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中西方园林设计谈谈艺术与哲学的关系

急用 请高手帮忙~ 谢谢了

中西园林设计的哲学思辨

daixiedd发布于2008-11-22 14:32:47 分类:留学生论文
摘要针对目前在景观设计理念上的多维和混乱,比较了中西园林设计的共时性和历时性的演变轨迹,分析了中西园林设计不同的审美文化和哲学理念,为当代的园林景观设计提供启迪。

关键词 中西园林设计、审美文化、哲学思辨

纵观中西古典园林的发展历程,运用“时间类比法”不难发现,中西古典园林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有着惊人的相似。但由于不同的社会背景、思维模式、哲学理念、审美情趣及价值认同等又使中西古典园林存在种种差别。

共时性与历时性的演变。陈志华先生指出:“在全世界,园林就是造在地上的天堂,代写职称论文是一处最理想的生活场所的模型。 这就是园林艺术的同一性。正是这种同一性,使得中西园林运用相同的构景造园要素,创造出了人们理想的生活场所和所追求的生活体验;另一方面,由于各自生活的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空间思维模式的不同,社会政治制度的反差,使得中西园林又呈现出各自的独特性。但这种独特性是存在于共性之下的,在哲学意义上就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从中西古典园林的发展轨迹中,我们不难看出,中西古典园林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主要阶段:1、自然崇拜和神话传说中西古典园林在起源之初,都在不同程度上有着对自然的原始崇拜和根据神话传说构筑的园林景观。在中国园林起源之初和原始社会中,一直存在着三皇五帝的说法。至奴隶社会,为了祭祀祖先和神灵,需要举行一些宗教仪式,于是出现了“灵囿、灵沼、灵台”等的园林类型。而这一时期(约1万年前)的西方,惊现了著名的LASCAUX岩洞壁画;到了公元前3500年,出现了古代世界7大奇迹之一的巴比伦空中花园;公元前1200年的直立巨石阵列成为千古之谜。这些最初的园林创作,使得人们不禁惊叹祖先们高超的技艺。相对于中国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相交替的时期,在西方则产生了仰仗尼罗河文明的神秘的埃及园林和崇尚户外运动的希腊园林,这一时期,神话传说和神话人物被广泛运用于园林设计。2、气势宏大与山水别庐中国经历春秋战国的动乱到秦汉帝国的统一时期。西方正值古罗马帝国时期。在这一时间段,中国出现了阿房宫、上林苑等气势宏大之作,在园林设计中首次出现中国皇家园林必具特征的“三神山”设计。而古罗马的真正园林则是花园别墅:一类建于郊区乡间的水滨山麓,另一类则是附属于城市住宅的花园。它们精确的数理推导,规则的几何形状,引领西方园林设计特征的绿色雕刻,承接古希腊园林设计的雕刻(题材不仅包括神话而且出现英雄人物)等,均成为西方园林的重要景观特征,在西方园林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3、归隐循世与神权至上从古罗马灭亡到意大利文艺复兴,中间隔着一个将近1000年的中世纪,在欧洲,由于这一时期宗教势力强大和禁欲主义的潮流,没有留下关于大型观赏性花园的记录,这一时期园林设计的主流是修道院庭园与城堡庭园。而在同一时期的中国,则经历了由于频繁战乱而导致许多人归隐循世、寄情山水的三国、二晋、南北朝时期;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空前繁荣的隋唐文化;产生将摹写山水发展到顶峰的“艮岳”的宋朝,以及园林设计活动较为平静的元朝。4、成熟风格与伟大作品自公元1400年后,中西方园林设计均进入了成熟期,出现了许多成功的作品。但是两者的由来及发展却有着完全不同的过程。在西方,由于长时期的文化压抑,使得人们渴盼文艺复兴的春天,也正是由于这种极度的压抑,进发出了绚丽的园林艺术之花——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园林,代表西方园林设计进入了空前的阶段。法国路易十四时期的园林设计师勒·诺特尔凭借他的伟大作品——维贡府邸(Vaux—le-vicomte)、尚蒂伊(Chantilly)和凡尔赛花园,被人们尊称为“国王们的园丁,园丁们的国王”。此外还有18世纪时英国的风景式造园运动,从而使得欧洲园林乃至整个西方园林步入辉煌的时期。中国园林设计几千年遵循的原则不变,只是不断完善,逐步成熟。至这一时期(明、清时期),园林设计已进入十分成熟的阶段。主要包括南方私家园林设计和北方皇家园林设计。而园林设计师则以计成为代表,出现了融诗情画意为一体的园林设计。追求意境成为中国园林独有的特征。

