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灵山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与保护

写个论文用

急!!!!!!!!!!!!!

雾灵山雾灵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河北省兴隆县,西北部与北京市交界,距北京130公里,天津168公里(津蓟高速)。总面积1.44万公顷,是河北省第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温带森林生态系和猕猴分布北限”。1995年加入中国“人与生物圈”自然保护区网络,2002年被科技部、教育部、中宣部、中国科协命名为“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2004年被中国林学会命名为“全国林业科普基地”。

雾灵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覆盖率高达83%,主峰海拔2118米,为燕山山脉主峰。属温带大陆季风型山地气候,具有雨热同季、冬长夏短、四季分明、夏季凉爽、昼夜温差大的特征。地形地貌的复杂性,决定了气候的多样性,“山下飘桃花,山上飞雪花”,“山下阴雨连绵,山上阳光明媚”,“素有三里不同天,一山有三季”之称。年平均温度7.6°C,最热月平均气温17.6°C,是华北“热海”中的“避暑凉岛”。雾灵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被属于我国“泛北极植物区中国----日本森林植物亚区”,是华北地区植物资源丰富的地区之一,有“天然植物园”、“绿色宝库”和“天然物种基因库”之称。有高等植物168科 665属1870种,有国家一类保护植物人参等,列入中国植物红皮书《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的物种10个。有野生动物55科112属173种。其中有国家一类保护动物金雕、金钱豹,二类保护动物猕猴、斑羚等国家保护动物18种,其他级别重点保护动物121种。是理想的科学研究、教学实习、科普教育基地。保护区内景色优美,负离子含量高,气候宜人,空气清香甘甜,是一个绝佳的森林旅游胜地。雄、奇、秀、美是对雾灵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的高度概括。现已开发4个以生态旅游为主的景区和100多个景点,即仙人塔景区、五龙头景区、龙潭景区和清凉界景区。近年来,管理和建设力度日趋加大,游、购、娱、吃、住、行六大功能基本配套,并具备一定规模。每年都吸引了众多的游人来这里旅游度假、参观考察、览胜观光。

雾灵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森林景观为主体,苍山奇峰为骨架,清溪碧潭为脉络,文物古迹点缀其间,构成了一幅静态景观与动态景观相协调、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浑然一体、风格独特的生动画卷。这里山峦重叠,山清水秀,恬静瑰丽,曲流溪涧,晶莹碧透,烟雾浩渺,吐珠溅玉,奇峰怪石,如塑似画。置身其中,峡谷壁立,石径萦回,沟壑幽深。春天,万物复苏,鸟语花香,花红柳绿,蜂蝶缠绕,杜鹃花、丁香花、忍冬花等竞相开放,姹紫嫣红,即使是绿色,也显出浓淡不同的色彩和层次,依照山的海拔高度的不同,花一层层的开,树一层层的绿,到处一片生机盎然,让您感到亲近大自然的无限美好。夏日,山外骄阳似火,山内则树木葱郁,金莲花如金铺地,银莲花似玉漫坡,凉风送爽,飞瀑流泉,潭幽溪清。天然林遮阳蔽日,人工林木质芳香,强烈的阳光,经过层层叠叠枝叶的过滤,洒在大地上也只剩下几个温柔的光点。来此避暑纳凉,会让您心旷神怡、流连忘返。秋天,山下一片翠绿,山上的桦树、落叶松已变的金黄,山腰的山杨、五角枫、栎树,一层层地变黄、变红、变紫。放眼望去,片片红叶,串串硕果,点点簇簇地镶嵌在峰岭层叠之间,似碧波上飘浮的片片红帆,又似蓝天上飘荡的朵朵霞云。来此观光,不仅可以看到层林尽染的多彩之秋,而且还可以采摘山珍野果,大饱口福。冬天,崇山峻岭,银装素裹,玉树冰花,茫茫林海一派北国风光,苍松翠柏雪中刚劲挺拔,幽韵清冷,更显出雾灵山凛然飘逸的冷峻神态。

雾灵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先后投资6000多万元,对景区内公路、游览步道、景区各类标志牌等设施进行了彻底改造,极大地丰富了景区科学文化内涵,凸现独特的生态品位,继承和弘扬了悠久的燕山文化。近年来,保护区推出以天然氧吧、消夏避暑、科学考察为主体的健康生态游活动,让游人在山水环抱之中返朴归真,尽情享受大自然的恩赐,领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真谛。让雾灵山成为人们回归自然、生态旅游的绝佳的旅游胜地。

自然保护区是国家政府选定的具有一定代表性的生态系统,并对其进行自然保护、科学研究、综合利用的特定区域。保护区分国家级和省级等。雾灵山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我国共有林业类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94 个, 河北省有1个,雾灵山是河北省唯一的林业类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是距首都北京最近最具发展潜力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雾灵山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对象为“温带森林生态系统和猕猴分布北限”。温带森林生态系统是指雾灵山位于蒙古、东北、华北三大植物区系交汇处,各种植物成分兼而有之,生态系统复杂多样,成为温带生物多样性的保留地和生物资源宝库。猕猴分布北限是指雾灵山以北,世界上再也没有野生灵长类生存了,虽然日本的北海道和新疆的石河子也有猕猴,但都只是人工放养的。

雾灵山不仅是猕猴分布北限,而且还是南北动物的走廊和许多南方动物的分布北限,如勺鸡、果子狸等,同时,还是许多北方代表动物的分布南限,如花尾榛、攀雀等。雾灵山有高等植物168科665属1870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有人参,二级保护植物有核桃,三级保护植物有核桃楸、野大豆、青檀等8种。有陆生脊椎动物161种,其中一级保护动物有金雕、金钱豹两种,二级保护动物有秃鹫、猕猴、斑羚等15种,雾灵山这座活的自然博物馆可让大家一饱眼福。

