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教师需要什么素质,爱心,知识,头脑?

如题所述

素质

教师职业素质是指教师在其职业生活中,调节和处理与他人、与社会、与集体、与职业工作关系所应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或行为准则,以及在这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
其内涵的主要旨意:
一是揭示了教师职业素质的独特性,说明了它是教师这一职业所特有的,是与教师这种职业密切联系的专门性道德,是教师在其现实职业生活中应遵守的和所应具有的。
二是揭示了教师职业素质的基本内涵,说明教师职业素质不只是教师在职业生活中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还包括教师对这些规范或准则中内得而成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
教师职业素质的本质:
教师职业素质是职业素质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是有了教师职业劳动之后,由一些教育家、思想家总结概括而成,并在他们的著作中表达出来的。
教师职业素质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它是调节教师与他人、教师与集体及社会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是一定社会或阶级对教师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
教师职业素质的基本构成:
教师职业素质主要由教师职业理想、教师职业责任、教师职业态度、教师职业纪律、教师职业技能、教师职业良心、教师职业作风和教师职业荣誉八个因素构成,这些因素从不同方面反映出教师职业素质的特定本质和规律,同时又互相配合,构成一个严谨的教师职业素质结构模式。
(一) 教师职业理想
所谓职业理想,就是指人们对于未来工作类别的选择以及在工作上达到何种成就的向往和追求。职业理想是职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了崇高的职业理想才能产生模范遵守职业素质的行为。
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努力做一名优秀教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的崇高职业理想,体现了教师职业素质的本质。要实现这个理想,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 热爱教育事业。
第二, 热爱学生。
第三, 献身教育事业。
第四, 勇于同一切危害教育事业的行为进行坚决的斗争。
第五, 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二) 教师职业责任
所谓教师职业责任,就是教师必须承担的职责和任务。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人民教师的根本职责,就是培养社会主义新人,换句话也可以说,人民教师的职责,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自觉履行教师职业责任,就是要求教师把职业责任变成自觉的道德义务,为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新人而无私奉献。那么,教师怎样才能做到这一条呢?
第一, 教师必须自觉地做到对学生负责。
第二, 对学生家长负责。
第三, 对教师集体负责。
第四, 对社会负责。
(三)教师职业态度
教师职业态度,是指教师对自身职业劳动的看法和采取的行为,简而言之,就是指教育劳动态度或教师劳动态度。
在社会主义社会,教师职业态度的基本要求,就是树立积极主动的劳动态度,努力培养社会主义新人。教师怎样才能做到树立积极主动的劳动态度,努力培养社会主义新人呢?
首先,教师必须有主人翁的责任感。
第二,具有从事教育劳动的光荣感与自豪感。
第三,要有肯于吃苦的精神。
(四)教师职业纪律
教师职业纪律就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应遵守的规章、条例、守则等。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 要有教师意识并不断强化这种意识。
第二, 认真学习教师职业纪律的有关规定。
第三, 在教育劳动中恪守教师职业纪律。
第四, 从一点一滴做起。
第五, 虚心接受批评,勇于自我批评,善于改正错误。
(五)教师职业技能
教师职业技能集中地表现为教师教书育人的本领,教师教书育人活动的效果是教师职业技能的反映。
那么,教师应怎样做才能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呢?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 刻苦钻研业务,不断更新知识。
第二, 要懂教育规律。
第三, 要具备一定的管理知识。
第四, 勇于实践,不断创新。
(六)教师职业良心
所谓教师职业良心,就是教师在对学生、学生家长、同事以及对社会、学校、职业履行义务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特殊道德责任感和道德自我评价能力。
(七)教师职业作风
所谓教师职业作风,就是教师在自身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贯态度和行为。
(八)教师职业荣誉
所谓老师职业荣誉,就是教师在履行职业义务后,社会所给予的赞扬和肯定,以及教师个人所产生的尊严与自豪感。
教师荣誉有着巨大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推动教师更好地履行职业义务,为培养现代化建设人才尽职尽责;二是教育和鼓励社会各阶层的人们尊师重教,为发展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第一,教师必须认真履行职业素质义务,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和做出的贡献赢得社会的肯定与褒扬。
第二,教师必须掌握现良好的职业道德。

