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运行与管理 08党校学员作业答案

如题所述

宏观经济运行与调控
作业答案
第一阶段(1——5章)
一、选择题
1.②间接调控
2.①政府
3.③企业
4.③宏观经济决策系统
5.③三次产业分类法
6.②资源条件; ④技术变动
7.①经济体制 ②技术进步程度
8.③供求、价格、竞争构成市场机制的基本要素
9.①物质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
③技术的革新和进步
10.①速度型模式
11.①经济结构的变化
12.①技术进步
②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
③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
④劳动者素质的提高
⑤和平安定的国际、国内环境
13.②以“小康”为需求特征的经济成长阶段
14.①刘易斯模式②拉尼斯费景汉模式③乔根森模式④罗斯托模式
15.③技术进步④环境保护⑤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⑥对外开放
16.③投资规模、投资结构以及生产要素的结合方式
17.④包括以上所有功能
18.①体制性障碍②运行机制转换迟缓③经济增长要素的影响
19.③标准产业分类法
20.①市场结构 ④市场行为
21.③上期国民收入的大小和国民收入中积累与消费的分割比例。
22.③专家分析、宏观模型分析和历史经验分析法
23.④供求、价格和竞争三要素
24. ①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②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③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相结合
④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25. ①制定经济发展计划 ②搞好基础设施建设
③信息引导促进信息畅通
④确定宏观调控目标和政策
26. ①商品生产经营者地位 ②经营活动依靠市场
③产权关系明晰
27.①在生产过程方面,分工协作高度发展。
②在劳动方式上,联合劳动成为社会生产劳动的主导形式。
③在经济活动的目的上,追求价值增值成为经济活动的决定性动机。
28.①经济活动市场化②市场竞争公平化③经济主体独立化④宏观调控间接化⑤市场行为法制化
①经济活动市场化②市场竞争公平化③经济主体独立化④宏观调控间接化⑤市场行为法制化
29.①要妥善处理人民群众的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
②要正确处理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的关系。
③要兼顾不同阶层和不民方面群众的利益
⑤要不断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
30.①宏观经济决策系统②宏观经济运行系统④宏观经济调控系统⑤宏观经济信息系统
二、简答题
1、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答:①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②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③健全宏观调控体系;④建立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⑤建立多层次的是社会保障制度。
2.政府在宏观经济运行中的经济行为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①国民收入分配的参与者与组织者;②社会商品的购买者和消费者;③重大建设项目的规划者和投资者;④法定货币的发行者和控制者。⑤宏观经济的管理者和引导者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的经济职能有哪些?
答:①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②制定宏观调控目标和政策;③搞好某些资源配置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④进行信息引导,促进信息畅通;⑤培养和发展市场体系。
4.微观经济基础在宏观经济运行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①宏观经济系统的基本构成者;②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③市场活动的主要参加者;④宏观经济管理信号的反映者。
5.产业结构变动的一般趋势是什么?
答:①三次产业比例的高速发展;②工业中产业结构发生优化变动;③产业结构的资源密集程度发生优化变动。
6.影响产业结构变动的因素有哪些?
答:①内在因素有:国民经济发展水平;资源条件;技术变动:②外在因素:市场需求;经济政策;投资结构;劳动力流向。
7.我国调整产业结构应遵循哪些原则?
答:①稳定协调发展的原则;②效益最佳原则;③消费导向原则;④技术进步原则;⑤就业需求原则。
8.什么是社会总供给?调节社会总供求平衡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答:社会总供给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例如一年)向社会提供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总量。社会总需求是指在一定的支付能力条件下社会上对生产出来供最终消费和使用的物质产品和劳务的需求的总和,也就是整个社会对于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的总和。调节社会总供求平衡的主要途径有:①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②调整生产结构;③保持合理的商品库存量;④掌握外贸进出口变化;⑤及时调整价格。
9.经济增长的含义及其影响基本因’素有哪些?
