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对我有敌意咋回事?

如题所述

别人对你有敌意,那说明你什么地方让人家害怕了嘛,所以你做事情还是与人为善,让别人知道你这个人没有恶意,他就会解除对你的敌意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19
今天,看到网上的新闻评论,它明显地带着敌意、攻击,这让我也激动起来,想骂他一顿。
这些天,我就想厘清一个东西,那就是‘别人的情绪’。
评论中的‘敌意、攻击、发泄’,让我看不下去,让我想反击。可是,一个理性的声音告诉我:‘评论者,一定背后有某种原因、情绪,他在发泄、迁怒,而已。’
可是,我的‘怒火’给激起来了。——如果我看不到评论者背后,有什么‘冤屈、刺激’,那,他就相当于无缘无故惹恼我,在‘欺负’我,让我不爽,老子,当然要回击,有‘血性’的男人,岂能受此窝囊气?
可是,现在的我,越来越能看到,评论者的‘敌意、攻击’行为背后,是他有某种不满、委屈、受到过刺激,所以,他很偏激。——如果我被激怒而攻击他,那,他就是受到‘马太效应’了:他要么‘被镇压’,而变得屈服、抑郁;要么,他会更加地偏激。
而我,在不知道他的情绪背景的情况下,好好地,看到他的‘恶毒攻击’,我会感到,他对我有敌意,他让我不爽,他讨厌、可恶、差劲。哦,是我‘受到了他的刺激’,而恼火了。即使我不发火,我也很不舒服、难受。

引申:
一,甲乙双方,甲的‘发泄’,刺激了不明就里的乙方,伤害到了乙方,激起了乙方的情绪:“受伤害+攻击”情绪。
二,这等于,乙方被传递了‘敌意、攻击’情绪。当然,乙方是出于维护自己的观点,跟甲方是对立的,但,敌意和攻击情绪,在甲乙双方之间传递了,不是让乙方朝着甲方的情绪方向顺,而是让乙方,对抗甲方。
三,等于甲方的情绪,受到强有力的对抗,给顶回来,不但要‘收回’自己的攻击,还要受到乙方的攻击。相当于双重的打击。
四,要么甲方被‘镇压’了,要么甲方更加地激烈,镇压乙方,驳回乙方的攻击,还要把‘迁怒’施加在乙方身上。
五,双方,攻击的另一面,就是,都受到了伤害。都会有恐惧、难受、伤害。

理论基础:
甲方的发泄、攻击行为,其实,是一种‘小孩子对监护人不满’的行为,小孩子,因为‘被出生’了,没有能力、没有经验,只能依赖,如果没有被照顾好,他会对监护人(父母)有很大的怨恨,那是一种‘破坏力’,是一种‘死本能’。这也源于,小孩子身处危险,他本能地,用哭闹、闹腾,‘破坏’,来让‘监护人’知道,‘我不高兴了,我有危险’。——(我说得不好,但仔细替一个弱小的婴幼儿想,他还有什么别的办法?)
不管什么原因,确实,成人,往往保留了这种‘婴幼儿的破坏、攻击’情绪。特别是那些从小的怨恨没有得到‘释放’的孩子。“这个世界很不友好”,婴幼儿会这样‘想’(感觉)。
用‘客体关系’理论来说,那是‘小孩子对母亲、对乳房的施虐。’

联系实际:
甲方对外的‘施虐’,如果看成‘小孩子对坏乳房的施虐(没有得到满足)’,那办法只有一个,就是‘哄好’。因为小孩子,一旦满足了,感觉到母亲很友善,他也就感到美好了,对外友善了,安定了。
一个成人,看到别人的攻击,也会自然地‘防御性攻击’,哦,我研究过,是一种‘报复’:报复,有这么一重含义,那就是,‘我要让你知道,攻击我(种族、团体),你要遭受什么代价’,所以,报复,就有利他意义,那就是,对种族、团体有意义。
甲方,对外的‘施虐’,另一面,或者是它的‘阴阳面’的另一面,是甲方感觉自己‘受到破坏’。这个‘受到破坏’,我不敢很确定,这到底是‘感到受破坏’,还是有意‘破坏自己’,还是不惜牺牲自己的‘利他行为’。
反面不好说,但从正面对比就知道,只要让他高兴了、满足了,他的所有的对外‘施虐’就没有了。
所以,对一个‘迁怒、施虐、攻击’行为的人,用‘顺、接纳、关爱、照顾、关心’,往往能治愈。但,人们往往用惩罚来‘对付’他。
这个地方,我也感到困惑了。亲人之间的‘攻击、报复’行为,用爱和关心,接纳,往往是个办法,因为,一个‘叛逆’的孩子,你‘灭’了他,总不是办法啊。
‘惩罚和反攻击’,为什么有时候,也能治愈一个人?我觉得,并不是惩罚和反攻击本身的原因,而是,它代表的‘我受伤害了,我难受了,我要报复你’,让对方看到了别人的‘弱小、委屈’,而产生了怜悯之心。这个,就有点间接了,不如直接地给‘爱与认可’(让他感到自己的有价值,因为爱和认可,在孩子眼里,是感到自己有价值、用意义、有用处、是块料)。
哦,突然想到,我说‘父母关爱弱小的孩子’,是相对我来说的,而孩子不是这么认为的,孩子受到关爱,并不是觉得自己弱小,而是觉得自己‘强大’。——这就很玄妙了,假如我跟人吵架了,有人劝我:‘你跟他计较什么,你应该高风亮节’,我会愿意接受。可是,假如有人这样劝对方,让我听见了,我就会很恼火。虽然对方主动让我,但我感觉他把我看低了,我不干。所以,对方跟我道歉,我往往会不好意思,因为我用强大‘欺负’他了。

