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社会实践报告(急)

4000到8000字 关于口译的最好 实在不行关于翻译的也行 有追加的

对家乡农村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现状调查
--------------------------------------------------------------------------------

寒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对家乡农村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现状的调查

一、 调查的背景与动机

当前,党中央立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提出要培养新型农民,这就对农民的文化水平以及农村的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而在我的家乡,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现状如何呢?对此,我利用寒假返乡时间,对我家乡几个村庄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进行了调查,希望能对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文化建设方面起到一点参考和借鉴作用。在我家乡的农村里,农民的生活情况基本上是相似的,因此这几个村庄是整个地区农村社会的一个缩影,可以代表家乡农村的整体状况。

时间:2007年2月7号至2007年2月27号。

地点: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七里店村及附近几个村庄:沙坡池村,王庄村,毛庄村,孙庄村。

方式:在村委会干部的协助下,我对自己所在的七里店村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查访和统计,而对附近的几个村庄的调查主要是通过对一些亲戚、朋友以及他们的家人进行个别询问来进行。

内容:分别对不同时期(从过去二十年来到现在的变化及一年四季从农忙到农闲的变化);不同年龄人群(老年人,中年人以及未成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的方式和内容进行调查。

二、 总体状况及分析

总的来说,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力度不断加大,农村的文化建设也在蓬勃地发展和繁荣,农民的文化生活也日益丰富化、多样化。就我调查的范围和人群来说,农民对当前的情况是基本满意的,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 按时间来说

从近二十年来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状况的变化来看,经历了先慢后快的发展过程。

从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由于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以及市场经济的逐渐形成,农村的整体面貌有了很大改观,但同时由于外来文化的冲击,以及历史原因所造成的父辈们自身文化素质过低、观念落后,使得他们在受到外来文化冲击时显得犹豫、盲目以及不适应,农村里传统的文化生活方式如:看大戏、听说书、扭秧歌、祭祖等逐渐消失,农村文化阵地明显萎缩,文化建设发展缓慢。

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到现在,这种情况开始逐渐好转。80年左右出生的人开始成为农村家庭的家长,这些人大都受过初中文化教育,思想观念和文化素质都有了很大提高,他们对各种新鲜事物感兴趣,并且接受很快,于是,一度单调沉闷的农村文化生活逐渐变得丰富多样,听广播、看电视、打扑克、搓麻将、看电影等文化娱乐活动得到广泛接受和普及,发展到现在,在我所调查的农村家庭里,98%都有彩色电视,近40%的农村家庭安装了有线数字电视,30%左右的家庭购买了VCD或DVD。在我们乡镇也有许多文化场所,如:音像制品出租、书报刊出租与零售、网吧等。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得到很大的丰富和改善,农村的精神文化建设也发展迅速。

2、 按不同人群来说

当前农村文化生活的主体30岁到45岁之间的成年人,不管是在村里还是自己家里,他们主导着文化活动的组织方式和进行的内容,他们的文化生活方式:54%在家里看电视或者听广播,23%打扑克,10%左右搓麻将,7%下象棋,另外的6%读书看报或作其他文化活动。

农村未成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整体来看缺乏指导、监督和引导。比如我在调查邻村的一个网吧时,发现近80%都是未成年人,而这些未成年的初中生和小学生几乎全部是在玩电脑游戏或者聊天。电脑和网络本来是一种现代文明的传播工具,而如果缺乏来自社会、学校和家庭的管理和指导,使孩子们整日沉迷在游戏或聊天的虚拟世界里,势必会影响他们的学业,甚至毒害他们的身心健康。

老年人是一个比较容易被忽略的群体,他们的文化生活相较于其他年龄的人群显得相对贫乏,我所调查的这些农村里针对老年人的文化活动太少,原因主要是缺乏组织。建议农村乡镇的相关部门和干部多关注老年人的文化生活,多组织开展一些例如扭秧歌之类的文化活动,为他们购置一些健身器材,使农村的老人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三、 当前存在的问题

当前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主流是健康、向上的,但也存在着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主要是:

1、 赌博风的抬头

在我这次调查的几个村庄里,有近30%的农民在打扑克、搓麻将的时候赌过钱,虽然数额不大,一般都是一元、两元,并且按这些农民所说,“如果不来点小意思,就找不到人跟你玩”,这种风气必须加以遏制,阻止其扩散蔓延。

2、 迷信活动

在这次调查中我发现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我调查的村庄几乎全部是汉族,有近10%的家庭信仰基督教,但由于农村传统文化的根深蒂固,使得基督教在当地农村的传播中,为了吸纳更多的教徒,向文化水平不高的村民宣扬一些迷信思想,比如:“信基督者得病可以不用打针吃药,有主保佑病就能好”等,这已经带有很深的迷信色彩了。

