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岛战争,在家门口作战的阿根廷为何就打不过英国呢?

如题所述

上世纪70年代中后期至1982年,阿根廷、英国政坛都经历了剧变:阿军政府对左翼反对派压制下政治社会肃杀,撒切尔夫人上台后大刀阔斧治理“英国病”。

1810年5月26日,阿根廷爆发了五月革命,1816年,图库曼议会通过了《独立宣言》,1820年阿根廷宣布对马尔维纳斯群岛拥有主权。

马岛,英国称为福克兰岛,法国、英国、西班牙等国都在岛上设有居民点,1774年英国因为经济原因撤出该岛,西班牙在东福克兰岛设立居民点,阿根廷独立后宣布对此拥有主权,并在岛上设立居民点,撤离该岛的英国一直没有放弃该岛的主权,但是英国并没有急于登陆该岛。

1982年4月2日,阿根廷发兵夺取马尔维纳斯群岛,世界为之震动,第三世界多支持欢呼,西方阵营应对谨慎,英国上下群情激愤,该事件为撒切尔凝聚共识、提升士气提供了绝佳机会。英国此时执政是有铁娘子之称的撒切尔夫人,英国先在外交上进行施压,然后派遣部队对抗阿根廷军队。战争以阿根廷失败而告终,阿根廷的军政府因此倒台,阿根廷并没有因此放弃马岛的主权

阿军政府由此下台,1983年至今,阿民主政体逐渐巩固。

有道是“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阿根廷军政府军备状况、国内动员及对英美反应的预判应对出现全方位失误。

1、军备捉襟见肘,三军毫无协调。士气高昂的空军没有足够的装备,以法制“飞鱼”导弹为代表,储备可怜,订单催交被支持英国的密特朗政府压下;海军有舰无备无战力,被精锐的英国舰队吓倒;陆军反登陆、防空装备严重不足,士气低落。

2、国内无动员,夺岛前没有暗中准备,英军远航途中没有针对性动员,交战后更素手无策。有舆论给出很有见地的分析:对阿根廷人来说,马岛首先是情感问题,然后是政治问题,而从来不是军事问题。结论很清楚,军政府贸然动武,等于挥动“双刃剑”,使得阿根廷人从爱国与欢庆的巅峰坠入痛苦与愤怒的深渊。

3、对英、美、法三国外交与政治全失败。首先根本不识撒切尔的勇气与决心,以为英国会争取外交解决,根本没有预见特混舰队的强硬行动。对美国抱有幻想,以为它能实行“门罗主义”,制止英国在西半球动粗,结果是里根当政下念与英国“血浓于水”的传统情感,陷阿根廷于孤立;对法国,也没有预判社会党政府能对阿实行武器禁运。

4、还有就是马岛战争时英国是远程作战,阿根廷更是远程作战。很多人不知道马尔维纳斯群岛距离阿根廷本土有600公里那么远,有人说阿根廷海空军在自己家门口打仗打成这样,也是够丢人的。其实都误解了,阿根廷本土的几个主要空军机场到马岛战场的平均距离是800公里。这对于阿根廷军队来说,算是远征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7-18
硬实力比不过英国,英国当时派出了两艘航空母舰,其次加上美国,法国各种支持,比如卫星定位,拒绝出售武器等。并且阿根廷在空军战斗失败之后陆军并没有采取其他措施就选择投降,没有一点抵抗精神
第2个回答  2020-07-18
因为当时阿根廷的作战能力远远不及英国。所以即使在家门口作战,阿根廷依旧打不过英国。
第3个回答  2021-11-28
现在阿根廷还打不过英国。英国别以为它小,英国其实还是富出汁的国家,各海洋都有英国岛屿,英国黄金存量是世界第一,相当富裕。
第4个回答  2020-07-29
飞鱼不卖了,制空权没有了,再下来制海权也没有了,陆军基本上就是靶子了。美国提供补给,智利提供情报。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