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制造系统是什么,都有哪些基本组成部分?

如题所述

柔性制造系统,是指由一个传输系统联系起来的一些设备,传输装置把工件放在其他连接装置上送到各加工设备,使工件加工准确、迅速和自动化。柔性制造系统有中央计算机控制机床和传输系统,有时可以同时加工几种不同的零件。

系统组成

一、加工设备

加工设备主要采用加工中心和数控车床,前者用于加工箱体类和板类零件,后者则用于加工轴类和盘类零件。中、大批量少品种生产中所用的FMS,常采用可更换主轴箱的加工中心,以获得更高的生产效率。

二、储存和搬运

储存和搬运系统搬运的的物料有毛坯、工件、刀具、夹具、检具和切屑等;储存物料的方法有平面布置的托盘库,也有储存量较大的桁道式立体仓库。

毛坯一般先由工人装入托盘上的夹具中,并储存在自动仓库中的特定区域内,然后由自动搬运系统根据物料管理计算机的指令送到指定的工位。固定轨道式台车和传送滚道适用于按工艺顺序排列设备的FMS,自动引导台车搬送物料的顺序则与设备排列位置无关,具有较大灵活性。

工业机器人可在有限的范围内为1-4台机床输送和装卸工件,对于较大的工件常利用托盘自动交换装置(简称APC)来传送,也可采用在轨道上行走的机器人,同时完成工件的传送和装卸。

磨损了的刀具可以逐个从刀库中取出更换,也可由备用的子刀库取代装满待换刀具的刀库。车床卡盘的卡爪、特种夹具和专用加工中心的主轴箱也可以自动更换。切屑运送和处理系统是保证 FMS连续正常工作的必要条件,一般根据切屑的形状、排除量和处理要求来选择经济的结构方案。

三、信息控制

FMS信息控制系统的结构组成形式很多,但一般多采用群控方式的递阶系统。

第一级为各个工艺设备的计算机数控装置(CNC),实现各加工过程的控制;

第二级为群控计算机,负责把来自第三级计算机的生产计划和数控指令等信息,分配给第一级中有关设备的数控装置,同时把它们的运转状况信息上报给上级计算机;

第三级是FMS的主计算机(控制计算机),其功能是制订生产作业计划,实施FMS运行状态的管理,及各种数据的管理;第四级是全厂的管理计算机。

性能完善的软件是实现FMS功能的基础,除支持计算机工作的系统软件外,数量更多的是根据使用要求和用户经验所发展的专门应用软件,大体上包括控制软件(控制机床、物料储运系统、检验装置和监视系统)、计划管理软件(调度管理、质量管理、库存管理、工装管理等)和数据管理软件(仿真、检索和各种数据库)等。

为保证FMS的连续自动运转,须对刀具和切削过程进行监视,可能采用的方法有:测量机床主轴电机输出的电流功率,或主轴的扭矩;利用传感器拾取刀具破裂的信号;利用接触测头直接测量刀具的刀刃尺寸或工件加工面尺寸的变化;累积计算刀具的切削时间以进行刀具寿命管理。

此外,还可利用接触测头来测量机床热变形和工件安装误差,并据此对其进行补偿。

特性

“弹性制造系统发送资料”包含大部分来自工作站结点、设备及仪表器具的短期消息及大笔系统所需的文件资料。该消息规模涵盖少数字元组到数百字节。运行软件和其他资料如造册在大规模文件中,当加工阶段之资料,运行仪器沟通之资料,监测状态之资料及从各小工作站回报之资料等。

回报时间也有些差异,大笔程序文件从主要电脑下载到每仪器或从弹性制造系统开始之工作站结点﹙node﹚通常约要花60秒。

仪表信息需在决定性时间延迟﹙deterministic time delay﹚的某期间内提交,其他信息类型运于短时间警急回报和传输与接收大部分瞬间消息。

弹性制造系统的可靠性协议(reliable FMS protocol)来支持所有FMS特性是现今急迫的。现存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所制定协议并不能满足现今环境之实际沟通需求。

载波感测多重访问碰撞侦测(即CSMA/CD,为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Detect的简写)协议延迟是指当一些工作站结点不受因消息碰撞增加而产生限制。

标记(Token Bus)有决定性消息延迟但不能优先支持FMS沟通之沟道结构(access scheme)。

权标环状(Token-Ring)提供通过优先次序和低消息延迟;然而该发送资料并不可信。单一结点(工作站node)失误通常发生在通过该工作站结点之发送错误。另外,权标环状的拓扑(一种实体网络架构的类型)也是需要高等布线安装网络及成本。

FMS通信协议设计支持即时沟通时间和延迟/故障回报消息和即时回应任何紧急信号之需求。因为工业生产过程中常见过热、尘埃和电磁干扰(EMS)产生之机械失误和故障,因此需要一优先机制和即时紧急警报消息并且运作适当传输回复程序。

标记(Token Bus)修改实行于一个优先通路机制,允许短且低延迟传输消息以及较长消息。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柔性制造系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5-14
柔性制造系统是由统一的信息控制系统、物料储运系统和一组数字控制加工设备组成,能适应加工对象变换的自动化机械制造系统,英文缩写为FMS。FMS的工艺基础是成组技术,它按照成组的加工对象确定工艺过程,选择相适应的数控加工设备和工件、工具等物料的储运系统,并由计算机进行控制。故能自动调整并实现一定范围内多种工件的成批高效生产,并能及时地改变产品以满足市场需求。FMS兼有加工制造和部分生产管理两种功能,因此能综合地提高生产效益。FMS的工艺范围正在不断扩大,包括毛坯制造、机械加工、装配和质量检验等。
柔性制造系统是一种技术复杂、高度自动化的系统,它将微电子学、计算机和系统工程等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理想和圆满地解决了机械制造高自动化与高柔性化之间的矛盾。它具有设备利用率高、生产能力相对稳定、产品质量高、运行灵活和产品应变能力大的优点。
柔性制造系统基本组成部分,就机械制造业的柔性制造系统而言,其基本组成部分有:
1、自动加工系统。自动加工系统,指以成组技术为基础,把外形尺寸(形状不必完全一致)、重量大致相似,材料相同,工艺相似的零件集中在一台或数台数控机床或专用机床等设备上加工的系统。
2、物流系统。物流系统,指由多种运输装置构成,如传送带、轨道一转盘以及机械手等,完成工件、刀具等的供给与传送的系统,它是柔性制造系统主要的组成部分。
3、信息系统。信息系统,指对加工和运输过程中所需各种信息收集、处理、反馈,并通过电子计算机或其他控制装置(液压、气压装置等),对机床或运输设备实行分级控制的系统。
4、软件系统。软件系统,指保证柔性制造系统用电子计算机进行有效管理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包括设计、规划、生产控制和系统监督等软件。柔性制造系统适合于年产量1000~100,000件之间的中小批量生产。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