3、 部分农民的参与热情不够

有些农民仍然只注重挣钱,而忽视自身的精神文化生活,对群体文化活动热情不高,参与较少。

四、 几点建议

以上就是我所调查的家乡农村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基本情况,通过这次调查,我认为家乡农民对目前的现状是基本满意的,农村的文化活动是丰富多彩也是农民喜闻乐见的。但目前的现状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还不适应,存在着一些差距,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对此我提出几点建议:

1、加强硬件建设。就目前的经济情况来看,家乡的农村乡镇有能力来建设一些公共文化场所,如:农家书屋,健身的器材和场地,放映厅等。

2、重视对农民的文化教育。上级部门应多开展一些“送文化下乡”活动,并且应该针对农民需求,丰富“送文化”的形式和内容,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更新他们的思想观念。

3、加强农村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应提高乡村教师的知识水平和道德水平,使农村的孩子能得到良好的教育,真正地学到文化知识,提高文化素质,这必将对未来农村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2-29
关于湖北石首天鹅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特有物种调查报告
调查地:石首天鹅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姓名:李庄 040740329
邮编:434400
一. 概述
天鹅洲地处长江中下游下荆江河段,由于长江裁弯取直,形成长江故道群湿地.
天鹅洲是长江出三峡后,下游地区保留最完好的一块湿地,也是国家新公布的16处湿
地中保留最完好的一块湿地,总面积70平方公里。这里耕地肥沃,草种林木丰茂,气
候温暖湿润,水域辽阔,洲滩成片,是中国内陆地区罕见的天然优良牧场,被誉为“
绿色宝库”、“天然动物园”、“自然博物馆”,已愈来愈为世人所关注。
二. 特有物种情况
在实践的过程中,我在过年之余走访了天鹅洲,并查阅了相应的网站和文件,希
望对特有物种状况有一个深入的了解。据相关的资料显示:这里拥有野生植物238种,
野鸟56种,除麋鹿、白鳍豚、江豚外,还有天鹅、白鹭、猴面鹰、中华鲟、娃娃鱼等
多种珍稀保护动物。
1. 麋鹿。麋鹿俗名“四不象”, 是中国特有的鹿类,是湿地动物,由于对湿地
生境的适应,而形成特殊的形态,即所谓的“四不象”,角似鹿非鹿、脸似马非马、
蹄似牛非牛、尾似驴非驴。曾于1900年在中国本土灭绝,幸有少量存于欧洲,最后仅
剩18头,被养在英国乌邦寺,经过一个世纪的养护,种群才得以恢复。1985年回归到
北京南海子,这是麋鹿这一物种的模式标本产地(1865年被法国传教士大卫发现),
这里也是原元、明、清皇家猎苑故地。麋鹿从1985年首批回归38头,被放养于北京南
海子的千亩鹿苑后,逐渐繁衍壮大,1993年10月底和1994年12月底,先后两批来自南
海子的64只麋鹿迁到天鹅洲,开始回归大自然的怀抱。由于环境适宜,经过10多年的
野生放养,天鹅洲麋鹿数量也由最初的64头发展到了800余头,成为全球最大的野生麋
鹿种群。
2. 白鳍豚。白鳍豚俗称白鳍、白夹、江马。属哺乳纲、鲸目、白鳍豚科。它的分
布仅局限于湖北省沙市以下的湖南、湖北、安徽、江苏的长江段。其中石首天鹅洲长
江故道分布最多。
白鳍豚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水生哺乳动物。它是研究鲸类演化和生物进化的宝贵材
料。它有发达的大脑,是一种聪明而有智慧的动物,它有“回声定位”和声纳等特殊
功能。具有流线型的体型,丰富的皮下脂肪,游泳敏捷,这些结构在仿生学上有重要
的科学价值。
白鳍豚体呈纺锤形。吻突极狭长,上颌和下颌几乎等长,且微上翘。体长为吻长的6倍
。体色背部青灰色,腹部白色,颈部两侧、耳孔后及鳍肢上方区域有一半圆形的白色
宽纹,在肛门上方的尾侧有两道半月形的白色宽纹。
白鳍豚喜在远离岸边的江心主流区活动,为疏人性豚类。在行动中有集群习性,常三
