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

我的语文阅读水平很水啊,谁能教教我? 理科我很行,但文科就不行了

谁能给出一篇 文章 以及 文章的分析思路 给我学习学习?

我是文科比较好,理科不行啊~~- -|

日 历

冯骥才

① 我喜欢用日历,不用月历。
②厚厚一本日历是整整一年的日子。每扯下一页,它新的一页——光亮而开阔的一天——便笑嘻嘻地等我去填满。我喜欢日历每一页后边的“明天”的未知,喜欢它隐含着一种希望。“明天”乃是人生中最富魅力的字眼儿。生命的定义就是拥有明天。它不像“未来”那么过于遥远与空洞。它就守侯在门外。走出了今天便进入了全新的明天。明天会是怎么样呢?当然,多半还要看你自己的。你快乐它就是快乐的一天,你无聊它就是无聊的一天,你匆忙它就是匆忙的一天;如果你静下心来就会发现,你不能改变昨天,但你可以决定明天。有时看起来你很被动,你被生活所选择,其实你也在选择生活,是不是?
【分析】这一段主要在于回答第一段的一句话,“我喜欢用日历”。喜欢日历的第一个原因在于“每一页后边的‘明天’的未知,喜欢它隐含着一种希望”即“拥有明天”。但这一段更深入一层,即“你可以决定明天”。
③每年元月元日,我都把一本新日历挂在墙上。随手一翻,光溜溜的纸页花花绿绿滑过手心,散着油墨的芬芳。这一刹那我心头十分快活。我居然有这么大把大把的日子!我可以做多少事情!前边的日子就像一个个空间,生机勃勃,宽阔无边,迎面而来。我发现时间也是一种空间。历史不是一个空间吗?人的一生不是一个漫长又巨大的空间吗?一个个“明天”,不就像是一间间空屋子吗?那就要看你把什么东西搬进来。可是,时间的空间是无形的,触摸不到的。凡是使用过的日子,立即就会消失,抓也抓不住,而且了无痕迹。也许正是这样,我们便会感受到岁月的匆匆与虚无。
【分析】本段同样也有二层意思,一是“一个个‘明天’,不就像是一间间空屋子吗?那就要看你把什么东西搬进来”,这句话用了比喻,意思是拥有明天也就拥有一个个未知,关键取决于你;一是我们便会感受到岁月的匆匆与虚无。这二层意思,用了一个关联词“可是”来关联。
④我不能天天都从容地扯下一页。特别是忙碌起来,或者从什么地方开会、考察、访问归来,看见几页或十几页过往的日子挂在那里,暗淡,沉寂和没用;被时间掀过的日历好似废纸。可是当我把这一dié( )用过的日子扯下来,往往不忍丢掉,而把它们塞在书架的缝隙或夹在画册中间。就像从地上拾起的落叶。它们是我生命的落叶!
【分析】本段一要注意“可是”这个关联词,二要注意“它们是我生命的落叶”这句话。“可是”关联词表明了这段话所要侧重的,而后面的这句话是一个比喻,其隐含的意思则是日历是我生命的记录。
⑤别忘了,我们的每一天都曾经生活在这一页一页的日历上。
⑥记得1976年唐山大地震那天,我住的亭子间被彻底摇散,震毁。我一家三口像老鼠那样找一个洞爬了出来。当我的双腿血淋淋地站在洞外,那感觉真像从死神的指缝里侥幸地逃脱出来。转过两天,我向朋友借了一架相机,爬上我那座狼咬狗啃废墟般的破楼,钻进我的房间——实际上已经没有屋顶。我将自己命运所遭遇的惨状拍摄下来。我要记下这一切。我清楚地知道这是我个人独有的经历。这时,突然发现一堵残墙上居然还挂着日历——那蒙满灰土的日历的日子正是地震那天:1976年7月28日,星期三。我伸手把它小心地扯下来。如今,它和我当时拍下的照片,已经成为了我个人生命史中刻骨铭心的珍藏了。