自然保护区具有三大功能,即保育功能、研究功能和旅游功能。

保育功能:保护、恢复和丰富区内一切自然资源,自然环境、自然和人文景观,以供国民及后代子孙共享,为自然科学研究提供丰富的材料,为生态旅游提供良好的场所,维持本地区生态平衡,促进本地区可持续发展。

研究功能:通过对区内地质、气象、生物多样性等的研究,为利用自然、开展生态旅游、环境教育奠定基础。

旅游功能:即发挥自然保护区资源和环境优势,充分利用自然生态研究成果,让国民走进自然,寓教于游,接受大自然的熏陶与教育。

过去自然保护区只进行保育与研究,没有开展旅游,保护区贫困落后。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打破了过去“封闭”、“死保”的陈旧观念,确立了“以保护为根本,以发展促保护,保护与发展相结合,适度开展生态旅游”的指导思想,在保护区内划定生态旅游区域,建立雾灵山森林公园。

1.地理位置
雾灵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河北省北部承德市兴隆县境内,地理坐标东经117°17′~117°35′,北纬40°29′~40°38′。它地处北京、天津、承德、唐山四市之间,距北京140公里,距天津180公里,距唐山148公里,距承德135公里。该区境内山地属燕山山脉,是燕山山脉的中段,其主峰即坐落在其核心区的中央。

2.地质
雾灵山地区在距今18.5~8.5亿年前的远古时代为古燕辽海;在距今8.5~5.7亿年前隆起为陆地;在距今5.7~4.5亿年前的古生代又下降为海,称为华北浅陆表海;从4.5亿年以后,本地区又隆起成为陆地,并接受了长期陆相沉积;在中生代晚期(距今1.4~0.65亿年前),本区发生岩浆侵入,地质上称燕山期岩浆侵入,伴随着中生代的造山运动(称为燕山运动)和新生代的造山运动(称为喜马拉雅运动),地壳隆起,断层活动剧烈,岩浆大规模侵入,形成巨大岩基,雾灵山为活动规模最大者,构成了燕山山脉的主体。其走向与燕山山脉一致,由东北至西南,并有大规模侵入体穿插.在各大山脊的西至西南方向广泛发育了第四纪冰期中冰冻风化而成的古石海(乱石窑)。岩石成份,岩浆岩类以花岗岩、正长岩、玄武岩为多;沉积岩类以石灰岩、页岩、砂岩为多;变质岩类以片麻岩为多。

3.地貌
中生代的燕山地壳运动和新生代的地壳运动,加速了山地的相对升高。自震旦纪以来即处于上升之中,使前震旦纪花岗岩和片麻岩大面积裸露地表,形成了雾灵山独特的地貌特征。雾灵山层峦叠嶂,?主峰海拔2118.2米,最低海拔450米(连易寨),高差达1668.2米。大部分山峰在1600米以上。主峰一带明显突出,其外围呈中低山峦,地貌十分复杂,即有陡峭山脊山峰,又有平坦的山顶台地(莲花池),还有山间小盆地(鱼鳞沟、老虎沟)、深沟狭谷(北双洞以西)?、缓坡宽谷(三岔口、龙爪沟、干木沟、东西孤石)、山麓阶台(东梅寺、陈家庄、大沟、花园)等。主山脊呈南北走向,只有冰冷沟呈东西走向。低山谷呈东西走向居多。?沟谷呈“V”字形,宽度由十几米至数百米不等。地形北高南低并呈西北向东南倾斜之势。坡度多在25°~40°之间。

4.气候
雾灵山属暖温带湿润大陆季风区,具有雨热同季、冬长夏短、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大的特征。地形地貌的复杂性,决定了气候的多样性,“山下飘桃花,山上飞雪花”,“山下阴雨连绵,山上阳光明媚”,素有“三里不同天,一山有三季”之称。年平均气温7.6°C,最冷月在一月,平均气温-15.6°C,绝对低温为 -25°C~-28°C;最热月在7月,平均气温17.6°C,绝对高温一般为36°C~39°C。日均气温稳定,超过10°C的日期约在5~10月。 ≥10°的C积温3000°C~3400°C。年均日照2870小时。雾灵山山体高大,森林茂密,成为南北气候交汇带,夏秋季节季云雾弥漫,雨量充沛,年均降水量763毫米,?局部可达900毫米。年均蒸发量1444毫米,平均相对湿度60%。。无霜期120~140天,初霜始于十月上旬,晚霜终于4月中旬。

