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学困生进行思想教育

如题所述

  导语:“学困生”的教育、转化是一种复杂而辛勤的劳动,我们许多班主任在工作中都身怀绝技,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毕加索曾说:“你就是永恒的太阳。”我们即便不是太阳,但我们可以努力成为学困生心中的一盏明灯,照亮他们的一段人生旅之。

  如何对学困生进行思想教育

  一、互助影响,共同进步实现学困生转化的目标

  教师直接对学生进行帮助教育要讲究方式方法,有时教育方法不得当会引起学生的抵触情绪,反而影响教师的教育效果。有时,教师不妨采取“一帮一、一带一”的办法,让学优生来帮助学困生。如果让学优生对学困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学困生与学优生友好合作,感情交流,这样对学困生的帮助可能更加直接、有效。当然,学困生也会有诸多优点或特长值得学优生学习的,如果学优生和学困生相互欣赏,取长补短,这样的相互学习,互相影响,其教育效果不言而喻。

  转化目标的制订可以让学困生点滴进步层层推进,对于学优生来说也要受益匪浅,让他们锻炼并培养自己的影响能力、组织能力及团队精神。并且让学优生学会欣赏学困生,从学困生身上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要让学优生发扬长处,宽以待人,不骄不躁,让学优生更加优秀。互助目标的制订让班集体闪耀着互助学习、助人为乐的精神。对于学困生来说,互助目标的实施让学困生从学优生身上学会控制自己,克服惰性,并学到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在与学优生相处的过程中,希望能一改学困生的自卑心理,树立自信心,更坦然地面对以后的学习生活。

  其实,在每个班级中,学优生自认为学困生学习能力差,不屑一顾与学困生打交道,而学困生认为学优生自命不凡,不愿与学优生打交道。这种状况下,让学优生与学困生相互接触甚至成为挚友较为困难。因此,我将班级内前十名的学优生与后名10的学困生根据性格差异相互调整座位,形成了10名学优生与学困生搭配一帮一的座位组合。这样,使学优生与学困生有了更多直接接触的机会,并且,在观念上影响学优生和学困生,让他们树立“比、学、赶、帮”的优良学风和精神品质,让时间和情感冲淡学优生与学困生之间的认识差异,让他们深入了解彼此,影响对方的同时也影响自己,进而产生互助学习的愿望。因此,制订互助计划能有效地开展一帮一的互助学习活动。

  二、多措并举促进学困生的转化

  开学初,我将这20名性格各异的学生调整在一起,让学优生和学困生搭配,形成帮扶共同体,坐在一起。刚开始,他们中有些学生有抵触情绪,有些学优生家长也担心学困生有些不良习惯会影响到学优生。但是,这是一次教学改革,有风险也会有收获。座位安排好以后我要求他们互相观察对方,只发现对方的优点,记录下来。一个月后,我针对这20名学生分别谈话,细心询问他们对自己的新同桌印象,在谈话中,我发现部分学优生与学困生已经能渐渐地能够发现和欣赏彼此之间的优点,也能耐心地指出对方的不足,他们很快成为了朋友。随后,我将他们两两叫在一起,互相说出对方的优点,刚开始,大家都比较害羞,但通过我细心地鼓励诱导,无论是学优生还是学困生,都能说出彼此四五条优点。如学困生苏某表述了同桌李某有责任心、做事认真、多才多艺。学优生李某表述了苏某性格温和、乐于助人、诚实善良、机智勇敢等。有些学生甚至说出了对方许多优点和其它方面的特长。通过这次相互赞美活动,我发现了这些同学很多平时并未注意到的优点。学优生与学困生之间的友谊也增进许多,让人欣慰的是学优生与学困生学会了发现对方的优点,并且相互勉励,这使教学改革有了新的成果,更让人欣慰的是,大多数学困生从学优生对自己的肯定中找到了自信,并对以后的学习生活有了信心。这种长效的激励是教师做不到的。互助计划刚开始就有了可喜的效应和收获,这使我对这次教学改革的探索更加自信。