答: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由于就业人数的增加、资金的积累和技术进步等原因,经济规模在数量上的扩大。除资本、土地和劳动因素外,还有:①内在因素:物质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劳动者数量的增长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技术的革新和进步。②外在因素:和平安定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环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良好的外贸条件和吸引国外投资的宽裕环境;一系列宏观经济政策。
10.影响经济发展的基本因素有哪些?
答:除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为,影响经济发展的基本因素有:①技术进步;②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③环境保护;④对外开放。
三、判断题
1.宏观经济调控和经济体制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有什么样的经济体制,就必然形成什么样的宏观调控。
答:正确。因为任何一种形式的宏观调控都是在特定的经济体制下生成并发挥其功能和作用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对经济实行的是一种直接的计划管理,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对经济实行的则是间接调控。这种间接的宏观调控机制是市场经济体制所具有的客观的内在的联系和机能。
2.宏观经济管理与微观经济基础之间有一定的内在对应性。
答:正确。因为具有某种特征的宏观经济管理总要同一定性质的微观经济基础相联系、相适应。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企职责不分,国家直接插手管理企业。企业必然要成为国家政府的一个行政单位或附属物,而对政府的管理实际是被动接受。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政府不再直接插手经营企业,企业面向市场,国家政府主要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进行间接管理。
3.微观基础和宏观调控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内在统一关系。
答:正确。宏观调控以国民经济总量作为调控对象,但是,国民经济总量及其变化,最终取决于微观经济活动的个量及其变化。微观经济活动的个量形成国民经济总量的基础要素。宏观调控的目标能否实现,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微观经济主体的状况。微观基础是宏观调控目标的最终实现者。与此同时,微观经济活动状况所提供的经济信息,又反过来构成修正宏观调控指标值的重要依据。
4.农轻重分类法对产业结构的分类中是比较完整的。
答:错误。它划分的标准是把生产资料的部门称为重工业,把生产生活资料的部门称为轻工业,不能全面地反映生产,因而对产业结构的分类来说是不完整的。
5.技术进步是影响产业结构发展变化的唯一因素。
答:错误。因为产业结构的发展变化,是许多经济的和非经济的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一切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都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产业结构,推进或制约产业结构的发展变化。这些因素包括:技术进步、政府的有关政策、投资结构、劳动力就业结构、资源条件等。所以技术进步是影响产业结构变化的重要的内在因素之一,不是唯一因素。
6.在社会总供求平衡中,总量平衡和结构平衡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答:正确。总量平衡是前提,结构平衡是基础。总量失衡则结构很难合理。总量平衡了,其结构稍有缺口,也可通过价格杠杆解决结构不平衡问题。所以总量平衡可以为结构平衡创造条件。当总量平衡解决后,主要矛盾将转到结构平衡上,只有在总量平衡后又实现结构平衡,才能从根本上真正实现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
7.在现实经济生活中,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只会存在相对的动态平衡。
答:正确。因为:经济活动比较复杂,存在着多层次的生产力、多种经济成分、多元化的经济利益,微观经济活动很难完全按照国家设想的轨道运行。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能力不可能准确无误。对于价格变动、时代风尚、居民心理状态变化等等,也是难以预先准确计算的。
8.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涵义相同。
答:错误。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是两个有着不同内涵的概念。经济增长通常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由于就业人数的增加、资金的积累和技术进步等原因,经济规模在数量上的扩大。经济发展的含义要广泛得多。它不仅包括产出量的增加,而且包括随着产出量的增长而发生的经济结构的变化,以及一般经济条件(如分配情况)、社会福利、卫生教育、意识形态等情况的变化。
9.评价和考察适度经济增长,应把速度、比例、效益联系起来考察。
答:正确。因为速度、比例、效益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的关系。经济增长速度,要以比例、效益为前提,离开了比例和效益,就不可能是最优的速度。最优的速度,必然是带来最佳的比例和效益的速度。因此,应做到速度、比例、效益三位一体,不能强调一个方面,而忽视另一个方面。
