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刘邦和项羽之间的故事

两个人之间的故事!

秦朝灭亡以后,项羽自称为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自公元前206年开始,项羽和刘邦为争做皇帝,进行了将近4年的战争,历史上称为“楚汉战争”。战争初期,项羽实力雄厚,有40万大军;刘邦只有10万人。

但是刘邦关注民心,进驻咸阳时,宣布废除秦朝的严酷法令,向老百姓“约法三章”——杀人的要被处死,打伤人以及偷盗都有罪;刘邦还很重视人才,得到萧何、张良、韩信等人帮助。

另外,刘邦有富饶的关中作为根据地,因此,刘邦率领的汉军逐渐由弱变强。相反,项羽骄傲自大,不听取意见,放任士兵烧杀抢掠,大失民心。

公元前202年,刘邦率大军攻打项羽,在垓(gai)下(今安徽省境内)把项羽的楚军重重包围。夜里,项羽听到汉军军营中的楚歌从四面八方传来,十分吃惊,以为楚的地方全被汉军占领了,项羽悲痛地与虞姬(项羽的妾)诀别,率领800多骑兵突围逃走。

汉军紧追不舍,形势十分危急,项羽被迫在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自杀。刘邦战胜项羽后,建立汉朝,定都长安(今西安西北),国号“汉”,历史上称为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

扩展资料:

项羽输给刘邦的原因:

刘邦心狠手辣,而项羽儿女情长。项羽是贵族后代,是力能扛鼎的西楚霸王;刘邦是沛县小混混,是平头百姓一个。然而,两个人较量的结局是:刘邦知人善任,麾下群臣才华横溢,他们君臣携手,同心同德,最终打败了兵多将广、不可一世的项羽。

作为对手,项羽完全未能意识到刘邦的强大。孤傲自负、刚愎自用,一意孤行,一错再错,终于兵败垓下,自刎于乌江。

刘邦这个人心是比较狠的,在逃避的过程中曾三次把自己的儿子和女儿扔下车子,只顾自己逃命。他身边的人,一旦怀疑到谁,他可能不顾一切地就要把他杀掉。

刘邦晚年有一件事情,就是他病了以后,突然怀疑起樊哙来了。照说樊哙是最不可能被怀疑的,樊哙是吕后的妹夫,跟刘邦两个的关系用北方人的话说叫“担儿挑”。而且在鸿门宴的时候,是樊哙挺身而出才救了刘邦一条命——连樊哙这样的人他也怀疑。

刘邦他突然就觉得,樊哙就是巴不得我死,于是他下了一道命令,交给陈平:“平至军中,立斩哙头。”——陈平你拿着我的命令到军队里去,立马就给我把樊哙的脑袋砍下来。这个事情最后没做成,因为后来刘邦死了。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网-易中天:项羽为何会输给刘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刘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30
  四面楚歌
  项羽和刘邦原来约定以鸿沟(在今河南荣县境贾鲁河)东西边作为界限,互不侵犯。后来刘邦听从张良和陈平的规劝,觉得应该趁项羽衰弱的时候消灭他,就又和韩信、彭越、刘贾会合兵力追击正在向东开往彭城(即今江苏徐州) 的项羽部队。终于布置了几层兵力,把项羽紧紧围在垓下(在今安徽灵璧县东南)。这时,项羽手下的兵士已经很少,粮食又没有了。夜里听见四面围住他的军队都唱起楚地的民歌,不禁非常吃惊地说:“刘邦已经得到了楚地了吗? 为什么他的部队里面楚人这么多呢?”说着,心里已丧失了斗志,便从床上爬起来,在营帐里面喝酒,自己写了一首诗,诗曰:“力量能搬动大山啊气势超压当世,时势对我木利啊骏马不能奔驰。骏马不能奔驰啊如何是好,虞姬虞姬啊我怎样安排你!”,并和他最宠爱的妃子虞姬一同唱歌。唱完,直掉眼泪,在一旁的人也非常难过,都觉得抬不起头来。虞姬自刎于项羽的马前,项羽英雄末路,带了仅剩兵卒至乌江,最终自刎于江边。
  因为这个故事里面有项羽听见四周唱起楚歌,感觉吃惊,接着又失败自杀的情节,所以以后的人就用“四面楚歌”这句话,形容人们遭受各方面攻击或逼迫的人事环境,而致陷于孤立窘迫的境地。 凡是陷于此种境地者,其命运往往是很悲惨的,例如某人因经常与坏人为伍,不事生产,游手好闲;但后来却破那些坏人逼迫的无以为生,求助于别人时,别人也应他平日行为太坏,绝不同情更不理睬,这人所处的境地便是“四面楚歌”。又如学校里讨论学术问题,其学生不学无术(成语,意即没有学术) 、信口雌黄、颠倒是非,同学们群起而攻之,这学生便完全处于孤立地位,这也可叫做 “四面楚歌”。在我们的人生历程上,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好好的做人,脚踏实地的做事,若是行差踏错,就未免要遭受“四面楚歌”的厄运了。

