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人为什么要杀害犹太人

如题所述

二战是金融危机引起的。确切的说是犹太人要负大半的责任。犹太人移民欧洲几百年,基本掌握了欧洲的经济命脉和众多的银行。

德国也有大量的犹太人,甚至德国中央银行都是由犹太人掌控。德国一战失败不是战争打输了,是因为部队在国外打仗而犹太人在家里搞政变,推翻了德皇。

然后,犹太人建立了“魏玛政权”,国家资本主义,也就是说德国的钱全在犹太人手里。犹太人在德国的职业基本都是大商人 教授 高官等上流社会。当德国人民默默的偿还战争赔偿的时候,犹太人没有任何损失。他们享受一切,这加深了德国人对犹太人的仇恨。

真正激化矛盾的是金融危机。金融危机的爆发是在英国的犹太人和英国政府策划的。

德国的犹太人害怕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失,做了一件不可饶恕的事,德国中央银行宣布德国马克无限度贬值。一瞬间德国人民几十年的劳动积蓄全部化为乌有。。然后国内犹太商人都大量囤积物资。高价出售。德国人集体被洗劫了一遍。。

所以,希特勒上台后第一件事就是杀犹太人。

扩展资料:

作为当时逃离奥斯威辛仅有的5名犹太人之一,弗尔巴与其同伴维兹勒于1944年首次向盟军领导人披露了奥斯威辛集中营中的真相,让毒气室和焚尸炉等骇人听闻的纳粹杀人机器第一次为外界所知晓。 

迈阿密犹太人大屠杀纪念馆,一名女子凝神参观记录大屠杀惨状的铜像。虽然盟军方面对纳粹屠杀犹太人已经有所耳闻,但在解放奥斯维辛集中营之前他们还不知道这部杀人机器的规模到底有多大。

有一个数据说二战期间纳粹屠杀的犹太人有586万人,其中战场上杀害的占不到二百万。总之,如果不是采取隔离区+集中营+毒气室这种有组织的杀人策略,被杀害的犹太人数量不会这么多。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犹太人大屠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10-21

1.宗教上,基督教本来就是攻击性的,排它性的宗教,再加上,那个犹太人杀了耶酥。

2.经济上的,犹太人很会做生意,它们有很多的财富,在有的地方犹太人几乎垄断。

3.为了扩张的需要

为了转移国内矛盾,把经济危机转嫁在犹太人身上,巩固自己的统治。这一点和日本法西斯一样。

扩展资料

犹太人大屠杀是指纳粹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种族清洗,是二战中最臭名昭著的暴行之一。德国在这场种族清洗活动中屠杀了将近600万犹太人。

犹太人大屠杀在英语和德语的名称为“Holocaust”,此字是来自希腊语,意思是用火焚烧祭祀。犹太人则称其为“Shoah”,来自希伯来语,带“浩劫”的意思。

参考资料:犹太人大屠杀_百度百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09-04
在上个世界,德国爆发了经济危机。一夜之间,德国的工业生产率迅速下降,国力逐渐下降。如此巨大的经济危机立即在德国内部引起了阶级矛盾,并再次扩大了资本家对外部的侵略和扩张。为了转移国内冲突和寻找新市场,德国领导人再次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构想。 1939年9月1日,德国轰炸波兰,拉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同时犹太部落也遭受了屠杀。
为什么犹太人在德国的地位很低?我们该怎么消除种族歧视?

犹太人在德国的地位低下是有原因的,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失败与犹太人的角色密不可分。德国向来对犹太人很好,战争开始后,犹太人出卖了德国,从而间接导致了德国被击败。

由于希特勒对犹太人的印象很差,因此当希特勒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成为国家元首时,他建议为集中营的建设做准备,要消灭犹太人。犹太人一直与英国和美国有着密切的关系。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和美国激怒了他们,并在德国后方发动了十一月革命,导致了德国的失败。

这是希特勒杀死犹太人的原因之一,其次是种族歧视和客观因素。希特勒上台后,他不想在重复前德国皇帝的道路,杀死所有犹太人,以避免将来出现不必要的麻烦。德国和犹太人在宗教上不相容,这就是希特勒想要消灭犹太人的原因。

