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法院起诉流程怎么走

如题所述

到法院起诉流程:
1、确定管辖法院,起诉前要确定的首要问题是向哪个法院起诉。原告可以在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起诉,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向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起诉;
2、写起诉状;
3、整理证据,起诉需要提交以下证据:
(1)当事人的陈述;
(2)书证;
(3)物证;
(4)视听资料;
(5)电子数据;
(6)证人证言;
(7)鉴定意见;
(8)勘验笔录;
4、立案,即到管辖地所在地法院提交起诉状并提供证据;
5、交费,当事人应在收到受理通知书之日起七天内预交案件受理费和其他诉讼费用;
6、等候审理判决,立案手续后,案件由法院排期开庭,当事人应服从法院的各项工作安排;
7、申请强制执行,在判决生效后,判决书确定的履行期限届满,对方仍然没把钱全给你的,就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民事起诉状应当包含以下内容:
1、原告、被告基本情况,原告明知被告下落不明的,应当在诉状中注明该情况,并尽可能提供被告的信息以及原户籍地;
2、诉讼请求,内容应当具体明确,如系给付物的,应写明种类和数量;如系给付行为的,应写明为何行为或不为何行为;
3、事实和理由,是民事诉讼原告对其诉讼请求的佐证和支持;
4、署名和时间,由原告签名或盖章,并签署时间。
综上所述,整个诉讼流程看似简单,实际上也很费时费力,所以说,法律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但是要想最终通过法律途径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需要成本的。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二条
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二)有明确的被告;
(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