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请佛教居士开示?

在很多人理解的佛教中,佛法虽然也是教育,但是他们的理解的是佛教就是一个字“爱”,与儒道相同,都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药方!只要做好事,存好心就是佛教的真谛,虽然信因果,但是丝毫不提轮回!难道佛法的真谛就如此简单吗?举一例子,在正信的佛教看,是一个大善人的人生有意义还是一个隐居修行的人生有意义呢?请大家不要误会,我知道善人自然有意义,我只是不明白佛法的真谛是什么?难道做一个大善人就是佛法的最终目的吗?

楼主误会了!
如果说佛法的最终目的,应该是“一切众生毕竟成佛”,也就是说,佛教是教众生圆成佛道的方法。而这个目标太过艰险曲折,因此分说为各种次第。
最浅显的,就是楼主所说“成为大善人”,修十善业,不做十恶业的直接果报就是来生可以生于人、天善道;而生于人、天善道的目的,却不是享受“五欲之乐”;而是得道继续闻法修行的机会。这一类法,也叫说“人天乘”。然而,即使生于非想非非想天,寿命无量劫,如未断我见、我执;未能得解脱法;完全可能再生于恶道;所以说,不免生死,仍旧是凡夫。
更进一步,声闻乘(极果为阿罗汉)、缘觉乘(极果为辟支佛)称为“小乘”,这算是一定意义上佛法了,能实证无我,一切法缘生缘灭;断我见、我执、三缚结等,得解脱法;能入涅盘。这样就可以不再受生,不再轮回。名为“解脱道”。也可名为“得度”。
再进一步,小乘名为“化城”,因成佛的道路太过漫长,恐闻者生畏难之心;因此在途中现化一座城池,以安慰行者;也让众生看到:可以经由修行而不再坠入轮回,因而对修学佛法生起信心。先于“化城”安住,待精力充沛,信心具足,则“回小向大”,发起菩提心,开始走向究竟成佛的道路。因此,大乘佛法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佛法。
佛法的第一义谛,就是发菩提心、明心见性、悟后实修、圆成佛道。

未得解脱法的凡夫,有大乘种性者,也能在凡夫位发起菩提心,以大乘佛法为修学目标。

复说如下:

佛教将一切有情分为十法界。十法界又分为“六凡四圣”:

六凡为: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天人等六道;六凡不能出离三界,升降沉浮,轮回不已;
四圣为:阿罗汉、辟支佛、菩萨、佛。四圣能出三界而常住三界以救度众生出离轮回。(阿罗汉、辟支佛可能因畏怖生死,乐于入涅盘,因而不度众生,名为“自度”;也可能“回小向大”,触证真如而明心;由此成为菩萨而度众生,名为“度他”。)

六凡可以通过修学佛法而了脱生死,出离轮回。方法有三种: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乘的意思就是“乘坐的工具”,经中用“白羊车”、“白鹿车”、“白牛车”比喻)
其中,声闻乘和缘觉乘合成“小乘”;声闻乘通过观察五蕴十八界一切法空而证阿罗汉果;缘觉乘通过观察十二因缘法缘起性空而证辟支佛果;
大乘(菩萨乘)则是:先发菩提心,通过开悟明心,触证人人具足的如来藏;因此发起般若智慧而入门,悟后起修,实修菩萨六度万行,层层增上直致成佛。
以上三乘佛法,声闻、缘觉只是中途暂时停留的境界,不是究竟圆满。其实三乘终究合为“唯一佛乘”,究竟圆满成就无上菩提。

简言之,佛教就是教众生成佛;方法就是佛法。由凡夫的“无常、苦、空、污染”境界,转变为佛的“常、乐、我、净”境界。

佛法分为二种道路:
其一为“小乘解脱道”,是教人证得五蕴十八界一切法空,断除“我见”,“我执”,断除“三缚结”;三界之中已经找不到这个“我”了,成为“阿罗汉”“辟支佛”入无余涅盘,不再受生死。这样就解脱了生死。
其二为“大乘菩提道”,是教人先发菩提心,以开悟明心而实际发起般若智慧为入门,实际触证我们人人具足的真如如来藏而明白“人人皆可成佛”“生佛不二”等道理;再实修菩萨六度万行,直至成佛。
而小乘解脱,虽然已了生死,不受后有,但是不是究竟,未能证知本具之真如,不实际了知成佛之道;
究竟是成佛,也叫做“唯一佛乘”。