5.土壤
雾灵山土壤分典型褐土、淋溶褐土、棕色森林土、次生草甸土四种类型,母质多为坡积母质。

6.水文
雾灵山为燕山山脉的主峰,地势高耸,为许多河流的发源地之一。本区地层岩石透水性较差,降水以主峰为中心呈辐射状流出,且地下水溢出点分布比较广泛,几乎沟沟有水,水流常年不断。区内森林满山,遍地清泉,溪流遍布,流水潺潺,水资源十分丰富。一条绵亘高耸的分水岭自东向西经主峰后折向西南,把全区分成南北两部分。分水岭北面的水系又分为两支,东部的降水经流水沟、桩木沟、花园沟、大石头沟、字石沟、杵榆沟、南峪沟汇入安达木河,经潮河入北京密云水库;西部的降水经三岔口、北火道、北松树峪沟、鱼鳞沟、蒌子沟、北花峪沟、水头子沟,汇清水河流入密云水库。它们均属海河水系,集水区面积7752.6hm2。南面的降水经冰冷沟、煤岭沟、八道河,娘娘洼、干木沟、五叉沟、仙塔沟、塔西沟、拦马墙沟汇入柳河,经滦河入河北省的潘家口水库,属滦河水系,集水区面积 6557.6hm2。雾灵山是北京、天津两大直辖市的重要生态屏障。雾灵山地处潮白河和滦河上游,是这两大水系的重要补水区,潮白河入密云水库,是北京市的重要水源,滦河入潘家口水库和大黑汀水库,是天津、唐山等地的重要水源。据测定,仅森林枯落物层每年至少涵养净化水139.697万吨,其中入密云水库 83.523万吨(密云水库为北京市提供70%的饮用水),入潘家口水库56.174万吨。这里森林的水源涵养作用对北京、天津、承德、唐山四个城市的用水具有重要的影响。

雾灵山历史上曾称伏凌山、孟广硎山、五龙山,明代始称雾灵山。自夏殷代以来就有人烟居住。雾灵山地处我国古代山戎、东湖、拓拨、契丹等北方少数民族与幽燕汉族交往之地。雾灵山因其特点和所谓的灵性,历史上就有许多文人骚客吟颂雾灵,来此游览,并被她的险峻所折服。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唐朝进士祖咏都曾到过雾灵山,赞美过她的雄浑和壮美。郦道元在《水经注》中称“伏凌山(雾灵山)甚高峻,严障寒深。阴崖积雪,凝冰夏结,故世人因以名山也”。古人另称雾灵山 “其山陡峻,峰峦拱列”。顾炎武在《昌平山水记》中也称雾灵山“其山高峻,有云雾蒙其上,四时不绝”,这也可能就是称为雾灵山的原因吧。还称雾灵山“上多奇花,又名万花台,山之左右峰峦拱列,深松茂柏”。

雾灵山也曾是一座佛山,据记载,雾灵山在宋代就建有寺院,修建了诸多庙宇,“有僧道万余人”,元代曾有僧道来此做佛事,《昌平山水记》记载“文宗(元)命西僧于雾灵山作佛事一月,而其绝顶可瞰塞内”。现存的寺庙遗址有:红梅寺、钟古院、云峰寺等,在当时被称为下院、中院和上院。相传过去在红梅寺“有名和尚三千六,无名和尚赛牛毛”,这就说明在当时雾灵山一带僧道甚多,香火旺盛。据《长安客话》记载,“雾灵山有云峰寺,相传宝志公锡于此”。

到明代,雾灵山为边关重地。明洪武年间,中丞刘基(字伯温)巡视边陲重镇曹家路时,曾登临雾灵山,行至半山劳累烦热,歇于一巨石下,忽觉一阵凉风袭来,疲劳顿觉消失,随赐“雾灵山清凉界”。二百年后的明崇祯八年,后人在此石上刻字铭古,成为京东特有石质巨碑,人称“大字石”,上刻有“雾灵山清凉界”六个大字,每字约四平方米,豪放洒脱,苍劲有力,另外还有许多不同型号的小字,内容大都是守关将士的名字和诗句。

雾灵山山体高大,崖悬壁险,具有一定的军事防御价值,又处于边关,所以雾灵山上就建有许多长城,大都是明长城,现存近百公里。有黑谷关、龙门关等关口。除长城外,在高山险峰上建有许多烽火台,现在可以看到破壁残垣。

清顺治二年,雾灵山被划为清东陵的“后龙风水禁地”,封禁长达270年。清东陵陵区占地2500平方公里,分后龙和前圈两部分。其中陵寝后龙,是风水来龙之地,它从陵后的长城开始,向北经过清东陵的少祖山雾灵山。整个后龙地带山峦起伏,群峰叠翠,奇峰秀岭,纵横交错,风景异常美丽。清王朝为了保护清东陵,这包括后龙区的保护,后龙的边界标志主要是木桩和界石,其中木桩分为红、白、青三种,红桩为内界,白桩为外界,青桩在白桩10华里之外,每青桩上写“后龙风水重地”,规定“凡木桩以内,军民人等不准越入设窑烧炭,各宜凛遵。如敢故违,严拿从重治罪”。定雾灵山为官山,清王朝为了加强雾灵山的保护,专设墙子路和曹家路二兵营重兵守护后龙一带安全。通过清王朝的严密防护措施,在清东陵的二百多年的历史中,没有发生过重大火灾,这无疑对雾灵山森林资源的保护起到了重要作用。

雾灵山随着长时间的封禁,宋元时期所修的庙宇,也开始荒废败落。这段时期人文历史遗迹较少。清圣祖康熙帝在《晓发古北口望雾灵山》一诗中写道“流吹凌晨发,长旗出塞分,远峰犹见月,古木半笼出,地迥疏人迹,山回簇马群,观风当夏景,涧草自含薰”。从诗中可以看到,当时看到的只是山景树木,人迹稀少。

雾灵山在清王朝长时间的封禁下,雾灵山的居民被迫迁出,这就给森林的生长创造了条件,森林、野兽在无忧无虑的生长着。雾灵山形成了“森林满山,树木遮天,野兽无数、遍地涌泉”的壮丽景观。

随着清王朝的衰败,作为皇家风水禁地的雾灵山也随之开禁开垦。清末宣统二年(1910年)因朝廷财政困乏,遂将东陵范围内的“风水地”允许清兵开垦。由于开荒种地,时常引起山火,一着就是几个月,不下大雨火不灭,原始森林遭到了破坏。到后来,直系和奉系军阀混战,雾灵山又遭到了战火的洗劫,破坏十分严重。