爱心

http://www.cqvip.com/qk/91398X/199901/3638927.html

知识

教师知识:来自实践的智慧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杨明全

编者按:

我们已经进入信息时代。信息时代的重要特征,就是知识的快速增长和知识的不断更新,这一特征表现在各个学科领域。作为从事教育工作的校长和教师学习、掌握一些相关学科领域的前沿知识,对自身的专业成长极为重要。为此,我们特开辟“充电课堂”栏目,介绍一些相关学科领域的前沿知识,以飨校长和教师。

每当我们聆听特级教师的讲课,我们会不自觉地沉浸于那具有魔力般的教学氛围中。在惊羡于他们高超的教学艺术的同时,你是否思考过,是什么使他们的教学实践具有如此的魅力?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涉及到一个关键的概念,那就是“教师知识”(teacher knowledge)。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人们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期望,如何通过丰富教师知识而提升教师专业素养,这也是我们应该关注的一个课题。
何谓“教师知识”

对于什么是“教师知识”,可能人们会毫不犹豫地回答:就是教师所拥有的知识。不错,教师知识所表达的意思,毫无疑问要指向教师所拥有的知识。但是,作为一个专业术语,教师知识必须能体现教学作为一种专门职业的独特性,也就是说明教师知识在教师专业素养构成中的独特规定性与不可替代性。教师知识是教师从事教学活动所必需具备的智力资源,而且,教师知识的丰富程度和运作情况也直接决定着教师专业水准的高低。尤其从一些优秀的、有经验的教师身上我们可以发现,教师在从事专业活动时的确体现出一种独特的智慧技能,这是一种知识,它区别于一般大众的知识以及各学科领域的研究者的知识。我们可以这样认为,教师知识是教师完成其专业活动所必需具备的知识,它依赖于教师的经验背景,在教学活动中体现为一些知识形态、价值观念和智慧技能。

我们知道,教师教学的中心任务就是对学科知识作出符合教育学原则的理解与解释,然后以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传递给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知识是教师理解与解释课程内容的前提,教师的课程与教学实践必须以教师知识为基础。这样,教师知识的一个重要功能,就在于让课程内容与教学过程对学生来说具有教育的价值与意义。我们经常说,教师的课程运作是官方课程(或理想课程)向学生所能接受的课程(或实际课程)转化的前提,而教师知识又是教师的课程运作的前提,是教育意义产生的前提。没有丰富的教师知识作为后盾,教师很难对课程作出有效的理解与解释。正如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早就指出的那样,尽管科学家和教师都掌握学科知识,但二者的学科知识是不一样的,教师必须把学科知识“心理学化”,以便让学生能够理解。可见,教师知识的生成和运作的情况决定着学生学习的效果,教师知识的研究由此也就具有了重要的意义。

然而,在现代教育制度确立之后,人们并不是一开始就关注教师知识的。20世纪以来,由于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盛行及其在教学研究领域的全面渗透,有关教师的研究关注的是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操练,试图通过研究的课堂行为和学生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发现教学的普遍的、客观的规律,然后强化这种课堂行为使之成为有效的教学技能,并将其作为标准化的教学规范通过教师培训而推广之。但是,教学毕竟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不是机械的“刺激——反应”的强化和教学技术的简单训练,在教学过程中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行为准则。进入70年代后,行为主义心理学日益走向没落,同时认知心理学逐渐崛起,人们开始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重新审视教师的教学过程。于是在随后的十多年里,人们对教学的研究开始超越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过程—结果”(pro-cess-product)模式,而转向了更为复杂的关于教学、学习和课堂之概念知识的研究。在这种认知取向的研究中,人们将教学作为人类特有的一种认知过程而看待,教学更多的是教师内部知识的认知活动过程,而不仅是简单的外显行为的变化,由此开始了对教师知识的关注与系统研究。