⑦由此,我懂得了日历的意义。它原是我们生命忠实的记录。从“隐形写作”的含义上说,日历是一本日记。它无形地记载我每一天遭遇的、面临的、经受的,以及我本人的应对与所作所为,还有改变我的和被我所改变的。
【分析】注意段首的关联词“由此”,二要注意“它原是我们生命忠实的记录”。
⑧然而人生的大部分日子是重复的——重复的工作与人际,重复的事物与相同的事物都很难被记忆。所以我们的日历大多页码都是黯淡无光的。过后想起来,好似空洞无物。于是,我们就碰到一个非常重要的关于人本的话题——记忆。人因为记忆而厚重、智慧和变得理智。更重要的是,记忆使人变得独特。因为记忆排斥平庸。记忆的事物都是纯粹而深刻个人化的。所有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个案”。记忆很像艺术家,潜在心中,专事刻画我们自己的独特性。你是否把自己这个“独特”看得很重要?广义地说,精神事物的真正价值正是它的独特性。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一种文化。记忆依靠载体。一个城市的记忆留在它历史的街区与建筑上,一个人的记忆在他的照片上、物品里、老歌老曲中,也在日历上。
【分析】这一段尤其要注意关联词。比如段首的“然而”由前一段“它原是我们生命忠实的记录”转折到本段“人生的大部分日子是重复的”,后面的“所以”又和前面的一句构成因果关系,因为重复而使得“我们的日历大多页码都是黯淡无光”。而后面的“因为”则表明前面是“果”后面是“因”。
⑨然而,人不能只是被动地被记忆,我们还要用行为去创造记忆。我们要用情感、忠诚、爱情、责任感,以及创造性的劳动去书写每一天的日历。把这一天深深xiāngqiàn( )进记忆里。我们不是有能力使自己的人生丰富、充实以及具有深度和分量吗?
【分析】这一段注意段首的“然而”关联词,由此我们就能够把握作者思路上的起承转合,把握作者意思的侧重点。
⑩为此,每每到了一年最后的几天,我都是不肯再去扯日历。我总是把这最后几页保存下来。这可能出于生命的本能。我不愿意把日子花得净光。你一定会笑我,并问我这样就能保存住日子吗?
正像保存葡萄最好的方式是把葡萄变成酒;保存岁月最好的方式是致力把岁月变成永存的诗篇或画卷。
14.“有时看起来你很被动,你被生活所选择,其实你也在选择生活”这句话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表述。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考生对重点语句的理解。常用的方法是“还原法”。题中的三句话,可以分成两层意思:一层谈人生现状,一层谈对待人生的态度。两个方面答全,才算完整。
【答案】人可能无法选择自己的生活境遇,但可以选择自己对生活的态度。(意思对即可。)
16.文章以“日历”为题,后半部门为什么着重写“记忆”?请根据文章简要分析。
【答案】(1)作者认为我们的日历大多页码是黯淡无光的,但是记忆却能使我们从黯淡无光的生活中摆脱出来,因为记忆排斥平庸,使人变得独特。(2)作者认为一个人的记忆是能够留在日历上的,但人不能只是被动地被记忆,还要用行为去创造记忆,认真地书写每一天的日历,使自己的人生(日历)丰富充实。因此,作者在文章的后半部分着重谈记忆。(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考生对文章结构的理解。文章由喜欢日历谈起,从中感知生命的意义。后半部分侧重对待日历的态度,进一步阐释自己对人生的看法。

