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经历了哪几个朝代且他们的皇帝是谁

11111

【三皇】
①燧人、伏羲、神农(《尚书大传》);
②伏羲、女娲、神农(《风俗通义》);
③伏羲、祝融、神农(同上);
④伏羲、神农、共工(同上);
⑤伏羲、神农、黄帝(《古微书》)。
【五帝】
①黄帝、颛顼、帝喾、尧、舜(《大戴礼记》);
②庖牺、神农、黄帝、尧、舜(《战国策》);
③太昊、炎帝、黄帝、少昊、颛顼(《吕氏春秋》);
④黄帝、少昊、颛顼、帝喾、尧(《资治通鉴外纪》)。
⑤少昊、颛顼、帝喾、尧、舜(伪《尚书序》);以其经书地位之尊,以后史籍皆承用此说。于是这一三皇五帝说被奉为古代的信史.

夏朝的历代国君
启(前2025年---前2016年)
太康(前2015年---前1987年)
仲康(前1986年---前1974年)
相(前1973年---前1946年)
少康(前1905年---前1885年)
杼(前1884年---前1868年)
槐(前1867年---前1842年)
芒(前1841年---前1824年)
泄(前1823年---前1808年)
不降(前1807年---前1749年)
扃(前1748年---前1728年)
廑(前1727年---前1707年)
孔甲(前1706年---前1676年)
皋(前1675年---前1665年)
发(前1664年---前1654年)
桀(前1653年---前1600年)

商朝历代国王
契 (前2257年---前?)
昭明 (前?---前?)
相土 (前?---前?)
昌若 (前?---前?)
曹 (前?---前?)
冥 (前?---前?)
商高祖(王亥) (前?---前1972年)
王恒 (前1971年---前?)
上甲微 (前?---前?)
报乙 (前?---前?)
报丙 (前?---前?)
报丁 (前?---前?)
示壬 (前?---前?)
商夔宗(示癸) (前?---前?)
商太祖(商汤) 子天乙 (前?---前1589年)
商代王(太乙) (前1588年---前1588年) 1年
商哀王(外丙) 子胜 (前1588年---前1587年) 2年
商懿王(仲壬) 子庸 (前1586年---前1583年) 4年
商太宗(太甲) 子至 (前1582年---前1571年) 12年
商昭王(沃丁) 子绚 (前1570年---前1542年) 29年
商宣王(太庚) 子辩 (前1541年---前1517年) 25年
商敬王(小甲) 子高 (前1516年---前1500年) 17年
商元王(雍己) 子密 (前1499年---前1487年) 13年
商中宗(太戊) 子伷 (前1486年---前1412年) 75年
商孝成王(仲丁) 子庄 (前1411年---前1401年) 11年
商思王(外壬) 子发 (前1400年---前1386年) 15年
商前平王(河亶甲) 子整 (前1385年---前1377年) 9年
商穆王(祖乙) 子滕 (前1376年---前1358年) 19年
商桓王(祖辛) 子旦 (前1357年---前1342年) 16年
商僖王(沃甲) 子逾 (前1341年---前1337年) 5年
商庄王(祖丁) 子新 (前1336年---前1328年) 9年
商顷王(南庚) 子更 (前1327年---前1322年) 6年
商悼王(阳甲) 子和 (前1321年---前1315年) 7年
商世祖(盘庚) 子旬 (前1314年---前1273年) 42年
商章王(小辛) 子颂 (前1272年---前1270年) 3年
商惠王(小乙) 子敛 (前1269年---前1260年) 10年
商高宗(武丁) 子昭 (前1259年---前1201年) 59年
商后平王(祖庚) 子跃 (前1200年---前1190年) 11年
商世宗(祖甲) 子载 (前1189年---前1157年) 33年
商甲宗(廪辛) 子先 (前1156年---前1153年) 4年
商康祖(庚丁) 子嚣 (前1152年---前1145年) 8年
商武祖(武乙) 子瞿 (前1144年---前1110年) 35年
商匡王(文丁) 子托 (前1109年---前1097年) 13年
商德王(帝乙) 子羡 (前1096年---前1076年) 21年
商纣王(帝辛) 子寿 (前1075年---前1046年) 30年

