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法国运动

自己的见解

6月17日下午和晚间,戴高乐同在英国的某些法国427 知名人士,如法国驻伦敦供应代表团团长让?莫内和大使科尔贝等商讨在国外建立一个法国抵抗中心的方法。除莫内的副手勒内·普利文外,戴高乐从他的同胞那里没有获得多少支持。然而,6月18日晚,他取得英国政府的许可,对法国人民作了一次广播。虽然自由法国运动就以此时作为正式诞生的日期,但是,戴高乐所作这第一次广播,其内容仅限于表示他本人对法国的前途和德国最终必败的信心。这篇演说尽管敦促所有愿意继续战斗的人到英国来同他取得联系,却并没有宣布成立任何以他为首的协调的运动,也没有(虽然作为一种反对失败主义的呼吁,这篇演说确是洋洋洒洒,振奋人心的)说出几天以后出现在英国各地的招募人员招贴上的这句名言:“法国输掉了一个战役,但是,法国并没有输掉这场战争。”
直到6月23日,英国政府在接到戴高乐的一封信后,才同意他提出的在英国成立一个法国“抵抗中心”的要求,不过,在承认这一中心以前将保留仔细审查的权利,以避免出现任何看来象是法国流亡政府、法国“民族委员会”,甚至是“解放委员会”之类的机构。虽然如此,在后来的一次广播中,戴高乐便让人知道他已经成立了一个获得英国政府承认的临时性的“法国民族委员会”。这次广播引起了波尔多方面提出激烈的抗议,但是,英国当局并没有公开否认这项声明。相反,戴高乐得到了同法国各殖民地和附属地的驻军司令官进行联系的一切便利,在这些将领中叙利亚的米特尔奥塞和北非的诺盖都已拒绝接受停战协定,前者还发表了公开的宣言。尽管这样,戴高乐从陆军的高级同僚中既没有得到支持,也没有得到满意的答复,这些人后来都改变了口气,效忠维希了。
6月28日,戴高乐再次接到通知说,英国政府暂时尚不能承认任何一个实际上并不存在的“法国民族委员会”或者甚至是一个“抵抗委员会”。这意味着,如果有足够数目的代表法国政治生活的知名人物往后决定同戴高乐一起,或者反过来,邀请他去同他们一起,那么形势可能是会改变的。英国政府在拒绝承认一个并不存在的法国民族委员会的同时,的确也同意把戴高乐看作是“不论438 在何处集结到他周围来支持盟国事业的全体自由法国人民的领袖”,并于6月28日晚间广播了一项表达这种意思的正式声明。
与此同时,戴高乐受权设法争取法国海陆空三军人员和商船船员,以及――这是后来想到的――可能对军事工业有用的民间技术人员。有十万以上的法国人从敦刻尔克撤退到英国来,不过,其中许多人都已经回法国去了。另一方面,从挪威撤出的贝杜阿尔将军率领的法国远征军当时正在英国,人数大约有一万,还有九千名左右的法国海军人员驻扎在阿因特里――主要是在英国港口避难,并于停战以后彼英国人扣留的军舰上的人员。这些法国人大多愿意返回法国。作为个人或军事单位愿意集结到戴高乐周围来的,起初只有马格兰?韦内雷上校指挥的外籍军团的一个营(上校本人象许多军阶较高、情愿继续作战的军官那样,改名换姓,从此便被叫做蒙特克拉了),阿尔卑斯猎兵师的一个完整的营和海军陆战队的一个连。这些部队,加上几百名其他人员,就是戴高乐可以支配的全部兵力。实际上,到1940年6月底,在英国的自由法国部队总数只有三千人多一点,包括四百五十名海军及海军陆战队人员和三百五十名空军人员。他们实际上都是手无寸铁的。
6月30日,海军中将埃米尔·亨利·米塞利埃从直布罗陀飞抵英国。他一向在地中海负责法国禁运品的管制工作,总部设在马赛。这个海军将领一知道停战协定已经达成、不可更改时,便立即把他在码头上所能找到的最有价值的货物装上几条商船,由两三艘法国小军舰保护着,起碇驶往直布罗陀,以便把他的小舰队、货物以及他本人交给英国海军调遣。在他到达英国之前,他并不认识戴高乐,也不知道戴高乐所采取的立场。作为一个三星海军中将,他在法国的等级制度中严格他说来要比戴高乐的地位高得多,但是,他在了解了情况后,同戴高乐作出了一项安排,虽然他本人并没有签署任何文件答应效忠戴高乐,因为他觉得他有权在必要时代表法国海军,而戴高乐则代表陆军。尽管如此,直到他们之间后来产生了严重的政治分歧时为止,米塞利埃一直表现得仿佛他把戴高乐当作自己的上级似的,虽然同时也要求把对自由法国海军部队的指挥和管辖权保持在自己手里。
