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航天事迹

近几年的飞天事迹 人

1、长征七号运载火箭

长征七号运载火箭于2016年6月25日从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首次成功发射,这也是文昌航天发射场的首次发射任务。预计到2021年火箭各项技术趋于成熟稳定时,将逐步替代现有的长征二号、三号、四号系列,承担中国80%左右的发射任务。

截至2019年4月24日,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正在进行正(试)样产品组批生产。2021年3月12日1时51分,中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完成长征七号改遥二运载火箭发射。

2、嫦娥五号登月

嫦娥五号(Chang'e 5),由国家航天局组织实施研制,是中国首个实施无人月面取样返回的月球探测器,为中国探月工程的收官之战。

嫦娥五号任务是中国探月工程的第六次任务,也是中国航天最复杂、难度最大的任务之一(截至2020年12月),实现了中国首次月球无人采样返回,助力月球成因和演化历史等科学研究。

3、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发射

神舟七号,简称“神七”,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射的第七艘飞船,是中国的第三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也是中国“三步走”空间发展战略的第二阶段。

神舟七号于2008年9月25日发射升空,进入预定轨道 ;于2008年9月27日进行出舱活动,完成中国人首次太空行走;于2008年9月28日进入返回程序,返回舱安全着陆于内蒙古预定区域,完成载人航天飞行任务。

4、嫦娥一号探测器发射

嫦娥一号是中国探月计划中的第一颗绕月人造卫星,以中国古代神话人物嫦娥命名。

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2009年3月1日,嫦娥一号完成使命,撞击月球表面预定地点 。

嫦娥一号卫星首次绕月探测的成功,树立了中国航天的第三个里程碑,突破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使中国成为世界上为数不多具有深空探测能力的国家。

5、神舟四号

神舟四号,简称“神四”,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射的第四艘飞船。

神舟四号飞船于北京时间2002年12月30日0时40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于北京时间2003年1月5日19时16分顺利降落在内蒙古中部地区的着陆场,在太空中共飞行了6天零18小时。

神舟四号在半年运行中,初步探明飞船运行轨道的空间环境状况,为中国下一步载人飞船的安全出行成功绘制了“安全路况图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11-11
中国进行载人航天研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初。1970年7月14日,“东方红一号”发射后不久,科学家就上报了关于发展载人航天的报告。1971年4月,代号为“714工程”的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全面启动。当时的人们,给中国规划中的宇宙飞船命名为“曙光一号”。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因素,1972年,“714工程”被迫暂停。

1986年3月3日,王淦昌、陈芳允、杨嘉墀、王大珩四位科学家联名向中央呈报了一份《关于跟踪世界战略性高技术发展》的建议。中央很快就批准了这个建议,这就是后来著名的“863计划”。航天技术是“863计划”七大领域中的第二领域。“863计划”对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起到了催生的作用。

1990年夏天,中国第一枚大推力捆绑式火箭——长征二号E即“长二捆”火箭顺利升空。“长二捆”就是承担载人飞船发射任务的长征二号F型火箭的前身。

1988年9月7日北京夏令时5时30分,载着“风云一号”气象卫星的“长征”四号
火箭发射成功

1992年9月21日,中国航天史上一个值得永远记住的日子——这一天,中央正式批复载人航天工程可行性论证报告。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立项,代号为“921工程”。

1995年10月,我国决定从空军歼、强击机飞行员中选拔首批预备航天员。不久,12名预备航天员从数千名候选者中脱颖而出,连同2名航天员教练员,组成中国首批航天员的队伍。1997年底,经中央军委批准,由14名预备航天员组成的世界上第三支航天员大队成立。1998年1月5日,14人到齐。这一天从此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的生日。>>

神舟一号

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神舟一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基地顺利升空,经过21小时的飞行后顺利返回地面。

鲜为人知的是,这枚载人航天工程的“先锋官”,竟是由地面试验用的电性能测试飞船临时改装而成的。将初样产品直接当成正样产品使用,在中国航天史上史无前例。

神舟二号

2001年1月10日凌晨,神舟二号飞船发射成功。飞船在轨飞行近7天后返回地面。

神舟二号是第一艘正样无人飞船,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基本一致。它的发射完全是按照载人飞船的环境和条件进行的,凡是与航天员生命保障有关的设备,基本上都采用了真实件。

神舟三号

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号飞船发射升空,于4月1日返回地面。

神舟三号飞船搭载了人体代谢模拟装置、拟人生理信号设备以及形体假人,能够定量模拟航天员呼吸和血液循环等重要生理活动参数。飞船工作正常,预定试验目标全部达到,试验获得圆满成功。

神舟四号

2002年12月,神舟四号在经受了零下29摄氏度低温的考验后,于30日0时30分成功发射,突破了我国低温发射的历史纪录。2003年1月5日,飞船安全返回并完成所有预定试验内容。

神舟四号除没有载人外,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完全一致。飞行中,飞船相继完成了对地观测、材料科学、生命科学实验和空间天文和空间环境探测等任务。

中国首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杨利伟

神舟五号

2003年10月15日,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成功发射。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成为浩瀚太空的第一位中国访客。

神舟五号21小时23分钟的太空行程,标志着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继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