西周
君主 姓名 在位时间
周文王 姬昌 (公元前1106年至公元前1057年) 50年
周武王 姬发 (公元前1056年至公元前1043年) 14年
周公旦 姬旦 (公元前1042年至公元前1036年) 摄政7年
周成王 姬诵 (公元前1035年至公元前1021年) 15年
周康王 姬钊 (公元前1020年至公元前996年) 25年
周昭王 姬瑕 (公元前995年至公元前977年) 23年
周穆王 姬满 (公元前976年至公元前922年) 55年
周共王 姬繄扈(公元前922年至公元前900年) 23年
周懿王 姬囏 (公元前899年至公元前892年) 8年
周孝王 姬辟方(公元前891年至公元前886年) 6年
周夷王 姬燮 (公元前885年至公元前878年) 8年
周厉王 姬胡 (公元前877年至公元前841年) 37年
共和伯 姬和 (公元前841年至公元前828年) 摄政14年
周宣王 姬静 (公元前828年至公元前782年) 46年
周幽王 姬涅 (公元前782年至公元前771年) 11年

东周王系表
春秋时期(20位):
周平王 姬宜臼(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720年)
周桓王 姬林(公元前719年至公元前697年)
周庄王 姬佗(公元前696年至公元前682年)
周厘王 姬胡齐(公元前681年至公元前677年)
周惠王 姬阆(公元前676年至公元前652年)
周襄王 姬郑(公元前651年至公元前619年)
周顷王 姬壬臣(公元前618年至公元前613年)
周匡王 姬班(公元前612年至公元前607年)
周定王 姬瑜(公元前606年至公元前586年)
周简王 姬夷(公元前585年至公元前572年)
周灵王 姬泄心(公元前571年至公元前545年)
周景王 姬贵(公元前544年至公元前521年)
周悼王 姬猛(公元前520年)
周敬王 姬丐(公元前520年至公元前477年)
周元王 姬仁(公元前476年至公元前469年)
周贞定王 姬介(公元前468年至公元前441年)
周哀王 姬去疾(公元前441年)
周思王 姬叔(公元前441年)
周考王 姬嵬(公元前441年至公元前426年)
周威烈王 姬午(公元前425年至公元前402年)
战国时期(5位):
周安王 姬骄(公元前401年至公元前376年)
周烈王 姬喜(公元前375年至公元前369年)
周显王 姬扁(公元前368年至公元前321年)
周慎靓王 姬定(公元前320年至公元前315年)
周赧王 姬延(公元前314年至公元前256年)
周惠王 姬杰(公元前255年至公元前249年)

1、秦仲——2、庄公——3、襄公——4、文公——5、宁公——6、出公——7、武公——8、德公——9、宣公——10、成公——11、穆公——12、康公——13、共公——14、桓公——15、景公——16、哀公——17、惠公——18、悼公(以上据《史记.十二诸侯年表》)——19、厉公——20、躁公——21、怀公——22、灵公——23、简公——24、惠公——25、出子——26、献公——27、孝公——28、惠文王——29、武王——30、昭王——31、孝文王——32、庄襄王——33、秦始皇——34、二世(胡亥)--35、子婴
始皇帝: 秦始皇二十六 221~ 秦始皇三十七 公元前210年
二世 :秦始皇二十七(七月) 210年~ 二世三年 公元前207年
子婴 :二世二年(八月) 207年~ 二世三年(十月) 公元前206年

汉朝皇帝世系表
西汉 (前206——公元8)附玄汉(公元23——公元25)
⑴ (1)汉高帝刘邦

————————————————
│ │
⑵ (2)汉惠帝刘盈 (5)汉文帝刘恒
│ │
———————— │
│ │ │
⑶(3)汉少帝刘恭 (4)汉少帝刘弘 (6)汉景帝刘启

