年中日照最多、气温最高的时期,是盆地西部雨水最丰沛、雷暴最常见、30℃以上高温日数最集中的时期,也是盆地东部35℃以上高温出现最频繁的时期。大暑前后气温高本是气候正常的表现。
拓展资料:
节气指二十四时节和气候,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中华民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由于中国古代是一个农业社会,农业需要严格了解太阳运行情况,农事完全根据太阳进行。
所以在历法中又加入单独反映太阳运行周期的“二十四节气”,用作确定闰月的标准。中国古代的二十四节气以指导农事为本。中国农历是一种阴阳合历,即根据太阳也根据月亮的运行制定的,因此加入二十四节气能较好的反映出太阳运行的周期。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节气
第2个回答  2012-08-14
一年有二十四个节气,每半个月一个,夏季共三个月,那就是六个了。分别是: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10-30
有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立夏:夏季的开始。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
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大署: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即: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个节气。“节气”
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节气在现行的公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不差1~2天。
为了便于记忆,人们编出了二十四节气歌诀: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十四节气七言诗
地球绕着太阳转,绕完一圈是一年。
一年分成十二月,二十四节紧相连。
按照公历来推算,每月两气不改变。
上半年是六、甘一,下半年逢八、甘三。
这些就是交节日,有差不过一两天。
二十四节有先后,下列口诀记心间:
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连;
惊蛰春分在三月,清明谷雨四月天;
五月立夏和小满,六月芒种夏至连;
七月大暑和小暑,立秋处暑八月间;
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
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
抓紧季节忙生产,种收及时保丰年。
第4个回答  2012-08-13
4个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