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李宗吾的厚黑学经典名句

求:李宗吾的厚黑学经典名句。

或者说,李宗吾的经典语录。谁有复制复制,发上来。急需!!!!!
谢了!

1、如果认准一个目标,那么就遇事要忍,出手要狠,善后要稳。

2、能容忍眼前的侮辱,放下架子,顾全大局,这叫厚。

3、世间的道理,为我心中固有,读书不过是借以引起心中之道而已。世间的书读不完,活到老学到老。

4、书即世事,世事即书。

5、读书三决:第一步,以古为敌。第二步,以古为友。第三步,以古为徒。

6、古之为英雄豪杰者,不过面厚心黑而已。

7、生活沉闷是一种福气,即无事发生,平安是福。每日起床,一切都熟悉可靠,热水龙头、香皂、毛巾都知道放在何处,夫复何求。

8、天下奇谋妙计,无过于脚踏实地。

9、万物都是互相竞争,异类则所需食物不同,竞争还不激烈,唯有同类之越相近者,竞争越激烈。虎与牛竞争,不如虎与虎竞争之激烈,狼与羊竞争,不如狼和狼竞争激烈。

10、聋就是耳聋,笑骂由他笑骂,好坏我自为之。但聋字中包含有瞎的意义。文字上的抵骂,闭着眼睛不看。

拓展资料

《厚黑学》为民国年间李宗吾先生所作,他在厚黑学一书中,阐述脸皮要厚而无形、心要黑而无色,这样才能成为“英雄豪杰”。他以刘邦、项羽、曹操、刘备、孙权、司马懿等人物实例为主线,探讨论证厚薄与黑白如何影响成败得失。

《厚黑学》一书通过生活中的实例,精炼而生动地展示了轻松处世、灵活办事的技巧和方法。真正的厚黑者是那些十全十美无与伦比的斗士,这种智慧是他在接受生活挑战和寻求精神平衡中陶冶而成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10
1、笑骂由他人笑骂,好坏我自为之。
2、能容忍眼前的侮辱,放下架子,顾全大局,这叫厚。
3、我之喜看书,不是想求上进,也不是想读书明理,只觉得手中有书,心中才舒服,成为一 种嗜好。
4、最初民风浑朴,不厚不黑,忽有一人又厚又黑,众人必为所制,而独占优势,众人看来, 争相效仿,大家都是又厚又黑,你不能制我,我不能制你,独有一人,不厚不黑,则此人 必为街人所信仰,而独占优势。譬如商场,最初商人,尽是货真价实,忽有一卖假货者, 参杂其间,此人必大赚其钱。大家效仿,全市都是假货,独有一家货真价实,则购者云 集,始终不衰、不败。
5、喜怒哀乐皆不发谓之厚,发而无顾忌,谓之黑。厚也者,天下之大本也:黑也者,天下之 达道也。致厚黑,天地畏焉,鬼神惧焉。
6、读书三决:第一步,以古为敌。第二步,已古为友。第三步,以古为徒。
7、是非审之于己,毁誉听之于人,得失安之于数。
8、上天生人,给我们一张脸,而厚即在其中,给我们一颗心,而黑即在其中。从表面上 看去,广不数寸,大不盈掬,好象了无奇异,但,若精密的考察,就知道它的厚是无 限的,它的黑是无比的,凡人世的功名富贵、宫室妻妾、衣服车马,无一不从这区区 之地出来,造物生人的奇妙,真是不可思议。钝根众生,身有至宝,弃而不用,可谓 天下之大愚。
9、拨开黑的,让人见到真正的。
10、讲因果的人,说有个阎王,问阎王在何处,他说在地下。讲耶教的人,说有个上帝, 问上帝在何处,他说在天上。讲理学的人,说有许多圣人,问圣人在何处,他说在古 时。这三种怪物,都是只可意中想象,不能目睹,不能证实。惟其不能证实,他的道 理就越是玄妙,信从的人就越是多。

李宗吾(1879.2.3-1943.9.28),四川富顺自流井(今四川自贡市自流井)人,其早年加入同盟会,长期从事教育工作,系四川大学教授,历任中学校长、省议员、省教育厅副厅长及省督学等职。中国近现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革命家,畅销书小说作家。1912年以奇书《厚黑学》惊世,并自号“厚黑教主”,被誉为“影响中国20世纪的20位奇才怪杰之一”。
李宗吾,原名世铨,入学后改名世楷,字宗儒,意在宗法儒教,尊奉孔夫子,25岁思想大变,与其宗法孔孟之道,不如宗法自己,故改名为宗吾。 其为人正直,为官清廉,其职位油水丰厚,而离任时清贫潦倒。
1912年,他以“独尊”之名,撰写了轰动一时的《厚黑学》,以后陆续写了一系列文章,其中包括1927年发表的《我对圣人之怀疑》。1928年发表了《社会问题之商榷》。自诩学说与道、儒、释相提并论,被誉为蜀中奇人,研究古之帝王将相权谋成功之道和英雄豪杰不外"面厚心黑"而已,触类旁通二十四史都可一以贯之。吴稚晖称其为当代的了不起的思想家。厚黑之说在抗战末期以后以至于台湾、海外都曾风行一时。
1936年,他将历年所作文字的一部分,融合自己的新观点和想法,重新以随笔体裁整理为文,在成都《华西日报》上开辟《厚黑丛话》专栏,连载发表,以后同名结集单独成书。
1936年,他还发表了被人称为扛鼎之作的《中国学术之趋势》。1938年,又将以前曾发表过的短文《心理与力学》重新整理成书同名发表。因作者认为此文所言是厚黑学在学理上之根据,所以人们称此书为《厚黑原理》。
第2个回答  2008-11-02
1.以诚取信,以信得利

