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学历正在以惊人的速度贬值

如题所述

历年高校毕业生人数,正是因为学历贬值太严重了。

1977年恢复高考的那一年的毕业生大概有40万,那时候家里要是出来个大学生,绝对是一件光宗耀祖的事情。而这个数字到了2022年迅速膨胀到1000多万,你没看错,足足涨了25倍。

要知道二二年的新生人口也就才1000多万,按照这个势头发展下去,以后随便在街上抓一个人出来都是大学生,而如果人均都是大学生,其实就等于是没有大学生。

现代“孔乙己”现象成因

学历贬值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人才严重浪费。现在每100个外卖小哥中就有一个研究生,14个大学生在链家上认证为双一流大学毕业的房产中介。业占比达到4.4%,这意味着每23个人当中就有一个是名牌大学的高材生。现在清北学子当中介卖房已经没啥可奇怪的了。

想当年不少高中毕业就可以进学校当老师的,放到现在,清北甚至国外名校博士争抢深圳小学老师的名额已经屡见不鲜。而且未来学历贬值并不是本科生干大专生的活儿,大专生干初高中生的活儿,这样的逐级替代下去,而是会陷入招工难和求职难并存的僵局。

一方面是高校扩招,现在研究生的招生规模大概是100万,比当年的大学生的数量还多,另一方面,社会整体学历水平一直在增高,而中国的产业链迟迟没有向上突破,所以才造成了人才无处发挥的尴尬局面。

最后还有一个原因是我国土地辽阔,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社会资源都集中在几个大城市,而对于农村孩子来说,想实现阶级跨越,最好的方法就是学习。文能出版书,理能拼竞赛,一个小学生的英语词汇量1500个够用吗?在美国够用,但在中国肯定不够用。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高考只不过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名校出身的他们虽然获得了城市的入场券,在父辈们的眼里也已经是跳出了农门。

本来以为在大城市可以闯出一番新天地,残酷的是圈层之外还有圈层,寒窗苦读几十年,只配996,兢兢业业加班半个月,不过给老板别墅再添几片瓦罢了,到最后还是躲不过35岁被淘汰的危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