7月3日,英国对米尔斯克比尔法国舰队的攻击439 是一次严重的考验。戴高乐只是在这件事发生前才得到通知。他对这个消息采取了恰当的态度,因此显著地提高了他本人在英国当局眼中的地位。他并不隐瞒自己心头的深切悲痛。这个行动从最好方面讲也会妨碍他自己的行动,而从最坏方面讲,如果波尔多当局利用这个机会对英国宣战,戴高乐和他的所有追随者的处境就会是不堪设想的。他宁愿不去判断这件事的是非曲直,而需要讲明英国事先并没有同他磋商过,因此他同这次行动丝毫无夫。实际上,没有迹象表明这件事对于自由法国运动的发展好歹有什么直接影响。英国人在朴次茅斯扣留的法国军舰上大约有一千名水兵参加了米塞利埃将军的队伍。到7月底,自由法国的舰队已有二十八艘军舰,除了一艘补给成舰外,其余的都是小船,不过完全由自由法国船员操纵着。空军人员慢慢地也集合起来,组成一个轰炸机小队和一个战斗机小队,陆军部队则足以组成一个完整的旅,拥有全部武器及辅助部队。连同总部、行政管理部门和在英国接受训练的新兵在内,自由法国兵力的总数到1940年8月1日大约已有六千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11-09
“自由法国”运动
1940年5月,德国绕过法国的马奇诺防线,攻入了法国。马奇诺防线是法国陆军部
长马奇诺在任期间修筑的一条法国东部边境的防御阵地体系。防线内堡垒林立,地下筑有坚
固工事,还有地下铁道、隧道公路和各种生活设施。
马奇诺防线被法国人视为安全的保证,是“万无一失”的坚固屏障。
在大战以前,英法政府对希特勒的军事扩张一再妥协退让,使得德国的扩张野心日益膨
胀,希特勒攻占波兰后,又占领了丹麦、挪威、荷兰、比利时、卢森堡,顺利地绕过“马奇
诺防线”,攻入了法国。
毫无戒备的法军一触即溃,法国首都巴黎危在旦夕。6月14日,德国未发一弹就占领
了巴黎,接着深入法国境内。
1940年6月22日卖国贼贝当组成的新内阁,向德国投降。
6月本是法国最迷人的季节,这时却陷入一片恐慌中。法国被卖国政府奉送给了希特
勒,但法兰西独立自由的精神并没有终结,具有斗争传统的法国人民是不会甘心屈服的。
在法国军队中,有一个坚决主张抵抗法国侵略的人,他就是夏尔·戴高乐将军。
戴高乐将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是个中尉,在凡尔登战役中身负重伤被俘,战后才回到
法国。第二次大战爆发后,他提出了针对德国闪电战战术建设机械化部队的建议,但没有受
到重视。
在法国沦陷时,戴高乐坚决要求抵抗德国侵略者,但在当时的法国政府中,他孤立无援。
6月17日清晨,戴高乐将军在机场送别英国斯皮尔斯将军。
当两位朋友握手告别,飞机即将缓缓起飞时,戴高乐将军突然敏捷地一跳,跃上飞机舷
梯,钻进飞机的机舱,并“砰”地一声关上机门。飞机飞上了蓝天,腾空而去。机场上的人
大为吃惊,但已无可奈何。
戴高乐将军当时是法国国防部和陆军次长。竭力反对贝当政府的卖国行径,失败后,他
决定逃离法国,到国外重新组织力量继续抗击德国侵略者。
逃离法国的第二天,在英国首相邱吉尔的支持下,6月18日下午,戴高乐将军在英国
广播电台发表了《告法国人民书》,他向法国人民和全世界庄严宣布:
“法国的事业没有失败,……法国并非孤军奋战!它不是单枪匹马!它不是四处无
援!……法国的抵抗火焰决不应该熄灭,也决不会熄灭……”
戴高乐将军要求希望自由的法国官兵们和他联系。
戴高乐将军的宣言激励了三千万法国人民的心灵。他们在失败的痛苦中重新昂起头来。
巴黎的学生在凯旋们集会,表示他们对戴高乐的热烈拥护。
法国的贝当政府对戴高乐将军恨之入骨,他们在法国军事法庭对戴高乐将军进行缺席审
判,徒刑从4年直至死刑。戴高乐将军高扬“自由法国”的旗帜,以顽强的毅力开始拯救法
国的斗争。
6月29日,有200多名步、炮兵向戴高乐将军报到,从敦刻尔克撤退的200多人
投入“自由法国”的运动……到月底时,海军中将米塞利埃,也来到伦敦,支持戴高乐将
军。到7月底时,有7000多人志愿拿起武器为“自由法国”而战,他们来自四面八方,
有的从法国绕道西班牙逃到英国,有的从北非经直布罗陀海峡投奔而来……
“自由法国”总部设在泰晤士河畔的一座大厦里。戴高乐将军筹建了法国民族委员会和
武装力量,在简陋的办公室里他接待从各地来的关心“自由法国”的人们。
7月14日是法国的国庆节,清晨,戴高乐将军检阅了首批“自由法国”的战士。
一周以后,首批“自由法国”飞行员参加了对鲁尔区的轰炸,戴高乐将军组织了这次行
动并发表了有关这次轰炸取得胜利的消息。
1940年8月,戴高乐将军率领一支英、法联合舰队向法国进攻,不幸失败,但戴高
乐将军并不屈服,他以顽强的精神继续战斗。
之后,戴高乐将军又在非洲建立了一个可靠的作战基地和精干的行政机构,并出版了
