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汶川大地震中医生的感人事迹(注意是医生)

一定要医生的,本人急用,今天之内要
PS:最好是医生舍小家为大家的事例,要医生的具体名字。
刷分的不要来,谢谢配合。

  四川新闻网讯 记者樊娟从资中卫生系统获悉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资中县武装部迅即于次日(13日)凌晨,组建了有111人参加的民兵应急分队,这支民兵应急队于14日中午1点从资中出发,当日晚10点到达安县。在车内和车身下露宿一晚后,15日上午10点从晓坝镇徒步前行,冒着巨大的生命危险艰难跋涉近10个小时,晚8点到达安县千佛山金溪村,受到困于大山之中成百上千的受灾群众集体跪谢。因为他们是第一支进入当地的救援队伍,被困的受灾群众见到了他们便是看到了生的希望,本能地用最原始、最朴实的方式来表达他们无以言表的感激。
  资中县中医院外科医生谢鹏便是这支队伍中唯一的一名医务人员,在重灾区救援了20个日夜。他既是一名刚毅的救援民兵应急队员,更是一名坚强的白衣战士。是他,让困于千佛山、金溪村、茶坪乡等地的伤员,第一次得到了来自大山之外专业医务人员的救治;是他,让受灾的临产妇女,在简陋的军用吉普车中平安迎来了新生命的诞生;是他,让躺在路边仅数月大嗷嗷待哺的婴儿,找到了母亲温暖的怀抱。曾经巍峨秀丽,而今因为大地震到处滑坡而千疮百孔、危机四伏的千佛山,还有那些惊慌无助、渴求生命的眼睛,见证了他那劳累过度、疲惫不堪而显得那样瘦小的身影,看到了这个瘦小身影中透出的大爱、果敢、刚毅和坚强。
  舍小家顾大家 慨然奔赴前线
  谢鹏同志的妻子对他到重灾区参加救援十分不理解,因为家里上有年迈多病的双亲、下有刚满1岁的幼子,他就是家里的“顶梁柱”。特别是强地震发生后,资中本来就是次灾区,惊魂未定的人群正在四处躲避强余震的发生。谢鹏同志一走,家里就失去了“主心骨”,本来已经恐慌的家人就更加惊慌失措了。
  谢鹏同志想到,作为一名民兵应急队员和医务人员,此时正是重灾区群众所急需的。救死扶伤、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医务人员神圣的职责。为灾区伤员疗伤、为受困群众出力,是一个青年医务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所以,面对家中的实际困难和家人的劝阻,他没有丝毫犹豫。13日凌晨,接到通知就慨然同意。
  没有豪言壮语,但是,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舍小家顾大家的大爱。

参考资料:http://health.newssc.org/system/2008/06/10/010885611.shtml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11-09
江苏省人民医院普外科 傅赞医生 5月14日17点
13日下午一下飞机,我们江苏106名医护人员立即携带物资分乘8辆大巴奔赴绵阳。雨下个不停,气温有点低,大约18点半左右终于赶到绵阳。到了绵阳,稍作停留,又往安县继续颠簸赶路。一路依稀可见越来越多倒塌的房屋,当地居民用蛇皮袋搭的非常简陋的防震棚也越来越多。

20点左右辗转抵达安县,安县受灾严重,停水、停电、停气,大部分居民都已撤离。由于没有水和电,救护点只能做一些包扎、输液或输氧之类的简单处理,没有条件施行紧急手术,所有病人必须在简单处理后快速转到绵阳救治。我们江苏医疗队只好掉头再赴绵阳。

22点左右,回到绵阳,我和普外科赵翰林、蒋奎荣等医生奉命赶紧把从江苏带来的凝结着浓浓关爱的20多万毫升血液送到绵阳市红十字血站。

绵阳的抢救任务非常重,绵阳各大医院已经处于超饱和状态,重灾区北川的病人还在不断地被送到绵阳救治。北川已经陷落,地况非常复杂,急救人员只能将病人抬着出来,跑一段路,再由救护车送到安县附近的临时救助点简单处理,然后紧急送到绵阳,分配到各医疗机构。

江苏医疗队被分成几个小组,分派到绵阳市区几个医院和周围县镇。我们省人民医院被分配到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这是一家以精神专科为特色的三甲医院。23点左右,一到三院,我们立即将医院捐助的医疗物资交接到三院同仁手中,盼望这些物资马上可以用到正在焦急等待的受灾同胞身上。大部分病人都暂时住在医院门口简易的防震棚里,无菌敷料已经基本用完,等待拍片子的人排成了长队。