神舟六号

2005年10月12日,我国第二艘载人飞船神舟六号成功发射,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被顺利送上太空。17日凌晨,在经过115小时32分钟的太空飞行后,飞船返回舱顺利着陆。

神舟六号进行了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首次多人多天飞行试验,完成了我国真正意义上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实验。>>

神舟七号

2008年9月27日,执行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出舱活动任务的航天员翟志刚在舱外挥动中国国旗。

2008年9月25日,我国第三艘载人飞船神舟七号成功发射,三名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顺利升空。

27日,翟志刚身着我国研制的“飞天”舱外航天服,在身着俄罗斯“海鹰”舱外航天服的刘伯明的辅助下,进行了19分35秒的出舱活动。中国随之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空间出舱活动技术的国家。

2008年9月28日傍晚时分,神舟七号飞船在顺利完成空间出舱活动和一系列空间科学试验任务后,成功降落在内蒙古中部阿木古朗草原上。

参考资料: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3-10/08/content_1113826.htm

第2个回答  2022-03-27
最佳答案
青铜时代
★里程碑之一 1970年4月24日21时31分,中国“东方红”一号飞向太空。这是中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
白银时代
杨利伟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内
★里程碑之二 1987年8月,中国返回式卫星为法国搭载试验装置。这是中国打入世界航天市场的首次尝试。
黄金时代
★里程碑之三 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空;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号搭载两名航天员升空。2008年9月25日21点10分04秒988毫秒神舟七号搭载三名航天员升空。
探月时代
★里程碑之四 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搭载着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三号塔架点火成功发射。 嫦娥一号
★里程碑之五 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嫦娥一号卫星的姐妹星嫦娥二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并获得了圆满成功。此次发射目的主要是实现下一步的月球软着陆进行部分关键技术试验,并对嫦娥二号着陆区进行高精度成像
第3个回答  2022-02-07
嫦娥五号(Chang'e 5),由国家航天局组织实施研制,是中国首个实施无人月面取样返回的月球探测器,为中国探月工程的收官之战。
嫦娥五号任务是中国探月工程的第六次任务,也是中国航天最复杂、难度最大的任务之一(截至2020年12月),实现了中国首次月球无人采样返回,助力月球成因和演化历史等科学研究。
第4个回答  2018-05-05
中国有什么航天大事迹
从1957年10月4日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到今天空间站和航天飞机载人长期飞行,40年来,航天技术日新月异,获得了惊人的进展。我国航天工业跟踪世界航天的风雨历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同样取得了辉煌成就。
从1977年开始,在张爱萍将军的组织指挥下,我国科技人员担负起了攻克同步静止轨道通信卫星的任务。在整个通信卫星工程总设计师任新民的主持下,火箭专家谢光选负责组织研制新型"长征3号"运载火箭。1984年1月29日,最新研制的"长征3号"火箭初试锋芒,由它发射的一颗试验通信卫星由于第三级火箭二次启动发生故障而未能送到赤道上空36000千米的静止轨道,只在一条大椭圆轨道上进行了通信试验。两个月后的4月8日,"长征3号"运载火箭再次发射"东方红2号"试验通信卫星完全成功,卫星定点在东经125°赤道上空的同步静止轨道上,通信广播和电视传输效果良好。后来,我国又用这种先进的运载火箭连续发射成功6颗实用通信卫星,开辟了我国卫星通信的广阔道路。与此同时,在总设计师孙敬良的领导下,我国开展了使用常规燃料的"长征4号"运载火箭的研制,并于1988年9月7日和1990年9月3日先后成功地发射了两颗"风云1号"太阳同步轨道气象卫星。它们为我国气象预报、环境监测、防灾减灾等提供了先进手段,取得显著效益。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研制和成功发射太阳同步轨道卫星的国家。
经过40年的发展,我国已经拥有9种型号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覆盖了近地轨道、太阳同步轨道和地球静止轨道的所有轨道范围,发射成功40颗不同类型的国产人造卫星,包括科学试验、国土普查、通信广播、气象观测等多种应用卫星,在航天技术的一些领域跨入了世界先进行列。
1990年4月7日,我国"长征3号"运载火箭发射升空,把美国休斯公司制造的"亚洲1号"通信卫星准确送上预定轨道。标志着我国开始进入国际发射服务市场。?
由于国际市场上的激烈竞争,我国航天专家把大推力运载火箭--"长征2号E"捆绑式火箭的研究提上了日程。在总指挥王永志和总设计师王德臣的组织下,我国科技人员和工人征服了火箭捆绑技术的所有难题,在规定的期限内把一枚巨型运载火箭竖立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发射架上。1990年7月16日,"长征2号E"捆绑式火箭一举发射成功,从而为履行发射美制澳星的合同铺平了道路。
我国从为外国客户搭载试验装置起步,迄今已成功搭载和单独发射9颗国外卫星,在国际商务发射市场赢得了一席之地。
中国航天科技工业40年取得的成就和发展,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能力,成为国家兴旺发达的一个重要标志。它对于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提高国际地位和威望,产生着不可低估的影响。可以预料,中国航天在跨世纪的长征中,将获得新的振兴和腾飞,为开发太空、造福人类作出更大贡献。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