“自由法国”的报纸……
1943年5月,共产党等16个政党团体在法国国内共同组建了全国抵抗运动委员
会,戴高乐派往国内的代表让·穆旦担任第一届主席。到1944年3月,法国国内各抵抗
组织的武装力量联合为统一的内地军,戴高乐将军的将士们和德军进行着英勇的战斗。
1944年6月,苏联红军解放了波兰,盟军从诺曼底登陆后向法国挺进。
8月20日,戴高乐将军率领“自由法国”的部队随同盟军向巴黎挺进。他的军队受到
了法国人民热烈的欢迎。
戴高乐将军和千百万法国人民一起奋起战斗,武装起义解放了巴黎。
1945年5月,德国投降,戴高乐以法国临时政府的名义,和盟军一起接受德国投降。
戴高乐以他顽强的毅力和爱国精神,为拯救和维护法国的民族独立,做出了不可磨灭的
功勋,是法国人民热爱的一位英雄和领袖。
戴高乐巡视自由法国非洲领土后(在这期间他抽空飞往开罗去同韦维尔举行会谈,并派贾德鲁在那里作为他的代表,负责处理全部中东事务),于194Q年11月底返回伦敦。这时,他觉得必须花些时间改组他的总部。同时,他催促英国政府作出安排,把其他一些法国属地争取到他的事业方面来,尤其是吉布提、圣皮埃尔、安的列斯群岛和法属圭亚那。他声称,所有这些地方的大多数人民都是拥护他的。但是,英国政府迫于政治和军事上的种种考虑,暂时不得不把对这些领土的行动只限于海军力量所能实现的有效的经济封锁。与此同时,韦维尔在利比亚对意大利人顺利发动的攻势,也使英国和自由法国的事务暂时显得不重要了。尽管如此,一支自由法国部队却在非洲战役中以寡敌众,建立了显赫的功勋、因此,英王在给韦维尔的一封祝贺信中也特别提到“我们的自由法国盟友”的英勇行动。为了配合韦维尔在非洲进一步作战的战略计划,一支自由法国人的分遣队,包括
骆驼队和机械化部队,在科洛纳?德奥纳诺中校率领下,攻打了费赞绿洲中的一个沙漠前哨基地木祖克。这次战役以及随后于1941年3月攻占南部沙漠中库弗腊的战448 役,完全是由自由法国部队进行的。两次行动给计划和实现它们的自由法国官兵带来了极大的荣誉。第一次出征从乍得境内的拉密堡出发直捣木祖克,当时必须在走过九百多英里的杂树丛和沙漠地带后,立即突击一支全副武装、深沟高垒、粮草弹药十分充沛经得起长期包围的守军。自由法国这支特遣部队取得了全面的成功,虽然它的指挥官身先士卒,在英勇绝伦的作战中阵亡了。由于摧毁了木祖克的意大利飞机和机场,夺取了意军防地,从而清除了韦维尔左翼的潜在威胁。
接下去向库弗腊推进中,自由法国这支纵队必须在极难通行的地区行军六百多英里。由于意大利人严阵以待,拂晓时的一次突袭不能取胜。自由法国部队把库弗腊围困了一个多月。尽管以极大的管理技巧节省给养,这次军事行动还是几乎失败,只得考虑撤退了。在最后一刹那,他们取得了一个战术上的有利条件,突破了敌军的防卫,于是,在一场正面攻击中占领了库弗腊。意大利人在利比亚和埃塞俄比亚之间的交通线被切断了。在埃塞俄比亚,也有一小股自由法国部队在英国普拉特将军的指挥下作战。外籍军团中的分队、殖民地部队、阿尔及利亚骑兵、炮兵,以及一队法国轰炸机在厄立特里亚同英国人一起攻打克仑,后来又在马萨瓦作战,戴高乐还亲临马萨瓦前线。在取得胜利以后,戴高乐致电英国首相,再次宣布“自由法国部队将参加对我们共同敌人的战斗,直到取得全面胜利为止”。丘吉尔在复电中对自由法国的支援,代表英国政府表示感谢,电文说:你们在为共同事业尽力中,从不畏缩,从不示弱,获得了国玉陛下政府的最大信任,你们体现了千百万对法国和法兰西帝国的前途毫不灰心的法国男女同胞的希望。
自由法国部队的这些军事胜利,对于稳定自由法国运动和英国政府之间节拍多少有点不大正常的关系起了不小的作用。不幸的是韦维尔从班加西的撤退和希腊的沦陷产生了不可避免的心理反应。自由法国的军官失望之余,不谨慎地批评了英国将领的指挥才能,甚至还批评了英国人的勇气。
第2个回答  2008-11-09
启蒙运动的兴起和发展〕随着资本主义与封建专制主义矛盾的不断深化,法国新兴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中,反对封建统治与教会特权的斗争也迅速展开,这就是启蒙运动。启蒙运动是继文艺复兴后,在欧洲历史上出现的第二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启蒙,就是启迪和开导人们的反封建意识,给尚处在黑暗中的人们带来光明与希望,反对蒙昧主义、专制主义和宗教迷信,打破旧的传统观念,传播新思想,新观念。

