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从古至今都有哪些战术以及特点?

我急需资料,追加分

风云第二刀之华山论剑

——2006-07赛季得分王归属揭密

值此新赛季揭幕之际,我们为读者们搜集整理了上赛季得分榜前五位球员的进攻组成结构和得分区域,研究他们进攻特点和得分软肋,从而揭示到底达到何种水准才算是NBA武林的绝世高手。科比能否重现81分神迹,而立之年的艾弗森尚能饭否,维德、詹姆斯年轻一代谁能挑战科比……谁会是2006-07赛季新科得分王,所有答案就摆在你眼前。

引子:

“中神通”科比、“东邪”艾弗森、“南帝”詹姆斯、“北侠”维德、“西狂”阿伦纳斯,这是江湖中好事者为当今几位武功最高者排定的座次,后来竟然一传十,十传百,成为天下皆知的秘密。时光飞逝,中原板荡,云涌风起,转眼中秋便过,又一届论剑大会在华山如期举行。

十月最后一个清晨,华山脚下,三人围坐……

阿伦纳斯冷冷地对科比道:“你先来吧!”

科比微微一笑:“兄弟怎恁地心急,这里是华山脚下,要比,也是上山之后等到明日天明再比。”

詹姆斯狮子脸上怒目一圆:“早到早比,迟到迟比,不必罗嗦!”

“詹兄是急着找死吗?”山坳后转出两个人。说话的正是维德,一双眼睛直瞪瞪地盯着勒布朗。他旁边是艾弗森,只见小艾手里抓着一把石子,不停地拿手指望出弹:“天,下,第,一?”

……

在篮球场上,最能证明一位球员能力的就是得分。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在NBA这个篮球世界中,MVP谁属、总冠军之争,谁能拿到得分王,这是永恒的三大热门话题,当然作为一个没有任何实物形式奖杯或者奖状的口头荣誉,也许有些球迷不禁要问,在NBA球员个人荣誉中,MVP、全明星或者最佳防守球员等这些都是体现一个NBA球员价值所在的荣誉,为何无数球迷会对得分王这样一个“无冕之王”如此另眼相看。我们看来,这是由篮球运动本身的特点决定的,当年奈·史密斯博士发明篮球的时候就是为了笑话自己的弟子比谁能把破皮掸子扔进筐子最多次,投进投不进另当别论,比赛实际上就是在表演进攻,而这也正是NBA的根本吸引力所在,至于之后的诸多规则变换和铁血防守,那只是在进攻上衍生出的附属物或者催化剂,如果有一天NBA的防守强到一场比赛球队双方只能投进1、2个球,相信不会再有多少球迷买票进场观看比赛。所以,我们说,进攻和得分才是NBA的生命,而我们平常所津津乐道的和大多数球迷没有两样,无非是球员的进攻手段和得分故事。

自然,说起得分王和进攻潮流就不能不从它的源头说起,只要是有点NBA常识的人都知道,是费城76队的“北极星”一手缔造了NBA的得分神话,是维尔特·张伯伦第一次让世间的凡人领略到了疯狂得分和个人进攻的超凡魅力。1962年3月2日,当时效力于费城76人的张伯伦在对阵纽约尼克斯队时不可思议地拿下100分。相信即使再过50年,也没有人会打破张伯伦这一纪录,那100分代表着一个神话时代。

不过真正说道NBA的得分王,某种意义上,只有一个名字能够代表它的全部内涵,那就是“迈克尔·乔丹”。在张伯伦和贾巴尔的时代,尽管他们是篮球场上的霸主,但他们的魅力在那些黑白镜头时代前是苍白的,但职业生涯平均每场贡献31.5分的乔丹是不同的,作为NBA历史上唯一一位职业生涯中获得10次得分王荣耀的球员,“永远的得分王”为后辈们竖起了一座似乎无可超越的丰碑。

但是,2006年1月23日,当看到科比在下半场拿下55分,全场拿下惊天地泣鬼神的81分时,似乎所有球迷都看到超越前辈们的曙光,2005-06赛季场均35.4分,乔丹之后的第一人,或许只有科比,才能挑战张伯伦单场100分的纪录,或许只有科比,才能真正接起下一届“得分王”的重担。当然,不要忘记那位NBA历史上最伟大的小个子球员,已经获得了4次得分王称号并保持现役NBA球员单场40分场次纪录的阿伦·艾弗森以及年轻一代球员中的佼佼者“小皇帝”勒布朗·詹姆斯和“闪电侠”德怀恩·维德,这几位联盟中的顶级现役球员在球场上所展现出来的天才得分能力比起他们的前辈们来,可以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当然,尽管我们这样连篇累牍地赞美联盟的进攻浪潮和得分王传统,但没有什么球员会在场下公开承认自己在场上比赛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得分进攻表演欲,是为了竞争得分王,他们总是说球队和整体的利益是放在第一位的,他们脑子里想的只有如何帮助球队取得下一场胜利和季后赛门票云云,这些并不是虚伪的谎话,因为个人进攻的确关系到球队的整体进攻,关系到球队的胜负,而且对手也不可能会让你总在他们头上撒野。如果没有菲尔·杰克逊的默许,科比也不会得到猛龙81分的第四节上场时间,所以,真的要拿下一个得分王,真本领是首位,但个人在球队进攻中所占的比重和倚重程度也是关键,最后还有个人健康度和状态稳定等若干因素。 不过,对我们下文中要研究的几位球星来说,这些都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

值此新赛季揭幕之际,我们为读者们搜集整理了上赛季得分榜前五位球员的得分手段和得分区域,以平面和立体两种图表清晰做一个对比和参照,研究他们进攻特点和得分软肋。我们不愿意轻率地预测这其中哪位球员能成为2006-07赛季得分王,又或许你已经厌倦了天天去NBA官方网站和82GAMES查阅数据了,我们推出的这种新的图表研究模式,比较起来更直观和一目了然。至于谁会是新任得分王,大家看了下文之后自己判断,WE WILL SEE。

