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姓的传统文化

如题所述

郡望

鲁郡:西汉改薛郡置鲁国,治在鲁县(今山东省曲阜)。相当今山东曲阜、滕州市、泗水等县地。晋改为鲁郡。
天水郡:西汉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初置郡,治所在平襄(今甘肃省通渭县西北)。
庐陵郡:东汉时置郡,治所在石阳(今江西省永丰县,也就是吉水东北地区),三国吴移治高昌(今江西省泰和西北)。相当今江西永新、峡江、乐安、石城以南地区。
鲁阳县:汉置县,治所在今河南省鲁山县。
武城郡,所在今山西省吉县。
堂号
三省堂:孔子弟子曾参非常注意修身,每天从三方面检查自己:(1)为人做事有没有尽到心;(2)和朋友交往有没有失信;(3)老师教的东西有没有复习好。“三省堂”即由此得名。
武城堂:曾氏源出姒姓。夏帝少康封小儿子曲烈于鄫(在山东省苍山县西北)建立鄫国,灭国后太子巫逃往鲁国,后称之武城。
追远堂:取春秋末期鲁国南武城(今山东省费县)人曾参“慎终追远”之意。
此外,曾氏的主要堂号还有:“鲁阳堂”、“敦本堂”、“宗圣堂”、“守约堂”、“养志堂”、“若文堂”、“武城第”。等。 三省传家
典出《论语》“学而篇”载:“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曾参非常注意修身。“三省传家”由此闻名。 ●四言
南丰撰史;西府养亲。
——佚名撰曾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北宋文学家曾巩,世称南丰先生。曾奉诏编校史馆书籍,官至中书舍人,著有《元丰类稿》。下联典指北宋大臣曾公亮,天圣年间进士,历官会稽知县、郑州知州、开封知府,仁宗时任宰相。晚年被儿子曾孝宽(官端明殿学士)接到西府孝养,世人都以为荣耀。
酒肉养志;童冠咏歌。
——佚名撰曾姓宗祠通用联
武城世德;沂水家声。
——佚名撰曾姓宗祠通用联
省身世泽;传道家声。
——佚名撰曾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春秋·曾参,孔子弟子。语出《论语·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下联典指宋·曾巩,主张先道后文,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南丰世泽;鲁国家声。
——佚名撰曾姓宗祠通用联
南丰世泽;东鲁家声。
——佚名撰曾姓宗祠通用联
南丰撰史;西府迎亲。
——佚名撰曾姓宗祠通用联
三班判押;两浙屏藩。
——佚名撰曾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曾公亮为政有能声,至夜户不闭。累迁至同中书门下事。下联典指宋·曾致尧,出为两浙转运使,性刚直好言事。
舜雩逸致;坟典淹通。
——佚名撰曾姓宗祠通用联
大和保合;万福攸同。
——佚名撰曾姓宗祠通用联
酒肉养志;童冠咏歌。
——佚名撰曾姓宗祠通用联
武城世第;鲁国家声。
——曾氏宗祠“武城堂”通用堂联
三省门第;一贯家声。
——曾氏宗祠“三省堂”通用堂联
●五言
东鲁家声远;南丰世泽长。
——佚名撰曾姓宗祠通用联
鲁国家声远;武城世泽长。
——佚名撰曾姓宗祠通用联
大学家声旧;万民气象新。
——曾氏宗祠“宗圣堂”通用堂联
鼎新开国运;克服振家邦。
——孙中山撰(赠赐)曾姓宗祠通用联
●六言
才遇天麟地凤;志在沂水春风。
——佚名撰曾姓宗祠通用联
