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黑处理工艺如何做?

如题所述

1常用方法
第一类:.酸性着色法

熔融重铬酸盐法。将不锈钢件放在重铬酸钠熔融盐液中浸渍,进行充分搅拌20~30min形成黑色氧化膜。取出冷却后水洗即可。熔融盐的温度在450~550℃,低于这个温度时,不能进行充分地氧化,达不到黑色效果。

铬酸盐黑色化学氧化.法此膜层颜色变化的过程是由浅到深,当从浅蓝往深蓝(或纯黑)变化时,其时间间隔仅0.5~1min,错过这个最佳点就会又回到浅棕色,只能退除后重新着色。经固化处理能提高耐磨性。配上颜色定位仪,能得到匀均的黑色氧化膜。操作要求严谨。此法也叫因科法,已有几十年历史,英国人发明。工艺经改良后,已得到广泛应用,效益显著。目前我国与先进国家相比,主要差距是着色的电子监测设备。国外已将这种设备用于工业生产,可以得到重复的颜色,而国内尚未见报导使用,所以研制着色用电子监测设备是当务之急。
2

硫化法可得到美观的黑色膜,氧化前需用王水酸洗.
3.碱性氧化法碱性氧化是用氢氧化钠配制的溶液,氧化时间10-15分钟,黑色氧化膜的耐磨性很好,无需固化处理。盐雾时间一般在600-800小时。能保持不锈钢不锈的优秀品质。
第二类:电解氧化法
溶液配制:(重铬酸甲20-40g/L硫酸锰10-40g/L硼酸10-20g/L/PH3-4).着色膜在25C的1O%HCI溶液中浸泡,5min内膜层无颜色变化、无脱落现象,说明膜层的耐蚀性较好。经过电解法对1Crl7铁素体不锈钢着黑色,发黑速度快,再经过硬化处理后,得到黑色氧化膜色泽均匀、富有弹性,又有一定的硬度。特点是工艺简单、发黑速度快、着色效果好,有着较好的耐蚀性能,适用于各类不锈钢的表面发黑处理,因而颇具有使用价值。
第三类:QPQ热处理法.
在专用的设备中进行,膜层牢固,耐磨性好;但由于不锈钢,特别是奥氏体不锈钢,经QPQ处理后还不会有原来不做处理的防锈能力好。原因在于奥氏体不锈钢的表面的铬含量遭到了破坏导致的。因为在QPQ的前道工艺也就是氮化过程中会有碳氮的含量渗入,导致表面组织遭到破坏。容易生锈,盐雾差的只有几小时就生锈.因存在这一弱点,实用性不大.
2处理效果
颜色:不锈钢发黑处理的颜色为黑亮色或哑光黑。表面没有碰伤,颜色均匀。
膜层厚度:1.5-2.5微米,不影响产品精密度,高于或低于1.5-2.5对产品尺寸影响较大,属不良品。
耐腐蚀效果。抽2件去做中性盐雾试验,盐雾试验能通过600-800中性盐雾试验为好,如果不能达到600小时为差,
表面干净,整洁,无黑灰,膜层牢。
3工艺步骤
清洗;保持产品表面整洁、干净。
脱脂:工件必须完全浸入脱脂液中;脱脂液浓度ph值12-14,处理时间10-30min,每过3-5分钟上下抖动几次,药液浓度低于ph12时补充脱脂粉;
水洗;
酸洗:酸洗液浓度ph值2-4,处理时间5-10min;
水洗;
发黑:池液浓度ph值2.5-3.5,处理时间10-12min;
水洗;
吹干
上油。

发黑处理现在常用的方法有传统的碱性加温发黑和出现较晚的常温发黑两种。但常温发黑工艺对于低碳钢的效果不太好。A3钢用碱性发黑好一些。碱性发黑细分出来,又有一次发黑和两次发黑的区别。发黑液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钠和亚硝酸钠。发黑时所需温度的宽容度较大,大概在135摄氏度到155摄氏度之间都可以得到不错的表面,只是所需时间有些长短而已。实际操作中,需要注意的是工件发黑前除锈和除油的质量,以及发黑后的钝化浸油。发黑质量的好坏往往因这些工序而变化。金属“发蓝”药液采用碱性氧化法或酸性氧化法;使金属表面形成一层氧化膜,以防止金属表面被腐蚀,此处理过程称为“发蓝”。黑色金属表面经“发蓝”处理后所形成的氧化膜,其外层主要是四氧化三铁,内层为氧化亚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