球星个人进攻组成百分比图表详解

如果你想要能够自己喜爱的球星的进攻方式组成看个明白,这里有些专业篮球术语的意思你就必须先行基本了解一下,下列一共有12项,每项都代表一种个人进攻组成手段,它们组合在一起就涵盖了这位球员在球场进攻一端所做的全部努力。

ZONE

NBA联盟和国际篮联在打球理念上最大的不同可能就在于,NBA是几十年如一日的一对一防守模式,而国际篮联的比赛则更多推崇联防,强调集体防守的力量。这两年NBA为了和国际篮球接轨,部分球队主教练也开始在比赛中实验性地采用一些联防,但通常只是战术性的联防,意图是搅乱对方的进攻布置,时间不超过2分钟,但对于不熟悉联防模式的NBA球员来说,这几回合内的得分机率通常都不高。

TRANSITION

英文全程为transition offense,转换快攻,意思是在积极主动侵略性强的防守中的断球、封盖或者造成的进攻方受迫性失误,防守方从中得到的快攻机会所完成的进攻,由于攻防转换的突然性,防守球员在退防中很难组织起有效的防守阵型和对进攻球员做出有效的防守动作,进攻球员大多可以轻松上篮得到分数。

HAND OFF

Hand off 一词源自美式橄榄球术语,意为手递手传球。在橄榄球比赛中你常常会看到卫线队员把球直接传递到同伴手中,而不是用抛(toss)或扔(throw)的方式。篮球比赛中Hand off同样被用来指代两位球员之间的手递手传球,习惯中运用更多的是大个内线球员传球给后卫球员的用法,在这里我们引申为大个内线球员为卫线球员创造出的无人防守得分机会。

P&R ball handler

P&R就是PICK&ROLL(挡拆)的简写,进攻方小组配合对防守体系的一种破坏作用,即单挡球员为持球球员阻挡防守球员的贴身追踪,从而造成对方防守上形成的漏人、交换防守或者补位上的延迟等一系列对于防守不利的局面,而ball handler即是挡拆战术中的那个运球球员,通常是技术全面的后卫或者小前锋,他们的也是挡拆两人组合中相对主动的一方,他们的技术水准决定了挡拆的最后是传球还是自己得分。

SPOT UP

定点跳投,这是篮球比赛中相对简单的一种进攻技术,它要求执行球员有着精准的射术和相对开阔的无人防守区域,这种空挡跳投通常由战术配合在场上导出机会或者球星单打吸引包夹后向外分球所得,定点跳投占据球员攻击手法很高比重说明这位球员的进攻手段单一,在进攻方面是位功能型球员,或者教练没有给他足够的发挥空间。

CUT

从字面上理解为切入,但这里并不是指的运球切入上篮,侧重于空手无球切入,在内线人缝间穿梭跑动,利用队友的多重掩护摆脱防守者寻求投篮机会,空手切入后得到队友妙传到篮下的皮球得分。

ISO

Iso是英文单词isolation的缩写,简单了说就是个人单打,当然前提细究起来较为苛刻,NBA中指的个人单打一定是场上其它8位球员都聚集到球场一侧给进攻球员空出以篮筐为原点不少于60度的扇形表演空间,(通常是指面向篮进攻)这在NBA是最普遍最常见的一种得分方式,它占了球队所有进攻相当大的比重,同时这也是NBA最好的售票武器和球星广告。

P&R ROLL MAN

同上,P&R仍旧是PICK&ROLL(挡拆)的简写,这里着重的是Roll man,即在挡拆中做单挡的那位球员,因为篮球比赛中大个内线球员的运球能力较差,加之身高体重面积大,一般战术设计中都安排他们为外线球员单挡,挡完之后大个球员会顺势溜进内线,就好比当年经典的“犹他二老”——马龙斯托克顿组合,当两个防守球员都抢前一步防守外线斯托克顿的防守,后者的妙传就给了马龙内线轻松得分的机会。

OFF. SCREEN

空手无球掩护,原为off ball screen,省去了中间的BALL“篮球”一词,它是挡切战术的核心内容之一,和挡拆战术比较接近,假意突破利用队友的掩护绕出来接球跳投的战术,这需要有相当投射威胁的跑投手,联盟中球员的典型例子即为活塞队的攻击后卫理查德·汉密尔顿,和已经退役了的步行者队球星米勒一样,身材高高瘦瘦的汉密尔顿利用自己的灵活性和纯熟走位技巧甩开防守得分。

OFF. REBOUND

前场篮板球得分就不需要任何解释了,所有玩过篮球打过比赛的同学都知道,阵地战中最简单的得分机会就是抢到进攻篮板直接二次进攻,很难有防守球员能够在电光火石间做出及时的反应。

POST UP DOUBLED

在低位被双人包夹下进攻,如果说内线低位背身单打本身已经是对进攻球员综合技术运用的强大考验,那么在被双人低位包夹的情况下球员还能做出合理的进攻选择绝对是让人叹为观止,这要求冷静的判断和超强的个人身体素质,能达到这个水准的都是联盟的佼佼者。

POST UP

进攻方持球球员背对篮框,对方防守球员则隔在进攻球员和篮筐之间,进攻球员利用扎实的脚步动作和身体力量进攻得分的方式,大多适用于内线球员,也有身体素质较好的外线球星偏好于这种攻击手段。————————————————————————

名字 出场次数 平均上场时间 POST UP POST UP DOUBLED OFF. REBOUND OFF. SCREEN P&R ROLL MAN ISO CUT SPOT UP P&R ball handler HAND OFF TRANSITION ZONE
科比·布莱恩特80 41.06 8.1% 2.2% 1.8% 0% 2.4% 38.5% 7.7% 4.6% 14.9% 3.4% 15% 1.4%
阿伦·艾弗森72 43.03 0.7% 0.1% 0.9% 0% 2.1% 32.1% 9.3% 3.7% 25.4% 5.8% 18.5% 1.3%
勒布朗·詹姆斯79 42.53 7.2% 2% 2.1% 0.1% 2.6% 29% 5.5% 6.5% 24.7% 0.9% 18.7% 0.7%
吉尔伯特·阿伦纳斯79 42.25 6% 1.3% 1.7% 0.1% 2.8% 28.3% 9.8% 7.6% 17% 4.4% 19.5% 1.3%
德怀恩·维德74 38.73 5.7% 1% 3.6% 0% 5.4% 19% 7.3% 11.1% 22.8% 2.5% 18.7% 3.1%