14日早上7点50分,我们省人医救援队在三院与当地同仁混合组成救治小组,协力投入到紧张繁忙的救治工作中。一直忙到下午三四点,才囫囵吞了一点盒饭。我和蒋奎荣现在正在帮病人做血液透析,帮助放置透析管。这是三个从北川转来的高中生,由于教学楼倒塌造成肌肉受挤压坏死,相继出现了“挤压综合征”,出现了血红蛋白尿,导致肾功能衰竭!下午我们已经给他们施行了下肢减压手术。有两个学生病情很重,虽然积极治疗保住了生命但可能需要截肢,还有一个在我们及时抢救下,病情已经平稳。不远处,夏云、彭玉慧等几位经验十分丰富的外科护理队员正在给焦急排队的伤病员打石膏、换药、输液,她们同时还在给病人做心理疏导。再远处,王青和蔡卫华两位骨科医生正在给骨折病人施行手术,从早上到现在,手术一台接一台,连喝口水的时间都没有,由于有些群众伤得太重,令人心痛,医生们眼含着热泪帮助他们做手术,尽自己最大力量抢救他们。胸外科邵永丰、朱全两位队员从中午开始一直在抢救一位严重肺爆震伤伴呼吸衰竭的40多岁中年妇女,一度生命危急的患者现在已经转危为安。
第2个回答  2008-11-09
医院院长地震时坚守12楼手术室
地震发生后,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摇晃的手术间里,那个站在医生旁边看着手术做完的是石应康;在椅子上,那个困得坐下就能睡着,忙得见上级领导时还套着一次性鞋套的还是石应康。石应康,是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院长、胸心外科一流专家。但在“5·12”大地震发生后,专家、院长头衔之外,他呈现给人们更多的是率真的性情和帅才的风范。

稳定军心 他在手术室为同事打气

地震发生时,华西医院60多个手术室大多数正在做手术,那生死惊魂的几分钟过去以后,手术仍在继续。“我必须去手术室看看。”石应康担心地震造成的停水停电会对手术有影响,便冲上第二住院大楼。当时病人正成群往外跑,石应康挤进电梯,在余震中来到了12楼。“手术能不能继续进行,要不先转移病人?”石应康大声问。一位医生看了他一眼,回答说:“不,这个手术必须做完。”石应康向他们竖了个大拇指,又去了另外一个手术间。在最后一间手术室里,肝胆外科主任李波正用双手按住病人的身体,在余震的晃动中维持平衡。他说:“这台手术一定要完成!”石应康说:“那我就站在你旁边!”石应康真的就“赖”在了手术室,一直等到手术完成。

救治伤员 他指挥部下和死神赛跑

“从昨天开始,源源不断的灾区伤员送到我院。这是一场特殊的战斗,这是一场持久的战斗,这是一场没有硝烟却和死神赛跑的战斗!希望大家尽最大努力救治伤员……”震后第二天下午,石应康在部署完应急救治方案后,在院内开始了简短的电视讲话。而前一天,华西医院应急方案已经启动。

地震中骨科伤员最多,集中管理才能方便治疗。院内小灵通畅通后,石应康立即安排眼科和耳鼻喉科腾空病房,交给骨科管理,集中力量支援骨科。要打仗先得要有装备,他又马上召集开会:把所有医药公司库存的支架、绷带、纱布能淘的全部淘回来……

地震期间,华西医院共接诊伤员2000余人。对自己在震后的诸多表现,石应康说:“华西医院是距离灾区最近的国家级医院,在伤员救治过程中,我们不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谁来发挥?作为院长,我最该做的就是稳住医生护士,让大家齐心协力履行救治伤员的职责,因为华西医院不能乱!”

参考资料里面还有很多,您自己慢慢找

参考资料:http://news.sina.com.cn/z/08earthquake/6.shtml

第3个回答  2008-11-09
私人诊所医生 拿出全部药品救人

在遵道镇,记者见到了28岁的韩先成,鼻梁上架一副眼镜,一副文质彬彬的样子。就是他,在地震发生后,第一时间把自己私人诊所里的急救药品拿了出来,为成功救治伤者争取了更多时间。

作为一名服务农民的私人诊所医生,韩先成3年前曾是当地乡镇卫生院的医生。地震发生后,没有人来动员,更没有人来要求,韩先成马上赶到镇政府主动请战。

在韩先成帮助下,一些逃脱灾难但伤势不轻的村民及时得到了初步救治,伤口得到清理、骨折处得到包扎。从12日下午到13日中午,韩先成已一天没有合眼。韩先成说:“伤者太多,有100多名,已用尽我药店里库存的全部急救药品,只剩下一点感冒药了。”其实我能做的很多乡村医生都能做,只是他们的店铺垮塌,药品被压碎了。如果我店里的存药更多,如果其他店铺的药品没有被压碎,将有更多人被救。”
第4个回答  2008-11-09
meiyou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