当然,对教师知识的研究也经历了一次转向。因为在刚开始,人们关注的是教师有关“教什么”与“如何教”的知识,根据这一研究思路,很多学者提出了不同的对教师知识进行分类的框架。这是一种关于教师知识分类学的研究。但在后来,随着认知心理学的不断发展,尤其是通过新教师与有经验的教师之间的对比研究,人们发现影响教师教学成效的因素不仅是关于“教什么”和“如何教”的知识,教师的经验以及体现于其中的实践性知识也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效果。于是,在20世纪90年代之后,对教师知识的研究出现了新的转向,开始关注“教师经验”这一问题,从而提出了教师的“实践知识”这一概念。

作为缄默知识的教师实践知识

教师知识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其实践性。日本学者佐藤学认为,教师的知识是一种实践性知识,是一种经验性的知识。同研究者运用的“理论性知识”相比,它缺乏严密性和普适性,是一种多义的、活生生的、充满柔性的知识;是凭经验主动地解释、矫正、深化现成的知识而形成的综合性知识。可以说,教师知识中包含着实践知识(practical knowledge)的因子,而正是这种实践知识使得教师知识与一般大众知识或“理论性知识”得以区别,从而体现出教师专业活动的独特规定性。在这个意义上,教师知识尤其是实践知识是来自教学实践的智慧,对它的研究不能剥离具体的实践情境,实践情境和经验背景构成了教师建构知识的专业生活场景。当前,国外学者在研究教师知识时都强调其实践性,折射出他们对产生教师知识的经验情境的关注。例如,加拿大学者康奈利(F.Connelly)等人提出了著名的“教师个人实践知识”的概念,在论述该概念时他们指出,教师的个人实践知识是出自个人经验的,就是说,那种知识不是某种客观的和独立于教师之外而被习得或传递的东西,而是教师经验的全部。

教师实践知识是在很大程度上是不能以语言的方式加以传递和陈述的,因此它是一种“缄默知识”(tacit knowledge)。缄默知识是当代知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一般认为它是由英国学者波兰尼(M.Polanyi)提出来的。它是与那些可以用概念、命题、公式等明确加以陈述的“显性知识”相对而言的,代表着人类知识总库中那些无法言传、不能明确地以概念、命题等陈述的知识。这种缄默知识以隐蔽的形式存在于人的认知结构中,“我们所认识的多于我们所能讲述的”,说的就是缄默知识的隐蔽性。波兰尼对缄默知识的揭示、认可和尊重打破了理性主义客观知识的迷梦,为我们分析作为缄默知识的教师实践知识提供了合理性的基础。教师实践知识诞生于实际教学情境这一母体,它彰显的是教师生活世界中的实践智慧。从现象学的视角来看,生活世界是意义产生的前提和基础。现代人对科技理性的过度追求淡漠了我们直接经验到的生活世界,从而导致了价值理性的迷失和“在”的遗忘。现象学对生活世界的强调启发我们,一方面,教师实践知识的研究要求我们“回归事物本身”,即在教师教学的本真状态研究教师的实践智慧,在教师的日常生活世界中研究教师是如何建构知识、生成意义的;另一方面,生活世界的情境性和经验性要求教师在实践情境中不断体验、反思和感悟,在适当的情境下实施适当的教育,这是教学智慧的本质体现。