攻击组成

上赛季之前,NBA历史上最著名的得分王之争发生在1977-78赛季。那年“冰人”乔治·格文拿了得分王,他的场均得分27.22分只比排第二的大卫·汤普森多0.07分,那是NBA得分榜前两位分数差距最小的一次,尽管得分差距极小,但他们与科比艾弗森詹姆斯们大开大阖的得分之争并无区别,想要拿到得分王,需得细微之处才显现差距。这五位球星每人都有着他们自己个人的进攻套路和相对擅长的攻击区域,从图中的颜色比例我们可以轻易看出,尽管存在个体差异,但五人绝大多数的进攻都集中在三种方式上——快攻,利用挡拆后的运球得分和个人单打。个人单打作为联盟从古至今的第一战术,也是最简单有效的战术,占据了五位顶尖高手进攻组成的最大份额,恰巧也是按五人的排名逐渐从最多的38.5%递减到最少的19%。尽管单打数量的多少与球队强弱和教练战术安排都存在一定联系,但是作为最考验球星个人能力的进攻方式和在比赛僵局之下最稳妥的得分方式,它在整个进攻组成中占的比例越高越体现球星的超强个人攻击实力。

五位得分手都是精于运球和防守反击之道的球员,断球快攻都是拿手好戏,这在快攻一项中也得到了淋漓尽至的表现,都占到了大约个人进攻组成的15%到19%不等,这其中的细微差别大多是球队整体进攻风格和防守强度造成的。而他们超凡脱俗的个人技术也帮助了他们能够在队友做挡拆配合时轻易利用防守缺口得分,它通常讲究的是两人小组配合和挡拆质量高低,同时在很大程度上要听从教练的整体安排。

至于五人的弱项也表现地非常明显,都不充分具备内线球员的卡位力量和技术动作的他们在几项内线进攻数据上都表现地不太尽如人意,背筐攻击大多都被压缩在几条细线中。而由于联防对于球星个人技术发挥的限制性,五位球员也没有在这项数据上拉开差距。

科比

20世纪80年代以来,NBA对防守越来越重视,不仅球队场均得分下滑,顶级得分手的场均得分也不比当年。前几年得分王的竞争大多在30分左右徘徊,然而在乔丹之后,上赛季的科比第一个冲击场均35分成功,这也把新赛季的得分王竞争标准推到了一个新的起点。

科比在所有五人中的进攻组成结构中最为平衡和全面,38.5%的个人单打流笑傲群雄,这个比例在联盟中也是最高的,高出排在第五的维德有一倍之多。而科比让人印象最为深刻的则是他在内线的背筐能力,8.1%的进攻比例甚至超过了身体素质上大占优势的勒布朗·詹姆斯(7.2%),而在双人包夹情况下的进攻更是让人瞠目结舌,2.2%的比例仍旧是最高。

从1996年加入NBA至今,科比的场均得分几乎一直在提升,考虑到目前湖人队对科比的倚重,科比在加入NBA十年之后的新赛季,得分仍有可能往上走,场均40分是否可能,也许只取决于科比一念之间。

艾弗森

艾弗森是乔丹之后第一个把场均得分提高到30以上的球员,4次得分王宝座和无数现役得分纪录,以1.83米的身高在内线冲杀十个赛季后早已是伤痕累累,即使是这样,上赛季的艾弗森还是以职业生涯最高的场均33分给了所有喜爱他的球迷一个大大的惊喜,他和科比的得分大战也是上赛季常规赛最靓丽的一道风景。

刚刚过了自己31岁生日的小艾凭借娴熟的个人技术和身体天赋,尽管不如年轻时生猛有冲击力,但个人单打依旧天下无敌,32.1%的比例在五人中也仅次于科比,占到了他个人所有进攻的三分之一,意思是小艾每三次出手,必定有一次是单打独斗。而小艾独步天下的运球技巧配合上小艾快如闪电的出手投篮速度又在挡拆进攻中得到尽情发挥,25.4%的进攻力度超过了随后的詹姆斯科比。此外艾弗森对于定点跳投的依赖性超过了几位后生仔,可以预见在新赛季小艾的体力随年龄进一步下降,利用个人射术在空档得分的比例会进一步增加。最后由于先天身高的劣势,艾弗森的低位攻击实在没有什么威力,联盟中很难再找到力量身高都弱于艾弗森的控卫球员,所以这里略过不提。

总体来说,艾弗森虽然进攻手段单一,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联盟最优秀的得分手之一,只要速度和投篮手感没有太大的退化,老而弥坚的艾弗森将继续在下赛季冲击得分王宝座。

勒布朗·詹姆斯&维德&阿伦纳斯

除了挡拆运球进攻方面占到的比重比科比要高出一块之外,五人中,詹姆斯的进攻组成和科比最为相似,也是相当全面,是内外线全能的球员,尽管进攻技巧个别方面尚现稚嫩,但挡拆运球进攻的突出则证明了詹姆斯的团队意识和战术合作精神,实在不是一个普通年轻球员所能比拟的,其成熟心智已经不亚于那些在联盟打拼十年以上的老球员。

维德的技术在五人中可以说是相对较差,三分球和中距离跳投都不是他的长项,但维德胜在能够把自己有限的技术借助自己的身体优势充分发挥出来,这也是维德以不变应万变的根本法门所在。维德的个人单打只有19%,是五人中最少的比例,但维德的进攻篮板球进攻和浅切绕出接球跳投都充分展现了维德的篮球智商和个人天赋的运用。相信大多数不熟悉阿伦纳斯进攻手段的球迷都对于阿伦纳斯在新赛季退出得分王的竞争抱了很大希望,但是注意阿伦纳斯的进攻组成,并没有明显的漏洞和死穴,各种表现也都在平均水准之上,只要教练继续给阿伦纳斯任意开火权,他同样有希望冲击场均30分大关。