立法是一个临时种族歧视的解决方案,根本原因之一是教育,另一个是在法律,舆论和社区生活方面为所有族裔提供平等的经济和文化发展机会。歧视从字面上意味着区别对待他们,因此教育是对公民进行早期教育,而不是排斥肤色,国籍和文化背景不同的公民,要求同存异。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12
  欧洲的反犹传统说的太多了,我简述一下,战争需要资金,资金只有用采邑收入作抵押,从犹太人那里借,于是贵族出门玩战争游戏,犹太人下乡演黄世仁,农民变杨白劳,因此所有的欧洲农民基本都反犹。形形色色的包税人制下,犹太高利贷者往往是最大的得利者。同时,农民和税吏要是起了争执,就得打官司。犹太人有钱有文化,世俗法庭,玩条文法律,他有口才,有合同;玩暗箱操作,有金币,有人脉,农民根本玩不过犹太人,而且犹太人除了经济上不太低调,做人也不太厚道,每次有外敌入侵欧洲,犹太人商人往往都是带路党,加上天主教会的搅合,反犹思潮就应运而生。
  现在我们来看德国,19 世纪后半期,德国从列强中脱颖而出,拥有三个自信,广袤的国土,殖民地与发达的工业体系。全民福利与东扩战争后的「包围孤立政策」使德国人相信诸列强亡我之心不死。从而「富国强兵」是其唯一的任务。同《威尼斯商人》类似,别的国家拿金银下注,德国人拿血肉下注。
  昭和年的日本人也这么认为,纷纷以德为师。他们的结果不言自明。
  一战后新生的魏玛共和国乏善可陈,她的魏玛宪法倒评价很高,包含了美国宪法拥有的几乎所有优点,但却有一个致命的缺陷,最高权力属于总理(议会领袖),而总统拥有非议会会期的紧急特别权(宪法第 48 条)。这直接导致了 1923 年后的议会里大量争执不下的僵局。对德国人来说,他们一直受到这样观念的支配——德国人跟德国是形而上学的有机整体,任何分裂伟大祖国的行为都是不能原谅的。最终议会沦为党派表达主张的舞台,而伟大光荣正确的德国实权掌握在总统手上,从第一任总统艾伯特开始,他们就习惯了依靠总统权力的强迫手段,而非国会议员来解决分歧。到了兴登堡时期,他大量解除大臣职务,解散国会,德国议会政府基本形同虚设。后来的希特勒利用的正是这个宪法第 48 条将破坏宪法的进程推上了高潮。
  这种宪法漏洞本应造成不了多大问题,事实上紧急状态恰好是冷战时自由世界的威权主义者们应对苏联威胁的唯一可行之路。但它却从思想上分裂了德国人,战前的德国是以国王,军官,地主,法律教授,路德宗牧师为主体,自称「东方人」,他们对西方的一切都恨之入骨,其结果为非自由主义。他们希望使自己纯洁的文化不掺杂任何杂质。同时恢复中世纪德国在东方的殖民地与利益。最终创造一个不属于盎格鲁 - 萨克逊文明的大陆帝国。他们认为当德国抵制不住西方诱惑时,就会遇到灾难,真正的德国不是世界文明,而是自己的种族文明,当她在东方追求自己的使命时,就实现了愿望。他们统治了德国,挑起了德国的战争欲望,最终又输掉了战争。
  然而在他们的宣传下,人们把战争失败的原因归咎于背信弃义的「西方人」,「西方人」是伦敦和巴黎的傀儡,是纽约华尔街等控制世界的阴谋财团的代言人,是「西方人」签署了停战协议,接受了和平条约,引出了共和国,并用议会制度分裂德国。这种极端的偏执一定程度上是俾斯麦故意造成的,但早在 1914 年之前,随着德国的全球目标的形成,这种偏执就已经成为了他们的本能和习惯。战争带来的灾难使这种幻想更加执着——德国是高贵,孤立无援而痛苦的。德国被西方那些下等人所嘲笑,他们强迫德国人签订了可耻的和约,他们通过货币战争与金融手段腐蚀德国,他们通过文化入侵来演变德国纯洁的文化。这种情绪在纳粹执政后的《选帝候大坝》中体现的很深刻。这本书抨击了魏玛德国的「西方人」妄图通过&%主,可口可乐,相对论,天赋%¥,布尔什维克,流产,钟表,奶酪来摧毁德国文化的野心。
  在魏玛德国时期,犹太人很容易让人联想起「暴力」。图霍尔斯基是犹太人,讨人厌的批评家 Maximilian Harden,Theodore Wolfe ,Salto 都是犹太人;受「西方人」欢迎的导演和戏剧家斯特恩海姆,施尼兹勒是犹太人;演员柏格纳,萨克,维德特,科特纳是犹太人;《法兰克福报》《柏林日报》《沃斯锡报》,还有数不胜数的出版商,作家,艺术家。包括那个怪物卡夫卡都是犹太人。哪有让「纯粹的德国人」感到不安的变化,哪就有犹太人。犹太人的大量涌入对德意志来说是一个新鲜的冲淡物,是文化侵略的急先锋。