●七言
宗传内无双学士;圣教中第一名贤。
——台湾省屏东市曾氏宗祠联,联以鹤顶格镶嵌“宗圣”二字
天下斯文宗一贯;古今乔木第三家。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沙井镇新桥村曾氏宗祠联
南北真传唯一贯;古今道学第三家。
——佚名撰曾姓宗祠通用联
一部孝经贻世业;八家文蕴绍宗风。
——佚名撰曾姓宗祠通用联
宗传内无双学士;圣教中第一名贤。
——佚名撰曾姓宗祠通用联
气象更新绵世泽;现归依旧焕人文。
——江西省兴国县三僚村曾氏杨公祠“若文堂”堂联
●八言以及上
投杼逾墙,误疑贤母;跃舟赴水,饮恨贞妃。
——佚名撰曾姓宗祠通用联
道德春秋,学继一宗圣;文章唐宋,名扬八大家。
——佚名撰曾姓宗祠通用联
堂构相承,维凛修齐盈旧德;宗公流庆,冀将锺釜妥先灵。
——佚名撰曾姓宗祠通用联
圣绍尼山,道德文章齐日月;徽传鲁国,春秋俎豆永乾坤。
——佚名撰曾姓宗祠通用联
衍一贯薪传,圣道渊源昭万古;相三朝谊辟,官勋赫奕振千秋。
——佚名撰曾姓宗祠通用联
祖德何如东鲁,传经光百代;家风曷似南丰,修史裕千秋。
——佚名撰曾姓宗祠通用联
传大学十章,明德新民,治人当先治己;衍孝经一册,敬亲思长,事父可通事君。
——佚名撰曾姓宗祠通用联
泗水乐从游,亲炙既深,道统源流传一贯;明堂呈贺表,新奇无匹,文明炳耀列八家。
——佚名撰曾姓宗祠通用联
道统绍一贯之传,师孔友颜,来者直开思孟;文章擅八家之誉,接韩步柳,同时并驾欧苏。
——佚名撰曾姓宗祠通用联
基开宁化,念石壁生支,嘉应衍族,邑迁台疆,浓山沂水顾蒸尝。
——佚名撰曾姓宗祠通用联
资水如练、凤岭如屏,四面尽环淑气;孝子在周、忠臣在汉,千秋无愧宗风。
——曾国藩撰曾姓宗祠通用联
春风沂水,上下同流,江汉秋阳,后先合撰;地凤天麟,孙曾济美,芝山霞屿,堂构长新。
——新加坡华侨丘菽园撰曾姓宗祠通用联
宗祠楹联参考资料来源: 地域、派别  字辈  四川宜宾成仕永远景,思彦祖宗智朝廷。学仁存义万长龄,从本德政必显达,定逢贤良继高明,日元维荣集学绍登鹏举四川合江文友仲大孝,万时绍应兴。梦汝如天杰,惟宗祖必荣。思承昌盛嗣,元开廷懋月四川成都青白江泰延文仲德,承仕和伯盛。纹才宗景思,敬汝廷朝国。国正添新顺,家和祖德昭。孝义能为保,诗书可作调。圣世儒珍重,永有仕名标四川泸州江阳通滩、宜宾黄伞、江安水清泰延文仲德。承仕思友子,祖必次景应。添元水金可,永阳文世良。学贤道正愈,兴嗣载祖明。宗肃立凤鸣,齐起振家声。超群拔萃光前代,伟业丰功佐朝廷四川泸州江阳况场、兴文泰延文仲德,承仕思友子。汝九世从德,添元沔廷显。如单孔达昌,方凤忠肃恭。懿宣慈惠和,齐圣广渊明。允笃诚洪焕,图章万代隆四川乐至、遂宁泰延文才宗,景思敬汝廷。朝国正天心,顺家和如一。孔光昌荣耀,孝道启高贤。万世兴良善,学修永日新四川广汉文才宗景,思敬再通。世承一任,存忠志万。维由义行,慎修正位。理启迪广,居仁有善。昌邦彦此,显永利成,国思天心顺,文宗世发长。德厚维先泽,道大显荣昌四川金堂克朗廷秀家永昌,儒修启绪选贤良。治平作用承先代,云集科名世泽长四川隆昌宏闻贞尚衍,兴毓传纪广。昭宪庆繁祥,一品佐朝裔。居志国栋梁,英贤清泰邦。广章文明渊,成传右隆和。曰腾贵永新,光廷逢进德。国作忠良相,家乘孝为先。昌隆恩泽锡,富贵吉祥开四川新都历廷山淑,集熙培镒。源本为重,铭法新辉。基锡永秀,列代均宏,志(诚)广(渊)甫纹。人受士子庆,仁德仲希守。日统省元郎,冠起秀恒光。进鼎见臣清,恩纶大锡芳。徽远一德勋,华庆永生四川自贡广甫文法诚。有师道景开,芳凤简应声。联世庆繁祥,一品佐朝裔。居职国栋梁,英贤清太邦四川成都国正天星顺,家和万代兴。