攻击区域

对一位NBA球员来说,特别是对于我们这里所讨论的5位联盟顶级球员,得分的高低,不仅仅和他们在场上的得分手段有关,他们在场上的得分区域也是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部分,得分范围越广,各个得分区域的命中率越高越平均说明这位球员的攻击能力越强。得分区域的概念相对较为简单易懂,从内到外将球场一共分为13个区域,我们用麦迪上赛季的进攻区域图来举个例子,所有的红色区域都是麦迪的高命中率区域,高命中率并不一定指超过五成命中率,禁区附近接近五成命中率和外线三分超过四成命中率都可算为高命中率,麦迪在篮下投篮247次命中126个,命中率达到51%,而相对的右侧底角附近的三分球区域则因为出手次数不超过10次没有太大的说服力;蓝色区域表示该球员的低命中率区域,图上我们能够注意到罚球线内弧区域和左侧45度角的三分区域,麦迪在这两处地方投篮都不够平均水准,命中率分别只有29.6%和28.7%;剩下的灰色区域则表示在这些地方麦迪的投篮都发挥了正常水平,总体看来,麦迪的攻击范围还是相当宽广的,从内线到外线都能得分,没有太过明显的死穴。

过去10年,真正不依靠外线三分球和中距离跳投得分的得分王只有当年在湖人队还处于个人巅峰状态的“大鲨鱼”奥尼尔,沙克是那种真正能单凭扣篮都能拿到得分王的内线巨无霸,但这样的伟大的中锋也只是十年一见而已,得分榜上位居前列的基本上还是那些“类飞人球员”——身高在两米左右的后卫或者锋卫摇摆人。上个赛季的得分榜前五位的球员,科比、艾弗森、詹姆斯这些家伙,个个都是联盟中攻击能力顶儿尖了的人物,即使是其中最名不见经传的阿伦纳斯也敢叫板联盟历史上任何一位得分见长的控球后卫。

死穴请走开

抛开他们的上赛季得分排名不看,光对比五人的出手区域,就能清晰地得出一个结论:想要在比赛中得高分,而且是最高的那种,最好就要能在场上任何地方发炮都能进筐,当然它并不是必要条件。上赛季得分前两位球员科比和艾弗森的技术全面从中可见一斑,两人看起来波澜不惊的出手图上皆为三处高命中率区域,只有一处低命中率得分区域,不约而同都是右侧底角的三分区域。科比在三分线内的得分区域只有一处命中率低于40%,是所有球员中表现最为平稳的。反观而立之年的小艾高得分区域大多集中篮下和禁区线左右,以其1.83米的身高居然上篮次数接近700次,列联盟第二,这些让人不能不惊叹他的得分天赋。

未来一代

如果说科比和艾弗森已经自己十年的职业生涯中形成了各自在场上相对固定的比赛风格,那么年轻一代的代表人物维德和詹姆斯就只能用未琢磨的璞玉来形容,再说得具体一点,他们的表现让人有一种从内心深处传来的不安,尽管维德和詹姆斯的出手区域有大片大片的蓝色区域(命中率底下区域),而这正是让人恐惧的地方,以他们目前这种带有大量缺陷的进攻尚且能够得到这么多的分数,未来技术进一步完善会变成怎样……神话时代重新降临人世?实在是让人期待中不禁带敬畏。地球人都知道,维德的进攻问题集中在他的三分球上,乔丹刚进联盟时三分球的水准也让人贻笑大方,但是一心想循着前辈足迹前进的维德的问题可能更多地来自自己的身体素质上,如果一位球员有某项潜质,NBA就能给他开发出来,但现在还看不到维德的射程有向三分线延伸的希望。詹姆斯是NBA历史上所有22岁球员中的最强者,这已是无人怀疑,但詹姆斯对于身体素质的过度运用而技术欠佳的弱点同样体现在整个球场右半侧的得分乏力上,未来他还有多少上升空间是所有球迷关注的焦点问题。

注意,请注意

当我们看这些顶尖球员的得分区域时,除了命中率高低需要我们注意外,平均每个区域的出手次数也是隐性考验球员们的全面能力的一道标准——在某个区域出手次数多并且命中率不错固然值得欣喜,但是当遇到类似勃文这样的防守高手时,他们会有意识地尽量把这些球员逼到不熟悉的区域出手,这毫无疑问会大大降低那些得分手的得分效率。科比之所以被称为联盟中技术最全面的球员,出手范围宽广还只是一方面,左右手都能出手投篮的科比真正做到了可以在球场上任何角落任何时间出手的最高境界,这一点恐怕当年的乔老爷也只能甘拜下风,尽管和科比相对略高的出手次数存在一定联系,但比较所有五位球员三分线内得分区域的出手次数,只有科比一人是所有区域的出手次数都超过了60次大关,且没达到100次投篮次数的区域只有两处(同样是5位球员中最少的),而且科比的三分球也没有因为命中率不高从而刻意回避某个投篮区域的现象,这些都佐证了科比做为上赛季最佳得分手的全面和稳定度。

如果从全面和身体素质这2个标准上来衡量,阿伦纳斯其实算不上和其它四人一个档次上的得分手,但阿伦纳斯胜在自己的三分球出手次数和命中率实在惊人,除了左侧底角附近的三分球略为不尽如人意之外,其它四个三分出手区域的数据表明阿伦纳斯称得上是现役最优秀的三分射手之一。

编者按:

可能从来都没有这样的编者按,文章动笔之前编者按已经写完了,就好比成语中说的成竹在胸,这篇文字的脉络、那些线条分割和图片选取,仿佛不需要铺衬在纸上,不用写已经在我心上勾勒刻画了出来。时光飞逝,一个人的生命有限,如果说两年前在另一本篮球杂志上的《风云·雄霸天下》上的一言两万字还是带许多年轻时的狂态和随心所欲,那么今天的《风云第二刀》更多是自己对从前读者朋友们的一个承诺,旧时的天马行空和意气风发不再是主旋律,但太稀饭永远是太稀饭,一辈子都不会变。