作为一种缄默知识,教师的实践知识也是一种个人化的知识,被康奈利等人称为“个人实践知识”。教师的个人实践知识主要关涉教师在教学情境中如何处理所遇到的困境的知识,是一种体现教师个人特征和教学智慧的知识。个人实践知识越丰富,标志着教师在专业方面越成熟,越意味着教师开始建构具有个人特点的专业知识结构。这说明,教师的实践知识很大程度上是个人化的,因为它出自教师个人的经验,是教师自己的体验与体悟,它服务于教师个人化的教学实践行为;同时,它又是实践性的,是基于实践经验的知识,它不可能从他人那里传递给教师,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不可传递性。正是因为教师的实践知识具有这种性质,我们说,教师的教学风格和实践方式是很难被学习或传授的。在实际教学中,很多优秀教师尤其是一些特级教师拥有丰富的实践性知识,他们有着很强的专业判断能力和良好的理解力,对教学过程的控制非常有效,对学生需求的把握相当到位,能够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魏书生老师对课堂教学氛围的良好控制、于漪老师细腻的感触和敏锐的专业判断……多少人在羡慕其高超的专业素养之后试图将其教学风格“移植”到自己的课堂中来。遗憾的是,这种专业圆润的境地并不是其他教师所能模仿或学到的。可见,教师个人实践知识是一种非常具有深度的知识形态,它是教师体验教育世界、建构教育意义的结果。要获得丰富的实践知识,只能躬行于实践,在实践中多体验、感悟和反思,才能获得这种实践智慧。

彰显教师知识的教学叙事

教学叙事强调以叙事的方式探究教师的日常生活和有关教师的故事。所谓“教学叙事”或“教育叙事”(educational narrative),通俗地讲就是教师讲述自己的课程与教学故事,在讲故事中体现教师个人对教育教学事件的理解,诠释教师对教育意义的体悟。教学叙事可以彰显教师的实践知识和实践智慧,引发教师对教育实践活动进行积极的思考。正是因为教学叙事在教育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在最近几年,有关教学叙事的研究吸引了很多学者的目光,叙事探究也成为质性教育研究的重要方式而受到很多教师和学者的欢迎。教学叙事强调的就是教育研究与教师经验之间的联系,也就是强调教师的“故事”。在某种意义上,人是生活在故事中的:在讲述自己的故事中体验生活、感悟世界;在倾听他人的故事中增长见识、获得智慧。教师正是在讲故事和倾听故事中编织教育意义之网、建构个人实践知识的。教学叙事致力于回归教师的日常生活世界,在教师活生生的经验和体验中寻求教育的真谛。

叙事在文学和小说中有着悠久的历史。

叙事的本质在于讲述人类经验,因此人文社会科学的不少领域也引进叙事作为重要的研究方法。作为人类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经验领域无疑也是叙事发展和渗透的领地。教学叙事鼓励教师讲故事,通过讲述故事而记录教师的经验和体验,同时对故事的撰写与分析也意味着对教育意义的理解与解读。不同的故事反映出讲故事者不同的价值观和对世界的不同理解,教师的故事同样如此。笔者承担着给教育硕士班的学员授课的任务。这些学员都是有着丰富经验的中小学教师和校长,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他们都擅长讲故事、乐于探究自己的和别人的故事的意义。于是,笔者经常动员他们讲述自己的课程与教学故事,然后诠释其中的教育意义,跟大家分享他的感受与对教学的理解。例如,一位中学体育教师讲述了这样一个教学故事:

常规的体育授课比较乏味,我尝试着以新的方式去带体育课。在开始上课后,我拿出几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去讲,谈谈他对某项体育运动的理解与体会。在一次课上,一位同学饶有兴趣地讲述了“跨栏”这一运动项目的来历。他说,跨栏运动来源于牧羊人的生活。你知道,狼是很狡猾的,它可以混进羊圈,并在一夜之间咬死十几只羊。为了追赶并杀死这些可恶的狼,牧羊人必须快速跨越羊圈的栅栏。这样,跨越栅栏逐渐成为一项体育运动,后来就演化为今天的跨栏。学生的很多讲述都非常好,他们的故事和评论促使大家对体育活动有了深入的思考,体育不再仅仅是身体的锻炼,而且越来越成为一种文化。这样无疑会给学校体育增加的文化的色彩,而这正是我国学校教育中体育活动一直以来的一个缺憾。