抗日战争时期,雾灵山是八路军抗日根据地。1938年2月9日,毛泽东同志指示八路军前方总部:“以雾灵山为中心开辟游击区,创建敌后根据地”,八路军第四纵队便从平西斋堂出发东进,开进雾灵山,以雾灵山为中心开展游击战争,创建了兴(隆)滦(平)丰(润)、承(德)兴(隆)平(泉)等八个抗日联合政府。

日军采取“囚笼政策”,制造无人区,把山上的老百姓赶下山,进入“人圈”,不断放火烧山,试图割断我军民联系。日寇以“铁壁合围”、“梳篦清剿”的惨无人道的手段欲达到“民匪隔离”的目的,但是雾灵山区的人民的抗日烈火始终没有被扑灭,坚持抗战。

1948年,雾灵山经历了37年血与火的洗礼,终于回到了人民的怀抱,给雾灵山的发展注入了活力。

解放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雾灵山,为了建设雾灵山,发展雾灵山,保护好这快绿色宝地,1950年始建森林经营机构,成立雾灵山森林经营所,全面开展封山育林,荒山造林。为了更好的建设和经营雾灵山这宝贵的森林,1962年为林业部直属实验林场,并将主峰周围8000亩划为自然保护区。随着国家形势和政策的变化,雾灵山的建制也经历了不同的变化。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愈来愈重视环境建设,意识到林业的重要地位,1984为省级保护区,1988年为国家级保护区,雾灵山的发展进入了新的时期,1995年雾灵山加入中国人与生物圈网络组织。

雾灵山自建立保护区以来,就注重绿色文化的挖掘和建设。经过多年的保护和建设,森林资源不断增加,形成了以生态为主的自然文化。雾灵山那分布明显的植被带谱,丰富的生物群落,雄奇秀丽的自然山水,壮观俊秀的奇峰怪岭都缘自这森林、这绿色、这自然。

雾灵山自然保护区共区划出三个区域: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

1、核心区, 面积4136.8公顷,占总面积的28.9%。属天然林区,主要植被有阔叶林、针叶林、针阔混交林、草甸,是保护植物分布较集中的区域,是被保护动物的重要栖息地。

2、缓冲区,面积2545.4公顷,占总面积的17.8%。以天然阔叶林为主,分布少量人工林。

3、实验区, 面积7628.0公顷,占总面积的53.3%。以天然阔叶林为主,大部分人工油松、落叶松林分布在该区。

http://hi.baidu.com/niukai/blog/item/d58d9b58b9bb08dd9d82041d.html

参考资料:http://hi.baidu.com/niukai/blog/item/d58d9b58b9bb08dd9d82041d.html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10-20
雾灵山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与保护
摘要:雾灵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河北省兴隆县境内,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优良的生态环境的确是开展生态旅游的理想场所。近年来,雾灵山的旅游资源得到了比较充分的开发。但与此同时,由于在开发过程中的某些不当行为导致该地原始的自然环境遭到了很大的破坏。因此雾灵山旅游资源的保护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自然资源 开发 破坏 保护

