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非遗项目有哪些

如题所述

1. 壮族天琴艺术,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的传统音乐,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种艺术形式,也被称为“唱天”、“弹天”、“跳天”,融合了歌唱、弹奏和舞蹈。它主要流行于崇左市的龙州、凭祥、宁明、大新、天等、扶绥以及防城港市的防城区等地区,甚至在越南边境的岱、侬、傣族社区也有传播。尤其是龙州的壮族唱天,无论在内容还是形式上,都展现了传承与发展的特点,具有显著的代表性。
2. 壮族打扁担,又称为壮族扁担舞,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都安、马山、东兰、南丹等县广为流传。特别是在春节时,马山、都安等县的山区村寨和城镇,扁担敲击的声音此起彼伏,节奏强烈而有力,声音清脆而高亢,场面非常热闹。夜晚时分,灯火辉煌,山寨充满活力,扁担舞伴随着轻快的竹筒音乐、姑娘们的欢笑、老妇人的赞扬,共同构成了欢乐幸福的氛围,震撼着山谷,激发人心。2021年5月24日,壮族打扁担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遗产编号Ⅲ-139,标志着这一传统艺术形式得到了国家的高度认可。
3. 骨角雕(合浦角雕),是北海市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传统美术,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合浦角雕利用当地的牛羊角为原料,通过开料、削坯、精雕、组装等工艺,制作出各种水生生物、飞禽走兽、花鸟草虫等工艺品。这种艺术以立体圆雕的形式展现,雕刻精细,形象逼真,效果传神,风格典雅自然,在中国传统美术中独树一帜。
4. 壮族会鼓,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马山县壮族人民特有的一种民间娱乐活动。这种会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宋末元初,盛行于清代,最初的功能包括驱鬼镇妖、报警外袭、祈求吉祥。因其敲击起来气势磅礴、令人热血沸腾,逐渐演变成深受民间喜爱的娱乐活动,并一直传承至今。2008年11月10日,马山县壮族会鼓被列入广西自治区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2年10月30日,马山县因其会鼓文化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评审组评估,授予“中国会鼓之乡”的美誉。
5. 大安校水柜习俗,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21年5月24日,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平南县申报的这一习俗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这一传统习俗的传承与保护,对于维护和弘扬民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