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个体参与体育活动的因素有哪些

如题所述

个人因素和环境因素。 

个人因素主要包括人口统计学变量、个体生理状况、个人行为以及个人的心理特征和状态。

人口统计学特征包括年龄、性别、社会经济条件等。个人的体质和健康因素能够对体育锻炼行为产生影响。在体质方面,尹博的研究表明,身高、体重、体型等因素,影响到学生的体育锻炼经历和体育锻炼习惯。

由于学生的身体特点存在不同,在参加不同项目的运动时形成优势和劣势比较。其调查结果显示有13.7%的男生和9.6%的女生认为其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原因之一是先天运动素质好,并且,6.2%的男生和8.9%的女生认为其没有形成锻炼习惯的原因之一是先天运动素质差。

扩展资料:

为了让体育惠民政策更加看得见、用得着、享受得到,近年来,国家体育总局千方百计破解“健身去哪儿”等难题,拓宽了全民健身“六个身边”工程的内涵。

总局提出了建设一批健身步道、体育公园、社区健身中心、智能健身房、“双改”体育场馆、群众体育业余俱乐部、街边镶嵌式的健身点、商场和旧厂房改造的体育设施、共享健身服务平台、体育运动休闲综合体的“十个一批”思路,破解“健身去哪儿”难题。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人人参与体育 全民健身引领体育新风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3-31
影响体育锻炼的个体因素
人口统计学特征
人口统计学特征包括年龄、性别、社会经济条件等。在年龄方面,国家体育总局公布的2001年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的结果显示出,我国体育人口比例的年龄总体结构呈现两端高中间低的“马鞍型”分布,不同年龄段体育人口比例存在显著差异。关于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调查多表明,男女生体育锻炼行为存在明显差异,男生的体育锻炼强度、时间和次数均多于女生;在锻炼坚持性方面,尹博的研究表明体育锻炼坚持存在性别差异,男生形成体育锻炼习惯的基础比女生更稳定[12]。在中国的体育人口中,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占11.87%,中等教育的占70.70%,初等教育的占12.32%,文盲、半文盲占5.11%,参照中国人口的文化结构高等教育的为2.28%,中等教育的为48.80%,初等教育的占35.30%,文盲、半文盲占13.00%,可以看出,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体育人口在同等教育水平的人群中所占比例也就越高,说明受教育程度对体育锻炼行为具有影响。对于职业而言,2001年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的结果显示,体育人口中有职业者占82.1%,无职业者占17.9%。不同职业人群中体育人口的结构比排序为:科教文人员、管理人员、工人、服务人员、农民。管理人员群体在参加体育活动次数、时间及强度上依然高于其他人员群体。体育人口与个人经济收入没有固定关系,与家庭收入有关,基本呈收入越高,体育人口越多的关系。这表明,体育锻炼行为受到个人的职业和社会经济状况的影响。
健康和体质状况
有关研究表明,个人的体质和健康因素能够对体育锻炼行为产生影响。在体质方面,尹博的研究表明,身高、体重、体型等因素,影响到学生的体育锻炼经历和体育锻炼习惯。由于学生的身体特点存在不同,在参加不同项目的运动时形成优势和劣势比较。其调查结果显示有13.7%的男生和9.6%的女生认为其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原因之一是先天运动素质好,并且,6.2%的男生和8.9%的女生认为其没有形成锻炼习惯的原因之一是先天运动素质差[12]。但是也存在不一致的研究报道,如Dishman对262名男性锻炼者进行了5年的观察,发现有氧健康水平越高的个体越容易退出,提出可能是由于身体健康的个体相信自身能在其他地方获得更好的健康效益,因而放弃了当前的锻炼[13]。傅遐龄的研究表明,女大学生体育锻炼动机的强弱与她们自身的体型密切相关,其体育锻炼动机变差的42%是由于克托莱指数改变所引起的[14]。
在健康方面,有研究表明,那些不相信自己有健康问题,或者认为自己的心血管问题是由锻炼而引发的个体,更容易退出锻炼;而相信自己有健康问题的个体则更倾向于坚持锻炼,例如冠心病患者坚持锻炼的时间更长[15];知道自己胆固醇水平高的个体比认为自己胆固醇水平低的个体更倾向于坚持锻炼[16]。上述研究反映了这样一种趋势,即明显健康的个体,较好的体质条件为其参加体育锻炼提供了良好基础,而对于有健康问题的个体,疾患的存在则成为个体参加和坚持锻炼的驱动力。
个性心理因素
个性(Personality)也称人格,是个体在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型[17]。有关研究显示,个性特征能够对体育锻炼行为产生影响。谭亚彬的研究认为,女大学生的性格越外向,体育锻炼越积极,性格对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有心理定向作用,良好的动机驱动学生主动参与定向的体育活动,进而养成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18]。陈善平对参加散打选项班的大学生进行的研究表明,外向、乐群的学生在开始时由于各种原因表现出对散打的高兴趣,但他们喜欢集体活动和希望在体育活动中与人交往的心理需要在散打这一个人项目中难以满足,从而引起学生对该体育项目的兴趣下降导致退出锻炼,这显示出锻炼者的人格特征与体育项目特征的相互作用与影响[19]。
国外的报道显示,在成人心脏病康复锻炼计划中,A型性格的人有退出的倾向,群体依赖性强的个体比独立性个体更能坚持锻炼[20]。Dishman等的研究报道显示,自我激励水平低的人群中,坚持锻炼者仅占40.6%,而高水平自我激励者,坚持锻炼的比例为78%,从锻炼项目中退出的人,其自我激励得分明显低于坚持锻炼者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5-03-31
状态
第3个回答  2015-03-31
状态
第4个回答  2015-03-31
状态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