修身锦世泽,养志庆常丞。忠恕心源守,明新学术承。诗书门第显,勤俭古今纯。宗圣流徽远,武城衍派升。悦亲资继述,道脉识薰蒸。笃族昭雍睦,敦伦启瑞征。人文长蔚起,富贵用飞腾四川泸县伯子元鹏,泗万世祥。一品佐朝裔,居职国栋梁,英贤清泰邦四川蓬溪福财友志景兴大,永惟朝廷万载荣。世学开宗延夏统,贤侯绍武示周行。文章代焕贻风远,忠恕家传德教成。勉迪后嗣善继述,聿怀经义先扬名。湖山凤翅秋声举,蒸水鲲鳞春雨惊。奕叶箕裘相递及,业隆族盛慎持盈四川南溪汝质章士登(元)。文运天开国,朝廷正上贤。学田时达字,德道永光清武城派宏闻贞尚衍兴毓传纪广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鼎新开国运克服振家声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裕文焕锦瑞永锡世绪昌龙山派圭壁呈云瑞,人文焕国华,台衡思继武,鼎甲励承家,一贯书绅永,千秋锡福遐,贻谋资燕翼,世业仰清嘉,宏道经纶远,渊源德泽深;世应亨(63派)佳日,明廷佐圣君;文章华大国,学业秉彝伦;师范随时立,纲常恒古存;诗书相继武,作述先迎门,家运三星次,躬调七政尊獭江派洪伯子敦,肇元国志,经际克绍,贻谋燕翼,昭其世守,联以友敬,和厚致祥,永为家庆福建晋江县内坑克钦洪孚光玉锐淑懋耀惟种泽森昭德愈鸿裕振公派仁玉天章海,山水盛景长,富贵由天赐,承先启后长,英才宜正义,俊杰绍贤良,道德传家宝,文明增国光,平和昭吉庆珍和县派  芳玉文章海山水,盛德文明进化祥,勋宏道大福盈堂,家传忠恕宜珍重,宝树芝兰永炽昌广西玉林贤才辅佐邦基茂,道德光昌宗祖荣福建平和子宗垂令绪,宏闻贞尚衍,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开成规兆瑞,恒奕善绵礽,令德维绥祐,钦绍念显扬,鼎新开国运,光复振家声湖南宜章平和汝玉子壬必福永当大万承继世修德四川岳池新塘福志厚家道永隆昌圭公盛会家安定,应宣象愈贤,永绳高显达,还见向临传,作述常循序,享嘉每克全,类由居敬锡,栾运至连绵金兰德继仁行,文友仲大,孝万世绍,应兴梦汝,如添福唯,宗祖必荣,思承昌盛,嗣元开庭,懋日奇仕,振朝光允,守嘉兆志,民良国祚长江西宁都圣贤裔 孙谋期克绍 诚正达家方顺德锦里广立绍尚,伯良生宗,公和顺积,中英华发达金盘胜子达永德,文秀显朝廷广东梅州市珊全村贤才辅佐邦基茂,道德光昌宗祖荣四川宜宾县永兴高坎和白花失主村烂泥沟成仕永远景。思彦祖宗志朝廷。学仁存义万长龄。从本德政必显达。定逢贤良继高明湖南邵阳太平福财友志景兴大,永惟朝廷万载荣,世子开宗延夏统,贤侯绍武示周行,文章代焕贻风远,忠恕家传德教成,勉迪后嗣善继述,聿怀绍义先扬名四川宜宾县永兴成仕永远景思念,祖宗志朝廷,学仁存义万长龄.从本德政必显达,定逢贤良继高明广西怀远县(今三江县)启学昌传有文明显继先庭恢为日省守训定宗贤南丰二源吉水派文章节义,性道勲名,志学而立,知命从心,齐家治国,兴让敦仁,求其在我,行之以诚,修身为本,明德新民广东江门市鹤山县胜(新)子达永德,文秀显朝廷湖北省红安县八里镇国大纲常永家和世泽长统一辈分宏闻贞尚衍兴毓传纪广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鼎新开国运克服振家声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裕文焕锦瑞永锡世绪昌字辈排序参考资料来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1-04
曾氏文化:省身世泽 传道家声

