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嫁的女儿,为什么要在大年初二回娘家而不是大年初一?

如题所述

我们南通的习俗,初一只能左邻右舍的走动,初二才能成双成对地去娘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3-12

第2个回答  2019-08-26

我国大部分地区有正月初二回娘家的习俗,很多人并不知道为什么要大年初二回娘家,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原因。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是祈福、团圆的日子,嫁出去的姑娘,可以说是别人家的人了,俗话说,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所以大年三十和大年初一不能在娘家过,应该在婆家,陪着公公婆婆一起过年,伺候公婆,陪着自己的老公和儿女一起过年。

大年初一有些地方,讲究不能串门,走亲戚,除非那家有人过世(正常死亡)后的第一个春节,可以去烧香点蜡,除此之外,不能串门走亲戚,所以嫁出去的姑娘,不能在初一回娘家,而娘家可以说是最重要的亲戚,所以选择在初二回去,是姑娘走的第一家亲戚。

有些地方把初二,叫做“迎婿日”,就是初二是迎接女婿的日子,回娘家要注意,应该在大年初二中午12点前到,最好是早上9点左右到,这样可以上灶做饭,不能踩着饭点到,如果有特殊情况,别超过12点,另外晚上6点前必须离开。

有的地方,是初三早上离开,各地习俗略有不同。回娘家带的礼物,必须双数,有的地方讲究姑娘回娘家,要带馍(馒头),一般是12个,其实是有讲究的,就是娘家把姑娘养大,然后却成了别人家的人,所以姑娘应该返还口粮,1个馍表示1个月的口粮,一次性带1年的口粮,连续带出嫁时的年龄的年数,以后就可以不用带馍回娘家了。

另外,娘家在姑娘和女婿走时,应该回礼,就是不能把所有的礼物收下,应该返回两件,让带回去。这些习俗,用具体的做法,表现了人们的团圆、和睦、礼仪、孝道的伦理亲情,反映出中华民族是一个重视情感、亲和力的民族,是文明之邦,礼仪之邦。

第3个回答  2020-01-12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是祈福、团圆的日子,嫁出去的姑娘,可以说是别人家的人了,俗话说,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所以大年三十和大年初一不能在娘家过,应该在婆家,陪着公公婆婆一起过年,伺候公婆,陪着自己的老公和儿女一起过年。

大年初一有些地方,讲究不能串门,走亲戚,除非那家有人过世(正常死亡)后的第一个春节,可以去烧香点蜡,除此之外,不能串门走亲戚,所以嫁出去的姑娘,不能在初一回娘家,而娘家可以说是最重要的亲戚,所以选择在初二回去,是姑娘走的第一家亲戚。

回家时要携带礼品,名为带手或伴手。必备办一大袋的饼干、糖果,由母亲分送邻里乡亲,一如过年的情景。如果家中有多个女儿的,而这些女儿又不在同一天归来,那么,就要来一个分一次,礼物颇薄,四块饼干而已。然而,它反映的情意却甚浓,真正的是“礼轻情意重”,它表达了姑娘对乡亲的切切思念。姑娘回到家中,若家中有侄儿,当姑母的必须再掏腰包,尽管在初一日给压岁钱时已经送了,可这一次意义不同。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20-01-12

出嫁的女儿,要在大年初二回娘家而不是大年初一的原因: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是祈福、团圆的日子,嫁出去的姑娘,可以说是别人家的人了,俗话说,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所以大年三十和大年初一不能在娘家过,应该在婆家,陪着公公婆婆一起过年,伺候公婆,陪着自己的老公和儿女一起过年。



有些地方把初二,叫做“迎婿日”,就是初二是迎接女婿的日子,回娘家要注意,应该在大年初二中午12点前到,最好是早上9点左右到,这样可以上灶做饭,不能踩着饭点到,如果有特殊情况,别超过12点,另外晚上6点前必须离开。


初二回娘家,是古代对女权的保障,让嫁出去的女儿回家与亲人团聚,又俗称「做客」或「初二女儿回娘家」。而为什么是初二不是初一呢?根据老一辈的说法,初一开春女儿回娘家,会把娘家吃垮,所以早期也常见外地的女儿已返乡,却先寄宿友人家,待初二到才返家。


另外,娘家在姑娘和女婿走时,应该回礼,就是不能把所有的礼物收下,应该返回两件,让带回去。这些习俗,用具体的做法,表现了人们的团圆、和睦、礼仪、孝道的伦理亲情,反映出中华民族是一个重视情感、亲和力的民族,是文明之邦,礼仪之邦。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