参考资料:http://www.hoopchina.com/articles/mag/ss/1571.html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12-21
由现在的国王助理教练皮特·卡里尔发明,这种打法指无球移动、空切和反跑,不断地传球,坚持整体篮球和团队精神,注重内线传球,内线指挥。该战术十分注重“空间、实际、观察、执行”四个环节,其中反跑是普林斯顿打法的招牌。普林斯顿战术是国王队赖以成名的战术,讲求整体合作性。
准确地说,普林斯顿进攻并不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攻击体系,而是一种没有固定套路的开放式打法。它非常接近传切进攻系统(PASSINGGAMEOFFENCE),普林斯顿进攻并不依靠执行固定的战术或者配合,它只是单纯地通过不断地运动来创造空位投篮机会。在这个由PETECARRIL发明并不断完善推广的体系中,场上的5个球员永远都在球队的进攻里扮演着角色。这就为什么PO看上去赏心悦目,教起来也轻松畅快的原因。
由于普林斯顿进攻是一种由球队主导的进攻模式,它的最大功效事实上是由球队的运动能力所决定的。它要求球员拥有出色的外线投射能力,传球以及左右皆能的突破技术,同时还必须具备出色的解读比赛的智慧。另外,所有球员还应保持无私的球场态度并不断努力为队友去创造空位投篮机会。这就需要球员的耐性和对球的控制力。普林斯顿进攻还要求球员在场上不断地运动,所以拥有良好的的身体状况和训练水准就成为了成功的重要因素。
普林斯顿进攻一个非常好的特点就是它的灵活性。它可以和几乎所有类型的固定战术搭配使用。PO也能跑出大量不同类型的战术,还能适应绝大部分的进攻配置。除了空切之外,大部份状况下PO让进攻球员全部提到罚球线上线以便使进攻区域遍布全场。这种高位设置不仅迫使防守方不得不把防守区域扩大到全场,并且排除了任何弱侧协防的可能。
详细的说,普林斯顿是美国著名大学,以学术著称他曾用这种打法率领普林斯顿大学这样一所没有一名学生享受体育奖学金的学校在NCAA获得500胜,并创造了14次失分最低纪录。
普林斯顿进攻战术体系,由现在的国王队助理教练Pete Carril创始,因为他在普林斯顿大学篮球队任教时的标志性的“后门”战术而得名。此战术进攻体系,主要定位在不断的传球、挡人和有意识的无球跑动,通过一系列的配合,在篮下创造出空当,使得进攻一方轻松得分。
[编辑本段]普林斯顿战术介绍
这种战术的格言就是“别扭头,否则你就开了后门!”此种进攻战术分为低位进攻和高位进攻两种,第一部分将主要介绍低位进攻:
战术的第一步:寻找中锋。普林斯顿进攻战术的理念就建立在将球交给中锋,然后让中锋成为进攻组织者。所以不管是在攻守转换中还是阵地进攻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找到中锋”,也就是图上的5号球员。
战术的第二步:站位。进攻队形将以中锋在有球一侧的2-2-1站位开始。在这里起到决定作用的将是你的外围队员能否更好地向中部移动。如果你的球员都是可以在球场的两端运球和传球的人,那将会更加有利于这个战术
战术的第三步:第一次切入。1号队员传球给侧翼的3号,然后向相反方向的底角切入。要注意:每一次这种单人的切入都要全速并且让对方感到威胁。这时,2号队员就会移动到三分线的弧顶处,这一战术的关键部位。
战术的第四步:这时进攻将会发动,面对不同的防守,将会有不同的进攻组合:
1、第一个后门。如果中锋(5)面对地位,不能接球组织最初的进攻,那么3号运球到肘部(罚球线和罚球弧的接合部)。如果这时防守2号的对方队员紧贴2号以防止3的传球或者他扭头去看球,那么2号的后门就打开了。这时3号被要求必须能够单手传球,因为这种传球速度更快,同时延缓2号防守队员的防守。
2、对位接球。当中锋在低位要到位,那么3号将球传入内线,同时向底角移动以等待防守队员包夹中锋的时候出现的空位三分出手的机会。如果,没有包夹,那么就给了中锋一个一对一单打的良好空间。当然还有另外的选择,那就是2号的变化.
3、另一个后门切入。在中锋接到球之后,2号向相反方的底角切入,这时4号向弧顶的空当处移动,然后1号取代4号的位置。如果4号的防守队员去看球或者紧贴4号,4号就可以通过反向跑动接5号的快速传球后获得后门。这时大家就应该明白了,为什么这个战术要求有一个会传球的中锋了吧.
4、掩护切入。当中锋持球时,他也可以选择另一种方式传球给4号,就是借助于2号的掩护。这就要求4号必须时刻注意对方的防守,如果防守队员被2号的掩护所欺骗,那么4号就同样得到反向跑动接球得分的机会了5、空切+运球。当球从低位传出,传到2号队员,2号面向另一个外围队员4号运球。当4号的防守队员注意球的时候,4号就可以反跑切入接2的传球,上篮得分!在这种进攻中,如果4号没有空位接球的机会,那么1号上提接应2号的传球,然后4号落低位,5号提到高位给2号挡人,然后2号接1号的传球获得跳投的机会6、另一种空切+运球。当5将球传出,传给低位的3号。这时2号已经移动到底角,4号代替了他的弧顶位置。由3号运球到肘部,为4号建立切入的机会。或者在1代替4号之后,3将球传给1,然后5号上提为3掩护,从而使3接1的传球得到跳投机会。这里的战术6其实就是战术5的低位变化。
[编辑本段]普林斯顿战术的关键
此种战术变化的关键:任何时候外围的进攻队员如果不能抓住一次传球的机会,那么他的最佳机会就是利用对方防守队员的意图,通过变向切入篮下得分。总结:很明显,这种战术建立在进攻队员良好的视野和阅读比赛(了解防守队员的意图)的能力之上,由此选择出正确的进攻方式。此种战术已经被不断的证明,可以抵消对方队员强大的个人能力。最后我们以Pete Carril的话来结束这一部分:“在这种战术中,大个子总要从小个子那里获得球,但是,请记住,最精妙的传球是出于大个子的。”
