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SMART原则,梳理你的年度目标?

如题所述

SMART原则是指一种效率管理模型,可以理解为是为了评估目标是否合格的准则,更是为了管理者对员工实施绩效考核提供的考核目标和考核标准,SMART原则能使考核更加科学化、规范化,保证考核的公正、公开与公平。

其中SMART所代表的意思是:

S代表的是Specific(具体的),指目标不能笼统,要具体到能够切中特定工作指标。

例如,“帮助员工提升工作能力” ,这就是一个很笼统的目标,怎么算是帮助员工提升呢?帮助员工减少客诉量也算是提升,帮助员工提高销售业绩也算是提升工作能力。

所以,在制定目标时要把 “帮助员工减少客诉量”和“帮助员工提高销售业绩”作为具体目标,完成这两个目标,就会成全我们想要帮助员工提高业务能力的愿景。

M代表Measurable(可衡量的),指目标是否达成的衡量要能够量化,要客观并且可观测的。

 我们还是拿“帮助员工减少客诉量”为例,我们换一种说法:“三个月客诉量缩减20%”,显然第二种更加明确,对于工作目标的考核和日常的工作的推进都更为有利。

A代表Attainable(可实现的),我们设立的所有目标都需注意要充分考虑目标实现的可能性,既不能目标浅显极易达成,又不能虚高让人望而却步。

销售岗位最能体验这种心情,目标定得太高,员工难免会有挫败感,哪怕下次的目标不难实现,都会认为自己没能力达成,为了避免再次受挫,变回消极降低努力,形成恶性循环。

R代表Relevant(相关性,相关性是指当前设立的目标一定要服从于我们的大目标,不能是完全毫无关联,甚至背道而驰的。

比如,今年公司的目标是提高销售业绩,可你带着员工只一门心思地减少客诉率,最终业绩平平没有达标,这明显违背了大目标的意愿。

T代表Time-based(截止期限),目标没有明确的期限,就难以进行考核,对于工作优先级的划分也很不利。

“营业突破500万”这样的目标就没办法考核,换成“截止12月25日营业额突破500万”就一目了然,员工工作起来也更有目标性。

无论是企业管理还是个人成长,SMART原则都能用来衡量我们的目标或考核标准是否可实行。越靠近SMART原则的目标就越容易实施,反之,则会让所做规划成为一纸空谈。

回到我们个人成长,好的年度目标和工作总结汇报更是离不开SMART原则的加持。

任何目标和计划的好坏,前提都是可实现性,因此在梳理年度计划时,我们的出发点就要从这一点出发,发现偏离目标及时根据SMART原则校正。

比如,我们最初目标是“新的一年要养成读书的习惯”,当你梳理目标的时候发现曾经目标的设定既模糊又笼统,按照SMART原则订正,我们可以改成“12月截止,要读完50本书”。

这样的梳理能让我们清晰目标,从而更易达成。根据实际情况,我们也可以调节目标实现的可能性,也就是SMART原则里的A(可实现的)。

我们还是拿养成读书习惯为例,当我们把目标重新订正为“12月截止,要读完50本书”,但是梳理目标的时候已经是10月份,显然两个月读完50本书并不现实,因此我们可以调整为“12月截止,要读完10本书”,这样更有利于我们目标的完成。

无论是目标还是考核标准都不是一成不变的,不偏离当下才能保证目标完成的可能性,因此定时梳理目标尤为重要。

根据SMART原则的五个维度,每季度或者每个月对目标进行定期梳理,能让我们了解自己目前的真实水平,发现不足及时补充,更能随时矫正是否偏离大方向,也能让我们随时牢记目标,工作起来更有干劲。

需要注意的是,多数人认为量化目标只有像销售这样的岗位才能实现,行政岗很难做到目标量化,因此很多职场朋友就会略过这一维度,最终导致设定的考核没法达标。

在我看来任何的岗位都不难量化,我们拿行政岗位为例,维修办公器材、收发快递、登记存档等等的工作很是琐碎,我们的考核目标可以这样设定:“每个月5号前整理并上报办公物资申领情况”、“每月30号统计当月派车情况”这样看起来就会更加清晰明了。

总之,想让目标和考核更具可实施性,量化必不可少。如果你还在为不知道如何完成目标和考核而烦恼,不妨按照SMART原则梳理,相信你一定会有不小的收获。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7-29

SMART原则,是一项很著名的目标管理法则,最早由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在《管理实践》一书中提出,具体包括五项原则:Ø 有时限的(Time-bound)Ø 具体的(Specific)Ø 有相关性的(Relevant)Ø 现实可以达到的(Attainable)Ø 可以衡量的(Measurable)

曾经有三组人,分别向十公里外的三个村庄前进。

第一组的人不知道村庄名字,不知道路程远近,只被告知跟着向导走即可;

第二组的人知道村庄名字,知道路程多远,但是路边没有里程碑,无法衡量;

第三组的人知道村庄名字,知道路程远近,同时每走一公里都会看到里程碑。

根据上述信息判断,你觉得哪一组最先到达目的地?