启蒙运动从兴起到发展长达一个世纪之久,启蒙思想涉及宗教、哲学、伦理学、政治学、经济学、文学艺术、史学、美学和教育等各个领域,出现了各种学说体系和大批著名人物,广及欧洲许多国家,其中有英国的阿迪生、斯蒂尔和波普,德国的门德尔松和莱辛,意大利的维科,俄国的别林斯基、赫尔岑和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但启蒙运动的中心却在法国。在法国著名哲学家笛卡尔的影响下,比埃尔·贝尔(1647—1706)首先把笛卡尔的理性主义用于宗教和神学,相信理性之光照耀着每一个人,并同样以怀疑论为武器,提倡理性,怀疑宗教,对宗教神学发起攻击,指出教会的虚伪和欺骗,打破了对教会所宣扬的蒙昧主义盲从,贝尔成为法国启蒙运动的先驱。到十八世纪中叶,启蒙运动进入高潮,群星灿烂人才辈出,大批思想界巨人纷纷涌现,其中最主要的启蒙思想家有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和以狄德罗为首的百科全书派及孔多塞。他们从各个方面向封建势力和教权势力发起勇敢的冲击,不辞辛劳地传播进步思想,开启人们的头脑,唤醒沉睡中的人们投入反封建反特权的斗争,启蒙运动作为成熟的反封建、反教会的进步思潮登上了历史舞台,不仅为未来的政治革命制造了舆论,而且为法国创建了高度的精神文明。