普林斯顿体系的发明者皮特-卡里尔出过一本自传,书名叫《聪明人战胜强人(The Smart Take From The Strong)》,因为普林斯顿体系就是为那些跑跳能力不足的平民球员发明的。这种强调运动和开放的战术思想让平庸的球员拥有了与强队抗衡的实力.
三角进攻
在1962年出版的《The Best of Basketball From Scholastic Coach》(《学院派篮球的精华》——笔者译)中有一章是前任堪萨斯州教练Tex Winter写的“The Triangular Sideline Series(边线三角进攻系列)”。是的,这个Winter就是菲尔·杰克逊九次王朝的进攻战术缔造者——“老温特”,而那一章的核心就是三角进攻。
实际上,三角进攻的创始人是温特大学时的教练——Sam Barry,是他将三角进攻最初的理念教给了堪萨斯州立大学的队员们。伴随着三角进攻得初露锋芒,当时温特所在的球队曾经八次打入NCAA八强赛。
三角进攻是由一侧的组成一个三角的三名队员和另一侧的“两人游戏”所组成的。它不像那些固定的套路,在进攻中充满着自由的移动。根据不同的防守,三角进攻会有各种各样的应对方式,按照老温特的话就是“read and react(解读并反应)”。
不过三角进攻又不是完全的自由进攻,它是一个要求精密间距和站位的结构体系。每一个运动员都必须了解球场上的每个位置。而我们是永远没有办法了解三角进攻所有的战术变化的。
一、建立三角:
三角进攻由一个1-2-2站位开始,其中每个队员的间距为15英尺(约4.5米)。这个距离可以拉空对方的防守,而且防止包夹的出现,同时有利于简洁的传球从而减少被对方抢断的危险。
这里有很多种组成进攻三角的方式
既可以由控球后卫(1)将球传给小前锋(3),然后从里侧切入到底角
也可以由控球后卫(1)将球传给小前锋(3),然后从外侧切入到底角
三角进攻同样允许后卫占据低位。那样又有几种不同的方式组成进攻三角。例如:控球后卫将球传给小前锋,然后中锋(5)拉出到底角,让攻击后卫移动到低位。
还有一种选择可以通过运球获得进攻三角,就像下图控球后卫运球到小前锋的位置,而小前锋移动到底角,这样他们就和中锋组成了一个进攻三角。
二、运转三角进攻:
一旦进攻三角得以建立(我们以控球后卫切入到底角为例),那么一条由球(小前锋)、进攻轴心(中锋)和篮筐组成的“战线”就形成了。这样就使防守中锋的对方队员,必须待在篮筐与中锋之间。只要那条“战线”存在他就无法离开。
一旦这种局面形成,人们就可以看到一条清晰的将球传入内线低位的通道就此打开,小前锋可以轻松的将球传入内线或者说“喂”给中锋。
请看下面的两副战术图。中锋的防守者为了防止球进入内线或者传给中锋,他就必须站在中锋得同侧或者实行绕前。如果他绕前,那他就丢掉了他在篮筐和中锋之间的位置,是中锋获得了通过高调球。
或者同侧的快速传球直接面对篮框的机会
如果我们想要展示三角进攻中进攻发起的传球和选择的重要性,估计我们将会在战术板上演练一整天。与其他一些进攻战术相比,三角进攻拥有数不清的将球传入“三角点(进攻轴心)”的方法。所以,要想防守或者破坏三角进攻将是非常困难的。
恰当的位置间距使低位拿球的机会大增,并且创造出一对一的机会。同样,三角进攻中的任何一个球员都可以帮助队友得到空位出手的机会。
下面是低位接球后的其他进攻选择:
1、低位挡拆:
当小前锋将球传给内线,就去为控球后卫作掩护,让他获得直接接中锋回传的机会。
2、移动掩护:
小前锋将球传入内线后,就移动到另一侧为大前锋(4)作掩护让他有机会摆脱防守队员。而这时控球后卫则可以寻找底线突破的后门。
3、球传到底角:
这种选择从小前锋将球传到底角的控球后卫开始,球传出之后小前锋利用中锋的掩护切入,如果有机会控球后卫就可以从后面将球传入。
如果小前锋没能甩开防守,那么控球后卫就可以利用中锋的掩护直接运球上篮
三、在三角进攻中弱侧也有大量的进攻机会。
1、高调后门:
如果中锋没有接球的机会,大前锋就可以快速向有球一侧移动,如果对方防守队员为防止接球移动到球与大前锋之间,那么大前锋就可以通过变向,转而向篮下移动,然后接高调球上篮得分。
2、夹角位置:
另一种进攻选择是将球回传给攻击后卫,然后将球传到夹角位置也就是弱侧的肘部(罚球弧与罚球线的结合部)。这种战术可以有两种选择:一种是攻击后卫利用大前锋的掩护切入;另一种是控球后卫利用中锋和小前锋的双人掩护移动到夹角位置,然后接攻击后卫的传球,获得空位出手。
3、掩护突破:
这就是攻击后卫依靠大前锋的掩护运球切入篮下
4、攻击后卫的后门:
当攻击后卫接球路线被阻断,大前锋迅速移动去接小前锋的传球,另一边攻击后卫就可以得到直接上篮的“后门”机会,当然大前锋的传球质量非常重要。
三角进攻战术的每一个变化都告诉我们,传球、运球和投篮这些基本技术的运用是战术成功的关键所在。
关于三角进攻
湖人队的三角战术(triangle offense)、国王队的普林斯顿进攻(princeton offense)都是由挡切战术(motion offense)衍生而来,这是众所周知的。
而三角战术于Phil Jackson在1995所出版的「公牛王朝」书籍里界定的原则为:
一、持球员必需要切入、传球、投篮等三种威胁来突破防守。
二、攻势必需涵盖整个半场。
三、进攻要有空间(space)原则。
四、攻势应确定球员与球是同一目标(寻求空档或攻篮)迈进。
五、每次投篮,其它球员应有进攻篮板、预防快攻的妥善布阵。
六、每次传导球的准备攻击,都会制造防守方无法兼顾的空档。
七、攻势应针对球员特性来设计。
三角战术的理论,并不是掩护走位(pick & roll,挡拆)而已,空间原则、单打能力、传球观念与技巧、空手走位能力、空手和空手掩护后走位能力与观念等等,才是三角的要意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101109.html?wtp=tt