  反犹主义浪潮是在 19 世纪末,俄国是屠杀犹太人的刑场,巴黎是反犹的理论策源地。这个时期正是历史决定论者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原理制定的法律来解释现代化的时候,传统的基督教文明用来解释「邪恶」的工具是撒旦,而这种新型的国家信仰通过塑造敌人达到解释「邪恶」的目的。这种现代反犹主义理论中,有选择资产阶级作为攻击目标。这种新的不同于中古欧洲的反犹主义。它的本质是现代社会中个人到集体罪行转移的过程。即「我们没错,都是因为他们」的心态。这种心态配合德国的浪漫主义运动——即「重返乡野」达到了高潮。不细讲。
  反犹在德国起初表现为一种文化和艺术现象,使人在灵魂深处闹革命。他们主张用德意志式的宗教代替基督教,因为基督教已经「犹太化了」;他们认为被同化了的犹太人是害虫,扼杀了民众的创造性;强调德国在反抗犹太人时「野蛮」和「哥特式暴力」的重要性,欧陆诸国都有有自己的罗马叙事,日耳曼人他们认为自己继承了希腊贵族的理想与罗马人的正义,同时补充了本民族的英雄主义。因此,摧毁犹太民族的重担就落到了自己头上。
  这种现象持续到 20 世纪,任何一个德国领导人都能够利用这些存在了几乎一个世纪的心态,标语,理论,观念,幻想来实施自己的野心,恰逢此时,《凡尔赛和约》带给德国了大批犹太难民,日光之下无新事,此前,此后无数次出现过的原住民对新移民的斗争再次出现——对犹太人的双重税制,孤立政策与种族隔离。1918 年柏林最畅销的小说,描述了一位犹太富商如何强奸了高贵纯洁的雅利安人姑娘。社会对犹太人的暴力行为也愈演愈烈,在巴伐利亚警局询问如何应对愈发暴戾的反犹形势时,柏林的回复是不予理会,因为「反犹自有其道理」。
  犹太人试图用两种方式解决困境,有的人寻求更深层次的同化,参军,做工,比德国人更恨英国人。有的人寻求犹太复国主义。他们不断在理论上辩驳反犹理论(事实上这些理论大都破败不堪),在实践上成立战斗组织,学生会与俱乐部。但反犹太主义是变化多端,多分枝与不受逻辑控制的。一个德国人也许会不言不语,但当一群德国人一起时,他们就会高呼「打倒小犹太」。对此,格尔兹坦有过精妙的描述「揭露反犹的根基是没有用的,当所有的诽谤都被驳倒,所有的歪曲都被矫正,所有的错误思想都被清除,对犹太人的憎恨会作为某种无可辩驳的东西保留下来。」
  正是由于以上几种原因,彻底隔绝「德国」与「西方」冲突的想法在很多人的头脑中形成,反犹主义一直将自己描写成一场防御运动,如今却主张大规模使用暴力,因为人们认为不但在德国,而恰在整个欧洲,无论共产主义出现在哪里,犹太人就在哪里担任领导,他们在柏林的策动了斯巴达克斯起义,在慕尼黑建立了苏维埃政权。甚至德国人相信列宁的真实姓名是齐德布鲁姆。他在苏联的恐怖统治对反犹的极端分子来说是一个无价之宝,特别是因为被处死的大多是农民,而契卡中最残暴,不加掩饰的刽子手正是拉脱维亚犹太人拉齐斯。不断有来自苏联的恐怖消息传来,这些消息当然完全正确的,百年后的今天,我们甚至通过各种档案发现了苏联更加恐怖的行为。这些消息是人们展开想象力的基础。也是反犹分子的无价之宝,因为列宁杀死的大都是农民,于是,作为共产主义的孪生兄弟,希特勒的国家社会主义后来就充分利用红色恐怖作文章, 声称苏联杀死了三四千万人,尽管他在数字后边加了个 0,但是依然抹不掉这些原始数据的可怕。
  最终,他将他的国家社会主义斗争说成一次先发制人的反击,并且声称准备用十倍的行为来回敬苏联的行为,犹太人将不会成为无辜的牺牲者,而是真正的敌人。
第4个回答  2008-11-18
纳粹德国屠杀犹太人是德国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页。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变本加厉,从排犹转向屠犹,在居住有全欧一半犹太人的波兰、立陶宛和乌克兰等地设立了许多犹太集中营。1941年6月德军入侵苏联后,党卫队最早在侵占的苏联领土上开始灭绝犹太种族的行动。从1941年夏至1943年2月,有360多万犹太人被杀。