1雾灵山概况
雾灵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河北省北部承德市兴隆县境内,地理坐标东经117°17′117°35′,北纬40°29′~40°38′。它地处北京、天津、承德、唐山四市之间,距北京140公里,距天津180公里,距唐山148公里,距承德135公里。该区境内山地属燕山山脉,是燕山山脉的中段,其主峰即坐落在其核心区的中央。雾灵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覆盖率高达93%,主峰海拔2118米,为燕山山脉主峰。属温带大陆季风型山地气候,具有雨热同季、冬长夏短、四季分明、夏季凉爽、昼夜温差大的特征。地形地貌的复杂性,决定了气候的多样性,“山下飘桃花,山上飞雪花”,“山下阴雨连绵,山上阳光明媚”,“素有三里不同天,一山有三季”之称。年平均温度7.6°C,最热月平均气温17.6°C,是华北“热海”中的“避暑凉岛”。雾灵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被属于我国“泛北极植物区中国----日本森林植物亚区”,是华北地区植物资源丰富的地区之一,有“天然植物园”、“绿色宝库”和“天然物种基因库”之称。有高等植物168科665属1870种,有野生动物55科112属173种。其中有国家一类保护动物金雕、金钱豹,二类保护动物猕猴、斑羚等国家保护动物18种,其他级别重点保护动物121种。
2旅游资源概况
雾灵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森林景观为主体,苍山奇峰为骨架,清溪碧潭为脉络,文物古迹点缀其间,构成了一幅静态景观与动态景观相协调、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浑然一体、风格独特的生动画 卷。这里山峦重叠,山清水秀,恬静瑰丽,曲流溪涧,晶莹碧透,烟雾浩渺,吐珠溅玉,奇峰怪石,如塑似画。置身其中,峡谷壁立,石径萦回,沟壑幽深。春天,万物复苏,鸟语花香,花红柳绿,蜂蝶缠绕,杜鹃花、丁香花、忍冬花等竞相开放,姹紫嫣红,即使是绿色,也显出浓淡不同的色彩和层次,依照山的海拔高度的不同,花一层层的开,树一层层的绿,到处一片生机盎然,让您感到亲近大自然的无限美好。夏日,山外骄阳似火,山内则树木葱郁,金莲花如金铺地,银莲花似玉漫坡,凉风送爽,飞瀑流泉,潭幽溪清。天然林遮阳蔽日,人工林木质芳香,强烈的阳光,经过层层叠叠枝叶的过滤,洒在大地上也只剩下几个温柔的光点。来此避暑纳凉,会让您心旷神怡、流连忘返。秋天,山下一片翠绿,山上的桦树、落叶松已变的金黄,山腰的山杨、五角枫、栎树,一层层地变黄、变红、变紫。放眼望去,片片红叶,串串硕果,点点簇簇地镶嵌在峰岭层叠之间,似碧波上飘浮的片片红帆,又似蓝天上飘荡的朵朵霞云。来此观光,不仅可以看到层林尽染的多彩之秋,而且还可以采摘山珍野果,大饱口福。冬天,崇山峻岭,银装素裹,玉树冰花,茫茫林海一派北国风光,苍松翠柏雪中刚劲挺拔,幽韵清冷,更显出雾灵山凛然飘逸的冷峻神态。
3开发现状
现已开发4个以生态旅游为主的景区和100多个景点,即仙人塔景区、五龙头景区、龙潭景区和清凉界景区。近年来,管理和建设力度日趋加大,游、购、娱、吃、住、行六大功能基本配套,并具备一定规模。每年都吸引了众多的游人来这里旅游度假、参观考察、览胜观光。雾灵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先后投资6000多万元,对景区内公路、游览步道、景区各类标志牌等设施进行了彻底改造,极大地丰富了景区科学文化内涵,凸现独特的生态品位,继承和弘扬了悠久的燕山文化。近年来,保护区推出以天然氧吧、消夏避暑、科学考察为主体的健康生态游活动,让游人在山水环抱之中返朴归真,尽情享受大自然的恩赐,领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真谛。让雾灵山成为人们回归自然、生态旅游的绝佳的旅游胜地。雾灵山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我国共有林业类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94 个, 河北省有1个,雾灵山是河北省唯一的林业类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也是距首都北京最近最具发展潜力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清凉界,壶口瀑布,雾灵山顶的云雾缭绕景观等都是开发了的比较好的旅游地,歪桃峰等,还有山上的植被变化都是较好的旅游景观。除此之外,交通设施的开发,以及住宿条件,农家乐的开发,即为游人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也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可贵的机会。
4旅游资源的破坏
近些年来,由于旅游资源的不断开发,道路设施的建设,住宿地的建立。对植被造成了比较严重的破坏,比如,在硬化道路的两侧,植被的根部,树叶等都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另外,由于人为的介入,使得雾灵山的动物基本上绝迹,很多大型的哺乳动物现在都很难再见到。植被的种类比起以前明显减少。水资源由于人工瀑布的开发,导致水资源不能正常的蓄积以及补给河流。破坏了水资源的更新与循环。水质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进而影响到了人们的正常生活用水。综上所述,雾灵山的旅游资源虽然的到了较好的开发,但与此同时,自然环境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5旅游资源的保护
由于旅游资源尤其是自然资源本身具有易被破坏性,同样雾灵山的旅游资源也具有这样的特点,所以雾灵山旅游资源的保护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上述情况。我觉得首先在开发旅游道路的同时应该建立防护网,保护周围的植被,第二,还得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建筑应该顺应地势的发展。第三,在沿路应该多设立一些垃圾箱,方便游人丢弃垃圾。另一方面也保护了环境。第四,我觉的应该禁止车上山顶,这样可以避免汽车尾气破坏山顶的自然环境。还有,沿路附近的山庄应该加强自身的环境保护意识,在各方面做好环保工作。,在排水,垃圾处理方面建立一套完善的设备和体系。不让废水和垃圾,流入河流,造成污染。还有要改变各山庄的卫生条件,以吸引更多的游客。
综上所述,雾灵山作为国家级的自然保护区,在科研,观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具有重大的意义。做好开发和保护工作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希望所有政府部门,和机关人员,旅游者,当地农民都参与到保护的工作中来。

参考资料:请参考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8-10-20
白鳍豚(痛心)
新疆虎
1.Chinese Rhino中国犀牛 1922年
中国犀牛曾广泛分布在中国南方各省,它们主要栖息在接近水源的林缘山地地区。
中国犀牛一般体长在2.1-2.8米,高1.1-1.5米,重1吨。它有许多独特的外貌特征,异常粗笨的躯体,短柱般的四肢,庞大的头部,全身披以铠甲似的厚皮,吻部上面长有单角或双角,还有生于头两侧的一对小眼睛。它们虽是身体庞大,相貌丑陋,却是胆小不伤人的动物。不过它们受伤或陷入困境时却凶猛异常,往往会盲目地冲向敌人,用头上的角猛刺对方。它们虽然体型笨重,但仍能以相当快的速度行走或奔跑,短距离内能达到每小时45公里左右。
中国原来有三种犀牛:大独角犀(印度犀)、小独角犀(爪哇犀)和双角犀(苏门犀)。它们本该无忧无虑地永远生活在中国南部,可是它们头上的珍贵犀牛角成了它们灭绝的主要因素。
自私的人们把犀牛角当成珍贵的药材,同时也将它与象牙一样用来雕刻制成各种精美的工艺品,人们还残忍的将犀牛的皮和血入药,在中国宋朝就有用犀牛角的记载。造物主赐予犀牛是上乘重要,由于犀牛数量稀少,因此越发显得珍贵。只有有权,有财的人才能享用。到了清朝,南方各省官员为了使犀牛角成为自己私有的财产,发出公告,不许民间乱捕犀牛,只许官方猎杀。这样,犀牛遭到了官兵的狂杀滥捕,他们打死犀牛,当场把犀牛角锯下,然后多数进贡给他们的上司和皇上,为他们以后升官发财铺平道路。当时最多出动上千官兵,一次能捕几十头犀牛,当时民间一些人为了发财也大量偷猎犀牛。
如此疯狂捕杀,到了公元20世纪初,犀牛在中国所剩无几。这时的犀牛角更显得珍贵,但据当时官方资料,在公元1900年到公元1910年,仅10年间,官方和民间进贡的犀牛角就有300多支,这还不包括偷运到国外的!
而这之后,犀牛就很少能捕到了!
公元1916年,最后一头双角犀被捕杀 ……
公元1920年,最后一头大独角犀被捕杀 ……
公元1922年,最后一头小独角犀被捕杀 ……
在这最后十余年间,共捕杀不足10头。
公元1922年之后,没人在中国在看到任何一种犀牛。