第2个回答  2008-12-21
进攻最基本的挡拆, 象空切、反跑、定位掩护、突分、三角进攻都是挡拆衍生的。防守分盯人和联防,如全场紧逼盯人、扩大半场盯人、二三联防、三二联防、一三一联防、四一联防等。特殊战术,如犯规抢投(最后时间)、砍鲨(罚蓝不准者)、挑逗激怒对方(心理战术)等。
,解读变化多端的防守方式--联防:
联防,顾名思义,乃联合防守之意。它分站位联防和对位联防,如果与盯人结合,还可以变化成混防(混合防守),联防与盯人的最大不同,就是盯人以防人为最终目的,而联防则以防球为最终目的。

对位联防则以固定人员固定防守一定区域的方式进行防守,不容易读解而且变化多端,可随时变成盯人和站位联防,但因为对球队默契和个人能力要求太高,而且攻击性稍弱,对于打快节奏的比赛不利,而较少被强调个人能力和快节奏的NBA教练使用,即使在美国以外的地区,也很少有人长时间地使用对位联防。

站位联防,对于应用范围的不同,又分为2-1-2、3-2、2-3、1-2-2等常规站位法,甚至在去年总决赛中,SPURS还使用过比较少见的2-2-1联防,都是根据对方的攻击优势和自己的人员配置类型而作出的各种调动而已。

在国际篮联中,如果为了巩固篮板发动长传,一般采用2-1-2联防,但其篮底和两侧还有弧顶三分处是其防守盲区,进攻可以根据1-3-1落位通过传球进行破解。

2-3联防是从最基本的2-1-2联防变形而来,优点和2-1-2类似,都以巩固篮板和保护篮下为目的,并加强了对对方溜底线的防范,外线盲区和2-1-2类似,但如果篮下中锋上提过慢的话,有可能被对方从45度插入的前锋在罚球线和小禁区的盲区里作威作福。

3-2联防则一般用来对付对方的外线投手群,因为它对上区(不好意思引用了非法防守下的术语)无论弧顶、45度的三分都可以进行压迫力很强的防范,而它的扩大范围的防守,对抢断传球发动快攻也十分有利;但两侧及底线的三分以及罚球线以下小禁区以上的地区都是其防范盲点。

当今NBA最流行的联防方式,乃是当的1-2-2联防以及其衍生出来的几个变种。为何1-2-2联防成为教练的新宠和压箱宝呢?这要从它的几个优点谈起:

1。由于NBA在取消非法防守后,为减少突破难度(理论上),而设定了防守三秒违例的法则,法则规定,如果内线球员没有自己的固定防守对象,在三秒区内停留不能超过三秒;另外规定,“非固定防守对象”的定义为,与防守球员离开超过一臂距离的内线球员,则为“非固定防守对象”。

因此,有此规定,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国际规则下大行其道的3-2和2-1-2联防为什么在NBA乏人问津了,那个站桩式的中锋,估计会在整场中因为将精力集中于如何避免防守三秒而导致休克。

2。在NBA这个过去强调个人单打和得分能力的联盟中,不单是内线,很多外线球员也有一定的低位背框单打能力,因此除了射手成群的球队如KINGS、MAVERICKS或者是没有多少单打能力的球队以外,一般在进攻中都采用1-2-2进攻落位,而1-2-2联防则刚好在这个阵型中,将联防对对位球员的夹击施展到极致,而让那些过去习惯了背框打的球员如SHAQ、DUNCAN、PIERCE、T MAC等人感到有力没处使。

3。1-2-2联防在进攻方读解时,因为阵型看上去很像盯人,因此当PG还没有醒悟过来,而让攻击手在底线交叉掩护,或者在45度POSE UP时,24秒的进攻时间已经用去不少,而当他们拿球后才发现这是联防,已经大限已到,再想重新布置进攻站位破解联防,进攻时间已经剩下几秒,于是只能一次又一次地仓促出手,这也是联防导致得分和命中率下降以及失误增多的原因。对于国际篮联的30秒出手,应付联防反而是绰绰有余。

4。1-2-2联防乃3-2联防变形而来,既对外线进行一定的压迫,对45度下球进行阻挠,也相应地收缩了罚球线以下小禁区以上的盲点的防范,保持了抢断球的特点,也对AI和HOUSTON等人习惯的空切掩护中距离进行了防守,是对目前的NBA来说,最四平八稳的防守阵式

5。1-2-2联防可随时变形成四联防一盯人的DIAMOND-ONE(禁区菱形站位)和BOX-ONE的阵式(禁区四方站位),而让进攻方在读解中陷入极度的判断混乱当中,不能执行好自己的既定战术

当然,1-2-2联防也非全无缺点,任何一种联防,都有自己的防守盲区,怎样通过站位方式破解联防,相信通过磨合以后的其他NBA球队可以进一步掌握,而不是象现在那样一遇到联防就任人宰割。

而任何使用联防的球队,在联防的类型选择中,对单个球员的站位选择都必须以他的个人能力和类型是否适合这种联防作判断标准,比如森林狼队,在拥有快速一定能力和肌力的MADSON站内线时的效果,就堪比CANDYMAN这个虽然有贵价合同和高大身材,但移动相对缓慢的中锋在防守上的效果来得好,而1-2-2联防中站罚球线两端的那两个后卫,如果能够有高大迅速的摇摆人比如T MAC和KOBE等人执行,效果会加数倍。

由于NBA的三分线比国际篮联更远,因此NBA的联防防区也相对加大许多,联防的效果相对来说要打一些折扣.联防只是比赛中的一种可以加以利用的方式方式,而并非最终获胜之道。对教练和球员来说,轻视联防和迷信联防都同样危险。
第3个回答  2008-12-23
个讲解的战术是——鹰式战术 Hawk Offense

此战术由胡比布朗(Hubie Brown)在执教亚特兰大鹰队期间引进,因此而得名。按照习惯,我们叫它鹰式战术好了,不用叫做老鹰式,太难听...........

