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如题所述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法制教育

【摘要】因为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而法律法规又是为了更好的服务生活而定的,所以这两者之间必然有很大的联系。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去实施法制教育,我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在新课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二、利用练习题中数学问题渗透法制教育
三、紧密结合生活实际渗透法制教育
四、不放过任何机会渗透法制教育
【关键词】源于生活、教学、练习、生活实际、法制教育
作为一名老师我们都知道,学生是我们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正处在生理和心理的生长发育阶段,具有极强的可塑性。但近年来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却越来越多,说明了学生群体的法律意识越来越淡薄。虽然我们讲了不一定管用,但我们讲也不是一定没有用。于是在小学阶段进行学生法律知识教育成了一项硬性规定的教学内容。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老师们并不理解,总是把在教学中渗透法制教学内容归纳在思品课中去,其实,在数学教学中也能很好去实施法制渗透的。
因为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而法律法规又是为了更好的服务生活而定的,所以这两者之间必然有很大的联系。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去实施法制教育,我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在新课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在实际教学过程把法制教育渗透于新课教学中,不但能够化简法律知识的难度,还有利于学生对法律知识的接受和掌握,还可以起到缓解学生压力的作用。如在教学人教2012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的《比例》一节知识中。就可以引用实际例子,根据图示把一面面正规的不同型号国旗放在学生面前,让他们比一比,算一算,理解每面国旗的长与宽的比例是3:2。讨论能不能改,为什么?在《教师教学用书》中的教材说明中指出了本节教学内容的重点中有一点是能判断是否成为比例。这时可以引出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中规定的,要是大家都来改那成什么样子了?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了解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还有利于学生对国旗的了解。人都是有欲望才有动力,让学生感觉到比例学好了在生活中用处是相当广泛的,这样增强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利用练习题中数学问题渗透法制教育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想在数学课堂中渗透法制教育,教师就要根据数学学科的规律和特点,认真分析学生基本情况、钻研教材内容,充分挖掘教材中潜在的法制教育题材,去寻找法制教育的渗透点,把法律知识自然融入到数学教学之中。
但是教学过程中,老师们往往只注重了“学”注意了“德”的教育而忽视了“法”的教育。特别是数学学科的老师,总是认为数学的目的就是学生会算,关于法制方面的教育有思品和班队课,数学老师不别“狗咬耗子多管闲事”。素不知“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道理。其实在数学教学中,有许多素材是可以借用的。比如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2014年10月第1版三年级下册第43页的练习中就可以渗透法制教育。
该题出示了4辆客车图。每辆车上印有限载21人字样。
问题是:(1)3辆车最多可坐多少人?
(2)80人乘坐这4辆车,能坐下吗?
这是一道生活中的数学题,而在我们农村时常会有车超载的情况发生。因为车上印的是限载21人,有些人就会理解成除了驾驶员外还可以坐21个人。而且第1个问题是最多可坐多少人?这就有争论的空间,我们当地的实际情况多与交通法规抵触,这时就可以引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法》第四十九条 机动车载人不得超过核定的人数,客运机动车不得违反规定载货。而且可以进行拓展讲解,如果乘坐了超载车辆,不但司机要被罚,而且一旦发生意外,保险公司都不负责等情况。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记住这种题型的解题方法还让学生了解到不能坐超载车辆的信息,明白乘坐超载车辆的危害。
又如这一册书中第38页练习八第1题。
该题呈现的是一张奥运会金银铜牌第27、28、29届中国、美国、俄罗斯三国的得数。问题是判断说法是否正确。这时就可以引入《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七条 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及个体工商户和个人等统计调查对象,必须依照本法和国家有关规定,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提供统计调查所需的资料,不得提供不真实或者不完整的统计资料,不得迟报、拒报统计资料。让学生明白这些数据是真实的,准确的,不是为了完成数学计算而随意编造的。比如我们地方政府每年都要对我们的经济收入、外出务工情况等信息进行统计,特别是学校第学期都要对同学们的基本情况,家庭贫困情况进行统计,有些同学为了得到贫困补助提供假信息,这都是不对的,只不过是没有进行责任追究罢了。这样不仅有利于教学内容的学习,还有利学校自身工作的开展,真是一举两得。
三、紧密结合生活实际渗透法制教育
在《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然而在我们教学过程中,不能只是为了教数学而教学。比如在人教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的百分数教学内容时的《趣味数学》中,有一个打折的教学内容。而我们乡镇上这几年的生意人为了抓住“贵州人见不得三分钱的便宜”心理,经常打出一些打折、降价之类的广告来吸引顾客。
特别是个别超市,将一些即将过期的牛奶等食品用这种方式来促销。这时就可能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八条 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消费者有权根据商品或服务的不同情况,要求经营者提供价格、产地、生产者、用途、性能、规格、等级、主要成分、生产日期、有效期限、检验合格证明、使用方法说明书、售后服务、或者服务的内容、规格、费用等有关情况。
通过商店的打折活动,并鼓励学生和家长一起去逛超市,让学生亲历购买商品时应享受的服务,并会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遇到的数学问题。使学生知道作为消费者在购物时拥有的权利,在遇到这样的情况要进行理性的消费。
四、不放过任何机会渗透法制教育
作为老师我们都会有同感,一节准备充分的课,在实际过程中有可能会忘掉一些小环节,比如在讲数学知识时准备的渗透法制内容,但讲完了才发现没有讲,那么不是不讲了,而是可以在课堂小结时讲。如果小结时忘记了,可以在级学生布置作业时讲。如果作业时忘记了,那可以和学生聊天时讲。总之,只要有机会都去讲,讲了总比不讲好。
因为渗透法制教育,可以把学生在生活经历中形成的一些零碎的、不清晰的法律法规知识,通过教师讲解变得更清晰、更系统,因为学生都相信老师。这比单一的法制教育要有趣得多,这样的教学一定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其实生活中的教育素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数学教学中,只要教师注意数学与生活的实际联系,主动拓展教学空间,开展丰富多彩的法制渗透活动,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得到情感的体验,经常将一些法律知识运用于生活中,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还可以让学生更加佩服老师是一位学识渊博的人。增强了学生法律意识,还能让学生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合格小公民,做一个合格的小学生!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2、《小学生法律知识读本》
3、《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书 数学 三年级 下册 教师用书》
4、《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书 数学 六年级 下册 教师用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2-28
在小学数 学课堂中,还是应以数学知识的传授为主,法制教育为辅,教师应明确二者之间 的关系,无需改变教学计划或教学大纲,也无需重新编印专门的法制教材,只是 通过授课教师的巧妙安排来实现法制教育,培养学生的从小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 习惯。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