1942年1月,纳粹官员在柏林附近的万湖开会,确定把能抓到的1100万欧洲犹太人全部消灭,对一半是犹太血统的人,也要他们在“死亡和绝育”之间选择。灭绝行动主要在波兰的特莱勃林卡、卢布林、奥斯威辛等集中营进行。纳粹把欧洲占领区和仆从国的犹太人一批批运到这些死亡集中营,送到伪装成浴室的毒气室里杀死,然后焚尸灭迹。同时还不断地清洗犹太区。在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据纳粹德国负责屠杀犹太人的主要官员艾希曼估计,被杀的犹太人有600万。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起诉书上的数字是570万。到战争结束时,波兰的325万犹太人只剩下12万。

为什么有着高度文化和技术发展水平的德国竟会出现如此令人发指的野蛮行为,大致说来有这样几种原因。

首先在欧洲歧视和迫害犹太人是一个长期的历史问题。由于经济活动的成功以及宗教信仰的不同,犹太人横遭歧视。早在14世纪,鼠疫在欧洲流行,欧洲有超过1/3的人死于这场瘟疫。这时就有人认为瘟疫是犹太人造成的,目的是要摧毁基督教世界。1942年在西班牙有20万犹太人被驱逐。19世纪在俄国沙皇统治下的犹太人被限制在固定的区域内居住,不以允许不能离开。俄国东正教教会领袖还提出过一个解决俄国犹太人的方案,1/3犹太人皈依东正教,放逐1/3,杀掉其余的1/3。1881年俄国发生了集体屠杀犹太人的事件。1911年3月12日,在基辅附近的一个山洞里发现一具男孩的碎尸,俄国司法大臣认为这是被当地犹太人为杀生祭祀弄死的。在古代就有犹太人要不时宰杀信基督教的小孩以祭祀的传说。后来希特勒也拾人牙慧,鼓吹犹太人有杀生祭祀的习俗。希特勒利用欧洲长期存在的反犹情绪,并将之推向极端。