常言道:待人要真真诚诚;做事要踏踏实实;为官要清清白白。说起来容易,真正做起来就很难!

俗话说:“做事先做人”,这句话无疑是对做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是一种理念,是一种心态。“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在中国历史上,“信”一直被人们看成做人之本、立身之本的。诚实做人,本分做事,是成就大事业的基础,诚信,能给你带你一生的财富。

信誉对商人来说,就像是水对鱼那么重要,那些留传了百年的老字号,哪家都会有几个“诚信”的故事。“红顶商人”胡雪岩深知“诚信至利,欺诈招害”的道理,在经商中坚持做到:以信为本。

胡雪岩在胡庆余堂创办之初,就亲自立下了“戒欺”匾,上书:“凡百货贸易均着不得欺字,药业关系性命,尤为万不可欺……采办务真,修制务精,不至欺予以欺世人。”悬挂店堂内侧,时时告诫员工。胡庆余堂制药所涉及的药材不下3000余种,全为在全国药材产区自设机构收购的道地药材上品,若有假冒药材进店,一概弃之。

他还要求员工不但服务应热情、周到、诚实,还应精通业务。一次,一位湖州香客买了一盒“胡氏避瘟丹”,看后微露愠色,欲换之,不巧已售完。胡雪岩再三致歉后即命三日后赶制出来,并给予免费在店膳宿。还有一个在萧山县署当差的敖姓四川人,持五百两银子,走遍杭城钱庄,都说银质劣不予兑换,抱着最后一试来到阜康钱庄,胡雪岩看后笑曰:“这是上等纹银,有何可疑?”敖生返署后赞不绝口,这样一传十,十传百,声名洋溢,一时达官显贵都以存资阜康为荣,当年钱庄积资三千余万两银子。更为稀奇的一件事,是一位即将上前线的驻浙绿营兵罗尚全,慕名登门存一万两银子,声称不要计息、不要收据、三年后来取,但不幸阵亡了。胡雪岩得知后,在毫无凭据情况下,主动连本带息付予罗的家人一万五千两银子。

唐代诗人白居易在《琵琶行》中称商人为“重利轻别离”,而胡雪岩则主张商人应当“重义不轻利”,讲究“仁义”。而这正是他的商业精神和人格魅力的核心,以此来取得民心,诚服员工。

诚信既是个人的立身之本和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德行,更是企业能够生存和发展的基石,企业的生命,同时,也是中国传统的管理思想中所重视的“贤能”的一个重要标准。儒家思想强调“民无信不立”,宣扬“货真价实,童叟无欺”,要求商人要“笃实至诚”。从商品经济发展史来看,无论中外,商品经济越发达,商业精神越旺盛,就越是恪守信用。

在战争中,“兵不厌诈”,真真假假,虚虚实实,让敌人捉摸不透。在商城中,与某些竞争对手交往,运用此谋略,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战果。虽然“兵不厌诈”之术在商业活动中普遍运用,但要取得根本性的胜利,离不开广大人民的信任和支持。经商要获得成功,也离不开顾客的信任和支持。“无商不奸”这句话并不能反映商业的本质,也不适应市场经济的根本要求。其实,商的本质是信,而不是奸。成功的企业家都清醒地认识到:唯诚与信,才会给企业、给企业家带来较高的信誉。

诚信宜“厚”。一个企业与公众之间,决不能运用诡诈之术,弄虚作假,而应该“一诺千金”,把“信”作为立身之本。用心去换心,以真诚去缔造真诚,以友谊去缔造友谊,换回来的才是别人对你的真诚,对你的信任,企业的更大发展。

一个成功的商人必定要视信誉为生命、一言九鼎、一诺千金。一个有信誉的人,其感召力是巨大的,产生出来的力量可以把不可能变成现实。凭着“无论环境如何恶劣,只须正真做人,信誉为本”的信条,必能成功地创造奇迹。

在创业之初李嘉诚就视“诚”为成功秘诀,他说:“我绝不同意为了成功而不择手段,如果这样,即使侥幸略有所得,也必不能长久。”他还经常对下属说:“做生意要以诚待人,不要投机取巧。对顾客许诺的事,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也要千方百计地履行承诺。赢得顾主的信赖,比什么都重要。”