这位体育教师的故事很简单,但反映出他对体育教学的一些思考以及改革传统体育教学的可贵探索。他试图通过让学生讲体育故事、评论体育活动而为体育运动增加文化的色彩,并提出构建体育文化的祈愿。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们一直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关注学生的兴趣并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探索未知世界。如何在体育课中贯彻这些教学理念呢?这位教师尝试着以新的方式让学生参与体育文化的建设,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而且也确实发挥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体育学习的能力。他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他对体育教学的理解,折射出独特的教学哲学。其他学科的教师听完后也纷纷表示得到不少的启发。

总之,有关教师知识的问题是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需要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新课程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无疑,教师知识的更新与提升是教师观念转变的前提。从教师知识的视角重新审视我国的在职教师培训,我们会获得新的启示。

(摘自《中国教育报》2004年1月20日第7版)

头脑

教师头脑中应该储存的东西
教育
1、知识教育靠“灌输”,人文教育靠熏陶。
2、我国教育的一些优势(学生的计算能力强等),现代技术是可以代替的,而我们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学生的创新能力弱等),却是现代技术无法代替的。这就是我们的教育为什么迫切需要改革的主要原因。
3、我们教师要牢记:没有医治百病的灵丹妙药,更没有医治教育百病的灵丹妙药,永远不可能从某一位成功教师那里克隆相同的教育艺术或方法来对自己的学生实行成功教育。如果真的能够那样,世界将是只有领袖、政治家、科学家、诗人、银行家、企业家和大富翁的世界,世界也将变得无法存在。
4、教育不能只面向少数学生,也不能只面向多数学生,而要面向每一个学生。
学校
5、我们不应该片面理解学校只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因为教师发展与学生发展是一个辩证的统一体,教师发展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放弃教师发展而追求学生发展,最终学生的发展也只能是空中楼阁。
教师
6、演员,靠演技征服观众;球员,靠球技留住球迷;教师,靠综合素质引领学生奔向美好的未来。
7、不称职的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适应自己,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而优秀的教师在教学中则是让自己去适应学生,带着学生走向知识。前者是授人以鱼,后者是授人以渔。
8、教师的真正本领,不在于他是否会讲述知识,而在于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9、教师最大的享受、最大的乐趣就在于觉得自己是学生所需要的,是学生所感到亲切的,是能够给学生带来欢乐的。
10、站上讲台的教师,是合格教师;站稳讲台的教师,是骨干教师;站好讲台的教师,是专家型教师。
11、把一流的学生培养成一流的人才的教师,只能算是三流的教师;把非一流的学生培养成一流的人才的教师,才是真正一流的教师。任何一个教育家都是因为对非一流的学生的培养获得成功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家的。
12、这几种比喻很值得我们教师欣赏:教师是“介绍人”,介绍学生与学习相依相恋;教师是“打火机”,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智慧火把迅速点燃;教师是“领头羊”,引领学生走进知识的茫茫草原;教师是“味精”,将学生的学习变成色香味俱全的美味大餐。
课堂教学
13、当今课堂教学存在的最头痛的问题是学生不提问题。如果学生提问题,重要的不是学生提问的正确性、逻辑性,而是学生提问的独特性和创造性。难怪有人说,中国衡量教育成功的标准是将有问题的学生教得没有了问题,所以,中国学生年级越高,问题就越少;美国衡量教育成功的标准是将没有问题的学生教得会不断发现问题。学生的问题连老师也回答不了,就算很成功了,所以,美国学生年级越高,越会突发奇想,富有创意。
14、教师是教育目的的实现者、教学活动的指导者和教学方法的探索者。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要急于发表自己的导向性意见,而要首先倾听学生的各种看法;不要强求学生接受教师的立场,而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不要对学生予以“一锤定音”式的裁决,而要进行富于启发价值的评价;不要对学生鲜明的个性或完全否决或过度赞赏,而要引导学生鲜明的个性往正确的方向发展。