园林设计审美文化。1、自然的认知观马克思说:“任何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因此第一个需要确定的具体事实就是这些个人的肉体组织,以及受肉体组织制约的他们与自然界的关系。”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中西方有着截然不同的态度。中国文化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而西方世界则以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战胜自然为文化发展、文明演进的动力。意大利园林的典型代表朗特别墅(VillaLante)的花园设计以水景为主,表现出泉水出自岩洞涌出,到形成急湍、瀑布、河、湖,一直泻入大海的全过程。“但这一切都是在纵贯整个花园的笔直的轴线上进行的,是在整整齐齐的花岗石工程里进行的,就像一个可控的模拟试验。他们不怕把喷泉、水笛等等技术性很强的东西装在花园里,而且着重炫耀它们。” I而中国园林讲究的是“天人合一”,是“出于自然而高于自然”。方东美先生在《从比较哲学旷观中国文化里的人与自然》一文中分析说,“自然”即富有生命情调的宇宙万物,何以中国人较喜欢用“自然”二字而远胜过用“宇宙”一词呢?盖因有三:其一,《易经》日“成性存存,道义之门”,由“自然”可观“天人合一”;其二,中国人天生具有诗的气质,常把自然拟人化;其三,自然的境界使人与自然合成一个和谐的乐曲,谱唱宇宙造化这一美妙的华章。中国的园林讲究在意境中体现自然,如中国江南的私家园林,在造园中运用以少胜多、以小胜大等造园构景手法,加之中国园林所特别具有的借景、透景、漏景、补景⋯⋯将自然再现于园林中但又赋予高于自然的意趣。2、思维方式表现自古以来,西方人的思维习惯倾向于探究事物的内在规律性,喜欢用明确的方式提出问题和解释问题。英国哲学家罗素认为,西方思维重实体,不可毁灭的“实体”在2000年中一直是其哲学、心理学、物理学和神学的基本概念。而中国的传统思维方式则具有重关系的特色。美国的R·A·尤利坦说:“完整地理解宇宙有机体的统一性、自然性、有序性、和谐性和相关性是中国自然哲学和科学千年探索的目标。” 西方的花园设计是西方哲学家思维美学的具体体现:用数和几何关系来确定花园的对称、均衡和秩序。例如在西方园林的设计中,修剪过的树木、砌筑的水池、台阶、植坛和道路等,它们的形状、大小、位置以及相互关系都推敲得很精到;就连道路节点上的喷泉、水池和被它们切断的道路段落的长短宽窄,都讲究良好的比例⋯⋯这说明西方园林设计中的思维方式是分析式的,是理性的思维。而中国传统文化所秉承的思维方式具有不同于西方思维的特点,中国传统哲学是倾向于整体考察的辩证思维,这种辩证思维强调整体关照、系统把握、有机联系、动态平衡与天人合一。例如中国园林设计中随处可见的那种满足于模糊的混沌,在审美上不想触动原始地貌,体现一种“与世无争”的“归田退隐”生活。由于这些特征,使得中国园林设计的思维方式体现出一种对现象的直观体验,以及对“境界”的追寻。3、园林美学意境在中国古典美学中,意境是最引人注目的命题之一,而意境在中国园林、特别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中得到了独特的体现。中国园林追求诗的意蕴,体现画的境界。处处表现出一种诗情画意。清代钱泳在《履园丛话》中说:“造园如做诗文,必使曲折有法,前后呼应,最忌堆砌,最忌错杂,方称佳构。”中国园林中的诗文、楹联、题刻等拓宽了园林的意境,使人们产生了无尽的遐想。如苏州拙政园中的“与谁同坐轩”、“雪香云蔚亭”、“远香堂”等;而造园家又惯常使用画画的笔法,以有限的笔墨塑造无限的意境。如疏能跑马,密不藏针⋯⋯体现略成小筑,足征大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这样一种“境生于象外”的艺术境界,使人们在有限的园林中领略无限的空间,可谓“城市山林,壶中天地,人世之外别开幻境”。而西方园林则是通过园林的大面积,加上透视,从而体现所要求的意境。如意大利园林是通过创造第三自然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法国17世纪规则式园林是运用平面上强烈的轴线、平静宽大的水面、对称的花坛、动人而富含寓意的雕塑等来完成它的“伟大风格”;英国18世纪风景式园林则是充分利用风景画理论,创造出适应当地自然气候和政治需要的作品。4、造园构景手法中西园林设计尽管运用相似的造园要素:山、水、植物、建筑等,但在造园构景中却有较大的相异之处。西方园林设计中,对山石的运用局限性较大,大部分用作雕塑的材料。也有岩石园、洞穴和假山的出现。在古罗马花园,还时常出现石块构成的水槽、台阶、花瓶、水池和喷泉等;对水的运用十分重视,意大利花园中流动的水,法国花园平静宽阔的水镜,英国花园中宛如溪流、湖泊的水体;植物也构成了西方园林设计的一个重大要素:古罗马的绿色雕刻,法国花园的各种花坛⋯⋯建筑在西方园林中从来都是构图的中心,花园是为建筑服务的,园林是建筑和自然之间的过渡,花园设计的原则要服从建筑设计的大局。而在中国园林设计中,对山石的运用极为重视,三神山的设计是中国皇家园林一直沿用的传统,假山石的设计更是占有重要的地位,江南私家园林中,绝大多数有着脍炙人13的假山设计,如苏州网狮园、拙政园等,可谓“一石可代万重山”;中国园林中的理水,是一种以少胜多的典范,水在中国园林中绝不可没有,大部分情况下,还起着园林的构图中心的作用,如北京的颐和园,苏帅的拙政园、留园等;中国园林中,也非常讲究植物设计,正所谓“一年四季皆有景,一天四时观景变”。不仅闻香、观花、听声等,同时赋予植物以生命,拟人化意境的设计随处可见;建筑在中国园林设计中起着画龙点睛、空间转换、供人小驻等作用,尽管中国园林中建筑的比例较大,但是始终不占主导地位,这是由于中国自古就有前宅后院的习俗,园林只是人们休息、娱乐、读书、吟诗的场所,它不是建筑与自然之间的过渡,而是自然的缩影和提炼,是出于自然而高于自然的直接展现。
代写论文网

参考资料:http://www.daixiedd.com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