  期中考试结束后,考试结果比较理想,大多数学困生有很大的进步,个别学优生也有进步,让人欣慰的是,其中一对组合均有很大进步。自此以后,我根据考试结果再对这20个同学进行谈话,询问他们之间的习惯对彼此是否有影响,大多数学困生反映,学优生不仅能在学习上给予自己很多帮助,而且他们的良好的学习习惯也帮助自己改正了不良习惯。其中,石某认为,她之前的学习比较松懈,自制力差,找不到学习目标,但通过同桌王某的鼓励与影响,她的学习状态比之前改变了许多,成绩也提升了不少。她尤其强调,感谢同桌王某对她的帮助,她会再接再厉。让我十分欣慰,学困生在学优生的影响下,不仅学习有了长进,更重要的是,他们学会了感恩,感谢老师给他们这个机会让他们可以与学优生接触,更感谢学优生对他们的帮助。我认为,这次教学改革对于学优生来说也是一次锻炼,让他们养成团队合作意识,让他们想尽办法带动学困生,这对他们以后的发展很有必要的。同时,对于学困生,这是一次难能可贵的机会,让他们与学优生接触可以提升他们的进取心,让他们努力学习,取得进步,摆脱学困生的称号。

  三、教改反思,全面转化学困生

  期末考试的结果出来后,我感到十分的欣慰,大部分学优生与学困生都有很大进步,他们之间的友谊也相当深厚,学优生与学困生的差距越来越小,隔阂已经不复存在,剩下的只是友谊、信任与尊重。事后,我让学优生给学困生写一封信,表达出他们对自己同桌的看法,并鼓励他们再接再厉。我收到信件后十分感动,他们在字里行间表达出对自己同桌的欣赏。其中,在纪某写给自己的同桌许某中的信中提到:“时光飞逝,不知不觉我和你相处一个学期了,可以说我在你的身上下了不少工夫,让我欣喜的是,我看到了你的巨大改变,渐渐地我们从开学时的少言寡语变得无话不谈,朋友的情谊也越来越深,你的很多努力让我十分感动,让我觉得我的付出是值得的,看着你进步,我也愿意付出和帮助,相信你的未来是光明的,你要记住:知识改变命运,勤奋铸就人生。”学优生不仅不觉得学困生是一种拖累,反而心甘情愿地帮助学困生,他们本着“对学困生负责”的态度,竭尽所能让学困生进步,学优生的责任心与使命感在这期间也得到了教师和同学们的认可。同时,一名学困生张某也给同桌陈某写了一封信,信中张某提到同桌是自己的组长,课代表,更是一个好朋友。信中还提到同桌曾经鼓励他说:“你是一颗珍珠,只要拂去你身上的尘埃,便露出白釉般的色泽。”这句话让同学们感动不已。学优生与学困生之间的友谊在这次教学改革中可以变得这么深厚,学困生可以这么感激学优生的帮助并有这么大的提高,这些意外的收获是我在教学改革计划初期没有想到的。我认为,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只要给他们一个机会,一个空间,他们一定会还给我们一个奇迹。

  如何对学困生进行思想教育

  (一)、教师方面:调整心态,改变自我,正确面对,做个不轻易受伤的班主任。

  1、班主任要有“少埋怨,多改变”的积极心态。相对一般学生而言,学困生的教育难度是不言而喻的,付出和收获不成正比我们也是深有感触的,正因如此,面对他们我们也许有更多的莫名的烦恼,更容易把不良情绪和无名业火撒向他们,所以我们首先要有一种“少埋怨,多改变”的积极心态,才能心平气和地面对他们,面对他们的错误,努力寻找解决的办法,而不至于轻易放弃。教师有了这样的阳光心理,才能使学生阳光。

  2、班主任要懂得自我欣赏,要有“自恋”情结。班主任应有李阳老师所说“我们就是民族的脊梁”那样的.自信和自豪,这不是狂妄自大,而是名副其实。因为每个学生的幸福关系到每个家庭乃至他们的下一代的幸福,而这些幸福在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我们的工作,可以说,我们的工作关系着民族素质的提高、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我曾收到过这样一封家长来信:“我是一个很直白的人,说话不会转弯抹角,更不会阿谀逢迎;但我做人,做事都是很认真的,我从心里感激你对我孩子的接纳,并对他的缺点给予包涵。有时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的,只是一瞬间,你承受着各方面的压力,却给了孩子内心的崇敬,让他感受到人与人之间,好比星星与星星之间,不是互相排挤,而是互相照耀;也让他相信生活中是没有冬天的。你给他的关照和厚爱,也让他对学习有一份信心和努力,对于这些我们真的不知道该怎么感谢!作为家长你真的很理解培养一个孩子从怀孕到生育到教育,这个过程真的太漫长了。这其中要付出多少精力,需要多大的耐性,真的无法表达,至此我只希望他能有一个好的心态去面对一切,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家长提到的关照厚爱,只不过是该生新来乍到,我让一位成绩较好的学生跟他同桌帮他一下,并找他谈了几次话而已,这是任何一位班主任都会做的事,竟在学生和家长心中产生如此巨大的反响,我始料未及,我一直保荐着这封信,它在我心灰意冷的时候警醒着我不要轻易放弃,因为我们不经意的举动可能就是通向成功的关键。

