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输了甲午海战后,俄德法为何要把军舰开到日本近海进行威胁?

如题所述

法国在甲午战争爆发时拒绝追随英国发表中立声明,黄海海战失败后清廷向列强要求调停,英国率先响应,推出偏袒日本的调停方案,而法国则在和沙俄协商后由外长阿诺托Albert Auguste Gabriel Hanotaux发表了回绝声明,表示不支持英国的调停方案。

1894年11月5日,阿诺托和俄方协商后,决定改变立场,从局外不干涉转为支持清朝议和条件,压迫日本让步,12月15日施阿兰建议法国派遣两艘军舰赴远东,一艘停泊澎湖,另一艘停泊舟山,目的是阻止日本进一步入侵中国。

法国外长阿诺托

进入1895年,清朝败局已定,日本逼迫割让辽东,而英国一度持暧昧态度,法国不但和俄国协调反对,甚至不惜和德国主动联手,形成三国干涉还辽的局面,法国驻日本公使阿尔曼(Fransois Jules Harmand)则从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三国联合施压迫使日本最终于1895年4月10日妥协,除金州厅外放弃对辽东半岛的领土要求。

对此法、德、俄并不满意,法国在5月调遣“佛凡特”号(le Forfait)、“阿尔及尔”号(l'Alger)和“迪绍福”号(le Duchaffaut)三艘军舰进驻烟台,威胁日本,5月5日日本被迫完全放弃对辽东半岛的主权要求。

“烟台耀兵”中的法国巡洋舰“阿尔及尔”号

法国在甲午战争中的对策按照其驻华公使施阿兰Auguste Gérard当时的概括,主要有三个思路,一是制衡英国(英国支持的就阻挠,英国战争后期明显偏袒日本,后来更和日本结成英日同盟,法国当然要反其道而行之),二是拉拢沙俄,试图建立俄法军事同盟抗衡德奥(所以几乎支持了沙俄在甲午战争中的一切立场,派遣军舰赴中国也是应沙俄要求),三是希望中日打得两败俱伤,趁机在越南问题上对华讹诈(因为中法战争法国军事上战败,所以法国认为中法条约对自己是吃亏的)。这些军舰随后投入对中国华南广州湾(雷州半岛一带)的侵略。法国舰队实际上并未真正靠近日本本土。

沙俄一直视中国东北和那个啥半岛为自己的禁脔,为此日本就成为其最大的竞争对手,他当然不希望日本通过甲午战争攫取太多,尤其是辽东,沙俄对大连、金州两湾和旅顺不冻港觊觎已久,怎么能容忍日本占领,因此最初拉拢法国拒绝中立,继而反对英国的调停方案,最后成为三国干涉还辽的主力。1895年烟台耀兵事件中,沙俄派遣了12艘军舰(大多从波罗的海远道调来),比法德两国总和还多,事件平息后这些军舰北上通过对马海峡,驻泊海参崴,其“逼近日本”是因为要去海参崴就必须如此,并非意在耀武(因为甲午战争已经结束)。1897年俄德上演默契双簧,利用清廷“借俄抗德”的心理骗驻旅顺,从此不肯离去,直到1905年日俄战争中被日本赶走。这些俄舰中的一部分还参加了庚子之役(即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之战)中的大沽口之战。

三国干涉还辽的主角是沙俄

沙俄干涉甲午战争的目的非常直白——染指辽东和那个啥半岛,就必须把日本人挤走。

德国最初对远东的这场战争并没有太大兴趣,前期并没有什么行动,之所以在1895年转而参与三国干涉还辽,是因为德皇威廉二世受了法国、沙俄的引诱,想借此染指中国的胶东半岛,因此在“烟台耀武”行动中仅象征性地派出一艘“伊力达斯”(SMS Iltis,也称“鸡貂”号,甲午海战时停在仁川港)号参与。但战后德国舰队表现活跃,1897年11月占领了胶州湾,再往后就是人们所熟悉的青岛德国油纸包传说了……德国舰队在胶州湾一直待到一战,最终又是日本取而代之并占领了青岛,再后续,就是几乎每个中国人都耳熟能详的五四运动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17
因为那个时候各个强大的国家都在对中国进行瓜分,其他国家不想让日本独吞中国,想从中获取利益
第2个回答  2020-12-17
因为当时的俄德法也不是什么好东西,他们怕日本吃独食,所以才把军舰开过来想分一杯羹
第3个回答  2020-12-17
因为日本威胁到了这几个国家的在华利益,所以为了保存自己的利益,才会对日本进行威胁。
第4个回答  2020-12-17
因为当时他们知道清朝已经没有了实力,所以当时他们想威胁日本占据更多的好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