还是感觉,没有说到我心窝里去,还是有点不契合我的意思。
我这个人,常常看到别人的行为,感到急躁、生气、难受、气愤,难以平复。当然,我也看到别人的气愤,不能满足到我。
‘灭了’对方,显然不可取。那,怎么能平复这种气愤情绪呢?
这就要:一,搞懂对方怎么回事;二,搞懂自己怎么回事。好像有这样的话:‘你不懂别人,就无法懂自己,你不懂自己,就无法懂别人。’所以,想办法懂别人、结合懂自己,懂了自己,再结合懂别人……良性循环。
我的气愤,是因为,看着别人的‘不利团体’行为,而忧心、气愤。那别人呢?很可能,对方也是这样的。所以,我希望别人做的,可能恰是对方希望我做的,只不过角度、背景不同而已。
‘蝴蝶效应’,在情绪的人群里,可能,一个偶然的外界的‘坏行为’,让整个群体里的人,心里都不平衡了。
就拿夫妻为例,假如妻子,从外界带来某种‘不平衡’,她泛化到丈夫身上了,丈夫可能会觉得妻子值得忧虑,要坚决纠正妻子。这很可能是妻子从原生家庭里,带来了某种不平衡,她忧虑人‘不善’。而父母之所以带给女儿这个忧虑,大概,是某种偶然的因素。——不管怎样,只要丈夫‘承担一下’,虽然不是丈夫的错,那丈夫为了让妻子看到‘不是不善’,就当自己犯了错,‘认罪、道歉’,那,就相当于,帮妻子的忧虑止步了。
那丈夫要做到‘承担’,得让他明白妻子的忧虑的背后原因。否则,丈夫会觉得,妻子的‘非理性’值得忧虑,那丈夫也会对抗,而变得忧虑妻子了。这成了情绪的传递了。

还是觉得‘不尽兴’。
某种‘不满情绪’,在大脑里产生了。它能很‘限定’吗?还是因为它的活跃,而变得指向当前的很多方面?如何平复、限定这个‘不满情绪’?
小孩子,遇到‘不高兴’,他只能归因于别人,主要是父母。因为,他自己没有能力。他会觉得外界的‘凶险’,而充满了敌意、防御。而如果父母是好父母,给予孩子足够的支持、保护、爱,那小孩子,会在外遇到挫折,试着去解决,反正解决不了,还有父母的支持呢。再说,他也会模仿父母,去解决问题。
反过来,如果父母是责备的,不管的,那孩子就不得不对外防御,而且是觉得外界凶险的。那他的活动,就有‘收缩性’。他还因为预期‘父母’等亲密关系的责备,而产生怨气、反抗。
所以,有解决办法,有‘较全面的认知、了解’,心中有数了,那个‘不满情绪’,还在,但,它是限定范围的,不会泛化。哦,看来,并不是要去克服那个‘不满情绪’,它是每个人都有的基础情绪,只是,当有了那个情绪,因为有办法,而让它仅仅起个提醒作用,让它‘发一下光’,起个警示作用,就够了。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07-08
别人对你有敌意,有可能是你太过于优秀,有可能是你某方面得罪了其他人,可以试着和那些人搞好关系。
第3个回答  2020-07-08
别人对你有敌意的可能情况有,第一,你长的很好看。第二你个人魅力很大,所以把别人的心中人吸引了,她就把你当地人。或者你工作能力不错,得到领导对你的青睐,然后你的同事就会有竞争压力,就会对你有敌意
第4个回答  2020-07-08
有几种可能: 一、你在无意中得罪了对方;二、你做事张扬,别人看不习惯;三、你很优秀,别人在嫉妒你。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