—————————————————————————
│ │
⑷ (7)汉武帝刘彻 长沙定王刘发
│ │
—————————————————— │
│ │ │ │
⑸ 戾太子刘据 昌邑哀王刘髆 (8)汉昭帝刘弗陵 舂陵节侯刘买
│ │ │
⑹ 史皇孙刘进 (9)昌邑王刘贺 舂陵戴侯刘熊渠
│ │
⑺ (10)汉宣帝刘询 苍梧太守刘利
│ │
———————————————————————— │
│ │ │
⑻ (11)汉元帝刘奭 楚孝王刘嚣 刘子张
│ │ │
————————————————— │ │
│ │ │ │ │
⑼(12)汉成帝刘骜 定陶王刘康 中山王刘兴 广成侯刘勋 (16)更始帝刘玄
│ │ │
⑽ (13)汉哀帝刘欣(14)汉平帝刘衎 广成侯刘显

⑾ (15)汉儒子刘婴
东汉 (25——220)
西汉景帝 ┄┄┄ 长沙王刘发 ┄┄┄ (1)汉光武帝刘秀 ——— (2)汉明帝刘庄 ——— (3)汉章帝刘炟 ┐
25—57 58—75 76—88 │

┌— ———————— ——— ———————— ——— ————————— ——— ———————— ——— ————————— ┘

├— (4)汉和帝刘肇 ——— (5)汉殇帝刘隆
│ 89—105 106

├— 清河王刘庆 ——— (6)汉安帝刘祜 ——— (8)汉顺帝刘保 ——— (9)汉冲帝刘炳
│ 107—125 126—144 145

├— 济北惠王刘寿 ——— (7)汉少帝刘懿
│ 125

├— 千乘贞王刘抗 ——— 乐安夷王刘宠 ——— 渤海孝王刘鸿 ——— (10)汉质帝刘缵
│ 146

└— 河间孝王刘开 —┬— 蠡吾侯刘翼 ——— (11)汉桓帝刘志
│ 147—167

└— 解渎亭侯刘淑 ——— 解渎亭侯刘苌 ——— (12)汉灵帝刘宏 —┬— (13)汉少帝刘辩
168—189 │ 189

└— (14)汉献帝刘协
189—220
[编辑本段]11、汉朝纪元表
西汉 ( 公元前 206 - 公元 25 ) 包括王莽( 公元 9 - 23 )和更始帝( 23 - 25 )。
帝 王 庙号 年 号 元年的干支 公元纪年
高帝(太祖)(刘邦) (12) 乙未 前206
惠帝(刘盈) (7) 丁未 前194
高后(吕雉) (8) 甲寅 前187
文帝(太宗)(刘恒) (16) 壬戌 前179
(后元)(7) 戊寅 前163
景帝(刘启) 无 (7) 乙酉 前156
(中元)(6) 壬辰 前149
(后元)(3) 戊戌 前143
武帝(世宗)(刘彻) 建元(6) 辛丑 前140
元光(6) 丁未 前134
元朔(6) 癸丑 前128
元狩(6) 己未 前122
元鼎(6) 甲子 前117
元封(6) 辛未 前110
太初(4) 丁丑 前104
天汉(4) 辛巳 前100
太始(4) 乙酉 前96
征和(4) 已丑 前92
后元(2) 癸巳 前88
昭帝(刘弗陵) 始元(7) 乙未 前86
元凤(6) 辛丑八 前80
元平(1) 丁未 前74
宣帝(中宗)(刘询) 本始(4) 戊申 前73
地节(4) 壬子 前69
元康(5) 丙辰 前65
神爵(4) 庚申三 前61
五凤(4) 甲子 前57
甘露(4) 戊辰 前53
黄龙(1) 壬申 前49
元帝(高宗)(刘奭[shì]) 初元(5) 癸酉 前48
永光(5) 戊寅 前43
建昭(5) 癸未 前38
竟宁(1) 戊子 前33
成帝(同宗) (刘骜[ào]) 建始(4) 己丑 前32
