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井液油气显示

如题所述

由于钻井液在钻遇油、气、水层和特殊岩性地层时,其性能将发生各种不同的变化。所以根据钻井液性能的变化及槽面显示,来推断井下是否钻遇油、气、水层和特殊岩性的录井方法称为钻井液录井。

1. 钻井液显示分类

钻井液显示可分为以下5类:

◎油花气泡:油花或气泡占槽面30%以下。

◎油气浸:油花或气泡占槽面30%以上,钻井液性能变化明显。

◎井涌:钻井液涌出至转盘面以上,不超过1m。

◎井喷:钻井液喷出转盘面1m以上。喷高超过二层平台称强烈井喷。

◎井漏:钻井液量明显减少。

2. 资料录取内容

(1) 钻井液性能资料

包括钻井液类型、测点井深、密度、粘度、失水量、泥饼、切力、pH值、含砂量、氯离子含量、钻井液电阻率等。

(2) 钻井液荧光沥青含量资料

包括取样井深及荧光沥青百分含量等。

(3) 钻井液处理资料

包括收集处理药品名称、浓度、数量,处理时井深、时间,处理前后性能变化情况。

(4) 钻井液显示基础资料

正常钻进中收集显示出现时间、井深、层位及类型 (包括气测异常、钻井液油气浸、淡水浸、盐水浸、井涌、井喷、井漏等),显示延续时间、高峰时间、消失时间等。

下钻要注意收集钻达井深、钻头位置、开泵时间、出现显示时间、显示延续时间、显示高峰时间、显示类型、显示消失时间、钻井液迟到时间。

(5) 观察试验资料

1) 钻井液出口情况观察。要经常注意观察收集钻井液从井口流出量的变化及涌势,并注意声响。若发现异常现象,必须连续观察记录变化时间、井深、层位及变化情况等。还应通知工程上做好防喷准备工作。

2) 钻井液槽面观察。一是要注意油、气、水浸;二是要注意钻井液中的油气芳香味和硫化氢味。并连续观察记录,显示不明显时要作荧光分析。

槽面显示资料包括:油花颜色、占槽面百分比、分布状态 (片状、条带状或星点状),气泡大小 (用mm表示)、分布状况 (包括密集或少量) 等,油气味 (分为浓、较浓、淡、无四级),气样点燃试验 (包括燃烧程度、火焰颜色、高度等),槽面上涨高度,水浸时钻井液流动状态,实测外溢量 (包括测量起止时间、液量、折算出每小时外溢量)。

3) 泥浆池液面观察。在测量钻井液性能同时要记录泥浆池液面数据,并经常注意池面变化。如有升降要连续观察记录升降起止时间、井深、层位、升降速度、有无油气水显示等。

4) 特别要注意井涌、井喷、井漏资料的收集。井涌或井喷高度、喷出物 (如油、气、水、夹带物 (如钻井液、砂泥、砾石、岩块等)、间歇时间。

(1)节流管放喷时要注意收集放喷管线尺寸或节流阀孔径、压力变化、射程、喷出物、放喷起止时间。

(2)井喷及放喷产量折算。井喷或放喷起止时间、油气水喷出总量、折算成油气水日产量。

(3)井喷处理措施。处理方法、压井时间、加重剂性质和用量、井喷前压井后钻井液密度。

(4)井漏时应收集钻达井深、层位、起止时间、漏速、漏失量。

(5)井漏处理措施。处理方法、堵漏时间、处理剂性质及用量、井漏前、堵漏成功后钻井液密度。

3. 油、气上窜速度的计算

当油气层压力大于钻井液柱压力,在压差作用下油、气进入钻井液并向上流动,这就是油、气上窜现象。在单位时间内油、气上窜的距离称油、气上窜速度。

油、气上窜速度是衡量井下油、气活跃程度的标志。油、气上窜速度越大,油、气层能量越大。因此,在现场工作中准确地计算油、气上窜速度,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是做到油井压而不死,活而不喷的依据。

通常在钻过高压油、气层后,当起钻后再下钻循环钻井液时,要对油、气浸作观察记录,并计算油、气上窜速度。计算方法有以下两种:

(1) 迟到时间法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

式中:v——油气上窜速度,m/h;H——油气层深度,m;h——循环钻井液时钻头所在井深,m;t——钻头所在井深的迟到时间 (指钻达地层时间与地下实物连续返至井口时的时间差),min;T1——见到油气显示的时间,min;T2——下钻至井深h的开泵时间,min;T0——井内钻井液静止时间,h。

迟到时间法比较接近实际情况,是现场常用的方法。

(2) 容积法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

式中:Q——钻井泵排量,L/min;vc——井眼环形空间每米理论容积,L/m;其余符号同前。

下钻过程中,多次替钻井液时适于用容积法计算上窜速度,但误差较大。实际计算时,常用每米井眼容积代替井眼环形空间每米理论容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