15、衡量教育是否失败的办法其实很简单:只要看一看学生通过学习后是更加热爱学习还是厌恶学习。
16、过去的课堂教学,教师是主角,学生是配角;现在的课堂教学,学生应该是主角,教师是配角。
17、成功的教学应该是学生带着不同的问题走进教室,学习后在更高层面上产生不同的新问题。
18、教师在课堂上要控制自己的表现欲,惟有这样,才能给学生更多的表现机会以及思考的时间。如今学生在课堂上缺少的就是“表现机会”和“思考时间”。
19、教师向学生讲授“为什么”,远不如学生向教师提出“为什么”。
20、如果说“教是为了’不教’”,那么“学就是为了’会学’”。
教师与学生
21、学生崇拜教师,教师不值得炫耀;教师培养出的学生使自己崇拜,教师才值得眩耀。
22、师生关系的最高境界是相互欣赏。惟有这样,师生关系才会水乳交融,并达到教学相长之目的。
23、教师要永远相信:自己教给学生的和学生教给自己的是同样多的!
24、教师的表扬或鼓励,对有些学生而言是“锦上添花”,对有些学生而言则是“雪中送炭”。相比之下,教师应该更多一些“雪中送炭”。
25、教师对待学生要用“放大镜”、“反光镜”和“显微镜”:“放大镜”——发掘学生的闪光点;“反光镜”——摘掉学生的缺点;“显微镜”——彰显学生的个性。
26、批评学生时一定要讲究方法,而表扬学生时则可以适当地信口开河。
教师的专业化
27、要想成为真正的名师,学习的速度务必大于教育变革的速度。教师要将“学习”作为最重要的职业需要,形成“人人是学习之人,时时是学习之时,处处是学习之处,事事是学习之事”的理念。
28、一个教师超越其他教师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不断地超越过去的自己。教师要不断地超越过去的自己,就要以朴素的感情,调整自已的心态;以奉献的精神,从事崇高的事业;以高超的技艺,展示个人的才华;以不断的追求,提升自身的价值。
29、能使学生超过自己的教师才是最好的教师,能使自己超过教师的学生才是最好的学生。教师要鼓励学生有超越之胆,即具有敢于超越教师的精神;有超越之识,即具有超越教师的能力;有超越之智,即具有超越教师的智慧。
30、具有反思能力的教师,才是一个成熟的高素质教师。未来教育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技术,不是资源,而是教师的素质.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战略是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31、只教学不搞科研的教师,其教学是肤浅的;只搞科研不教学的教师,其科研是空洞的。
学生行为习惯32、学生行为优秀不是真正的优秀,学生行为习惯优秀才是真正的优秀。所以,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优秀的行为习惯。
33、当学生的学习行为成为一种习惯、一种需要的时候,原先认为“学习是苦事”就会变成“学习是乐事”。
师德
34、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厌恶一个学生就等于毁掉一个学生。
35、宁可让学生说错误的真话,也不要让学生说漂亮的假话。
36、“赏识”,有助于学生学习成功;“抱怨”,肯定会导致学生学习失败。
管理
37、没有最好的教师,只有用好的教师。
创新能力
38、质疑能力是一个人最宝贵的能力之一,也是创新能力的重要表现。只有通过质疑和提出问题,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够得到不断强化,创新思维能力才能够得以不断提高。教师给予学生真诚的鼓励,学生就敢于质疑;教师给予学生科学的指导,学生就善于质疑;教师努力创设民主、宽松和自由的教学氛围,学生就经常质疑。
现代教育方向
39、强调多元、崇尚差异、主张开放、重视平等、推崇创新、否定等级的教育思想,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主导思想;人性化、信息化和终身化的教育价值取向,已经成为教育的主要特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10-16
教师职业素质是指教师在其职业生活中,调节和处理与他人、与社会、与集体、与职业工作关系所应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或行为准则,以及在这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
其内涵的主要旨意:
一是揭示了教师职业素质的独特性,说明了它是教师这一职业所特有的,是与教师这种职业密切联系的专门性道德,是教师在其现实职业生活中应遵守的和所应具有的。
二是揭示了教师职业素质的基本内涵,说明教师职业素质不只是教师在职业生活中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还包括教师对这些规范或准则中内得而成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
教师职业素质的本质:
教师职业素质是职业素质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是有了教师职业劳动之后,由一些教育家、思想家总结概括而成,并在他们的著作中表达出来的。