李嘉诚的第一笔生意就归功于他的“诚”字。

塑料是二次大战后的新兴产品,它具备便于加工、经久耐用和价钱便宜的优点,有着很大的发展前景,驰骋商界的李嘉诚,创业之始就是生产塑胶花的。当初,有一位外商希望大量订货,但是为确保李嘉诚有供货能力,外商提出须有富裕的厂家作担保。李嘉诚白手起家,没有背景,为找担保人,他跑了几天,磨破了嘴皮子,可改变不了现实,根本不会有人愿意为他作担保,无奈之下,李嘉诚只得如实告诉外商。

李嘉诚的诚实感动了对方,外商对他说:“从你坦白之言中可以看出,你是一位诚实君子。诚信乃做人之道,亦是经营之本,不必用其他厂商作保了,现在我们就签合约吧。”但是,意料之外的是,李嘉诚竟拒绝了对方的好意,他这样对外商说:“先生,能受到如此信任,我不胜荣幸之至!可是,因为资金有限得很,一时无法完成您这么多的订货。所以,我还是很遗憾地不能与你签约。”

正是因为李嘉诚这番如实相告,使得外商大为震动,他没想到,在人们广泛接受“无商不奸,无奸不商”的说法的社会里,竟然还有这样一位“出淤泥而不染”的诚实商人。于是,外商决定,即使冒再大的风险,也要与这位具有诚实品德的人合作,因为李嘉诚值得他破一次例。他对李嘉诚说:“你是一位令人尊敬的可信赖之人。为此,我预付货款,以便为你扩大生产提供资金。”

由于得到了外商的大力支持,李嘉诚既扩大了生产规模,又拓宽了销路,由此李嘉诚发展成为“塑胶花大王”。

创业之初,因为资金不足,李嘉诚只雇用了一些经过短暂培训的工人进行生产,结果,很多客户前来退货,要求赔偿,原因是产品的质量极为粗劣;原料商闻讯也扬言停止供应原料,银行这时也派人来催贷款。困难从四面八方向李嘉诚涌来。“四面楚歌”的李嘉诚真诚地一一向银行、原料商、客户负荆请罪,该赔的赔,该退的退。因为李嘉诚一贯诚实、守信,口碑极好,人们才宽容地接受了他的道歉,大度地原谅了他的过错。李嘉诚有惊无险地渡过了这次难关。

试想,如果李嘉诚没有将早早地诚信的种子播洒在他人心中,那他的前程或许就在这一次的过失中断送了,更不可能有今天的香港首富李嘉诚。

一个人如果失去了诚信,就无人会和之交往;一个企业失去了诚信,便无法在市场生存。诚信是金,古今中外有不少的著名企业,都把诚信作为了企业文化的重要核心,有不少知名企业家都把诚信作为自己的人生座右铭。

同仁堂的企业文化就是诚信,它从不造假。它在员工进店时就灌输“泡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位虽贵必不敢减物力”,正是这种理念影响着一代代员工。在配方、选料、制药、疗效等过程中始终奉行着一个标准,而且贫富不移,童叟无欺,从而成为众人传颂的知名品牌。它的成功就在于把诚信思想渗透并凝聚到企业的各个方面,把诚信作为自己的金字招牌。也正因为如此,同仁堂的诚信文化确保它三百多年长盛不衰,诚信是同仁堂长寿的法宝。

诚信的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真实,没有真实性就没有诚信可言。海尔的企业文化是“真诚到永远”,这种文化将给海尔创造无穷的财富。国内有家企业:“愿花十亿元买诚信。”这在别人的眼里看来好像是在做一件傻到极点的事,但它得到的却是赢得了企业最重要的合作伙伴(经销商)的信任和对其产品的信心,并与经销商建立了稳定的战略上的伙伴关系,为将来的销售合作打下了一定的坚实基础。

诚信是一个企业“最好的竞争手段”,是企业的生产力所在,它体现在可以使企业大大降低交易成本,加速资金周转和利用率,提高效率,摆脱诉讼,大大提高企业竞争力等等。

诚信是一个很古老的话题,但却是一个永远都不会过时的话题。经商之道,以诚为本,以信而立。市场的竞争非常残酷,要想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任何企业都必须使出浑身的解数。生意场上,必先以诚取信,“厚”而待人,才能以信得利,如果虚伪待人,利已为先,终究要失信于人,人财两空。

诚信,是一种精神与原则,是一种道德规范和行为原则,是企业资源,无形的资产。把诚信作为自己的立业之本,那么,企业的市场机会将会更多更快地涌现出来,给企业带来无限的利益。

...

参考资料:http://www.du8.com/readfree/19/07886/6.html

第3个回答  2008-10-20
厚黑学的目的是讽刺许多人的,可是现在很多人把他当成做事为人的经典,可悲啊!李宗吾先生,倘若你知道现在这么多人,是这样学习你的理论,不知道你是何感想。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08-10-20
"心子要黑,脸皮要厚"是搞政治的基本条件,搞政治的最高水平是"心极黑..."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