法国为什么能够成为启蒙运动的中心呢?这是由法国特殊的历史条件所决定的,是法国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特别尖锐的产物。具体地说,主要原因有三:第一、法国是欧洲各国中封建统治最顽固、最反动的堡垒,是封建制度的最高典型,法国社会中第三等级与特权等级之间的矛盾特别尖锐,而封建制度的危机又空前严重,这就为启蒙运动的出现提供了社会基础;第二、法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力量的日益加强,形成了一批既有经济实力,又有文化教养的新兴阶级的代表,为启蒙运动的掀起提供了阶级基础;第三,教权势力的顽固和疯狂,迫使新兴阶级的思想家抛开宗教外衣,投向公开的理性宣传,而近代科学的兴起和英国革命的成功,则为启蒙运动的兴起提供了科学依据和理论实践经验,从而使法国的启蒙运动成为欧洲之中心。

〔启蒙运动的特点〕声势浩大的法国启蒙运动一经兴起,就具有鲜明的特点。特点之一是目标明确。启蒙思想家的锋芒所向十分明确,即反对王权、神权和特权,努力改变旧制度,建立新体制,各个启蒙思想家之间虽然存在着分歧和争论,但只要涉及到封建专制统治与反动的教权势力,他们总是采取共同行动,而且每个启蒙学者都根据各自研究的领域,积极宣传“理性”与科学,始终把主攻目标对准专制王朝与天主教会。他们高唱“理性”的赞歌,向往“理性的王国”,提倡用理性作为衡量一切、判断一切的尺度,把封建专制制度比作漫漫长夜,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逐现实的黑暗,消灭专制王权和贵族特权。强调只有科学才能使人正确认识自然,破除宗教迷信,从而增进人类的福利,实现美好的自由、平等、民主的新社会。

特点之二是思想一致。启蒙思想家都有基本相同的哲学理论作为指导思想,这就是怀疑论、自然神论和无神论。在启蒙思想家中,虽然多为自然科学家、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文学家,而哲学家只占少数,但他们的思想和理论却在启蒙运动中起着主导作用,那些虽没有哲学著作的启蒙学者,也奉行着大体一致的哲学信仰,而且在启蒙运动的不同发展阶段上成为批判宗教神学的有力武器。怀疑论成为启蒙运动准备阶段的思想先导,而自然神论则成为启蒙运动发展阶段的思想家的标记,无神论则把启蒙运动推向更高的成熟阶段。正是在这种哲学思想的指导下,才使启蒙运动经久不衰,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哲学革命成了政治革命的先导,并使启蒙运动具有明确的行动纲领。

特点之三是行动坚决。启蒙思想家都正视现实,认真思考,联系群众,不畏强暴。他们深入社会,细心观察,对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进行独立思考展开无情抨击,提出了理想社会的蓝图,为之进行不息的斗争。他们以人民自居,以宣传群众,启迪民智为己任,为使群众改变旧观念接受新思想,他们出版专门的学术、理论著作外,还出版了普及性的通俗读物,还运用小说、戏剧、诗歌等文艺作品让更多的下层群众了解新观念。因此,不少启蒙思想家都是学识渊博,才华横溢的多面手,例如伏尔泰,不仅著有哲学著作,还发表了大量的史学著作、文艺小说、戏剧和诗歌,堪称为启蒙运动的导师和领袖。这些思想家,常常冒着上断头台、坐牢和流放的危险,为追求正义、向往光明而贡献出自己的全部智慧。启蒙运动虽然有种种共同的特点,但在如何改变封建制度上,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别,反映出各派思想家的不同政治主张。
第3个回答  2008-11-15
戴高乐任法兰西第五共和国总统后,推行了一系列内政外交政策,使法国经济发展,国际地位获得提高。但独立发展核力量耗资巨大,遭到左翼和右翼的反对,总统的独断专行引起人们的不满,政府反对罢工的立法导致工人的反抗,削减小农户的政策也激起农民的抗争。由于经济情况不好,失业人数多达50万,青年学生面临着毕业即失业的威胁。1968年各种社会矛盾日益尖锐,以青年学生为前导,法国掀起了五月风暴。

