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说“年少不知李鸿章,如今方知真中堂”,要如何理解?

为什么要这样说呢?怎么理解比较好?

网络曾有流行语:“年少不识李鸿章,而立方知真中堂。中堂何曾负天下,万千史书尽负他”,大意是说,少年时不懂李鸿章,如今过了而立之年,才知道他多不容易,李鸿章其实并不曾负天下,只是太多史书批评他了。

李鸿章向来是很有争议的历史人物,史书中说他一生代表清廷签下了30多个条约,包括《越南条约》、《马关条约》、《中法简明条约》、《辛丑条约》等,其中绝大多数为不平等条约,因此很多人指责他是卖国贼,但也有人理解他的身不由己,认为主要责任在于腐败的晚清政府。

梁启超在《李鸿章传》中对李鸿章有很高的评价,又将他与霍光、诸葛亮、秦桧、曾国藩、张之洞、俾斯麦、伊藤博文等古今中外重要人物做对比,指出了李鸿章也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心,能够忍辱负重,是当时中国“最具有世界眼光、最有能力和品格的一个人”。

对于世人批评李鸿章,梁启超为李鸿章打抱不平:“天下惟庸人无咎无誉”,“誉满天下,未必不为乡愿;谤满天下,未必不为伟人”,“若以中国之失败而尽归于李鸿章一人,李鸿章一人不足惜,而彼执政误国之枢臣,反得有所诿以辞斧钺,而我四万万放弃国民之责任者,亦且不复知其罪也。”

兼听则明,应该说梁启超对李鸿章的评价也算是客观了,李鸿章绝对不算是投降派,对于晚清时期签订的那些不平等条约,他也曾据理力争,然而无奈清政府实在腐败羸弱,最后不得不接受列强屈辱的要求。

不过,既然在位置上,就要对结果负责,李鸿章毕竟不是一般的大臣,他是“李中堂”,是北洋水师的统帅,也是清政府签约的代表,这些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他还是要承担很重的责任。

我是六甲番人,敬请大家关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0-21
李鸿章是在用自己的全部力量去和那个时代做抗争,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在那个时期他已经竭尽所能做到最好。
第2个回答  2019-10-22
李鸿章当年太多人批评他,甚至有人骂他是卖国贼。但是签订条约的人虽然是他,他也不能承担这个责任。他在平时是一个特别正气的人,也曾经据理力争过,奈何晚清不给力啊。
第3个回答  2019-10-22
因为他为清朝背上了非常多的黑锅,几乎所有的不平等条约都需要他来签约。,这才能保住清朝继续在历史的舞台上发展。
第4个回答  2019-10-21
因为大家学历史教材的时候都觉得他太懦弱了,但是等到自己到社会上闯荡一番之后才知道,原来生活中真的有很多不得已而为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