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七十三岁、八十四岁在民间俗称的两个“坎?

如题所述

首先,这两个年龄其实是我们古代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孟子的享年。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享年七十三岁,孟子(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享年八十四岁。由于两千多年来后世对孔孟所开创的儒家学派的尊崇,孔孟被称为圣人。后世人们认为圣人只能活到七十三岁、八十四岁,故此平常百姓若想活到这个年龄就认为是已经超过了圣人的享年了。故此被称为“砍”。

其次,我们认为十二年为一周循环,一般老人能活到第六个十二年,也就是七十二岁,这时候身体各方面的消耗已经比较大,体力渐渐不支,在开启下一周循环的时候就比较困难,也就是七十三岁的时候身体就比较危险了。如果万幸度过了七十三岁,等到第七个十二年时就是八十四岁,已满七个循环,身体消耗了大部分能量,基本完成了人生的任务,所以心态上会消极,那么精神状态也会变差,就成为一个大砍。

最后,因为被大部分人这么总结相传,很多老人到了七十三岁或者八十四岁心里就产生恐惧,就像人们说的“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所以会担心,会疑神疑鬼,难免精神恍惚,最终导致心理暗示,就更容易成为一道砍。我身边的很多老人就是这样的原因,在七十三或者八十四岁年龄自己把自己吓死了。

所以,我们不必太在意习俗说法,身心轻松的迎接每一天,活着就要开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1-27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562c11dfa9ec8a139a5c4428fc03918fa1ecc0b0?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我们民间广泛流传的人的一生年龄上的两个坎,其实就是我们古代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孟子的享年。由于两千多年来后世对孔孟所开创的儒家学派的尊崇,孔孟被称为圣人。后世认为这样的圣人也只能活到73岁、84岁,故此平常百姓若想活到这个年龄就认为是已经超过了圣人的享年了。故此被称为“砍”。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908fa0ec08fa513d26eb7f16366d55fbb3fbd9b0?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享年七十三岁,孟子(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享年八十四岁。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