河平(4) 癸巳三 前28
阳朔(4) 丁酉 前24
鸿嘉(4) 辛丑 前20
永始(4) 乙巳 前16
元延(4) 己酉 前12
绥和(2) 癸丑 前 8
哀帝(仁宗)(刘欣) 建平(4) 乙卯 前 6
元寿(2) 己未 前 2
平帝(元宗)(刘衎[kàn] 元始(5) 辛酉 1
孺子婴(王莽摄政) 居摄(3) 丙寅 6
初始(1) 戊辰十一 8
[新]王莽 始建国(5) 己巳 9
天凤(6) 甲戌 14
地皇(4) 庚辰 20
更始帝(刘玄) 更始(3) 癸未二 23
东汉 ( 公元 25 - 公元 220 )
帝 王 年 号 元年的干支 公元纪年
光武帝(世祖)(刘秀) 建武(32) 乙酉六 25
建武中元(2)丙辰四 56
明帝(显宗)(刘庄) 永平(18) 戊午 58
章帝(肃宗)(刘炟[dá]) 建初(9) 丙子 76
元和(4) 甲申八 84
章和(2) 丁亥七 87
和帝(穆宗)(刘肇[zhào] 永元(17) 己丑 89
元兴(1) 乙巳四 105
殇[shāng]帝(刘隆) 延平(1) 丙午 106
安帝(恭宗)(刘祜[hù]) 永初(7) 丁未 107
元初(7) 甲寅 114
永宁(2) 庚申四 120
建光(2) 辛酉七 121
延光(4) 壬戌三 122
顺帝(敬宗)(刘保) 永建(7) 丙寅 126
阳嘉(4) 壬申三 132
永和(6) 丙子 136
汉安(3) 壬午 142
建康(1) 甲申四 144
冲帝(刘炳[bǐng]) 永憙(嘉)(1) 乙酉 145
质帝(刘缵[zuǎn]) 本初(1) 丙戌 146
桓帝(威宗)(刘志) 建和(3) 丁亥 147
和平(1) 庚寅 150
元嘉(3) 辛卯 151
永兴(2) 癸巳五 153
永寿(4) 乙未 155
延熹(10) 戊戌六 158
永康(1) 丁未六 167
灵帝(刘宏) 建宁(5) 戊申 168
熹平(7) 壬子五 172
光和(7) 戊午三 178
中平(6) 甲子十二 184
少帝(刘辨) 光熹(1) 己巳四 189
昭宁(1) 己巳八 189
献帝(刘协) 初平(4) 庚午 190
兴平(2) 甲戌 194
建安(25) 丙子 196
延康(1) 庚子三 220

曹魏五帝 曹丕 曹睿 曹芳 曹髦 曹奂
庙号 谥号 封号 名字 在位时间
无 高皇帝(世祖追封) 无 曹腾
无 太皇帝(世祖追封) 无 曹嵩
太祖(世祖追封) 武皇帝(世祖追封) 无 曹操
高祖(世祖) 文皇帝 无 曹丕 (魏国建立者,220年称帝,在位7年)
烈祖 明皇帝 无 曹睿 (226年即位,在位13年)
无 魏哀帝齐王(厉公) 昭陵县公 曹芳 (239-254 在位15年)
无 废帝 高贵乡公 曹髦 (254-260 在位6年)
元皇帝(西晋追封) 元皇帝 陈留王 曹奂 (260-265 在位6年)

季汉皇帝
庙号 谥号 封号 名字 在位时间
无 汉昭烈帝 蜀先主 刘备 (开国皇帝221-223 在位2年)
无 孝怀皇帝 蜀后主 刘禅 (223-263 在位41年)

孙吴4帝 孙权 孙休 孙亮 孙皓
庙号 谥号 封号 名字 在位时间
始祖 武烈帝(孙权追封) 无 孙坚
无 长沙桓王(孙权追封) 无 孙策
太祖 大皇帝 无 孙权 (开国皇帝229~252 在位23年)
无 无 会稽王 孙亮 (252-258 在位6年)
无 景皇帝 无 孙休 (258-264 在位6年)
无 文皇帝(孙皓追封)无 孙和
无 无 乌程候 孙皓 (264~280 在位17年)


