缠足起源于什么朝代

如题所述

现在历史学家给出的有三种大致说法。

一,起源于隋朝。话说昏淫无道的隋炀帝东游江都时,从全国挑选了几百名美女为其拉纤。一个名叫吴月娘的女子被选中,其全家死于隋炀帝暴政,便想申大义于天下,报仇雪恨。便让铁匠打制了一把长三寸宽一寸的小刀,用布把脚裹住藏刀于脚底。

然后又在鞋底上刻了一朵莲花,走路时一步印出一朵漂亮的莲花。隋炀帝见后龙心大悦,召近身,想细细把玩玩小脚。吴月娘缓慢地解开裹脚布,突然抽出小刀向隋炀帝刺去。隋炀帝躲闪不过手臂被刺伤。吴月娘见行刺不成身死而亡。

事后,隋炀帝下旨:日后后宫选美,“裹足女子一律不选”。民间女子为纪念月娘又为了不入后宫,便纷纷裹起脚来。至此,女子裹脚之风日盛。

二,起源于五代十国南唐时期,话说南唐后主李煜诗词无双,喜欢填词作乐听歌跳舞。他的后宫中有一个舞女窅娘,美丽多才,能歌善舞,

李后主专门为其制作了高六尺的金莲,用珠宝绸带缨络装饰,命舞女窅娘以丝绸缠脚,缠成月牙的样子,再穿上华服在莲花台上翩翩起舞,从而使舞姿更加优美动人,舞动起来惊若天仙。就这样缠足在宫廷之中流行了起来,民间看到后也纷纷效仿。便流传于世。

三,起源于北宋,有书籍记载缠足之风于北宋时期开始蔓延, 在南宋时期流行起来, 至明代大盛。北宋时期人们都喜欢欣赏小脚之美,宫廷首先流行,后来流传的民间,再加上无良诗人的大肆吹捧和南宋理学家的提倡缠足便流行了起来。

扩展资料:

说到缠足起因,大概说来有四个方面:审美的要求、两性隔离制度、宋明理学的推动、处女嗜好的促进等。 

汉族人追求女子身材美感由来已久,古来就有“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的说法,历朝历代歌颂美女们身材娇好,步履轻盈的诗句不胜枚举。宋朝统治者的推崇也发挥了巨大作用。宋朝皇室与宋朝上层社会是最早开始缠足的。

《鹤林玉露》记载:建炎四年“柔福帝姬至,以足大疑之。颦蹙曰:金人驱迫,跣行万里,岂复故态。上为恻然”。《宋史·五行志》记载:“理宗朝,宫人束脚纤直”。这是宋朝皇室、宫中女子缠足的例证。

苏轼《菩萨蛮 咏足》称女子小脚为“宫样”,曹元宠在一首词中称小脚为“官样儿”,这也足见缠足起自宋朝官僚贵族阶层等宋朝上层社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缠足 (中国古代一种习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8-03

关于缠足的起源,说法不一。
有说始于隋朝,有说始于唐朝,还有说始于五代。
有人甚至称夏、商时期的禹妻、妲己便是小脚。
但是此种说法有迷信因素,可信度不高
缠足始于隋,也源自民间传说。相传隋炀帝东游江都时,征选百名美女为其拉纤。一个名叫吴月娘的女子被选中。她痛恨炀帝暴虐,便让做铁匠的父亲打制了一把长三寸、宽一寸的莲瓣小刀,并用长布把刀裹在脚底下,同时也尽量把脚裹小。然后又在鞋底上刻了一朵莲花,走路时一步印出一朵漂亮的莲花。隋炀帝见后龙心大悦,召她近身,想玩赏她的小脚。吴月娘慢慢地解开裹脚布,突然抽出莲瓣刀向隋炀帝刺去。隋炀帝连忙闪过,但手臂已被刺伤。吴月娘见行刺不成,便投河自尽了。事后,隋炀帝下旨:日后选美,无论女子如何美丽,“裹足女子一律不选”。但民间女子为纪念月娘,便纷纷裹起脚来。至此,女子裹脚之风日盛。
缠足始于五代之说,则是源自南唐李后主的嫔妃娘,美丽多才,能歌善舞,李后主专门制作了高六尺的金莲,用珠宝绸带缨络装饰,命娘以帛缠足,使脚纤小屈上作新月状,再穿上素袜在莲花台上翩翩起舞,从而使舞姿更加优美。
而一些学者经研究指出,中国古代女子缠足兴起于北宋,五代以前中国女子是不缠足的。宋代诗人苏东坡曾专门做《菩萨蛮》一词,咏叹缠足。“涂香莫惜莲承步,长愁罗袜凌波去;只见舞回风,都无行处踪。偷立宫样稳,并立双跌困;纤妙说应难,须从掌上看。”这也可称之为中国诗词史上专咏缠足的第一首词。
应该看到,缠足诗的写作是以缠足习俗的出现为依存条件的,这说明,宋代确已出现缠足习俗。到南宋时,妇女缠足已比较多见,甚至南宋末年时,“小脚”已成为妇女的通称。但在南宋时代,妇女缠足还并不普及,缠足者主要限于上层社会,在社会观念上缠足尚未达到人人接受的地步。同时,缠足的风俗是由北方传到南方的,大约是在宋室南迁之时。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6-10-24
缠足始于何时

