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怎么翻译?

如题所述

意思是:破坏仁爱的人叫做“贼”,破坏道义的人叫做“残”。这样的人,我们就叫作他“独夫”。我只听说周武王诛杀了独夫殷纣,没有听说过他是以臣弑君的。

出处:《梁惠王》——春秋战国·孟子及他的学生

原文:

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曰:“臣弑其君,可乎?”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译文:

齐宣王问:“商汤流放夏桀,周武王讨伐商纣,真的有这些事件吗?”孟子答:“史料中有这种记载。”宣王问:“臣子犯上杀死君主,行吗?”孟子答:“破坏仁的人叫做‘贼’,破坏义的人叫做‘残’,毁仁害义的残贼,叫做“独夫”。只听说把独夫纣处死了,却没有听说是君主被臣下杀害了。”

扩展资料

“以民为本”的思想,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优良传统之一。人类一旦进入文明社会,建立了国家,统治者如何处理与民众的关系,就会成为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统治者为了巩固统治,安定社会秩序,当时各学派的思想家都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不仅儒家,包括道家、墨家以及《左传》、《国语》、《管子》等著作中,都不同程度地蕴含着“民为邦本”的思想。如《老子》中就有“爱民治国”的主张,又明确宣称:“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为心。”

从先秦著作中可以看出,民本思想已成为当时的一种时代思潮;相比较而言,儒家所代表的民本思想最强烈、最集中。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民贵君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04

原句翻译为:损害仁义的人叫做‘贼’,损害道义的人叫做‘残’,残贼全有的人称作独夫。只听说诛杀了一个独夫商纣,没有听说臣子杀死了国君。

1、出处:

出自文言文《闻诸一夫纣》。

2、原文:

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

孟子对曰:“于传有之。”

曰:“臣弑其君,可乎?”

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3、翻译:

齐宣王问道:“商汤流放夏桀,武王讨伐商纣,有这些事吗?”

孟子回答道:“文献上有这样的记载。”

宣王问:“臣子杀他的君主,可以吗?”

孟子说:“败坏仁的人叫贼,败坏义的人叫残;残、贼这样的人叫独夫。我只听说杀了独夫纣罢了,没听说臣杀君啊。”

4、孟子: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

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是”仁政“。他把“亲亲”、“长长”的原则运用于政治,以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长远利益。孟子的政治论,是以仁政为内容的王道,其本质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

所以才会有和齐宣王如上对话。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04-09
严重摧残人民的君主是害民的强盗,全靠暴力统治的君主是专制的暴君,强盗和暴君都是反人道的犯罪,只听说纣这个坏事做绝,天怒人怨的家伙终于被清算,没听说谁杀了自己的君王啊!
第3个回答  2019-08-02
败坏仁的人是贼,败坏义的人是残,而残、贼这样的人就是纣王,只听说诛灭了纣王而已,没有听说过臣子杀君的,应该是这样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