现状:印度犀Rhinoceros unicornis又称大独角犀,有一个鼻角,身上的皮肤似甲胄,体型较大,是仅次于白犀的大型犀牛。印度犀现分布于印度北部和尼泊尔等地,虽然数量不多,仅千余头,但仍是目前亚洲数量最多的犀牛。

爪哇犀Rhinoceros sondaicus又称小独角犀,外形和印度犀很接近,但是体型略小,仅雄性有角。爪哇犀原分布于东南亚广大地区,现在仅存于爪哇岛极西部和越南一处森林中,总数不过几十头,且无人工饲养,是现存最珍贵的动物之一。

苏门犀Dicerorhinus sumatrensis是现存体型最小和唯一披毛的犀牛,和爪哇犀一样原分布于东南亚的广大地区,现在分布较零星,但尚比爪哇犀分布广泛,数量也略多,现存数百头。

2.Chinese Douc Langur海南白臀叶猴 1893年
白臀叶猴因其雄性臀部具有三角形白色臀斑而得名,它又叫黄面叶猴,海南叶猴,在中国仅分布于海南岛,国外分布于老挝、越南、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

白臀叶猴体长约0.61~0.76 m,尾长约0.56~0.76 m,重10 kg左右。白臀叶猴的体色绚丽多彩,它除了黄面之外,臀部,肛门及尾巴均是白色,面颊有一圈白须毛,眼睛为深褐色,周围有黑圈。颈部有白色和栗色的条纹,下颌有红褐色的簇状毛,手和足均为黑色,体毛大部分是灰黑色。

白臀叶猴主要栖息在热带森林,为昼行性完全树栖的猴子,并常在树林冠层活动,几乎不下地,也不喝水,主要以树叶,嫩芽和果实为食。他们善于跳跃,且动作优雅,跳跃中前臂伸过头顶,后肢先着地,一纵可达6米远。白臀叶猴是群居而生,每个群体为一雄或几雄多雌。每个群体约10只,有时也可见若干小家族临时聚集起来的大群。在群体中常可见到雌性为雄性理毛,这种行为对联络个体间的感情,维系群体成员关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白臀叶猴成熟年龄较晚,繁殖率也低。雄性5岁才性成熟,雌性为4岁,每次只产一仔。

中国的海南岛地域狭小,那里的白臀叶猴行动诡秘,且数量一直不是很多,因此,很长时间以来,白臀叶猴一直不为人们所知,直到1893年12月20日,德国德累斯顿自然博物馆的一个人才第一次记述了海南岛有白臀叶猴的存在。这一次的记述也成了最后的一次,因为从那以后至今已过100年,还未见到过第二只。近几十年,我国动物学家们也在海南岛进行过多次资源普查,可惜的是,再也没有发现过白臀叶猴的踪影。所以有人怀疑在中国它们早已灭绝了。

3.Chinese Turkestan Tiger新疆虎1916年
新疆虎是我国虎种的五个亚种之一。和它的“表亲”孟加拉虎相比,新疆虎体型较小,带细条纹,毛色偏淡。体长一般在1.6--2.5米,尾长约0.8米,重约200-250公斤,它被认为是世界上荒漠地区惟一的虎种。根据记载最初是从博斯腾湖附近获得它的标本,于1916年正式定名的。

有记述说,新疆虎主要分布在塔里木河与玛纳斯河流域。但使人疑惑的是,迄今谁也没有真正见过或捕捉到它,也很少有它活动的消息而今,从全国各地赶赴新疆的探险者或是科学家,都抱着一个共同的心愿,那就是找到新疆虎,为它们提供一个安定的生存环境,让它们在这里自由的繁衍生息。
参加搜寻工作的专业人士随身携带着小型的摄像机,如果他们能够找到新疆虎并将它们的行动拍摄下来,就能够获得百万人民币的高额奖金,搜寻行动的奖金由新疆省探险旅游公司提供 。
然而,科学家们对搜寻工作是否能取得令人满意的答案表示怀疑。整个新疆地区,只有5%的地区适合人畜居住,而新疆虎和人的生活环境基本相似。

还有中国的华南虎&东北虎现状也很令人担忧,也许某一天它们也将离开这个世界。

4.Pere David Deer麋鹿1900年
“四不象”为麋鹿的俗名,因麋鹿角似鹿非鹿,头似马非马,身似驴非驴,蹄似牛非牛;亦有人称其角似鹿非鹿,颈似骆驼非骆驼,蹄似牛非牛,尾似驴非驴而得四不象之名。它是做为中国特有的湿地鹿类。繁殖期6-8月,有求偶争斗,孕期约10个月,每产1-2仔,约3岁性成熟,寿命约20年。

