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代乐舞名词解释

如题所述

六代乐舞,又称六乐或六舞,是中国远古时期的代表性乐舞。这些乐舞分别代表了黄帝、唐、虞、夏、殷、周六个时期的特色,各自在重要的礼仪场合演出,如祭祀仪式和宫廷盛宴。表演规模宏大,通常伴有规范的舞阵。
在周朝,六代乐舞被视为最高等级的乐舞,简称《六乐》,并被用于郊庙祭祀。其中,《云门》用于祭天,《大咸》祭地,《大韶》祭四方或名山大川,《大夏》祭山川,《大濩》祭周祖姜嫄,《大武》祭周祖先。
"六舞"是周代宫廷祭祀礼仪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演出场合庄重,参与人数众多,天子等级的演出使用"八佾"(即64人组成的舞阵)。这些乐舞大多由周代以前各代乐舞整理、增删而成,故又称"六代之舞"。具体包括黄帝时期的《云门大卷》,尧时的《大咸》,舜时的《大韶》,夏禹时的《大夏》,商汤时的《大濩》,以及周代由周公(或传为武王)新创编的《大武》。
其中,《云门》、《大咸》、《大韶》、《大夏》代表的是通过禅让获得天下的文德之君,舞者左手持龠,右手秉翟。《大濩》和《大武》则表现了以武力得天下的君主,舞者执朱干玉戚。后世将"六舞"统称为"先王之乐",视为神圣的"雅乐",其影响力延续至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