本期讲解基本型,欢迎大家讨论。

基本型如下图所示。

如图可见,带圈的,是进攻方,带X标记的,是防守方。

虚线是传球路线,折线是带球路线,实线是无球跑动路线。

以后我将不再做这个解释。

1、战术思路

分卫的高速切入,是本战术的核心思想。当然,也不一定要用分卫,其他位置球员都可以。但关键是——快速切入。

中路做墙的球员也很关键,他应起到迫使对手换人防守,形成错位进攻。

2、战术要点

无论什么时候,球场上,各球员之间的距离最为重要。特别是鹰式战术,它强调在一侧清空单打,所以,其他人的跑位极其重要。

先看1号带球者。带球的深度很讲究,如果距离底线过近,那么,切入球员极易遭到防守1号球员的包夹防守。如果距离底线过远,则传球路线太长,容易被断。如图可见,大约二人相距15英尺左右比较合适。

再看做墙的4号球员。要留给切入球员合适的突入空间。他需要观察X1的位置。如果距离X1太远,容易给对手留下太大的追防空间。特别是防守切入球员的对手速度也很快时,更需要小心。

最后看弱侧的3号、5号球员。油漆区是切入球员天然的屏障,这是NBA最大的特色,诸位看球时一定要注意。如果这二人能将防守球员带离油漆区,那么,清空战术就成功了一半。即使X2追了进去,中路的4号球员也会被空出来,利于以后战术变化的展开。

3、战术弱点

对4号球员要求高。

因为他不仅仅是墙,还是今后可能需要将球从强侧转移到弱侧的关键。必要时,他还需要中距离跳投。从火箭的情况来看,如果麦蒂腿脚利索,实施这个战术没什么问题。而中路放上钻石,应该也胜任。只是钻石应该加紧习惯NBA球场。

正因为对4号球员要求高,所以,如果对手其他球员收缩很快,导致接球的2号无计可施。而4号又被X4看紧,那么,球可能会在强侧陷入无法运转的局面。

2号球员需要速度和力量。

他切入之后,无非会遇到三种情况:

1、X4换防他。此时,若他不能以快打高,立刻就会遭到X1的夹防。

2、X2用速度追上了他。此时,若他不能利用距离篮下很近,用身体硬吃,那么,极易出现球在底线停顿。

3、遭遇包夹。X4和X1都放弃自己的防守对象,坚决包夹他——麦蒂的遭遇——那么,他必须在第一时间传球,否则,只能用干拔之类的,解决战斗。

也就是说,如果切入球员因为体力问题或其他问题,无法应付以上情况,那么,实施该战术,只能陷入被动。

http://www.cybersportsusa.com/hooptactics/offense/hawk/bHawkIntroR.gif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08-12-21
区域联防
1、区域联防的概念和特点
区域联防是由进攻转为防守时,防守队员迅速退回后场,每个队员分工负责防守一定的区域,严密防守进入该区域的球和进攻队员,并与同伴协同防守,用一定的队形把每个防守区域有机地联系起来而组成的防守战术。它的特点是在每个人防守一定区域的基础上,随着球的转移和进攻队员的穿插移动而不断地调整防守的位置和队形(也简称为球动人动,人随球动),重点防守有球区域和篮下。这种防守战术的位置固定,分工明确,重点突出,有利于保护篮下、组织后场篮板球和发动快攻。但由于受区域分工的限制,各种联防都存在一定的薄弱区域,容易被对方在局部区域以多打少。

2、区域联防的分类
依据防守队员的站位形式,常把区域联防分为"2-1-2"联防、"2-3"联防、"3-2"联防、"1-3-1"联防及对位联防等几种。其中"2-1-2"联防是最基本的区域联防。

3、区域联防的基本要求
(1) 根据区域联防的形式和队员、对手的特点等合理分配防守区域,最大限度地发挥队员在各自防区的作用。
(2) 由攻转守时,除积极阻止对方的攻势外,应有组织地快速退守和及早落好防守位置。
(3) 每个队员必须认真负责各自的防守区域,积极阻挠进入该防区的进攻队员的行动,并根据球的方位调整队形进行联合防守。
(4) 对有球队员应按盯人方法紧逼防守,其余防守队员应积极移动,调整队形进行协防或补防,作到人球兼顾。
(5) 对无球队员的穿插移动,要根据其离球的远近和队友的位置积极抢位、堵截和护送,并及时与队友呼应联系,不让对手向有威胁的区域移动或接球。远离球的防守队员应起指挥作用。
(6) 进攻队员投篮后,每个防守队员都应该积极堵位和抢位,有组织地争抢篮板球,并及时发动快攻。

4、区域联防的运用
(1) 对方中远距离投篮不准而内线威胁较大时。
(2) 对方个人突破能力强而本对个人防守能力不足时
(3) 本队犯规较多而为保存实力时。
(4) 对方不适应或有策略地改变防守战术时。
(5) 对方比分落后而急于求成时。
(6) 为了有组织地争抢篮板球和发动快攻时。

5、区域联防的教学训练
(1) 理论上明确该战术的基本特点和要求。
(2) 应以"2-1-2"联防为主要学习内容,基本掌握后再学习其它的变化。
(3) 重点掌握区域联防的基本队形、各队员的职责和各种情况下的配合方法。
(4) 先慢后快、先简单后复杂,逐渐提高联防的伸缩性和多变性。
(5) 在比赛中检验提高区域联防的质量。

二、进攻区域联防
1、 进攻区域联防的基本要求
(1) 多组织快攻。
(2) 根据区域联防的队形,有针对性地落位,重点攻击薄弱地区。
(3) 通过多传球、快传球、突破分球等打乱防守队形,寻找战机。
(4) 多运用中远距离的投篮逼其扩大防守范围,争取篮下空间。
(5) 积极组织前场篮板球争取二次进攻机会,并注意保持攻守平衡,及时退守。

2、进攻区域联防的教学训练
(1) 理论上先明确进攻区域联防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2) 重点选择"1-3-1"落位阵型进行进攻。
(3) 根据防守的阵型和彼我双方队员的具体特点,确定进攻战术方法和队员位置分工。
(4) 结合区域联防进行进攻练习,注意逐渐提高防守难度。
(5) 结合快攻受阻转为阵地进攻时练习攻防。
(6) 在比赛中检验提高。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