曾于1900年在中国本土灭绝的,幸有少量存于欧洲,最后仅剩18头,被养在英国乌邦寺,经过一个世纪的养护,种群才得以恢复。1985年回归到北京南海子,这是麋鹿这一物种的模式标本产地(1865年被法国传教士大卫发现),这里也是原元、明、清皇家猎苑故地。麋鹿是湿地动物,由于对湿地生境的适应,而形成特殊的形态,即所谓的“四不象”,角似鹿非鹿、脸似马非马、蹄似牛非牛、尾似驴非驴。 中国麋鹿从1985年首批回归38头,被放养于北京南海子的千亩鹿苑后,逐渐繁衍壮大,迁往长江之畔的湖北石首,从而成功完成回归野外的“重引入”工程。另外,在江苏大丰黄海之滨的麋鹿也蓬勃发展,加上全国20几处动物园等饲养的麋鹿,至2001年初,已经达到1300只,麋鹿失而复得、重引入的成功是向国际社会展示的中国保护野生动物的成就,它既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活的教材,也是向公众表达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之可能性与必要性的重要范例。 麋鹿,为一级保护动物,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皮书极危级。
当初欧洲来的盗猎者一百多年后竟然也成为了一直物种的挽救者,奇哉!

5.Przewalaski’s Horse普氏野马1947年
普氏野马是新疆土生土长的野生动物。普氏野马原产于我国新疆的准噶尔盆地和蒙古人民共和国的干旱荒漠草原地带,因此又被称为准噶尔野马或蒙古野马。它的体型健硕,体长约2.8米,高1米以上,体重约为300公斤。体毛为棕黄色,向腹部渐渐变为黄白色,腰背中央有一条黑褐色的脊中线。鬃毛短硬,呈暗棕色,逆生直立,不似家马垂于颈部的两侧。

1878年,沙俄军官普热瓦尔斯基率领探险队先后3次进入准葛尔盆地奇台至巴里坤的丘沙河、滴水泉一带捕获、采集野马标本,并于1881年由沙俄学者波利亚科夫正式定名为“普氏野马”。由于普氏野马生活于极其艰苦的荒漠戈壁,缺乏食物,水源不足,还有低温和暴风雪的侵袭。而人类的捕杀和对其栖息地的破坏,更加速了它消亡的进程。在近1个世纪的时间里,野马的分布区急剧缩小,数量锐减,在自然界濒临灭绝。蒙古西部在1947年曾经捕捉到过1只,当时送到乌克兰动物园饲养,此后就再也没有发现过普氏野马。

6.Taiwan Cloud Leopard台湾云豹1972年
台湾云豹比金钱豹小很多,一般体长0.8-1.2米,尾0.7-0.9米,重约20公斤,它身上的花纹非常明显,毛色基本是茶色兼灰黄色,头部和四肢有黑色斑点和条纹.身体两侧有大片云块状斑纹,非常漂亮.台湾云豹属于夜行性树栖动物.它白天躲在树上睡觉或隐身于枝叶间,夜晚才出来活动,觅食,很少在地上行走.台湾云豹是爬树能手,爬树时,它那又长又粗的尾巴可起到保持平衡的作用,身上的斑纹在树上是很好的保护色.台湾云豹生性胆小,怯懦怕人,因为在野外很难见到.

台湾云豹在1940年以前尚有几千只左右,但由于台湾地区的人自私地发现云豹的毛皮美观大方,毛质柔软并富有光泽,是制作皮衣的上等原料,当时欧美的一些人也非常喜欢用云豹的皮毛做的皮衣.云豹的骨头也被人当做中药材.台湾云豹因此遭到了灭顶之灾,被大量捕杀,此时正是台湾现代工业社会迅猛发展的时期,森林被大量砍伐,云豹失去了家园,终日食不果腹,许多最终被饿死了,有些饥不择食的云豹是被一些放有毒药的家禽毒死的.
由于大量捕杀等原因,台湾云豹的数量越来越少了,尽管台湾地区政府在很早以前就对云豹加以保护,但仍有一些利欲熏心的不法分子屡屡盗捕云豹.到了60年代后期,有专家统计台湾野生云豹不足十只了.可是那些不法分子仍继续捕杀云豹.1972年最后一个台湾云豹倒在了不法分子黑洞洞的枪口之下.遗憾的是,从此人们只能在图片中欣赏美丽的台湾云豹了.台湾云豹永远离开了我们.

7.Saiga Antelope赛加羚羊1950年
因鼻部特别隆大而膨起,向下弯,鼻孔长在最尖端,因而又得名“高鼻羚羊”。体长100~150厘米,肩高63~83厘米,雄性成年体重37~60千克,雌性29~37千克。雄性具角,长28~37厘米,基部约3/4具环棱,呈琥珀色。体毛浓密棕黄色,腹部和四肢内侧带白色,冬毛灰白色。人们通常所说的名贵药用羚羊角,就是出自高鼻羚羊。

在前苏联南部、蒙古以及我国新疆北部的准葛尔盆地,曾广泛分布生活于荒漠、半荒漠地带。结成小群生活,有时也有成百上千只的大群迁移。冬季多在白天活动,夏季主要在晨昏活动。有季节性迁移现象,冬季向南移到向阳的温暖山坡地带。跑得很快且有耐力,被牧民称为“长跑健将”。食物以草和灌丛为主。于秋未冬初发情交配。雄性间有激烈的争雌现象,但时间不长。孕期6个多月,每胎1~2仔。1岁半性成熟。寿命10~12年。
原产新疆准葛尔盆地。中国的野生种群已经灭绝。现已引种回国,在甘肃和新疆半散养,为恢复野外种群进行实验和研究。

