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坐念佛怎样结手印

如题所述

禅定印或弥陀定印。双手相覆,掌心向上,左手再下,拇指相触。

手印(梵文mudra,藏文phyag-rgya),又称为印契,现常指密教在修法时,行者双手与手指所结的各种姿势。音译作母陀罗、慕捺罗、母捺罗,或称印相、契印、密印,或单称为“印”。

扩展资料

密教的基本手印

密教之手印极多,通常以十二合掌及四种拳为基本印,其十二合掌、四种拳如下。

十二合掌

1、第一坚实合掌,梵文宁尾拏(nivida):合掌,掌中坚相著,十指微离。

2、第二虚心合掌,梵文三补咤(samputa):十指齐等,头相合,掌心微开。

3、第三未敷莲合掌,梵文屈满罗(kudmala):如前,空掌内,使稍穹。

4、第四初割莲合掌,梵文仆拏(bhagna):二地二空并相著,余六指散开,即八叶印也。

5、第五显露合掌,梵文嗢多那惹(uttanaja):仰两掌相并,而向上。

6、第六持水合掌,梵文阿陀罗(adhara):并两掌而仰,指头相著,稍屈合之,如掬水状,似饮食印也。

7、第七归命合掌,梵文钵罗拏摩(pranama):合掌,十指头相叉,以右加左,如金刚合掌也。

8、第八反叉合掌,梵文微钵哩哆(viparita):以右手加左,反掌,以十指头相绞,亦以右手指加于左手指上。

9、第九反背互相著合掌,梵文毗钵罗曳萨哆(Viparyasta):以右手仰左手上,以左手覆在右手下,略似定印。

10、第十横拄指合掌,梵文啼哩曳(tiryak):仰二手掌,令二中指头相接。

11、第十一覆手向下合掌,梵文阿驮罗(adhara):覆两掌,亦以二中指相接。

12、第十二覆手合掌,梵文同于第十一:并覆两手,以二大指并而相接,十指头向外。

四种拳

1、莲华拳

莲华拳又称为胎拳。常被用为胎藏部的印母。其印相是握头反指以下之四指,以大指压头指中节侧方。如《大日经疏》卷十三所说:“如常作拳法,大指竖之。”关于此莲华拳的代表意义,多指未敷之莲华。

2、金刚拳

(1)金刚拳,主要是被用于金刚顶部。《金刚顶经》中所说羯磨印,都是以此金刚拳为其基本。《大日经疏》说其印相为:“以空指在于掌中而拳之”,《金轮时处轨》说为:“以中指、无名指、小指握大指,以头指拄大指之背。”

(2)虽然因流派之不同,金刚拳的结法因而有异,但大多以《金轮时处轨》所说为准。

(3)《金刚顶经》说此金刚拳是“一切如为身语心金刚缚智印。”不空的《般若理趣释》则说:“身、口、意金刚合成名为拳。”两者都认为此金刚拳是表示一切如来身、语、意之三密活动的总持。

3、外缚拳

(1)在《大日经疏》卷十三中,称此为“指在外拳”,但一般只称为外缚。其印相是合叉二手成拳,十指外现。《金刚顶经》称它为金刚缚,并说此金刚缚是“二手如月形”,这是以外缚的掌中圆形表月轮。

(2)《金刚顶经》中的三昧耶印等,都是以此外缚拳为其印母。依《金刚顶经略出念诵经》所记载,为观脱出缠缚之月轮而修菩提心观时,须结此外缚印。

4、内缚拳

(1)《大日经疏》称之为第二拳。其印相是十指交叉,十指均屈向掌中。

(2)上述的莲华拳、金刚拳、外缚拳、内缚拳等四类,若再加上忿怒拳、如来拳则成六拳。所谓的忿怒拳,是以无名指、中指握大拇指,竖头指与小指并稍屈如牙。所谓如来拳,是左手作莲华拳,右手作金刚拳,并以右手金刚拳握左手的大拇指。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手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9
弥陀印修法:

一、两腿作双盘、单盘、散盘均可。盘腿胀痛是正常现象,不但没有害处,反而增长功力,盘坐胀痛忍不住,可以交换两腿。

二、结本尊手印:右手放在左手上,两手大拇指尖碰合,放在小腹部位,手心向上。

三、耳根听着、心里默念着“阿弥陀佛”音声,也可口不停而不出声念或小声念,关键耳根始终听着念佛音声。

四、念佛不停,手印不间断修满1小时为1座,天天坚持1坐或多坐,满千坐功德,自致入定。若不论何时,心里念念在佛,转妄念为佛念,是真定,能成就种种功德。

五、起坐前,手印升到胸前合掌发愿“愿我此生开慧见性,救度众生,得生净土。”

六、不许再犯杀、盗、邪淫、妄语等恶业。上座前,务要洗手。可端坐床上修持,可夫妻一起修持。下座后,十分钟方能大小便。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09-19
禅定印或弥陀定印。双手相覆,掌心向上,左手再下,拇指相触
第3个回答  2013-09-19
弥陀定印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