10.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答:正确。在现实生活中,有增长并不必定有发展。比如,有增长的结果丝毫未改变原有的经济结构,并造成两极分化,这样的增长率便谈不上发展。但另一方面,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又是相互联系的。如果说经济发展主要表明人类生活的质的变化的话,那么,经济增长则是引起人类经济生活的质的变化的量的积累。因此,持续稳定经济增长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是一切经济进步的首位的、必要的物质条件。从这个意义上也可以说,没有增长便没有发展。
11.政府是宏观调控的主体。
答:正确。宏观调控是国家的重要经济职能。国家通过各政 府部门启动和引导着宏观经济运行,是实施宏观调控的主体。国冢宏观调控职能,是通过实施宏观调控的组织、制度、手段等组成的调控系统实现的。宏观调控系统作用于全社会的经济活动, 指导、调节和控制着国民经济发展的方向和速度,以促成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
12•宏观经济调控系统是由调节系统和监督系统组成。
答:正确。宏观调控系统对于宏观经济目标实现具有关键性作用。其功能是采取各种调控措施确保经济发展目标得以实现,确保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及时发现和纠正经济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偏差。调节系统由宏观经济政策操作部门组成,如财政、税务、物价、中央银行等部门。监督系统由审计、海关、统计、工商管理等部门组成。国家财政部门和中央银行在宏观调控系统中发挥着特别重要的作用。
13•市场体系在市场经济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答:正确。因为市场经济中一切经济活动都是以市场为中心来安排的。生产必须面向市场,根据市场需求安排生产;分配必须面向市场,通过市场机制使之趋于合理化;消费必须面向市场,在市场上买到商品和劳务才能满足消费需求。总之,社会再生产的全过程都是与市场紧密联结在一起的。因此,靠单一的市场就无法满足上述要求,必须有一个完整、高效的市场体系,才能满足再生产的要求,使市场经济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14•宏观调控是通过市场中介而实现的,因而市场效果与宏观调控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
答:正确。宏观调控是通过市场中介而实现的,因而市场效果与宏观调控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宏观调控必须从市场效果的实际出发,采取适当步骤解决市场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使市场运行趋于理想状态,从而实现宏观调控的预期目标。实际市场运行总不会是完美无缺的。宏观调控的任务就是按照市场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调控手段与力度、纠正市场的偏差。
15.作为单个企业,则是宏观经济系统的基本组成要素或细胞。
答:正确。企业作为宏观经济系统的要素和细胞,对宏观经济运行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首先,企业的活力直接决定整个宏观经济的活力,为此要使宏观经济得到迅速发展,根本措施就是千方百计地增强企业的活力。其次,宏观经济总量实际主要是企业经济个量的综合,因此,企业要达到宏观总量平衡,必须从调节企业个量人手。再次,企业运行机制是整个宏观经济运行机制的基本组成部分,因此,转换宏观经济运行机制必须首先要转换企业运行机制。
四、论述题
1.简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经济职能。
答:第一,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根据党和国家的总路线和总目标要求,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为社会各方面指明共同的发展目标,运用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引导部门、地方和企业的活动,协调重大结构和利益关系,保证国民经济健康地发展。
第二,确定宏观调控目标和政策。要使整个经济能够长期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必须综合考虑各种条件和环境变动趋势,提出正确的宏观调控目标和与之相应的政策措施,以及时有效地指导经济的运行,制定经济政策,主要是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投资政策、分配政策和涉外政策,特别是适时适度地调整利率、税率、价格等经济杠杆。
第三,搞好某些方面资源配置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包括:①交通、通信、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②帮助人力开发和社会事业发展所必需资金、物品和服务;③帮助和支持某些战略部门的发展,主要包括基础研究、关键技术开发、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开发等;④为合理布局生产力,支持和帮助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经济,促进全国各地区经济共同发展;⑤搞好国有资产的监管,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促进国有资产的合理重组。
第四,进行信息引导,促进信息畅通。政府给企业提供与它的生产经营决策有关的全部信息,可以使单个企业的生产经营更符合社会需求,更接近政府引导选择;匀发展方向,从而使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比较协调。
第五,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政府对促进市场发育和建立市场竞争秩序负有责任。政府培育和促进市场发育,包括打破地区、部门的分割和封锁,规范市场行为,反对不正当竞争,创造平等竞争的环境,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大市场等等。
第六,调节社会分配和组织社会保障。主要是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坚持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的政策,提倡先富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政策要统一,管理要法制化。同时,要使社会保障水平与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各方面的承受能力相适应。