晋武帝司马炎(庙号世祖)(236-290)
265年称帝,在位26年
武帝司马炎,司马昭的长子,265年,司马炎即晋王。逼迫曹奂禅位,建立晋朝,280年,攻下建业,吴国灭亡,完成了统一事业。
晋武帝生活十分荒淫,晋宫内宫女万人以上,并造成社会风气荒淫奢侈,有“王恺,石崇斗富”。司马炎死于290年,时年55岁。
晋惠帝司马衷(259-306)
290年即位,在位17年
惠帝,武帝第二子。司马衷是一个白痴。即位后,无力理政,发生诸王为争夺最高统治权的内战,史称“八王之乱”。激化了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司马衷死于306年,时年48岁。
晋怀帝司马炽(284-313)
(306-312)年在位,在位6年
怀帝,晋武帝第二十五子。司马炽继承了惠帝的烂摊子,并无雄才大略。312年,匈奴军进攻洛阳,晋怀帝被俘,次年被杀。时年 30岁。
晋愍帝司马邺(300-317)
(313-316)在位,在位4年
司马邺,晋武帝孙,吴孝王司马晏的儿子。司马邺即位时才13岁。,由琅邪王司马睿,南阳王司马保辅政。匈奴刘曜进攻长安,愍帝投降,受尽侮辱,317年被杀,时年18岁。

晋元帝司马睿(276-322)
311年建立政权,317年称帝,在位6年
元帝司马睿,琅邪王司马觐的儿子。晋怀帝任命他为镇东大将军,都督扬州江南军事,西晋灭亡后,司马睿称帝,建都建康(南京),史称东晋。元帝即位后,矛盾四伏。在位6年死,时年47岁。
晋明帝司马绍(298-325) 322年即位,在位4年
司马绍,元帝长子,从小就聪明伶俐,即位后,巩固了东晋的统治。死于325年,时年27岁。
晋成帝司马衍(321-342) 325年即位,在位18年
成帝司马衍,明帝长子。即位时5岁。死时22岁。
晋康帝司马岳(322-344) 342年即位,在位3年
康帝司马岳,明帝的儿子,成帝的弟弟,在位3年死,时年23岁。
晋穆帝司马聃(343-361)344年即位,在位17年,357年去帝号,两年后恢复
穆帝,康帝子,即位时才2岁,死于361年,时年19岁。
晋哀帝司马丕(341-365) 361年即位,在位5年
司马丕,成帝长子,迷信黄老之术,常服长生不老之药,服食过量而死,时年25岁。
晋废帝司马奕(342-386) (365-371)年在位,在位5年
司马奕,成帝子,哀帝同母弟。在位5年被大将军桓温所废,死于386年,时年45岁。
晋简文帝司马昱(321-372) 371年即位,在位1年
司马昱,元帝的幼子,初封会稽王,371年,被桓温拥立为帝。在位1年死,时年53岁。
晋孝武帝司马曜(352-396) 372年即位,在位25年
孝武帝,简文帝第三子。383年,与前秦有“淝水之战”,在谢安领导下,大败前秦军。谢安死后,社会矛盾逐渐尖锐。加上,孝武帝“溺于酒色”,时政治腐败。孝武帝死于396年,时年45岁。
晋安帝司马德宗(382-418) 396年即位,在位23年
安帝,孝武帝长子,即位后,发生内乱,国势日衰,安帝没有什么政治才能,418年,被刘裕所杀。时年37岁。
晋恭帝司马德文(386-421) (418-420)年在位,在位2年
恭帝,安帝同母弟,在位2年,被废,421年被杀,时年36岁。
下边我不一一列举了,自己看看汉语字典后边的历史年代表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12-14
夏、商、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两汉、三国、西晋、东晋(十六国)、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民国、新中国
第2个回答  2008-12-14
夏商与西周, 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 一统秦两汉, 三分吴魏蜀, 二晋前后延, 南北朝分立, 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 王朝至此完 至于你说的皇帝,那么多,写死认的....词典背后自己看去!
第3个回答  2008-12-14
太多了。你去看现代汉语字典后面的附录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