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乡偶书二首原文及翻译解释

如题所述

以下是回乡偶书二首原文及翻译解释

其一: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其二: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注释】

(1)偶书:偶然写成的诗句,与“漫书”“漫兴”意义相同。

(2)镜湖:又名鉴湖、庆湖、长湖,在今浙江省绍兴市会稽山北麓,周遭三百里。东汉马臻主治修筑。

翻译:其一:少年时离乡,到老了才回家来;口音没改变,双鬓却已经斑白。儿童们看见了,没有认识我的;他们笑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

其二:我离别家乡的时间实在已经是很长久了,回家后才感觉到家乡的人事变迁实在是太大了。只有门前那镜湖的碧水,在春风吹拂下泛起一圈一圈的波纹,还和五十多年前一模一样。

赏析:诗人于武后证圣元年(695)考取进士,至唐玄宗天宝三年(744)辞官告老还乡,返回越州永兴,已年届八十六岁,离乡近五十年了。鬓发斑白,人生易老,眨眼之间,半个世纪就过去了。所以,诗人无限感慨地写道:“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唯一不忘的是乡情,不改的是乡音。

回到家乡,走在路上,首先遇见一伙正在玩耍的儿童,他们好奇、礼貌而又热情地笑问这位东张西望,本乡声音却又非常陌生、风尘仆仆的白发老公公:请问您是从哪处来的客人?

天真烂漫的儿童,这样稚口随便一问,却把诗人从沉浸在童年回忆之中,拉回到当前现实中来,他顿时醒悟,当年像眼前一样的儿童,已随无情岁月的消磨,变成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了。这位反主为宾的原乡人,勾起了心中无限的感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