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足宝顶山的千手观音历经800多年的风雨洗礼,遭受风化等多重"病害"侵袭,多次修复后,最近一次大规模贴金工作是在清代光绪15年,至今已逾百年。如今,对其实施全面且科学的保护修复已迫在眉睫。
在2008年夏天,由国家文物遗产院主导,敦煌研究院、大足石刻艺术博物馆、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等机构共同组建项目组,展开了深入的前期调查研究。经过约3年的修复试验,项目组完成了《大足石刻千手观音造像总体修复方案》,该方案最终得到了国家文物局的正式批准。
千手观音造像面临着严重的外部损伤,包括表面金箔的开裂、褪色和剥落,彩绘层的翘起、粉化和污染,以及石刻岩体的缺失、断裂和脱落。这些病害不仅损害了其历史和艺术价值,也威胁着石刻的保存。
内部损伤更为复杂,通过X光等高科技手段,专家发现千手观音残存283只手,272件法器,石质表面病害面积15.01平方米,有440处残缺和90厘米断裂,彩绘病害面积28.96平方米,金箔病害面积高达130.62平方米。内部状况显示,金箔并非纯金,而是含83%至92%的金,以及10%左右的银和少量铜。
北京大学周双林等专家通过取样研究发现,千手观音金箔的薄度惊人,仅以微米计,有的部位甚至有多达6层的修补贴金。其中,金箔上的微孔可能是制作时为追求极薄而形成的,这一特性使修复工作更具挑战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