1. 文章以“日历”为题,后半部为什么着重写“记忆”?请根据文章简要分析。
【分析】做题首先要审题,要审清题目的方向,要审清题目的侧重点。这道题着重问的是“后半部为什么着重写‘记忆’”,即着重写“回忆”的原因是什么。这篇文章由喜欢日历谈起,从中感知生命的意义。后半部分侧重对待日历的态度,进一步阐释自己对人生的看法。 答题不能停留在简单的结论性的东西上,而要作出简要分析,注意是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1)作者认为我们的日历大多页码是黯淡无光的,但是记忆却能使我们从黯淡无光的生活中摆脱出来,因为记忆排斥平庸,使人变得独特。(2)作者认为一个人的记忆是能够留在日历上的,但人不能只是被动地被记忆,还要用行为去创造记忆,认真地书写每一天的日历,使自己的人生(日历)丰富充实。因此,作者在文章的后半部分着重谈记忆。(意思对即可。)

总结答题的一般规律。

1、 审题。答题要抓住题目意思的侧重点。如《日历》第十四题,侧重在“哪些遐想”,答题的规范则要求是简要概括,而不是简单地照抄原句。
2、 一个题目无非是从这么几个方面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是什么”更多的是要求将内容分层概括。“为什么”是强调由果来推导因,有时一果往往未必只有一个原因,有可能有多个原因。而“怎么样”,则要求我们在回答的时候作一些简要的分析,不能只简单地用一些概念性的语词来回答。

2.审题——辨怎么问
是什么?分列陈述
为什么?由果推因
怎么样?适当描述
3.表达——求怎么准
切入准确
答题规范
由果推因
抓点分层
3、 一道题虽然只是就全篇文章当中的某部分来发问的,但真正要能理解这些问题乃至用自己的语言来回答表述,则要着眼于文章的整体来理解文章的局部。从整体来把握出题者要问的方向、角度、层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1-02
如何提炼文章中的主旨,深刻理解、感悟其内涵意思和象征意义?
当前,无论是小考或大考,都是把“阅读与感悟”同“作文”列为同等重要的内容,而“理解感悟主旨的内涵和象征”作为重要内容之一。考生要从五个方法来“理解感悟主旨”:
1.
中心句提炼法。
i.
什么是中心句?中心句就是指文章一段话或一篇文章能够体现文章中心思想的一两处精炼语句。抓住之就抓住了文章的中心。如八年级学过的“苏州园林”一文,既有全文的中心句又有各段的中心句。其中“无论游览者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句就是全文的中心句也就是全文的主旨。
ii.
怎样提炼中心句?中心句往往就是在文章的开头,有的甚至就在第一自然段,开门见山,开明宗义地给读者点出来。如朱自清《背影》就在第一自然段第一句“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还有的中心句是在文章的结尾段。因此,我们在提炼中心句时,就要认真阅读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段,紧紧抓住那些表明作者立场、观点、情感、态度的句子,进而提炼其主旨。
2.
归纳综合法。
如果文章的中心句明显在其开头或结尾,就用上述方法提炼。但是,如果中心句不明显,那就用归纳综合法来提炼。。
i.
首先要通读全文,从整体上把握文章中心大意——即文章写的是什么意思,说的是什么问题,描写的是什么样的人物形象,叙述的是什么事情等,以此来提炼文章主旨。
ii.
按文章段落归纳综合文章主旨。因为每篇文章都是通过若干段落来分层次机构来表达其中心思想和其主旨。如果我们不能一下子从整体上把握中心大意的话,那就要从一个一个段落地归纳综合文章的大意。如何来做?
a)
要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每段的大意,然后把各段的大意相加综合起来;
b)
要理清段落与段落之间的关系,抓住起始句、重点句、过渡句来概括中心意思;
c)
要归纳综合时,从段落与段落之间的关系就可以归纳综合出文章的主旨和中心。
第2个回答  2008-11-08
一篇文章不好说!
给你说说思路吧!
必要:文章多读几遍(直到理解其中的含义,也就是说简单的文章至少要读2遍,难的呢,至少要读4遍)
就介绍两个超考的阅读片段吧:
1。记叙文阅读:
把自己当作作者,或者是作品里的人物(说白了就是假装当一下演员),换位思考,体会主人公的思想感情
2。散文阅读:
搞清文章脉路:散文特点是形散神聚,找出文章的线索
来,有助于理解文章

文章只要理解了,答题就会很轻松
第3个回答  2008-11-08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选自《孟子》(战国)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一.解释括号中的词:
1.行(拂)乱其所为__________ 2.(曾)益其所不能_________
3.而后(作)___________ 4.人恒(过),然后能改__________
二.翻译句子.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这篇文章运用了大量事例论证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行文看,第二段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结构上
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第三段承接上文从正反两面加以推论,其中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反面论述。
四.请给文章补充一个事实论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问者: cdandsunny - 秀才 二级 最佳答案
一,1.违背阻碍2.同”增”3.奋起,指有所作为4.犯过失
二.(一个人的心事)要在脸上显露出来,在声音上表达出来,然后才能被人所了解.
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