声闻阿罗汉,缘觉辟支佛,大乘佛菩提道。除此以外,别无任何方法可以了脱生死,更不能走上成佛的道路。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12-17
佛法的真谛在于了悟实相 自性 真如本性 第一义谛 不二法门

这么多的名词以及84000法门都是宣讲第一义谛。

借用五祖大师的一句话《六祖坛经》---

吾向汝说,世人生死事大,汝等终日只求福田,不求出离生死苦海,自性若迷,福何可救?汝等各去自看智慧,取自本心般若之性,

世间的善人不管做多大的善事都不能完成出离生死轮回的大事。

但是他也是有社会意义的行为。

不管是哪一种都是遇缘不同,没有对错。有对与错就不是不二法门。

出离三界六道的轮回才是修学佛法的最终目的。

阿弥陀佛
第2个回答  2008-12-18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诸恶莫作:不会受恶报
众善奉行:可以得善报
自净其意:善恶都不执着,修净业,得的果报就是生净土,成佛!
是诸佛教:佛陀关于宇宙人生真相对九法界至善圆满的教育。
修净业不在于隐居修行还是入世修行,而在于善恶两头都不执着!
第3个回答  2008-12-18
佛法的真谛就是人为什么有很多苦恼?苦恼的根源是什么,解决的方法是什么。

如果有人问:“佛教中最简要的根本思想是什么?”
我们可以引用佛陀最简短的一句话来回答:“一切都不要执着!”这句话是佛陀亲口宣说的简明格言。我们不必花时间到浩翰的三藏(Tipitaka)中去寻找答案,因为佛陀已用这句话,把佛教教义描述得相当清楚。
若把佛陀所有的教诲,乃至八万四千法门归结起来,就是这么一句话——“一切都不要执着!”这句话提醒我们:执着只会带来痛苦。当我们了悟这道理时,可以说已经明了了佛说的八万四千法门;当我们实践这句话时,也可以说已实践了一切法门。
为什么人会犯戒?因为他有所执着,如果没有任何喜欢或讨厌的执着,就不会犯戒。为什么人的心会散乱不定?因为执着某些事物。为什么人会没有智慧?因为他愚痴而执着某些事物。如果一个能修证到“一切都不执着”的地步,他当下便能悟道、证果,得到究竟涅盘。
佛陀是个完完全全没有执著的人,佛法教导“不执着”的“行”和“证”,僧伽是一群正在修行或已经修证“不执着”的出家众。
当有人问佛陀:“可否将你的全部教导归纳成最简短的一句话?”佛陀回答:“可以!”接着说:“一切都不要执着!”

所以大善人的人生有与一个隐居修行的人生是各人自己的生活方式,而不是代表佛法。就其意义来者说,如果善人的人生不是自觉的,如果隐居修行的人生不是正信的,那么他们的所作所为可能都没有意义。
第4个回答  2008-12-17
要修成正果首先要有智慧,而这个智慧是要靠累世积下的福德为基础的。你所看到的只是外在不同阶段的修道者而已。

善人正处在积累福德的过程当中。隐居修行者是依其已经积下的福德,正趋向于自度、证得果位。

附录释迦佛的累世修行:
世尊降生以前,为护明菩萨。在迦叶佛时,为一生补处菩萨,命终往生兜率内院,教化天道众生,此为降生前最近之历史。至若往昔修因,本事无量无边,不可纪数,见于经论者:如曾为尸毗王,代鸽施身。为普明王,持不妄戒,以身就死。为忍辱仙人,被歌利王割截身体,慈忍不动。为大施太子,求如意珠,雨宝济贫,筋骨断坏,终不懈废。为螺髻仙人,深入禅定,鸟生卵于髻,俟雏出飞。为劬嫔大臣,分阎浮提均故息诤。又如底沙佛时,世尊为弟子,觅师入山,见宝龛中佛入火界定,威光赫奕,忘下一足,经于七日,以偈赞佛得超九劫,先弥勒成佛。又在燃灯佛时,为儒童菩萨,买五花以供佛,布发掩泥,令佛蹈过,得受佛记。若此之类,书不可尽。
第5个回答  2008-12-17
光明、清净、大力、智慧

从黑暗中解脱众生,推己及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