五成群在江心活动,偶尔也进入湖泊、支流与长江干流汇合处活动。白鳍豚用肺呼吸
,每隔一二分钟就要露出水面换一次气。换气时总是头先出水,有时会喷出水花,出
水呼吸时会发出声响。当天气闷热、暴雨即将来临之际,它便频频露出水面一起一伏
,群众称为“白鳍拜江”。
白鳍豚是肉食性动物,其视觉很差,靠自身发出的超声波讯号发现食物并突袭式吞食
。食性以鱼为主,常在浅滩、岔流以及支流汇合处觅食。其食量甚大,一般摄食量可
占体重的10%~12%。
白鳍豚雌性6龄、雄性4龄可达性成熟。生殖交配期在4月~6月,怀孕期约9个月,至翌
年一二月份在江中分娩。母豚每年只生1胎,每胎1仔,偶有双胞胎。刚出生的幼豚哺
母豚乳汁长大,并随群活动。
长江葛洲坝和三峡大坝建成后,使长江生态环境发生了急剧变化。航运业的发展、河
道整治、机动船只增加、水质污染、江湖淤塞、使用有害渔具及有害捕捞方法等,严
重威胁着白鳍豚的种族延续。据实测统计,现长江白鳍豚资源量已不足100头,远低于
国宝大熊猫。为使白鳍豚在自然界不被灭绝,国家已将其列入一级保护动物,并将长
江天鹅洲故道和安徽铜陵江段划为自然保护区,保护和增殖白鳍豚资源,拯救濒危物
种。
3.江豚。和白鳍豚一样,国家二级水生珍稀保护动物长江江豚也是长江独有的哺
乳动物,由于长江环境恶化,长江江豚种群数量迅速下降,1992年约有2700
只,估计现有1000只左右。上世纪90年代初,天鹅洲开始引进3只长江江豚进行迁
地保护。由于保护得当,近年来天鹅洲江豚种群数量逐年增加,每年均有幼体出生,
目前已形成一个25只的江豚繁殖群体。计划在今年底再补充10只雌性江豚,使故道江
豚种群数量增长并维持在80-100只。
从2001年开始,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的专家和天鹅洲保护区的工作人员选
择使用岸上定点观察、流动观察和水上流动观察,对天鹅洲江豚集群活动状况实时监
测。并每年开展一次无伤害围网捕获,通过采取血样、安装无线电信标等方式,对江
豚进行健康检查、遗传分析和水下生活监测。研究结果表明,天鹅洲故道内江豚以集
群的方式迁移和活动,集群规模从2-20只不等,一般分成2个9-11只规模的亚群体,活
动范围相对独立,每个亚群体又常分成规模较小的核心群体,其中3只集群最多。这为
保护区的江豚繁殖群体健康保护与管理提供了重要依据。
专家认为,天鹅洲故道长江江豚是世界上第一个鲸类动物迁地保护的成功事例,
对类似濒危动物的保护无疑起到了示范作用。
三. 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1. 保护资金。水中大熊猫”白鳍豚的迁地保护计划,14年前就已提出,但因资
金紧张一直搁浅。 农业部一位官员称,1993年的一次国际会议上,专家就已提出捕捞
计划,但因资金缺口比较大,一直未能开展。中科院水生所研究人员王克雄说,1000
万元是下江捕豚的资金门槛,另一位与会专家表示,要想将白鳍豚全部捕捞起来,则
需资金1000万美元。如今以是2008年,虽说国家批拨了大比资金,可保护天鹅洲的
资金还是十分短缺,资金问题是制约天鹅洲野生动物保护的重要瓶颈。
2.生态环境。虽说天鹅洲湿地环境十分优越,可还是随着长江整体生态环境的
下降而下降。比如支流以及长江沿岸线严重的堰塞和回水,栖息地破坏,通道堵塞,
过度捕捞,拥挤的水上交通以及随之而来的污染,导航及通讯带来的噪音。

3.人为破坏。在去天鹅洲保护区调查时,我发现同行的有些旅客将吃剩的包装
袋随地乱丢,随意践踏草坪,更有甚者,有人为了看麋鹿清楚些,离麋鹿过余接近,
严重恼乱麋鹿正常的栖息。
四. 从中获得的学习和启发
首先,我从这次掉查中发现:我国的整体环境不容乐观,随着生态环境的破坏,许
多物种都处在濒临灭绝的边缘。我忠诚的希望国家和社会各界高度重视我们的环境,
花更多的钱在环保上,使我们的后代能开心的在野外,而不是在博物馆,看见许多古
老的物种。
其次,我们生存在这个地球上,每个物种都有自己生存的权利。人类并不比动物
优越多少,动物同样需要有自己的生存空间,人类不应该因为自己的私欲而破坏和杀
戮。
目前,全国环境成下降趋势,作为环境专业的一名学生,我应该好好学习专业知
识,提高各方面知识,为我国的环保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2008年2月23日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