教师职业素质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它是调节教师与他人、教师与集体及社会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是一定社会或阶级对教师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
教师职业素质的基本构成:
教师职业素质主要由教师职业理想、教师职业责任、教师职业态度、教师职业纪律、教师职业技能、教师职业良心、教师职业作风和教师职业荣誉八个因素构成,这些因素从不同方面反映出教师职业素质的特定本质和规律,同时又互相配合,构成一个严谨的教师职业素质结构模式。
(一) 教师职业理想
所谓职业理想,就是指人们对于未来工作类别的选择以及在工作上达到何种成就的向往和追求。职业理想是职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了崇高的职业理想才能产生模范遵守职业素质的行为。
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努力做一名优秀教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的崇高职业理想,体现了教师职业素质的本质。要实现这个理想,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 热爱教育事业。
第二, 热爱学生。
第三, 献身教育事业。
第四, 勇于同一切危害教育事业的行为进行坚决的斗争。
第五, 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二) 教师职业责任
所谓教师职业责任,就是教师必须承担的职责和任务。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人民教师的根本职责,就是培养社会主义新人,换句话也可以说,人民教师的职责,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自觉履行教师职业责任,就是要求教师把职业责任变成自觉的道德义务,为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新人而无私奉献。那么,教师怎样才能做到这一条呢?
第一, 教师必须自觉地做到对学生负责。
第二, 对学生家长负责。
第三, 对教师集体负责。
第四, 对社会负责。
(三)教师职业态度
教师职业态度,是指教师对自身职业劳动的看法和采取的行为,简而言之,就是指教育劳动态度或教师劳动态度。
在社会主义社会,教师职业态度的基本要求,就是树立积极主动的劳动态度,努力培养社会主义新人。教师怎样才能做到树立积极主动的劳动态度,努力培养社会主义新人呢?
首先,教师必须有主人翁的责任感。
第二,具有从事教育劳动的光荣感与自豪感。
第三,要有肯于吃苦的精神。
(四)教师职业纪律
教师职业纪律就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应遵守的规章、条例、守则等。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 要有教师意识并不断强化这种意识。
第二, 认真学习教师职业纪律的有关规定。
第三, 在教育劳动中恪守教师职业纪律。
第四, 从一点一滴做起。
第五, 虚心接受批评,勇于自我批评,善于改正错误。
(五)教师职业技能
教师职业技能集中地表现为教师教书育人的本领,教师教书育人活动的效果是教师职业技能的反映。
那么,教师应怎样做才能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呢?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 刻苦钻研业务,不断更新知识。
第二, 要懂教育规律。
第三, 要具备一定的管理知识。
第四, 勇于实践,不断创新。
(六)教师职业良心
所谓教师职业良心,就是教师在对学生、学生家长、同事以及对社会、学校、职业履行义务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特殊道德责任感和道德自我评价能力。
(七)教师职业作风
所谓教师职业作风,就是教师在自身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贯态度和行为。
(八)教师职业荣誉
所谓老师职业荣誉,就是教师在履行职业义务后,社会所给予的赞扬和肯定,以及教师个人所产生的尊严与自豪感。
教师荣誉有着巨大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推动教师更好地履行职业义务,为培养现代化建设人才尽职尽责;二是教育和鼓励社会各阶层的人们尊师重教,为发展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第一,教师必须认真履行职业素质义务,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和做出的贡献赢得社会的肯定与褒扬。
第二,教师必须掌握现良好的职业道德。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