妇女缠足是封建时代的陋俗,现已成为历史的陈迹,现代人对缠足的操作方式以及由此带来的心理与肉体上的痛苦,大概只能从《镜花缘》等古典小说的描述中体会了。但是,古典小说对缠足的描述也有局限。比如说,人们就不能从古典小说中探知缠足陋俗始于何时。事实上,缠足陋俗始于何时是风俗史上的疑窦之一,尽管说者纷纷,但至今仍然莫衷一是。

通常的看法,缠足始于五代。元陶宗仪《辍耕录》引《道山新闻》称:南唐后主李煜时,有位名窅娘的舞女,为后主所赏识。后主别出心裁,令她用帛缠足,使成纤小弯曲的新月状,外套白袜,在六尺高的金质莲花上回旋起舞,借以欣赏所谓仙子凌云之态。好事者还作诗赞云:"莲中花更好,云里月常新。"其他舞女宫娥纷纷效仿,终于酿成贻害千年的陋俗。

一说,缠足之始至晚不迟于唐代。此说的主角是一个比窅娘更著名的美女--杨贵妃。元伊世珍《琅嬛记》称,马嵬一老媪拾到一双贵妃殉难时所遗的罗袜,因而致富。老媪之女玉飞,也拾得贵妃生前所着雀头屦一只,长仅三寸。《诗话总龟》载唐玄宗自四川还京,得到马嵬老媪奉还的贵妃遗袜,因作《贵妃所遗罗袜铭》,曰:"罗袜罗袜,香尘生不绝;细细圆圆,地下得琼钩;窄窄弓弓,手中弄初月。"《群谈采余》也收有《杨妃罗袜》诗:"仙子凌波去不还,独留尘袜马嵬山;可怜一掬无三寸,踏尽中原万里翻。"由此可见杨玉环是缠足的。此外,唐代文人对女子小脚的吟咏也有数例,如杜牧诗:"钿尺裁量减四分,纤纤玉笋裹轻云。"白居易诗:"小头鞋履窄衣裳,……天宝末年时世妆。"略见穿小鞋是天宝末年的时髦,而要赶此时髦,不缠足是不行的。至于杨贵妃是跟从时髦抑或开风气之先,尚无确证。还有人指出,清马揭、盛绳祖《卫藏图识》云:"西藏灯具,状如弓鞋,俗称为公主履。"公主是指唐初时远嫁吐蕃的文成公主,由此可见缠足之事在唐初时已有。即使不能断定文成公主是缠足的创始人,而推测缠足始于隋唐之际,或不会失之太远。至于杨贵妃的缠足,则是不待证明的。

还有一说以为,南唐窅娘的缠足,实是效法南北朝时东昏侯妃潘氏的遗事。《南史·废帝东昏侯纪》记载,东昏侯荒淫无度,"凿金为莲华以帖地,令潘妃行其上,曰:'此步步生莲华也。'"六朝乐府《双行缠》云:"新罗绣行缠,足趺如春妍;他人不言好,独我知可怜。"唐韩偓《屐子》云:"六寸肤圆光致致,白罗绣屧红托里。南朝天子欠风流,却重金莲轻绿齿。"上述诗篇所咏皆潘妃事,可以印证此乃缠足之始,比文成公主的时代早百余年。

此外,还有人将缠足之始更往前推的:晋代说,见《通俗编》引胡震亨《唐音癸签》:"从来妇人弓履之制,惟《晋书·五行志》附见两言云:'男子履方头,女子履圆头。'而《唐(新唐书)·车服志》为最详,其言云:'后妃大礼著舄,燕见用履,命妇亦同,而民俗不尽遵用。武德初,妇人曳线靴。开元中,用线鞋,侍儿则著履。'夫鞋靴圆头之式,适于足小之用。……详绎时风,缠足自寓,亦何必明言之,始谓史书有载哉?"汉代说,见《杂事秘辛》:"汉保林吴姁奏言,乘氏忠侯梁商女足长八寸,胫跗丰妍,底平趾敛,约嫌迫袜,收束微如禁中。"汉一尺相当今23厘米,八寸相当18.4厘米,约5.58寸。东汉建安末年民歌《孔雀东南飞》:"足下蹑丝履","纤纤作细步",也是缠足的佐证。战国说,见赵翼《陔余丛考》卷三十一:"《史记》云'临淄女子弹弦〓足',又云'揄修袖,蹑利屣'。'利屣'者,以首之尖锐言之也。则缠足之风,战国已有之。"《汉书·地理志》:"(赵)女子弹弦跕〓,游媚富贵,遍诸侯之后宫。"颜师古注:"〓字与屣同。屣谓小履之无跟者也,跕谓轻蹑之也。"春秋说,《汉隶释言》称,汉武梁祠绘老莱子之母亲、曾参之妻所穿的鞋,"履头皆锐"。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10-15
始于宋朝,兴于清朝
第4个回答  2006-05-18
妇女缠足的习俗始于南唐,

参考资料:http://www.warea.net/xq/bgtj/200512/20051205110019.html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