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字文言文解释

如题所述

所字文言文解释
1.“所”字在文言文中的意思这个“所”是个代词(古代汉语中代词属于虚词),没有实际意思。用在动词前,代表接受动作的事物:~部(所率领的部队)。~谓(a.所说的;b.某些人所说的,含不承认意)。无~谓(不关紧要,不关心)。~有。各尽~能。~向无敌。有~不为而后可以有为。
“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即“谓宋无雉兔鲋鱼者也”后面的“者也”表示判断句,也没有实际意思。相当于现在的“是”字。
现代汉语就是-----说宋国是没有雉兔鲋鱼。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这句也一样,“天下之所顺”“所”前面的“之”字为“顺”的宾语,即“天下顺之”
所以这句就是-------凭借着天下人归顺(的力量)攻亲戚背叛(的一方)。
2.“所”在文言文里有哪些意思所1.用作助词。
经常放在动词前,同动词结合,组成“所”字结构。“所”字结构是名词性短语,表示“所……的人”、“所……的事物”、“所……的情况”等。
例如: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送东阳马生序》)“所”和动词结合,后面再有名词性结构,则所字结构起定语的作用。
例如:夜则以兵围所寓舍。(《〈指南录〉后序》)臣所过屠者朱亥,此子贤者,世莫能知,故隐屠间耳。
《信陵君窃符救赵》)2.在有些句子中,“为”和“所”呼应,组成“为……所……”的格式,表示被动。例如: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
(《〈指南录〉后序》)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信陵君窃符救赵》)3.复音虚词“所以”。
用法主要有两种:一种表示原因。例如: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出师表》)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蔺相如列传》)一种表示手段和目的。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1.原因,情由。
《文子?自然》:“天下有始主莫知其理,唯圣人能知所以。”《史记?太史公自序》:“《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
察其所以,皆失其本已。”唐韩愈《李花》诗之一:“问之不肯道所以,独绕百帀至日斜。”
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一:“红娘曰:‘非先生所知也。’生曰:‘愿闻所以。
’”《儒林外史》第一回:“问其所以,都是黄河沿上的州县,被河水决了,田庐房舍,尽行漂没。”2.可与形容词或动词组成名词性词组,仍表示原因、情由。
《庄子?天运》:“彼知矉美,而不知矉之所以美。”《史记?卫康叔世家》:“必求殷之贤人君子长者,问其所以兴,所以亡,而务爱民。”
3.用以,用来。《庄子?天地》:“是三者,非所以养德也。”
《史记?孟尝君列传》:“若急,终无以偿,上则为君好利不爱士民,下则有离上抵负之名,非所以厉士民彰君声也。”宋苏洵《几策?审势》:“故威与惠者,所以裁节天下强弱之势也。”
4.连词。表示因果关系。
用在下半句,由因及果。《荀子?哀公》:“君不此问,而问舜冠,所以不对。”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慕贤》:“世人多蔽,贵耳贱目,重遥轻近……所以鲁人谓孔子为‘东家丘’。”唐李白《与韩荆州书》:“一登龙门,则声誉十倍,所以龙盘凤逸之士,皆欲收名定价於君侯。”
《红楼梦》第六二回:“他和林妹妹是一日,他所以记得。”赵树理《三里湾?放假》:“可是她每天都是第一个先到的,所以对这房子里边的情况很熟悉。”
5.连词。表示因果关系。
用在上半句,由果探因。《史记?魏公子列传》:“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
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伐吴外传》:“异日,种谏曰:‘臣所以在(早)朝而晏罢若身疾作者,但为吴耳!’”《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八:“所以相邀相公远来者,正要相公游此间耳。”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一章:“李自成之所以敢于向东奔窜,是因为他联络罗汝才到潼关接应。”
6.连词。表示因果关系。
上半句用“因”或“缘”,下半句用“所以”。后来发展为“因为……所以……”的句式。
唐刘肃《大唐新语?谐谑》:“只因心溷溷,所以面团团。”前蜀贯休《蜀王入大慈寺听讲》诗:“只缘支遁谈经妙,所以许询都讲来。”
《老残游记》第一回:“因八股文章做得不通,所以学也未曾进得一个。”老舍《黑白李》:“黑李是我的好友,因为常到他家去,所以对白李的事儿也略知一二。”
7.可以。《易?乾》:“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
《庄子?知北游》:“人伦虽难,所以相齿。”王引之《经传释词》卷九:“言可以相齿也。”
《文子?上仁》:“贵以身治天下,可以寄天下;爱以身治天下,所以托天下。”8.所作,所为。
《论语?为政》:“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康有为注:“以,为也。”