截止到2015年底,曾姓人口有770多万,占中国人口总数的0.52%左右。在全国人口大姓中排行第31位,在川、湘、鄂、赣地区最有影响。

网上流传较为广泛的“曾姓图腾”,曾有资料证明,该图为九十年代初由北京美术家(原华夏出版社编审、画家)王大有绘制,专家称其作品只是艺术创作,没有科学依据。

曾姓的起源和演变

曾姓主要由三大来源组成:姒姓、姬姓以及少数民族曾姓。

来自于姒姓

夏朝时,夏禹的第5世孙少康中兴了夏室后,曾把自己最小的儿子曲烈封于鄫(今山东省苍山县西北),遂为鄫国。鄫国历经夏商周三代,大约相袭了近两千年,一直到春秋时的公元前567年才被莒国(今山东莒县)所灭。太子巫出奔到邻近的鲁国,并在鲁国做了官。其后代以原国名“鄫”去邑旁为姓,表示离开故城,是为今天的曾姓。

曾姓长久以来,一脉传自禹的后裔太子巫,名副其实的4000年前是一家,故有“天下一曾无二曾”的说法。

来自于姬姓

西周初,周穆王南征江淮时,移封诸姬姓诸侯国于汉阳地区,穆王之裔封在缯邱(今河南方城北)。曾国因扶立周平王有功,封为侯爵,国势一度强盛。春秋初,楚国逐渐强大,向北推进到淮汉地区,灭了申、吕、应、霍等小国,曾国沦为楚的附庸,被迫东迁于西阳(今河南光山县西南)。战国初,楚灭随国,迁曾国于随地(今湖北随州),曾国不久也为楚国所灭。姬姓曾氏至少也有3000年的历史。

来自于少数民族

在京族、彝族、土家族、布依族、满族、苗族、黎族中都有少量曾姓存在,但其绝大部分的父系是汉族。

曾姓文化

郡望
鲁郡:西汉改薛郡置鲁国,治在鲁县(今山东省曲阜)。相当今山东曲阜、滕州市、泗水等县地。晋改为鲁郡。
天水郡:西汉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初置郡,治所在平襄(今甘肃省通渭县西北)。
庐陵郡:东汉时置郡,治所在石阳(今江西省永丰县,也就是吉水东北地区),三国吴移治高昌(今江西省泰和西北)。相当今江西永新、峡江、乐安、石城以南地区。
鲁阳县:汉置县,治所在今河南省鲁山县。

堂号
三省堂:孔子弟子曾参非常注意修身,每天从三方面检查自己:(1)为人做事有没有尽到心;(2)和朋友交往有没有失信;(3)老师教的东西有没有复习好。“三省堂”即由此得名。
武城堂:曾氏源出姒姓。夏帝少康封小儿子曲烈于鄫(在山东省苍山县西北)建立鄫国,灭国后太子巫逃往鲁国,后称之武城。
追远堂:取春秋末期鲁国南武城(今山东省费县)人曾参“慎终追远”之意。
此外,曾氏的主要堂号还有:“鲁阳堂”、“敦本堂”、“宗圣堂”、“守约堂”、“养志堂”、“若文堂”、“武城第”。等。

曾氏谱牒
曾姓实行的统一字辈是:宏闻贞尚衍。兴毓传纪广,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由于迁徙、经济、地域、文化、信息等诸多原因,大量曾姓支系无法进入统一字辈的行列。全国各地曾姓支系的先祖,考虑到子孙繁衍不能紊乱,都自定了本房系的字辈。
目前,在上海图书馆中收藏曾姓族谱60部,全国其他单位和美、日等国的图书馆还收藏曾姓族谱139部。

曾姓名人
《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录曾姓历代名人159人,占总民人数的0.35%,排在名人姓氏的并列第六十六位。历史上重要的曾姓人物有:

曾参

春秋末年鲁国人,中国著名的思想家,孔子的晚期弟子之一,是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曾公亮
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刑部郎中曾会次子,为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曾巩

北宋散文家、史学家、政治家。位列唐宋八大家,世称“南丰先生”。

曾国藩

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谥号“文正”,后世称“曾文正”。

姓氏一直是中国传统宗族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以血缘文化的特殊形式记录了一个家族的传承和发展。想知道自己的姓氏背后隐藏着哪些珍贵又有趣的历史文化吗?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号:全球功德网,并在文章下方留言或者私信哦,功德君会在第一时间答复你哒。
第2个回答  2018-05-14
曾姓的传统文化
郡望和堂号 曾姓的郡望主要有天水、鲁国、庐陵、东鲁等。曾姓的堂号除与郡望相同外,还有三省、宗圣、荣庆等堂号。“三省”堂号出自春秋时孔子弟子曾参,曾参非常注重修身养性的工夫,每天规定自己从三方面检查,首先为别人做事,有没有尽到心呢?其次与朋友相处,有没有失过信呢?第三把老师教授的功课,有没有复习好呢?这就是著名的曾参三省。
楹联 重要的曾姓楹联有以下五副:
酒肉养志;童冠永歌。
南丰撰史;西府迎亲。
舞雾逸致;坟典淹通。
两浙屏藩;三班判押。
宗传内无双学士;圣教中第一名贤。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