第三组!

因为第三组的人有明确的目标,知道总体路程,而且还清楚距离目的地有多远,可以调整前进速度。他们的目标完全遵循smart法则,目标清晰、可衡量、可实现,所以很容易面对行程中的困难,并战胜它们,迅速到达目的地。

有人问:做事情为什么要有目标?

因为没有目标,就没有效率可言!

人生可以没有目标,做事情也可以没有目标,不可否认,这是很多人的人生态度。但如果你是一个有追求的人,渴望成为高效能人士,你必须在目标的指引下行事,这样才能确保达到最高效率。

目标无法达成是会让人失望的,如果一直没办法实现目标,人们就会失去希望,不再努力。目标之所以带给人们快乐,必须遵循可实现的原则。人的欲望是无穷尽的,今年你挣了10万元,明年就希望能赚15万元,如果超出预期,你肯定会感到开心,如果没能达到预期你自然会感到失望。

之所以要运用smart原则,就是防止这种目标未能实现从而带来挫败感的情况发生。

Ø 有时限的(Time-bound)

目标必须是有时限的,不能无止境等下去。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很多人的拖延症就是这样养成的。

人都是有惰性的,99%的人又是贪图安逸的,所以一个没有时限的目标是不会完成的。就拿写作这件事来说,现在很多写书的作者都是兼职,有些人工作繁忙,闲暇时间本来就不多,那么一本书可能写上一两年。那么,在今天这个讲究效率的时代,一个选题写上一两年,恐怕等你写好了,这个热点也过去了,你的书写得再好也没有价值了。所以,我们在设定目标的时候,一定要有截止日期;

Ø 具体的(Specific)

模糊的目标不利于被执行,假设你说自己的目标是变得更加富有。这样的目标就不符合smart原则,同样也不会让你变得高效。因为你的目标过于模糊,“富有”是什么标准?你必须将目标数字化,比如你要年收入达到40万,实现财务自由。这样的目标才是具体的,一旦确定了具体目标,才会为之行动,要怎么做才能在一年内赚40万?一旦感到压力,人们就会开始行动起来;

Ø 有相关性的(Relevant)

高效能人士的职业生涯都是有延续性的,他们不断积累,不断成长,而且目标从不间断。这些人设定目标都是相互关联的,三年目标、五年目标、十年目标,这遵循着一条主线。

大学读财务专业,毕业后先从出纳做起,然后做会计,之后考会计师资格证书,终极目标则是成为注册会计师或者独立创业。每一步都是相互关联的,不会像低效率人士,今天做销售,明天做文案,后天又去做物业。

你以为自己是全才,实际上哪一行都没有做精,最后只能越混越差;

Ø 现实可以达到的(Attainable)

也就是可实现性,对高效人士来说,任何不可实现的目标都是没有意义的,只会打击人们的积极性。如果你设定了一个不可能实现的目标,那么这样做的意义何在呢?

你目前的薪水是每个月5000元,积蓄10万元,你告诉自己,明年一定要在北京买一套房。在不借助家人资助的情况下,目标实现的可能性为零。这样的目标无法实现,所以毫无意义。

建议设定目标的时候一定要多问问相关专业人士,不要盲目;

Ø 可以衡量的(Measurable)

前面提到了目标要具体,那么目标可衡量就是要通过数据作为衡量标准。假设你是销售人员,这个月希望业绩有所提升,那么就要结合上个月业绩给出具体标准,

可衡量,就是要有参照标准,一旦有对比,就会有压力,就会更积极的付诸行动。

第2个回答  2021-07-29
首先我会总结自己一年以来的工作经验,再想一想自己的目标和规划,想想自己想要什么,也要给自己设定期限。
第3个回答  2021-07-29
首先就是要确定自己的目标,然后在工作的过程当中一定要主动的积极向上,然后一定要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之后在考核的时候要要更加规范,更加科学。
第4个回答  2021-07-29
我的年度目标就是先挣一个亿,如果挣不了一个亿的话,那就挣他的1‰。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