  鸿门宴
  秦末,刘邦与项羽各自攻打秦朝的部队,刘邦兵力虽不及项羽,但刘邦先破咸阳,项羽勃然大怒,派英布击函谷关,项羽入咸阳后,到达戏西,而刘邦则在霸上驻军。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派人在项羽面前说刘邦打算在关中称王,项羽听后更加愤怒,下令次日一早让兵士饱餐一顿,击败刘邦的军队。一场恶战在即。刘邦从项羽的季父项伯口中得知此事后,惊讶无比,刘邦两手恭恭敬敬地给项伯捧上一杯酒,祝项伯身体健康长寿,并约为亲家,刘邦的感情拉拢,说服了项伯,项伯答应为之在项羽面前说情,并让刘邦次日前来谢项羽。鸿门宴上,虽不乏美酒佳肴,但却暗藏杀机,项羽的亚父范增,一直主张杀掉刘邦,在酒宴上,一再示意项羽发令,但项羽却犹豫不决,默然不应。范增召项庄舞剑为酒宴助兴,趁机杀掉刘邦,项伯为保护刘邦,也拨剑起舞,掩护了刘邦,在危急关头,刘邦部下樊哙带剑拥盾闯入军门,怒目直视项羽,项羽见此人气度不凡,只好问来者为何人,当得知为刘邦的参乘时,即命赐酒,樊哙立而饮之,项羽命赐猪腿后,又问能再饮酒吗,樊哙说,臣死且不避,一杯酒还有什么值得推辞的。樊哙还乘机说了一通刘邦的好话,项羽无言以对,刘邦乘机一走了之。刘邦部下张良入门为刘邦推脱,说刘邦不胜饮酒,无法前来道别,现向大王献上白壁一双,并向大将军(范增)献上玉斗一双,请收下。不知深浅的项羽收下了白壁,气得范增却拨剑将玉斗撞碎。

  http://book.sina.com.cn/nzt/lit/xiangyuliubang/39.shtml(《项羽与刘邦》故事梗概)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6045957.html(刘邦与项羽的故事)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12-10

项羽和刘邦究竟谁才是小人,谁才是君子?各位,这个问题非常好。首先,它涉及到的是历史类的话题,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话题,很接地气。其次,这个话题比较轻松,所以是个难得的好题目。最后,作为文字工作者,小编认为,我们在阐述这类话题时,应该尽量客观、公正,不偏不倚。而且,应该注意我们的价值导向。因为,普及生活小常识,做好科普教育工作,也是我们文字工作者的应尽之责。

不知道大家怎么理解刘邦这个人的,很多人都在说刘邦是一个小人,而且是很多人都在说,那么有的人问了,这个说法到底对不对呢?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呢?下面我们一起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什么这么说!刘邦肯定不是小人啊,这种说法肯定是错误的有失偏颇的。如果刘邦是小人,不可能身边会聚集当时最顶尖的人才,也不可能得到关中群众拥护,更不可能打败项羽。

所谓得人心者得天下,小人怎么会很人心呢!他的确出身不高,也没有什么高学历,更没有高颜值,但他有自知之明,承认自己不行,能看准谁行,并能将人才使用到位,这不是一个小人能做到的。项羽是英雄,但他刚愎自用,狂妄自大,自以为是,委过于人,常常冲锋陷阵,慰问伤病员,但他睥睨天下的同时,把人才全送到这邦那边了,陈平,韩信,张良……这些都是一等一的谋臣高手,一个范曾还被他逼走!成不了事的英雄,只是假英雄,图添群众的同情心!

刘邦不拘小节,敢做敢为。起兵之初没人敢出头,萧何,曹参因顾及到身家性命,齐推举刘邦出任领导人,这为他搭建了平台。攻下咸阳后,他能听取手下的建议并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还军霸上秋毫无犯。反观项羽,到了关中,以后,烧了阿房宫烧了咸阳,屠杀秦朝宗室,且屠城是项羽的爱好,坑杀降卒,也是她的拿手好戏,这样一对比,谁小人谁君子?我想各位客官也是很清楚。

第3个回答  2008-10-03
刘邦和项羽

陈胜、吴广发动农民起义以后,各地的百姓纷纷杀了官吏,响应起义。没有多久,农民起义的风暴席卷了大半个中国。

陈胜派兵遣将分头去接应各地起义,他们节节胜利,占领了大批地方。但是因为战线长,号令不统一,有的地方被六国旧贵族占了去。起义不到三个月,赵、齐、燕、魏等地方都有人打着恢复六国的旗号,自立为王。

陈胜派出周文率领的起义军向西进攻,很快攻进关中(指函谷关以西地区),逼近秦朝都城咸阳。秦二世惊慌失措,赶快派大将章邯(音hán)把在骊山做苦役的囚犯、奴隶放了出来,编成一支军队,向起义军反扑。原来的六国贵族各自占据自己的地盘,谁也不去支援起义军。周文的起义军孤军作战,终于失败。吴广在荥阳被部下杀死。起义后的第六个月,陈胜在撤退的路上被叛徒杀害了。