  3、要克服急躁的心态。我们要关爱学困生,但不要一厢情愿地想用关爱换来学生的感激,换来学困生马上改正缺点。现在的学生独生、家庭溺爱、感恩之心很淡薄,学困生更是如此,我们的关爱肯定不及家长,家长关爱了那么长时间,都没能把他转变成优生,你的爱即使一时感动了他,他也可能因为意志、习惯、能力、知识等因素而达不到你的期望。你一急躁就可能误以为他忘恩负义、言而无信,就可能大发雷霆,他无路可走,也只好翻脸,和你对着干,弄得大家都灰头土脸,问题也未解决。当我们自身拥有了不急于求成的平和之心、足够的包容心和宽恕之心这些强大的精神武器,成为不容易受伤的班主任之后才可能从容面对学困生问题,较为理性地解决学困生问题。

  (二)、学生方面:

  1、把学生培养成为热爱生活的人。

  我认为,教育学生热爱生活,关心他人,勇于担当,懂得通过努力改变自己,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成为快乐幸福的人,这才是教育的终极目的。热爱生活是热爱学习的基础。对于学困生,他们在学校的成功感更少,更要关注他们个体生存状态的幸福感和归宿感,当他们心中有了阳光,有了温暖,懂得了爱和责任,其他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1)我努力用书信的形式唤醒他们沉睡的心灵,点燃他们热爱生活的思想火花,用多种励志故事充实他们精神的大厦。

  我始终认为,无论时代怎样变迁,无论通讯工具如何发达,书信的魅力都无法被取代,因此我每期至少给他们写一封信,与他们交流班级管理、为人处世、学习方法等问题。高一的时候,我告诉他们“要让别人因自己的存在而幸福”“意念和行为可以创造奇迹”;高二的时候,我告诉他们“把握机遇,迎难而上”,他们失意的时候,我用“花开不败”—一个大家都不看好的女生通过三个月努力考上复旦的故事告诉他们要自信。书信比口头说教的方式更为亲切可感,保存时间更长久,激励作用也更持久。他看了也许表面上暂时不会说什么,但很可能你就在不经意间种下了一颗真善美的种子,说不定那天就枝繁叶茂,开花结果了。记得这个夏天,有个学生给我发了条短信:“老师,你说你要当个‘无用’的班主任,我想你做到了”。还有个老是和我顶嘴的学生在教师节送我的卡片上写道:“老师,我要当一名使你幸福的学生。”当然,他的话有些夸张,但至少我一年前写的信已逐渐在他心灵深处发酵、酝酿,说不定哪天就成了他人生的美酒。

  (2)用具体事务培养学困生的责任感和成就感,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的能力。

  我在每个学习小组另设一名生活小组长,生活小组长由学困生担任,主要负责卫生、收费、小组活动;体育委员、生活委员、文娱委员、宣传委员等成绩要求不高的职位也由尽量由学困生担任。一方面让他们有事可做,不胡思乱想,把心思放在班级事务、学习上,体会做人的价值,在工作中体会班级生活的乐趣,培养成就感;另一方面增加与老师接触的机会,便于老师经常督促,减少犯错误的概率。我班上的陈杭、丁丹、徐婷婷等同学就是在担任干部后成绩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

  (3)、用活动的形式培养学困生热爱学校生活的情感和品质,让他们在活动中自我体验,自我教育,远胜于空洞的说教。

  这种活动要小型化、全员化、经常化,才能收效显著。高二时,学习压力增大,文理分班后部分学生变动,如何让学生们尽快地融合在一起。我开展了一个“欢乐十分”的小型班会活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由生活小组长组织,利用每个星期二、四下午第四节最后10分钟时间,每一个组表演一个节目,要求组内人人参与,内容健康向上,符合高中生特点。由团部牵头,表演完一轮,评出最佳小组。学生积极性得到极大提升,节目内容丰富多彩,有小合唱、课本剧、英语小品、知识竞赛……这一切很快融洽了学生关系,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更为重要的是,在活动中没有学习成绩好坏的明显差异,相反是学困生表现得更为活跃出色,让他们体会到学校生活的快乐、幸福,从而热爱班集、热爱学校生活,并不知不觉把这种愉悦和幸福辐射到学习中去,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该期期末,我班取得了进高中后的最好成绩,就得力于学困生的巨大进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