除了历史原因外,纳粹德国杀害犹太人还有经济上的动因。犹太人历来善于经商,经济活动相当成功。如19世纪的犹太人罗思柴尔德家族对欧洲的经济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伦敦的罗思柴尔德在英国废除奴隶制后,拿出2000万英镑补偿奴隶主的损失,1871年支付1亿英镑为法国向德国交纳战争赔款。维也纳的罗思柴尔德帮助奥地利建造铁路。在法国他们控制了北方铁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作为战败国的德国经济十分困难,社会危机严重,而在德国从事商业金融业的犹太人却相当富裕。比如经营大规模商业的百货公司在德国被看作是犹太人的“专业”,引起德国广大小店主的恐惧。纳粹德国出于经济上的需要,煽动反犹情绪,通过排犹屠犹,侵吞犹太人的财产,得到了不少经济上的好处。1938年11月9日,纳粹党徒在一夜之间,焚烧并抢劫犹太人在德国开的商店。希特勒早年从家乡林茨到维也纳时,发现城内的经济文化生活都被犹太人控制着,仿佛自己来到一个外国的城市,正是在这时他开始考虑反犹的问题。

另外还有一个原因是,纳粹政权认为犹太人倾向于革命,马克思主义是“国际犹太财团”的政治学说,因而把反犹跟迫害共产党和社会民主党联系起来,以稳固其法西斯统治。在历史上犹太人参加革命是比较积极的。19世纪时俄国内政大臣普列韦说过,革命几乎是一种犹太现象。虽然犹太人在俄国人口中所占的比例率不到5%,但在俄国的革命者中却有50%以上的犹太人。有不少在欧洲很有影响的革命者出身于犹太人家庭。第一次大战以后犹太人在欧洲各地的革命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如俄国的托洛茨基、斯维尔德洛夫、加米涅夫,匈牙利的贝拉·库恩,长期在德国生活的波兰人卢森堡等。在纳粹统治时期的德国,犹太人由于备受歧视也积极参加了革命活动,因而希特勒耸人听闻地散布犹太人正在暗中颠覆全世界,法西斯政权自然也就将反对犹太主义和反对共产主义联系起来。

还有些学者则强调纳粹德国根深蒂固的种族观念对屠犹的影响。纳粹政权受狭隘种族优越论的影响,鼓吹社会达尔文主义,认为“犹太人不是人,只是一种堕落的形象”。希特勒在《我的奋斗》中称“世界历史的一切事件都不过是种族自我保存冲动的表现”。因而纳粹德国出于种族观念在屠杀犹太人的同时还杀害了50万吉卜赛人和10万德国的智育低能者。

除了上述原因外,有个别学者从心理分析的角度分析希特勒个人经历对屠犹政策的影响。美国心理学家比尼恩在所著《希特勒与德国人》中,根据为希特勒母亲治病的犹太医生布洛施的病历资料,以及为希特勒治病的医生所提供的材料,对“希特勒内心受到的创伤”进行分析。他认为,希特勒在一次大战曾因英国施放芥子气中毒,福斯特尔医生以催眠疗法治疗他的伤痛。希特勒治疗时在幻觉中想到他的患有癌症的母亲是被犹太医生误诊而痛苦地死去。希特勒不自觉地把母亲的死归咎于犹太医生布洛施。同时他又在幻觉中把对一个犹太人的恨与对全体犹太人的恨联系在一起。

至于在纳粹德国是谁具体将排犹政策推向极端也有不同的看法。德国修正派历史学家推脱希特勒在其中负有的责任,咬定在档案中“没有发现希特勒关于‘最后解决’犹太人的书面命令”。因而“不是希特勒而是希姆莱,而且是在完全违背希特勒意志的情况下,下令从肉体上消灭这些犹太人。这件事希特勒到1943年才知道。”纳粹德国是因为迫于战局不利而且日益孤立的处境才这样做。而另有些历史学家则明确指出这些说法是站不住脚的。哈夫纳在《希特勒的含义》一书指出,希特勒一生有两个政治目标——称霸欧洲乃至全球和消灭犹太人。在纳粹德国,没有希特勒的命令,大规模屠杀犹太人决不可能发生。只是为了避人耳目,希特勒在1939年9月1日签署处理德国低能者命令后,此类杀人指令便只限于口头而留痕迹。他大规模屠杀犹太人不是迫于战争的需要。这样做在军事上极为不利,一方面使忠于德国的犹太人成仇敌,另一方面极大地牵制了可用在战场上的兵力和物力。希特勒的罪行不是战争罪行,而是赤裸裸的谋杀。

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纳粹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屠杀犹太人行径仍是让人难以理解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