陈胜、吴广虽然死了,可是由他们点燃起来的反抗秦朝的那把火正在到处燃烧。在南方的会稽郡(治所在今江苏苏州)。

声势更大。

在会稽郡起兵的是项梁和他的侄儿项羽。项梁是楚国大将项燕的儿子。楚国被奏国大将王翦攻灭的时候,项燕兵败自杀。项梁老想恢复楚国。他的侄儿项羽身材魁梧,又挺聪明,项梁亲自教他念书识字。可是项羽才学了几天,就不愿学下去。项梁又教他学剑,项羽学了一阵子,也扔下了。

项梁很生气,可项羽满不在乎地说:“念书识字有什么用处?学会了,不过记记自己的名字;剑学好了,也只能跟几个人对杀,没什么了不起。要学,就要学打大仗的本领。”

项梁听他的口气不小,就把祖传的兵书拿出来,给他学。项羽一听就懂,可是略略懂得个大意,又不肯深入钻下去了。项梁本是下相(今江苏宿迁西南)人,因为跟人结了冤仇,避到会稽郡吴中来。吴中的年青人见他能文能武,都很佩服他,把他当老大哥看待。项梁也教他们学兵法,练本领。

这回儿,他们听到陈胜起义,觉得是个好机会,就杀了会稽郡守,占领了会稽郡。不到几天,拉起了一支八千人的队伍。因为这支队伍里大都是当地的青年,所以称为“子弟兵”。

项梁、项羽带着八千子弟兵渡过江,很快打下了广陵(郡名,治所在今江苏扬州市),接着又渡过淮河,继续进军。一路上又有各地方的起义队伍来投奔项梁,和他们联合起来。

第二年,有一支一百多人的队伍,由刘邦带领,来投靠项梁。

刘邦本来是沛县(今江苏沛县)人,在秦朝统治下,做过一名亭长(秦朝十里是一亭,亭长是管理十里以内的小官)。

有一次,上司要他押送一批民夫到骊山去做苦工。他们一天天赶路,每天总有几个民夫开小差逃走,刘邦要管也管不住。但是这样下去,到了骊山也不好交差。

有一天,他和民夫们一起坐在地上休息。他对大家说:“你们到骊山去做苦工,不是累死也是被打死;就算不死,也不知道哪年哪月才能回乡。我现在把你们放了,你们自己去找活路吧!”

民夫们感激得直流眼泪,说:“那您怎么办呢?”

刘邦说:“反正我也不能回去,逃到哪儿是哪儿。”

当时,就有十几个民夫情愿跟着他一起找活路。刘邦同十几个民夫逃到芒砀(音máng dàng)山躲了起来。过了几天,聚集了一百多人。

沛县县里的文书萧何和监狱官曹参(音shēn)知道刘邦是个好汉,很同情他,暗暗地跟他们来往。

赶到陈胜打下了陈县,萧何和沛县城里的百姓杀了县官,派人到芒砀山把刘邦接了回来,请他当沛县的首领。大家称他沛公。

刘邦在沛县起兵以后,又招集了两三千人,攻占了自己的家乡丰乡。

接着他带了一部分队伍攻打别的县城,不料留在丰乡的部下叛变。刘邦得到这个消息,要回去攻打丰乡,可是自己的兵力不足,只好往别处去借兵。

他到了留城(今江苏沛县东南),正好张良也带着一百多人想投奔起义军。两人遇在一起,很谈得来。他们一商量,觉得附近的起义队伍中,只有项梁声势最大,决定去投奔项梁。

项梁见刘邦也是一个人才,就拨给他人马,帮助他收回丰乡。从此,刘邦、张良都成了项梁的部下。

陈胜、吴广等主要起义领袖死了以后,由于各地起义的领导权都落在旧六国贵族手里,彼此争夺地盘,闹得四分五裂。秦国的大将章邯、李由,想趁机会把起义军一个个击破。

在这个紧要关头,项梁在薛城召开了会议,决心把起义军整顿一下。为了扩大号召,项梁听了谋士范增的意见,把流落在民间的楚怀王的孙子(名叫心)找了来,立为楚王。因为楚国人对当年楚怀王受骗死在秦国,一直为他抱不平。为了提高号召力,大家把他的孙子仍称作楚怀王
第4个回答  2008-10-03
《史记·项羽本纪》(节选):
当此时,彭越数反梁地,绝楚粮食,项王患之。为高俎,置太公其上,告汉王曰:“今不急下,吾烹太公。”汉王曰:“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曰‘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项王怒,欲杀之。项伯曰:“天下事未可知,且为天下者不顾家,虽杀之无益,只益祸耳。”项王从之。

这个故事是.项羽进攻刘邦,抓住他的父亲,后来把刘邦的大军困在一座城里,坚守不出.项羽没有让刘邦出来交战或者投降的办法,就在城门口扬言要杀死刘邦的父亲煮成羹.谁知刘邦说他和项羽曾经结为兄弟,他的父亲就是项羽的父亲.既然项羽要把自己的父亲杀掉炖汤喝,那不妨也分他一口.项羽看这招不成便要杀掉刘邦父亲,但在项伯的劝说下只好作罢.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