2.试述产业结构在宏观经济运行中的作用。
答:产业结构在宏观经济运行中的作用可以从产业结构自身和产业结构的动态变化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就产业结构自身来说,一定时期的产业结构,既决定了社会生产部门所需生产资料的供求结构,也决定了居民消费所需、生活资料的供给结构,只有当生产资料的供求结构平衡,社会主义的生产过程才能顺利进行。否则就会影响宏观经济的正常运行。同样,如果消费品的生产结构与居民需求结构差异较大,就势必导致消费领域的结构性失衡,同样对经济增长产生阻碍作用。
就产业结构的动态变化来说,它对宏观经济发展的作用体现在:一是促进宏观经济协调发展;二是推动经济增长;三是为经济增长带来生机与活力。
3.简论经济增长的动力。
答:投资是推动经济增长的直接动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增长所需的生产要素的配置和结合是通过投资实现的。投资的过程也就是配置资源的过程。要保证经济的增长,实现预期的增长目标,首先须有足够的投资。足够的投资的含义有二个:一是指社会现存的保证经济增长的可用资源;二是指流通中有与之相应的足以推动这部分资源运动起来的货币量。投资规模直接影响到经济增长率的高低。其次要有合理的投资结构。即通过合理产业结构来提高社会投资效率,从而实现经济增长。由于技术更新和进步,是一个短期内很少变化的因素,把它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要素,是从长期的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的。如果从短期增长(年度增长)的角度来考察,投资规模、投资结构以及生产要素的结合方式,是更为重要的因素,可以说是经济增长的第一推动力。
一般来说,一国历年的投资规模直接决定着未来年份的经济增长、国民收入、劳动就业和人民生活水平。政府和企业的积累是决定经济增长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但它并不能唯一地决定扩大社会生产的规模,它在投放生产领域后能否形成真正的生产动力,还要受到社会即有资源量与资源结构的制约。
4.试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原则?
答: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原则
①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注重制度建设和体制创新
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条件下加以推进,这是改革的重要理论基础和前提条件。为此,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共同富裕的原则。
坚持体制创新和制度建设,表现为两个方面的过程。一方面,是由实践到理性、从局部的习惯做法到形成社会行为规范的升华过程。只有完成这个制度化的升华过程,才能巩固改革的成果,才能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另一方面,制度化的升华过程,又是一个创新的过程。
②坚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需要在制度上创造条件,通过法律加以保障。只有这样,改革才能不断集中群众的智慧,反映群众的要求,获得群众的支持,才能具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
充分发挥中央、地方两个积极性,需要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经济社会事务的管理权责,明确中央和地方对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方面的管理权责。通过制度建设合理界定中央和地方分工,保证中央和地方发挥各自的积极性。
⑧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有重点、有步骤地推进改革
必须坚持以发展为目标、改革为动力、稳定为前提,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在政治、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在改革、发展中实现社会稳定,从而保证经济和社会顺利发展。我国的经验表明,经济增长速度过低或者过高,都不利于社会稳定。
④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好改革进程中的各种利益关系
从目前看,主要是处理好以下四种利益关系:一要妥善处理人民群众的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二要正确处理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的关系;三要兼顾不同阶层和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而最重要的是首先考虑并满足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四要不断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
⑤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的体现。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坚持以不断满足人的全面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和根本动力。
坚持这一原则,极为重要:第一,这一原则体现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第二,这一原则是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第三,坚持这一原则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必然要求。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