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乘轻轨搭地铁等车只需2分钟

如题所述

2013年,重庆将形成“四线十段”共177.6公里的轨道交通,即使是出行高峰期——到2013年,重庆轨道交通将形成“四线十段”共177.6公里的网络。对市民来说,这就意味着前往任何一个轨道车站等车平均只需要2分钟。而在轨道交通公司董事长沈晓阳的心中,轨道承载着的不仅仅是迎来送往,还承载着一个制造产业链的发展,承载着整个城市文化。

  3年后坐轻轨高峰期只等2分钟

  地铁1号线、轻轨3号线和地铁6号线的全面开工,让城市向畅通重庆迈进了一步。预计到2013年,在建的几条线路将完工投入使用,届时重庆将形成“四线十段”共177.6公里的轨道交通网络,日客运量达到200万人次。对此沈晓阳换了种更易理解的说法:到2013年,即使是出行高峰期,市民到任何一个轨道站点乘车平均等车时间都只需2分钟。不仅如此,一环以外的每个轨道站点都将配套设置3000到5000平米的停车场,并且每个轨道站点的设置都将尽量做到周边100米内有公交车站。而轨道与水陆空多元交通的换乘系统也将逐步完善起来。同时,轨道还将成为城市文化的新载体。“巴渝历史”的2号线、“人文风情”的1号线、“寻常百姓”的3号线都将成为飞驰的文化风景线。

  明年客运量超过40万人次/天

  沈晓阳说,轨道集团有十几年的历史,但重庆提出要建轨道是在更早的1988年。考察研究两年后,1990年和日本达成了技术支持的协议。之后又用了10年时间继续做规模化调研和技术本土化研究。如今,重庆有了自己的轨道设计院、产业基地和单轨运营的国家级标准。“虽然起步晚,但重庆轨道交通发展规模和速度可以说是弯道超车,越来越快。”这是对比轨道交通发达的上海市得出的结论。“上海从1990年开建地铁,5年时间完成第一条轨道16公里,而重庆2000年开建第一条轨道,5年时间完成14公里;第二个5年建设,上海完成65公里轨道,而重庆则建成75公里轨道。”随着时间推移,重庆轨道建设规模和速度还将大幅提升。明年,重庆轨道共投运74.6公里,日客运量超过40万人次。至2012年,日客运量超过100万人次。到2020年实现中期建设规划时,重庆会形成364公里线网和60个重要换乘枢纽,日客运量达600万人次,超过上海目前400万人次客运的规模。

  未来轨道建设规划 沿线建筑一半是公租房

  如果要给重庆飞速发展的轨道交通找一个样本,那就是香港地铁模式。“不仅因为重庆和香港在地形上的相似性,更重要的是香港是全世界唯一地铁运营不亏损的城市。”沈晓阳说,其融资结构、一体化管理模式、技术创新、换乘模式和多种经营都值得学习。去年,轨道集团实现2.8亿元的营运收入。这是比照香港地铁多种经营模式的成果。沈晓阳说,香港地铁沿线规划公租房,站点规划商贸区,这既方便市民出行,又带动区域经贸发展。轨道集团有一个初步设想,未来轨道沿线600米范围内的建筑居住60%的城市人口,而其中一半为公租房。

  对于沈晓阳来说,轨道建设承载的不仅是城市交通的畅通,同时也能实现大项目带动大产业,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效益。目前,重庆70%的单轨设备都是本地造,并达到国家标准,这些的背后需要一个强大的产业链支撑。如今,“重庆造”的单轨技术和相关产品已逐步向沈阳、韩国大邱等海内外城市输出。轨道交通形成的产业链已成功推动了车辆、设备和劳务需求市场的发展,让重庆装备制造业也找到新机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