3月,巴黎大学农泰尔分院出现了学生运动,要求改革学校的教育制度。5月3日,为抗议大学当局开除学生运动领导人,巴黎大学学生罢课并占领了大学校舍。警察封闭了农泰尔分院,驱散了巴黎大学的群众集会。为抗议警察的暴行,全国各地学生纷纷罢课游行。在巴黎,学生筑起街垒同警察对峙。5月中旬斗争进入高潮。 5月12日,工人举行罢工,声援学生的斗争,要求每周40小时工作制,保证每月200美元的工资。5月13日,学生、工人联合举行总罢工总罢课,巴黎20 多万人涌上街头,高呼反政府的口号,进行大规模的示威游行。5月14日至18日戴高乐访问罗马尼亚期间局势大大恶化,学生占领学校,工人占领工厂,水陆空交通停顿,工厂停工,商店关门,整个巴黎陷于瘫痪。罢课罢工还席卷了法国90多个省,农民也要求提高农产品收购价和降低税收。

戴高乐匆匆回国,以军队为后盾,同工会和企业主代表谈判,于5月25日达成协议。政府基本上满足了工人和职员提高工资的要求,要求工人复工。政府允诺改组,国民教育部长辞职,实行教育改革。5月30日,戴高乐宣布解散议会进行新的选举。此日,几十万人在巴黎街头游行示威支持总统的政策。次日,戴高乐改组了政府。6月12日,政府宣布禁止游行示威。6月16日,警察进驻巴黎大学,拘捕了学生运动的骨干分子。五月风暴逐渐平息。6月举行议会选举,戴高乐派获胜。戴高乐为了避免“五月危机”的重演而进行了改革。国民议会于10月10日通过了建立大学自治和安排大学生参与高等教学方面的法律。局面逐渐恢复正常

1789年5月国王被迫召集三级会议,继而改为国民议会和制宪议会。7月14日巴黎人民起义,攻占巴士底狱,革命爆发。8月26日制宪会议通过《人权与公民权宣言》 ,确立人权、法制、公民自由和私有财产权等资本主义的基本原则。议会还颁布法令废除贵族制度,取消行会制度,没收并拍卖教会财产。革命初期,代表大资产阶级和自由派贵族利益的君主立宪派取得政权。1791年6月20日路易斯十六乔装出逃,企图勾结外国力量扑灭革命,中途被识破押回巴黎。广大群众要求废除王政,实行共和,但君主立宪派则主张维持现状,保留王政。君主立宪派制定了《一七九一年宪法》,召开立法会议,维护君主立宪政体,反对革命继续发展。

第一、二等级和大资产阶级的取得了妥协,但和占法国人口大多数的农民和城市平民的矛盾依然没有缓和,相反,人民在斗争中看到了自己的力量。1792年8月10日,巴黎人民再次起义,推翻君主立宪派统治,逮捕路易斯十六国王。9月21日召开国民公会,次日宣布成立法兰西共和国。

8月10日巴黎人民起义后,吉伦特派取得政权。9月20日法国军队在瓦尔米打败外国干涉军。由普选产生的国民公会于9月21日开幕,9月22日成立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吉伦特派执政期间颁布法令,强迫贵族退还非法占有的公有土地,将没收的教会土地分小块出租或出售给农民,严厉打击拒绝对宪法宣誓的教士和逃亡贵族。1793年1月21日,国民公会经过审判以叛国罪处死十六。
第4个回答  2008-11-09
法国曾在19世纪初有拿破仑这样的人物并产生过巨大的能量决非偶然,是整个民族素质急速提高后的能量的一次爆发式发泄。但法国的教育在拿破仑期间和之后屈服于宗教势力变得越来越保守,宗教势力重新掌握了教育大权。直到进入20世纪后,宗教思想和教会对教育的影响进一步有所削弱,50多个从事教育等方面活动的教会组织被解散,3000多所教会学校被封闭,1905年法国政府明确宣布废止"法卢法案"。但此时的法国已经丧失了在国民素质上的优势,尤其是与宗教冲突较大的科学被毁于一旦,终于没有能再次平地而起。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