8.直隶猕猴 1980年代
直隶猕猴曾是中国分布最北的灵长类动物,北纬40度40分的河北雾灵山便是作为猕猴分布北限设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直隶猕猴是1870年由法国动物学家米勒·爱德华鉴别命名的。雾灵山地区曾因是皇家的风水地,长期禁伐禁猎,许多物种得以保存。进入20世纪后,人们涌入雾灵山地区,大肆砍伐,使猕猴越来越少,终于没有熬过80年代,灭绝于雾灵山。猕猴分布北限从此有名无实。

9.豚鹿 1960左右
豚鹿是一种热带小型鹿,产地主要为印度、缅甸、泰国。但我国曾经也有少量野生种生存在云南西部的耿马县和西盟县。

成年豚鹿体长 100厘米左右,肩高60—70厘米,体重约50千克左右。雄性豚鹿头上有一对角,角的形状呈细长的三叉状,雌性豚鹿无角。它们的体毛为漂亮的褐红色,身上有白色斑纹,背部的斑纹更为明显些。豚鹿的腿比较短,身体粗壮,因而体型显得矮胖,不如梅花鹿般修长,这也是被称之为“豚”鹿的原因。豚鹿腿短跑不快,行动时喜欢低着头,所以动作又不及梅花鹿般敏捷。豚鹿喜欢单独活动,偶尔有两三头聚在一起,但从来不集结成大群。白天,它们躲入树林草丛中,到了傍晚才出来觅食。

我国一直到了1959年—1960年才查明国内有少量的野生豚鹿生存。但是自然环境的迅速恶化和野生动物种群保护意识的淡薄使本来对生存条件要求并不高的野生豚鹿在中国很快地没了踪影。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不得不宣布豚鹿在中国绝迹。
野生豚鹿在中国的灭绝时间在1960年以后。

10.小齿灵猫(20世纪80年代灭绝)
小齿灵猫,亦名小齿狸、小齿椰子猫。为食肉目灵猫科动物,体长40厘米至50厘米,体重1.5公斤至2公斤,尾长超过体长,面部正中有白纹,体黄褐,背有3条纵暗纹。国内仅分布于滇南西双版纳勐腊和勐养,藏身于热带沟谷雨林及林缘灌丛中。夜间及晨昏活动,以小鼠、两栖爬行类及昆虫为食。除20世纪70年代在勐腊曾获两个标本,在景洪、勐养收购到3张皮子外,上个世纪80年代后再无踪影,估计已经灭绝。云南是小齿灵猫分布的最北限,灭绝原因是开垦森林,种植橡胶,破坏动物原生生境所致。

国外见于印度、缅甸、泰国、老挝、越南、马来西亚和印尼
够不够?
参考资料:http://blog.sina.com.cn/u/4abdafba010007am
回答者:八卦诸葛亮 - 魔法学徒 一级 2-23 23:06
评价已经被关闭 目前有 4 个人评价

75% (3) 不好
25% (1)

对最佳答案的评论 共 4 条
长啊
评论者: 簖线啲嗳 - 试用期 一级
很好,而且详细,不过有一点儿长
评论者: 赌圣dusheng - 初学弟子 一级
a
评论者: a125911019 - 试用期 一级

我来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其他回答 共 3 条
已灭绝的动物名单(部分)
BY - liuguang
渡渡鸟于1681年灭绝;
白令海峡的史德拉海牛于1768年灭绝;
恐鸟于1800年以后灭绝;
白足澳洲林鼠于十九世纪初灭绝;
西非狮于1865年灭绝;
阿特拉斯棕熊于1870年灭绝;
南极狼于1875年灭亡;
南非拟斑马于1878年绝迹;
美国缅因洲海鼬于1880年灭亡;
牙买加仓鼠于1880年灭绝;
中国白臀叶猴于1882年灭亡;
斑驴于1883年灭绝;
澳洲小兔猼于1890年灭绝;
昆士兰毛鼻袋熊于1900年灭绝;
圣诞岛虎头鼠于1900年灭绝;
澳米氏弹鼠于1901年灭绝;
南加利福尼亚猫狐于1903年灭绝;
纹兔袋鼠(澳洲大陆)于1906年灭绝;
亚洲狮于1908年灭绝;
西袋狸于1910年灭绝;
东袋狸于1940年灭绝;
北美白狼于1911年灭绝;
基奈山狼于1915年灭绝;
佛罗里达黑狼于1917年灭绝;
马里恩象龟于1918年灭绝;
堪查加棕熊于1920年灭绝;
新墨西哥狼于1920年灭绝;
中国犀牛于1922年灭绝;
澳豚足袋狸于1926年灭绝;
澳花袋鼠于1927年灭绝;
澳巨兔袋狸于1930年灭绝;
北美旅鸽于1930年灭绝(数十亿只不到一个世纪时间绝种);
新南威尔士白袋鼠于1930年灭绝;
澳洲塔斯马尼亚狼于1933年灭绝;
澳洲袋狼于1934年灭绝;
塔斯曼尼亚虎于1936年灭绝;
巴厘虎于1937年灭绝;
巴基斯坦沙猫于1940年灭绝;
大海雀于1944年灭绝;
亚洲猎豹于1948年灭绝;
喀斯喀特棕狼于1950年灭绝;
中国豚鹿于1960年灭绝;
墨西哥灰熊于1964年灭绝;
德克萨斯红狼于1970年灭绝;
台湾云豹于1972年灭绝;
西亚虎于1980年灭绝;
爪哇虎于1980年灭绝;
危地马拉䴙䴘于1987年灭绝;
加拿大黑足雪貂于90年代灭绝;
亚欧水貂于20世纪末灭绝.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