“所”和“以”结合,构成“所以”这样一个粘连较紧的名词性短语,表示产生某种行为的原因或行为赖以实现的手段和对象。后来成为文言文中经常运用的一个词。
它的具体意义和用法要看“以”应该表示什么意思,如果“以”当“因”讲,“所以”就表示“……的缘故”或“……的原因”;如果“以”当“依靠”、“凭借”讲,“所以”就表示“用来……”、“用……的方法”;如果“以”当“依靠”、“凭借”讲,“所以”就表示“用来……的人”、“……的根据”,等等。在文言文中应视具体语言环境灵活译出。
此外,“所以”用作连词,跟“是以”、“以是”、“以此”相同,可作“因此”解,这和现代汉语中连词“所以”的用法相同。
3.初中文言文的所字都应该怎么理解名词:
1.形声。
2.“所”假借为“处”。处所;地方
例:有截其所。——《诗·商颂·殷武》
僻远悠闲之所。——《吕氏春秋·谨听》
3.道理;方法
例如:所以然(所以如此。指原因或道理);所诠(佛教语。所解的义理)
4.地方
5.着落;结果
例如:勤而无所,必有悖心。——《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助词:
1.与后面的动词结合,构成名词性结构
例如: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孟子·告子上》
2.用在作主谓结构的谓词前,相当于“之”、“的”
例如:各因其土地所宜,人民所多少而纳职焉。——《史记》
3.用作宾语提前的标志,多与“唯”字配合使用,相当于“是”
例如:臣唯命所试。——《列子》
4.与“为”呼应,构成“为…所…”句式,表示被动。
例如:其后楚目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5.与介词“从”“由”“自”结合,组成所字结构,表示与动作有关的地方、原因、对象等
例如: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吕氏春秋·察今》
6.和介词“以”组成“所以”这一短语,根据“以”的不同用法与具体语言环境,有不同的意思
例如:盏之所以距子者,吾不言。(用什么方法)——《墨子·公输》
先王之所以为法者,人也。——《吕氏春秋·察今》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三国志·诸葛亮传》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诸葛亮《出师表》
作量词
1.用于地点、位置,相当于“处”。如:有房两所
2.用于山、岛等物,相当于“座”
例如:百济国西南海中有大岛十五所。——《括地志》
3.用于建筑物
例如:离宫别馆三十六所。——班固《西都赋》
作副词
1.尚,还
例如:江陵去扬州,三千三百里。已行一千三,所有二千在。——《乐府诗集》
2.大约。用在数量词后面,表示大概的数目
例如:从弟子女十人所,皆衣缯单衣,立大巫后。——《西门豹治邺》
作代词
1.这,此。
如:所事(此事);所以然(指“那个东西”,因不便明言,用“所以然”隐语代指)
2.表示疑问,相当于“何”、“什么”
例如:问帝崩所病,立者谁子,年几岁。——《汉书》
3.若,如果。
如:所不(誓词。假使不)
形容词:
1.一切,所有。
如:所事(亦作“所是”。凡事,事事);所有品(所占有的东西);所是(所有)
2.宜,适宜的,为其所需的
例如:交易而退,各得其所。——《易·系辞下》
3.许多的,多种的
例如:收拾得所事儿温柔,妆点得诸余里颗恰。——《南吕·一枝花》
4.可以的
例如: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史记》
4.“所”在文言文的意思所18个文言虚词之一!用法很多!
如下:
所一、用作助词。经常放在动词前,同动词结合,组成所字结构。所字结构是名词性短语,表示所……的人、所……的事物、所……的情况等。如: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今公子故过之。(《信陵君窃符救赵》)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送东阳马生序》)余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指南录〉后序》)所和动词结合,后面再有名词性结构,则所字结构起定语的作用。如:夜则以兵围所寓舍。(《〈指南录〉后序》)前所谴责,因而获免。(《柳毅传》所字结构。)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兰亭集序》)臣所过屠者朱亥,此子贤者,世莫能知,故隐屠间耳。(《信陵君窃符救赵》)二、在有些句子中,为和所呼应,组成为……所……的格式,表示被动。如: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指南录〉后序》)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信陵君窃符救赵》)三、复音虚词所以。所和以连用,文言中也常见。用法主要有两种:一种表示原因,一种表示手段和目的。表示原因的,如: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出师表》)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蔺相如列传》)表示手段或凭借的如: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信陵君窃符救赵》)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余与江进之谋所以复之。(《虎丘记》,凭借……方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